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guān miǎn)呢喃.(n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án)(2)词语释义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4课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林徽因。
这首诗是一首现代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月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教材中,这首诗的位置安排得当,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现代诗,对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四月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朗读感悟: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作者的情感。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意象,体会四月天的优美意境,分析“你”的特点。
2.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的多种表现手法。
3.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析揣摩意象特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品味“你”的特点,力求走进诗人的内心,进一步感受对“你”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学习体会诗人“诗言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品味诗歌新奇美丽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林徽因照片,借用哲学家金岳霖为其提的挽联。
金岳霖提挽联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以“一身诗意千寻瀑”来赞颂诗人的一身诗意如同千寻瀑布般飞扬绵长,以诗人的小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来赞颂诗人的才华。
2.整体感知①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建筑师、新月派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文学作品甚多,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②创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一种说法是为悼念好友徐志摩而作,一种说法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第二种说法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更加广为流传,所以以第二种说法为准。
3.深入研读①把握意象教师示范朗读诗歌。
思考:诗人以“四月天”为赞美对象,说说本诗是如何表现“四月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取能展现四月特点的意象来表现四月: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嫩芽、白莲、燕子。
这些代表春天温柔、暖和、充满生机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将无形的爱化可感的美好景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传神。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重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读准字音轻灵.(línɡ)娉.婷(pīnɡ)鲜妍.(yán)冠冕..(ɡuānmi ǎn)呢喃.(nán)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
朗读视频素材见光盘。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
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诗的内涵,把握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重读,重意象的领会。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乃情所生,义乃情所旨。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女),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新月派)2、背景资料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梁思成)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1)正字音:轻灵líng 娉婷png 鲜妍yán 冠冕gunmin 呢喃nán 2)词语释义: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4、解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指梁从诫(林徽因和梁思成之子),“四月”春天中的盛季,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不冷不热,温馨惬意。
标题的含义: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过程环节三合作探究2.画面美。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
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是一种温润的美感。
而且,作者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
3.画面和声音交织。
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
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找出点明主旨的诗句。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板书音乐美:重复变化,回旋流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画面美:温馨柔媚,明艳动人环节五拓展延伸1.阅读有关林徽因的作品,了解一代才女。
2.阅读新月派诗人的作品,感受其诗歌特点(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教学反思这是新选编入教材的一首诗歌,对该诗的主题向来有争议,参考资料较少,对诗歌的语言及主旨理解不够透彻。
所以在教学中重在让学生品读自悟,不强求答案的统一与标准。
但探究还不够深广,学生也没有真正放开学习。
林徽因学习名言警句:1.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可桢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老舍5.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质和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难点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以怀念挚友;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
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 miǎn)呢喃(nán)
(2)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全诗
感情基调:浓郁深沉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三)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
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
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2)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品味赏析
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了
....中交舞着变。
...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
答案示例:“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①意境清新,画面优美。
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
紧接
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②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
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
“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四、练习设计
1.背诵全诗。
2.模仿本诗写一首小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