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次课后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6.97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3 机械效率》课后作业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就越大B.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C.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D.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大2.体重是400N的小丽同学用重10N的水桶,提起重为100N的水沿楼梯送到6m高的宿舍里使用,完成这一次提水,她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则她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A.600J,60J B.600J,2460J C.660J,2400J D.3000J,60J3.下列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越大B.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4.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0s内水平匀速运动了5m,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270N,拉力F为150N。
下列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1.5 m/sB.拉力F做功为750J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D.拉力F的功率是150W5.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B.做功越少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C.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D.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6.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B.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D.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7.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B.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多,功率越大C.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少,功率越大D.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少,但功率不一定大8.如图斜面长为2m、高为0.4m,现将重为20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则()A.拉力所做的功为2J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D.有用功为40J9.(多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A是重15 N的空吊篮,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 N和50 N。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后练习(4)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3N,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6.0分)2.如图,把长2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什么原因?如果用力吹气,A管中的水将从管口流出,想一想,这个现象有什么实用价值?3.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重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把重物浸在水中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重物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4.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
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提示:借助图说明也可以实验器材:实验步骤:5.北京水立方中的游泳池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的游泳池深了有人说,水的深度越深,其产生的浮力越大,因此,各国运动员在水立方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就不足为奇了.你认为他的说法对么?为什么?6.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设地面附近气温是,气压是,空气密度是,。
7.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求金属零件的体积。
8.某同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勾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铁的密度为,g取.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9.如图所示: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请分析,为什么当列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0.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居室前后两面的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项练习小孔成像1、(2016•黄冈模拟)日晷仪是我国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的光现象中与日晷仪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A.拱桥倒影B.幻灯机投影C.小孔成像D.毕业合影2、(2016秋•临西县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小孔成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D.水中倒影3、(2016秋•南安市期中)下列各现象的成因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树在水中的倒影C.树下的“光斑”D.日食4、(2011春•北林区校级月考)夏天天晴时,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影子B.树叶的影子C.太阳的实像D.太阳的虚像5、(2017春•富顺县校级期中)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要圆形的C.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D.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2016•盐城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7、(2016秋•鄂托克旗期末)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三角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圆形光斑8、(2016秋•淅川县期中)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C.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9、(2016秋•江阴市期中)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则像变大D.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像距不变,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10、(2015秋•会理县期中)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A.“▽”形的B.“△”形C.无法确定D.圆形11、(2015春•余杭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该实验能验证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否直线传播;④小孔的形状不同,所成的像形状会随之改变.上面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12、(2015秋•承德校级月考)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时,成的一定是虚像B.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一定与小孔的形状相同C.小孔成像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D.小孔成像时,成的一定是放大的实像13、(2014•常州一模)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针孔照相机,分别调整内、外纸筒和蜡烛的位置,保证都能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蜡烛的像.若将蜡烛放置于A处,小孔位于O处,半透明膜位于C处,且AO>OC,则关于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蜡烛的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虚像B.一定是放大的实像C.一定是缩小的实像D.一定是缩小的虚像14、(2014秋•沙湾区期末)如图所示,小馨通过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光源进行观察,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 B. C. D.15、(2012•亭湖区校级模拟)在一工棚的顶上有一方形小孔,太阳光通过它落到地面上形成一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小孔的像D.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16、(2012秋•广州期末)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小明看到薄膜上呈现现象如图所示,这是()A.烛焰的虚像B.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反射形成的C.烛焰的影子D.烛焰发出的光沿着直线传播形成的17、(2016秋•兴化市期中)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张卡片(卡片上孔的尺寸约为1厘米),另外手中还有一张没有孔的卡片,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三个操作:①将有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观察白纸上光斑的不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②保持卡片到白纸的距离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观察光斑的变化,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③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观察光斑的变化,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其中错误的有()A.①B.②C.③D.②③18、(2015•海宁市模拟)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甲不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记录正确的是()A.始终菱形B.从菱形到三角形C.从菱形到三角形最后圆形D.始终圆形19、(2014•亭湖区校级模拟)晴天的正午,从树荫下走过,小明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光斑,有些光斑形状不规则,还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1:光斑的形状可能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有关;猜想2:光斑的形状可能与树叶间缝隙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1,他做了下面的实验:在一张卡片纸上用小刀刻出面积相等的正方形、三角行、菱形、圆形的小孔,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光屏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发现光斑的形状都与小孔的形状相似.接下来他应该()A.总结猜想1的结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形状有关B.刻出更小和更大的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孔继续实验C.刻出面积不等的正方形、三角行、菱形、圆形的孔继续实验D.结束实验和其他同学交流实验心得20、(2016秋•吴江区期中)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为了使半透明薄纸上的像更清晰,圆筒的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的亮度将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21、(2014秋•丹阳市期末)周老师用多个圆筒状的喜糖盒,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小孔成像装置.他将多个筒身用筒盖连接起来,用做好的支架固定后,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a)所示,在A处放置蜡烛,B处插入中间有小圆孔的硬纸片,C处蒙上一层塑料薄膜.点燃蜡烛后,蜡烛在薄膜上形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将蜡烛逐渐向右移动,适当移动C处筒身的位置,观察到薄膜上的像在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课堂上,为了探究小孔成像与小孔形状的关系,周老师接下来,在图(b)选项中,将选择______纸片(选填“甲”、“乙”或“丙”)插入B位置,继续探究.22、(2016秋•吴江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______;(选填序号“A”“B”“C”“D”)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C.小孔太大D.小孔太小(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_立(选填“正”/“倒”)______像(选填“实”或“虚”);(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使蜡烛与小孔距离______一些;(选填“近”或者“远”)23、(2016秋•靖江市期中)(1)如图1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5mm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_____(选填“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亮斑;(2)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我们学校茂盛的樟树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选填“像”或“影子”).(3)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2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符合探究要求的是______(选填序号“A”“B”“C”“D”)24、(2016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像”或“虚像”);(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选填序号“A”“B”“C”“D”)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25、(2016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1)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A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_(选填“太阳”或“孔”)的像.(2)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B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C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哪些?______(按顺序填序号).26、在小孔实验中,某同学分别将中间刻有大小约为1厘米,但形状各不相同的小孔的硬纸板放在阳光下,并观察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在此实验中,该同学主要研究的是小孔所成的像与哪个因素的关系()A.光斑的形状B.光斑的大小C.小孔的形状D.小孔的大小27、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B.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C.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28、(2010秋•番禺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可以在光屏呈现出来,是实像B.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C.当物体到小孔距离一定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大,所成像越大D.当光屏到小孔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大,所成像越大29、(2014•海陵区模拟)晴朗的天气,中午时我们可以在大树底下看到各种形状的光斑,其中属于太阳的像的是______(圆形/非圆形)的,这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______(有关/无关).如果发生日偏食,太阳的像将会变成______(圆形/月牙形)的.参考答案1、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A、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幻灯机投影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C符合题意;D、毕业合影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3、解:A、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故A不合题意;B、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C、树下的“光斑”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合题意D、日食是由于地球或月亮挡住了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合题意.故选B.4、解: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故选C.5、解:A、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不正确;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不一定是圆形的,故B不正确;C、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故C不正确.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6、解: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像;若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故D 正确;若更换更大的蜡烛、扩大小孔的直径和改变小孔的形状都不能在半透明纸上成放大的烛焰像,A、B、C错误.故选D.7、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C.8、解: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则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本选项正确;B、小孔所成的像,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故本选项正确;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是像的位置,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9、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故B正确;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因为像距变大,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D、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物距变大,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变小,故D错误.故选D.10、解:当太阳光通过纸上的“Δ”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D.11、解:(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没有光的直线传播就不会有小孔成像现象,所以小孔成像能验证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针孔照相机原理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中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或等大的.故①②③都正确.(3)④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所以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故小孔的形状不同,所成的像形状不变.故④错误.故选C.12、解:A、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本选项错误;B、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由物的形状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故本选项错误;C、小孔所成的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点,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D、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故本选项错误.选C.13、解:(1)针孔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原理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在小孔处将物体的上下部位颠倒,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它由实际光线形成),故A、D错误;(2)小孔成像的过程中,倒像的大小跟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故C正确;故选C.14、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5、解:(1)小孔成的像是太阳的像,太阳是什么形状,像就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圆形的,故像也是圆形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综上分析,选项B正确.故选B.16、解:将小孔对着烛焰,小明看到薄膜上看到一个倒立的实像,这是由于烛焰发出的光沿着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17、解:①将有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由于孔的形状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观察白纸上光斑是否相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但由于孔到白纸的距离太远,所以该实验不能完成.故错误;②保持卡片到白纸的距离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让小孔的形状发生改变,通过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改变来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故正确;③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孔到纸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故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变化即可,故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故正确.故选A.18、解:图中卡片乙向左移动前,孔的形状是菱形的,孔比较大,所以光沿直线后面光斑的形状是菱形的,随着卡片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变化变成三角形,但由于孔比较大,还是变成三角形后并且逐渐变小,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故选C.19、解:A、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可得出结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故选项A正确;BC、卡片孔的形状相同,孔的大小改变,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故选项BC不符合题意;D、实验的最后阶段才是结束实验和其他同学交流实验心得,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解: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因为通过小孔的光不变,所以屏上的像将变暗.故答案为:A;变暗.21、解: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将蜡烛逐渐向右移动,蜡烛距离小孔越近,像就越大.小孔成像的确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的,关键在于小孔要足够小,距离要适当.如果孔过于大,距离不适当,光直线传播后面就不能成像的,因此为了探究小孔成像与小孔形状的关系,在图(b)选项中,将选择甲纸片插入B位置,继续探究.故答案为:实;变大;甲.22、解:(1)小孔太大时,烛焰不能通过小孔成像,所以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小孔太大;(2)烛焰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烛焰的倒立实像;(3)在小孔到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使蜡烛与小孔距离近一些;故答案为:(1)C;(2)倒;实像;(3)近23、解:(1)太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正方形亮斑;(2)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由于树叶之间形成许多小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3)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答案为:(1)正方形;(2)太阳;像;(3)A.24、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故答案为:(1)实像;(2)顺;D.25、解:(1)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该正方形是卡片上的正方形孔经沿直线传播的光形成的影子;将卡片远离地面,太阳经卡片上的孔成像,形成圆形光斑,即小孔成像;(2)在卡片到地面(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当孔较大时,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孔的像,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随孔的减小,光斑面积减小,圆形光斑减小,由图示可知,符合实际的情况是:甲、丙、丁.故答案为:(1)远离;直线传播;太阳;(2)甲、丙、丁.26、解: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形状不同,通过观察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目的是研究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的关系;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选:C.27、解:(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的光照到了上部,小孔成的像上下是颠倒的;(2)物体左边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右边,右边的光射到了左边,小孔成的像左右是颠倒的.故选D.28、解:A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B选项正确;C、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当物体到小孔距离一定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大,所成像越大.选项正确;D、当光屏到小孔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大,所成像越小,选项错误.故选ABC.29、解:太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这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出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太阳是圆形的,成的像自然也是圆形的,与树叶缝隙的形状无关,所以如果发生日偏食,太阳的像将会变成月牙形的.故答案为:圆形;无关;月牙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2.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射出的光照到物体上,引起视觉效果D.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中,引起视觉效果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光可以发生反射现象,声音不能C.在空气中光速和声速一样D.光和声都可以造成环境污染6.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B.小孔成像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7.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C.小孔成像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8.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s乘以声速,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3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二、实验题9.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现象综合复习一、选择题1.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
则()A.像是实像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2.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
以下能称为光源的是(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D.湖边燃烧的篝火3. 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海河的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C.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D. 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4. 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5. 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6. 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他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到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 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A.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B.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C.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D.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8. 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A.入射光线垂直于界面时,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增大10°D.入射光线与界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60°角9. 两个平面镜L1和L2竖直平行放置,距离为s,物体A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1、A2的距离为s1,如图8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声的利用;2.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3.知道声可以传递能量。
【课前学习任务】复习: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概念: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传播方向会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和对比,建立光的折射模型。
尝试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传播路径:学习任务三: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一: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情况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况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请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四:折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四: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如图1 所示,尝试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钱随水光而显现”的原因2.如图2 所示,尝试解释水中的筷子变弯的原因3.潜水员从水中看到的岸边的物体会_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a .足球在空中沿图中轨迹飞行
2.关系的是: ( )
3.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N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N 4.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空中上抛一只篮球,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作用 B. 空中随风飞舞的一片羽毛不受重力的作用 C. 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 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5.某同学测量完体重之后,这样说:我的重量是 40千克。
请问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他的重量应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