《模具钳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1.63 KB
- 文档页数:8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机修钳工专业(三年制)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印二00九年五月《机修钳工》专业高级工教学大纲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高中及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似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获得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良好的专业技术训练,全面牢固地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通过循序渐进的学生,最终能够完成本工种高级技术等级工作的技术操作,能对产品(零件)有一定的装配工艺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修理、调整和维护保养本工种的主要设备,能正确使用各种高级、精密的工、夹、量、刃具进行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并具有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良好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人才培养规格1、本专业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1).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应用数学基础知识(3).工程力学基础知识(4).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5).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知识(6).机械设计基础知识(7).电工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控制电机和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8).微机原理和应用知识(9).液压系统的修理以及液压伺服系统的了解(10).机床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知识(11).机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础知识(12).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基础知识(13).数控编程与操作基础知识(14).企业管理知识2、本专业人员职业能力全面,特别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1).具有熟练运用CAD技术绘制设备装配图、零件图、电气图的能力(2).掌握本工种相关设备和工、夹、量、刃具及量仪的使用和维护,并能排除一般故障(3).掌握机修钳工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
(4).具有机电设备调整的能力(5).具有机电设备维修的能力(6).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并通过国家一级及以上等级考试(7).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或三级)(8).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并通过国家技能鉴定获得中级及以上等级证书四、主要课程德育、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与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数控加工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冶金机械、轧钢机械、钳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指导等。
钳工技术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机械类一门钳工必须具备的工艺理论、操作方法的专业课程。
主要包括内容:钳工的工作内容,金属切削基础知识,钳工常用量具,划线、锯削、锉削、錾削、钻孔、铰孔、锪孔刮削、攻螺纹绕弹簧等钳工基本操作技能,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理论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钳工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钳工常用设备的规格性能结构传动和润滑知识,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使用规则及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了解机器的装配基本知识。
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应用的能力,紧紧抓住知识技能的关键,确保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第一章钳工的工作内容及安全文明生产教学要求:了解钳工工作范围和意义;了解钳工常用设备;熟悉钳工常用设备的安全;掌握钳工安全生产知识。
教学内容:§1—1 钳工的工作内容§1—2 安全生产一、安全生产一般常识二、使用钻床的安全要求三、钳工常用工具要求§1—3 文明生产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教学要求:了解量具的分类和一般量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尺、万能游标量角器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教学内容:§2—1 长度单位基准§2—2 游标卡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二、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法三、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2—3 千分尺一、千分尺的结构二、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法三、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四、内径千分尺五、其他千分尺§2—4 百分表一、百分表的结构二、百分表的刻线原理三、内径百分表§2—5 万能游标量角器一、万能游标量角器的结构二、万能游标量角器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三、万能游标量角器的测量范围§2—6 量块§2—7 塞尺§2—8 量具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金属切削基础知识教学要求:掌握金属切削和刀具的一般知识。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电、汽车维修、电子、农机专业学时数:100学分数:分执笔人:黄波编写日期:2015..1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汽车维修、电子、农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常用工具、量具和零件加工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能手工加工简单的常用零部件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实训钳工的基本操作,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使用工具、量具,能手工加工简单的常用零部件能分析较为复杂的零件图纸的能力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钳工划线。
(2)掌握钳工图样分析。
(3)掌握常用量具、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技能培养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简单的图样进行分析。
(4)能手工加工出简单的零件。
(5)能按钳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态度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四、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题一绪论教学内容:项目一钳工的发展史;项目二钳工的种类和工作任务基本要求:1、了解钳工的发展史2、理解钳工的种类和工作任务课题二金属加工教学内容:车削加工项目一车床的结构项目二车刀的几何角度项目三车削运动的介绍基本要求:1、了解车削的机床车床。
2、了解车刀的几何角度及刃磨方法。
3、理解车削运动。
课题三钳工常用量具教学内容:项目一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刻线原理项目二千分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刻线原理项目三百分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刻线原理项目四正玄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项目五塞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刻线原理2、掌握配千分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刻线原理3 掌握百分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刻线原理4 掌握正玄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5 掌握塞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读数方法课题四凹凸工件的图样分析、制作教学要求:项目一选料、项目二划线项目三制作基本要求:1、掌握划线要求。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二OO五年十月一、课程任务本门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主要讲授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模具的常规及特种加工方法和装配工艺。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熟悉模具的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
2.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以及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模具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绪论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我国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模具制造技术随着制造业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状况。
模具制造工艺的任务模具生产和制造工艺的特点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任务和学习方法。
课题二模具机械加工基础工艺规程设计:(1)基本概念:模具的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2)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关系:模具的精度和刚度、模具的生产周期、模具的生产成本、模具的寿命;(3)工艺规程指定的原则和步骤:工艺规程的作用与内容、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工艺文件的格式及应用;(4)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零件的结构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5)毛坯的设计;(6)定位基准的选择:基准的概念、工件的安装方式、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7)零件工艺路线的分析与拟定: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顺序的安排;(8)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加工余量的概念、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9)工艺装备的选择:设备的选择、夹具的选择、刀具的选择、量具的选择。
模具的制造精度:(1)概述、影响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2)影响零件制造精度的因素: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1)表面质量;(2)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改善表面质量的途径:影响加工表面几何特征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进措施(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表面强化工艺。
××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2、专业编码3、学制年限4、就业方向5、职业资格(工种)二、人才培养目标1、中级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2、高级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3、预备技师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三、课程安排1、课程设置和要求(1)公共课(2)××类通用专业课(3)本专业专业课上表中加“*”的表示高级工教学层次内容;系部可根据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学习基础不同,以及中级工和高级工培养层次对相同内容要求的差异,在参考学时范围内灵活选择,下同。
上表中加“▲”的表示预备技师教学层次内容;系部可根据高中毕业生学习基础,预备技师培养层次,在参考学时范围内灵活选择,下同。
(4)选设课2、教学安排(1)基本要求3年学制:总周数周,期中教学周(含企业顶岗实习),入学、毕业教育各周,考试周,公益劳动和机动周,假期周。
教学周学时一般为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学时安排。
4年学制:总周数周,期中教学周(含企业顶岗实习),入学、毕业教育各周,考试周,公益劳动和机动周,假期周。
教学周学时一般为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学时安排。
5年学制:总周数周,期中教学周(含企业顶岗实习),入学、毕业教育各周,考试周,公益劳动和机动周,假期周。
教学周学时一般为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学时安排。
各系根据行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需要,可对人社部专业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调整量不应超过30%。
(2)教学安排建议表1 三年制中级工+中专(初中起点)表2 三年制高级工+大专(高中起点、中专、技工起点)表3 五年制高级工+大专(初中起点)表4 四年制预备技师+大专(高中起点)四、××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一)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性质(2)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4、教学实施建议(二)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标准1、钳工工艺一体化课程标准。
《钳工工艺学》实训大纲一、实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模具专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基础技能实训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钳工基本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
钳工是现代工业中极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从事本专业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初步形成解决本专业涉及机械知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其内容包括: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刮削、磨削、研磨、模具装配以及基本测量技能和简单的热处理及设备和部件的安装维修调试等。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钳工加工工艺并独立完成其加工的能力。
二、实训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大纲重点要求对实习生做三个方面的培养与锻炼:(一)知识掌握点1.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2.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和钳工工艺理论。
3.掌握常用钳工工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中等复杂零件钳工加工工艺的编制。
5.了解钳工的实质、特点以及在机械装配、维护与维修中的重要性。
6.工艺理论和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水平。
(二)能力训练点1.着重掌握掌握钳工加工基本技能,能按图进行基本的钳工加工;2. 会识读专业范围内的一般机械图。
3. 能正确调试,维护及使用钳工的简单设备、常用工具、工量具夹具。
4.能按图进行完成简单部件的装拆方法及组装技能。
5.了解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素质培养点1.培养学生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
2.培养学生安全与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钳工兴趣。
4.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三、实训教学内容:(一)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对制度、规程遵守的意义;树立学生安全意识;明白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事故的发生;(二)钳工入门熟悉钳工工作场地的常用设备(钳台、虎钳、砂轮机、钻床等) ,了解钳工实训的任务,牢记钳工实训的安全技术规则。
《模具钳工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钳工贯穿了模具生产的始终,在模具生产制造过程占据了核心地位。
通过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等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及后期机械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学习给整个钳工工艺学打下了坚定基础,也为后续模具制造工艺学打下坚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模具钳工基本知识;2.掌握模具钳工的基本操作;3.了解钳工常用设备;4.掌握部件装配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模具钳工专业知识和制作技能有深刻认识与理解并掌握,使学生具备从事模具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及具有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以及顶岗实习作前期铺垫教学准备。
三、课程设计四、教学设施(一)教学基础1.钳工实训室,以便教师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
2.式钻床.各类钻床夹具。
(二)教学方法该课程教学组织上借鉴“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理论联系实践,力求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2.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工程系统将每个工作项目都具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技能要求,将知识系统化,实践操作,知识链接等实现教学引导。
3.该门课程以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练习的一体化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定位在“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三)学习评价1.评价的目的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及其管理机制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落实就业导向。
2.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钳工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钳工工艺知识和培养本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它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思想,融专业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钳工常用量具,钳工基本操作知识,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装配的基础知识,固定连接的装配,传动机构的装配,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卧式车床及其总装配,机械装置的润滑、密封与治漏,钻床夹具,数控机床及其装配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级钳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1)熟悉钳工常用设备的结构并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
(2)掌握中级钳工常用量具、精密量具和量仪的结构、原理,掌握用其进行测量的技能。
(3)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掌握钳工常用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切削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及正确的刃磨刀具。
(4)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5)掌握中等复杂工件(工具)制作的技能。
(6)掌握部件、机构及整台设备的装配工艺知识与装配操作技能。
(7)能熟练进行钳工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理论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技能训练要求,突出实用性。
要利用多种教学用段加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为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技能训练时要首先复习理论知识,在教师讲解、示范和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综合技能训练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综合训练,教师要认真观察、指导,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4)技能训练时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养成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二、学时分配表钳工工艺课程一览表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运动形式。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及选择方法。
2、掌握车刀主要切削角度的定义和作用。
高级《模具钳工工艺学》教学实施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部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大纲是技工学校具体落实《模具钳工工艺学》教学要求和组织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本大纲中规定了《模具钳工工艺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教学中的注意问题、教学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时数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2011年入学的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机械类模具专业高级技工的模具钳工工艺教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大纲中引用而构成本大纲的条文。
执行本大纲的条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培训司《模具制造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3.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
课程介绍模具钳工工艺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常用计量器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冲裁工艺及相关工艺、装配基础知识、模架的装配工艺和模具的装配工艺六部分。
4.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模具钳工中各种基础知识,对模具钳工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工作的适应性。
本课程在结构的构建上,坚持教学改革、为一体化教学服务的原则。
采用了任务驱动的先进编写理念,以典型零件的生产和装配为载体,构成一个个教学单元,有机的融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完成岗位任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5.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必须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电化教学,有条件时可安排见习或实习。
6.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
绪论
教学要求
1.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模具及其特点,模具钳工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教学内容
1.模具及其特点
2.模具钳工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乡市高级技工学校2011-xx-xx批准 2011-xx-xx实施
机械工程教学部
3.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1.介绍模具的发展和需要要激励学生学习好课程。
2.讲清模具钳工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3.学好这门课都需要什么方法。
第一章常用计量器具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量具的的分类。
2.了解常用的几种量具和量仪的特点、原理和使用范围。
3.常用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教学内容
§1-1 概述
一、测量及测量误差
二、计量器具的分类
§1-2 常用量具与量仪
一、游标卡尺
二、千分尺
三、万能角度尺
四、百分表
五、水平仪
六、正弦规
§1-3 常用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教学建议
1.有条件时尽可能结合现场见习或参观进行教学。
2.重点是量具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
1.了解钳工的基本知识。
2.了解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2-1 划线
一、划线概述
二、划线工具与涂料
三、划线基准的选择
四、划线前的准备工作
五、划线时的赵正和借料
六、分度头划线
§2-2 锉削与锯削
一、锉削
二、锯削
§2-3 孔加工
一、钻孔设备级钻床附具
二、钻孔
三、扩孔与锪孔
四、铰孔
§2-4 攻螺纹与套螺纹
一、攻螺纹
二、套螺纹
§2-5 刮削、研磨与抛光
一、刮削
二、研磨
三、抛光
教学建议
1.有条件时尽可能结合现场见习或参观进行教学。
2.重点是各种同钳工相关的知识要和实习挂钩。
第三章冲裁工艺及相关工艺计算教学要求
1.了解冲裁的概念。
2.掌握冲裁过程。
3.计算冲裁模具间隙和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
4.设计排样和搭边的选择。
5.压力中心的确定。
教学内容
§3-1 冲裁工艺分析
一、冲裁工艺过程
二、冲裁制件质量分析
§3-2 冲裁模具间隙
一、间隙的影响
二、合理间隙的选用
§3-3 冲裁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
一、冲裁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二、题例
§3-4 排样与搭边
一、排样
二、搭边
§3-5 压力中心的确定
一、形状简单的凸模压力中心的确定
二、形状复杂的凸模压力中心的确定
三、多凸模冲裁时压力中心的确定
教学建议
1.理论计算较繁琐,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原因多比对图纸。
2.冲裁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
第四章装配工艺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装配工艺概述基本知识。
2.掌握装配方法。
3.熟悉装配技术要求。
教学内容
§4-1 装配工艺概述
一、装配工作的重要性
二、装配工艺过程
三、装配的组织形式
四、装配工艺规程
§4-2 装配时的连接与配合
一、装配时连接的种类
二、装配方法
三、固定连接的装配
§4-3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一、装配前零件的清洗和清理
二、旋转零部件的平衡
三、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4-4 装配尺寸链
一、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二、装配尺寸链解法
教学建议
1.装配工艺过程和组织形式。
2.装配时的连接与配合尤其是固定连接的装配。
3.重点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各种方法。
4.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第五章模架的装配工艺
教学要求
1.了解冲模模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
2.了解塑料注射模模架的技术要求及装配工艺。
教学内容
§5-1 冲模模架的技术要求
一、冲模模架的技术要求
二、冲模模架零件的技术要求
§5-2 冲模模架的装配工艺
一、压入式模架的装配
二、黏结式模架的装配
§5-3 塑料注射模模架的技术要求及装配工艺
一、模架的基本结构
二、模架及其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
三、模架的装配工艺
教学建议
1.冲压模和塑料膜的模架装配技术要和教具配合教学。
第六章模具的装配工艺教学要求
1.模具的装配过程和方法了解。
2.模具标准件的装配掌握。
3.模具的总装
教学内容
§6-1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
一、模具装配及其技术要求
二、模具的装配方法
三、模具装配的定位、连接与固定
§6-2 模具装配与模具标准件
一、模具技术标准的作用
二、模具装配与标准件应用
§6-3 模具组装及其组装工艺
一、冲模装配单元与组装
二、塑料注射模装配单元与组装
§6-4 模具总装与调试
一、冲模的总装与调试
二、塑料注射模的总装与调试
教学建议
1.尽可能结合现场参观进行教学。
2.找到冲模与塑料注射模装配时的不同点。
机械工程教学部
说明:1.带有“*”的科目为考查课。
2.鉴定时间为第5学期,当年的11月中旬。
注:带*号章节中属本专业工种的内容不再讲授,其课时用作机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部组织修改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