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深情》《小河的呼唤》音乐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音乐《深情》教案课程类型:初中音乐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深情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深情音乐的理解和表达2. 音乐创造力的培养3. 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深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深情的音乐情感。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深情的理解和感受。
二、深情音乐的理解和表达(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深情的音乐特征,如缓慢的节奏、柔和的旋律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深情。
3. 每组选取一首歌曲,进行深情演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音乐创造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主题,如“爱情”,让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这个主题。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讨论和评价彼此的歌曲。
四、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等。
2.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3. 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深情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音乐创造力的提升。
3. 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深情-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第三单元“深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深情》的背景和歌词,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2.认识到歌曲中传递的“深情”的感觉和情感,并感受到其中传达的独特情绪;3.学会正确的演唱技巧,并能够根据歌曲的情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歌曲的背景和歌词;2.歌曲中传递的“深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3.歌曲演唱技巧;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描绘深情的音乐,如《The Way We Were》等,来引导学生了解“深情”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到“深情”的情感。
2. 学习歌曲1.听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情感和曲调的特点。
2.歌曲分析:让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并了解歌曲的情感传递。
歌曲背景:《深情》是由谭旋作词,郑钧作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首歌曲。
全曲深情而不失抒情,曲调婉转动人,歌词也十分含蓄感人,引人深思。
歌曲传达的信念是不孤单,爱是最好的寄托和港湾,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3.歌曲练唱:让学生开始练唱歌曲,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情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
4.分组合唱: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安排一部分来展示他们的演唱。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合唱的视频记录下来,并听一遍歌曲,思考以下问题:1.歌曲中表达出的深情情感是什么?2.你如何感受到这种情感?3.你认为歌曲中传达的信息对你有何启示?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合唱时的演唱技巧、表演和情感传递能力,以及学生对《深情》歌曲情感和信息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演唱歌曲《深情》,让学生感受到深情的情感和音乐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发掘自己的音乐天赋和表演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可以传递情感和信息。
对于今后的音乐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表达都有积极的影响。
《小河的呼唤》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河的呼唤》,进一步体会印度歌曲风格。
教学重点:
欣赏印度音乐及歌舞。
教学难点:
通过印度歌舞,进一步感受印度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欣赏舞蹈《吉米》,《吉米》是九十年代最流行的印度舞蹈,因为歌词多次重复“吉米,阿加”,让聆听的人很容易就掌握旋律。
师:在上一节中,我们欣赏了印度歌曲《深情》,回忆一下,印度歌曲的特点是什么?
(拥有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按照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进行,伴奏风格也相对丰富。
)
二、欣赏歌曲《小河的呼唤》,感受印度歌曲特点。
1、欣赏歌曲《小河的呼唤》,当音乐响起时,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2、复习印度歌曲的特点。
三、欣赏《天竺少女》,深化感受印度歌曲的特点。
四、介绍印度有关知识。
1、印度国家的一些风俗礼仪。
2、印度国家主要采用的乐器。
五、复听《天竺少女》,学学印度舞蹈动作。
1、学习基本脚步。
2、学习基本手位。
六、欣赏印度舞蹈《吉米》。
七、小结。
小河的呼唤(片段)-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内容。
此课程的选材来源是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支持的“大学生歌手电视大赛”系列节目,是一首深情款款的歌曲,让人们感受到小河的幽静,呼唤着人们的回归。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河的呼唤”这首歌的艺术价值和歌词主旨。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艺术表现技巧的分析和理解。
2.歌词意象和情感内涵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整合性表现的创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整体欣赏让学生全程聆听“小河的呼唤”,在欣赏中梳理歌曲的整体内容。
引起情感共鸣,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核,对歌曲的主题、歌词、旋律等进行深度理解,为后续的细节分析和表现打下基础。
第二步:歌词理解及情感分析通过歌曲的歌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分析。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第三步:音乐表现技巧的分析在歌曲欣赏的基础上,对歌曲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歌曲所使用的技巧、音乐元素的运用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艺术手法,提高表演水平。
第四步:提高表现能力通过实践重新演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表演中,引导学生理解差别,创造性地表达情感,通过模仿、表演、创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河的呼唤”这首歌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更加懂得了如何欣赏音乐,如何表演音乐,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过程。
同时,本课程也提醒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
《小河的呼唤(片段)》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小河的呼唤(片段)》,作为初中音乐课程的一部分,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表达能力为核心,通过学习歌曲《小河的呼唤》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小河的呼唤(片段)》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能够准确演唱该片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小河的呼唤》的片段,让学生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唱、奏等环节的专注度、参与度和准确性。
2. 演唱能力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小河的呼唤(片段)》,并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积极参与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并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小河的呼唤》的完整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学习歌曲基本旋律:教师首先演唱《小河的呼唤(片段)》,并带领学生哼唱基本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注意音准和音色。
3. 学习歌词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内容,解释歌词中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歌词,并尝试用歌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
4.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倾听对方的演唱并给出建议和帮助。
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5. 全班汇报展示:每组成员向全班展示演唱成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组演唱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小河的呼唤(片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四单元第二课《深情》《小河的呼唤》教学设计【执教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深情》《小河的呼唤》【教学课型】欣赏课【教材分析】《深情》是根据北印度的“拜拉夫”拉格创作的。
这种拉格是在虔诚祈求上苍时用的,应在清晨演奏。
《小河的呼唤》是一首以北印度古典音乐风格为基础的现代混合音乐乐曲,乐曲使用卡玛加拉格进行即兴表演。
主要表现爱情,通常描述一个花季少女的美貌以及她在森林中寻找、等待自己的心上人的故事。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这几个班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
【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的欣赏来感受印度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
2、欣赏《深情》,聆听《小河的呼唤》,感受西塔尔独有的音色以及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3、能在聆听、探究、学念印度传统音乐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教学重点】欣赏《深情》,聆听《小河的呼唤》【教学难点】认识了解西塔尔这件乐器,并初步了解印度传统音乐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拉维·香卡与梅纽因及其“东方与西方相遇”二重奏的视频,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介绍拉维·香卡与梅纽因的生平以及拉维·香卡与梅纽因1963年首次联袂演出的“东方与西方相遇”二重奏。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简单了解。
)二、新课教学:1、初听西塔尔与小提琴重奏曲《深情》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并思考实践与创造第二题:西塔尔和小提琴分别属于什么乐器?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体会在音乐到4分钟之后,小提琴和西塔尔的演奏速度加快了并穿插竞奏,给人们呈现出的另外一种画面。
3、教师介绍《小河的呼唤》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4、教师介绍第29届北京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5、初听《小河的呼唤》,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深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深情》和《小河的呼唤》,了解印度音乐及相关乐器。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模仿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印度音乐的十六拍节奏圈,了解“西塔尔”和“坦布拉鼓”这两种特色乐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印度民族音乐和乐器的学习和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各民族及本土民族音乐和乐器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大部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接触比较多。
本节课需要讲授印度传统音乐,为了增强学生兴趣,我找到现代音乐和古典乐器相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多去了解各民族乐器。
三.重点难点了解印度音乐中的乐器,相关演奏家和印度音乐中特有节奏——塔拉。
感受和学习模仿印度音乐的十六拍节奏圈。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进入主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感受亚洲的一个国家音乐,请看一看这两张图片,判断这是哪个国家?(印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印度音乐。
活动2【讲授】1、初听印度音乐《深情》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印度音乐。
播放《深情》音频。
学生仔细聆听,思考问题:1)通过视频欣赏,你发现了主要乐器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2)请你描述一下乐器的特点?并试着说出音乐的演奏乐器的特点,并听老师的讲解。
师:这首音乐的演奏乐器是西塔尔和小提琴。
活动3【讲授】2、介绍西塔尔拨奏弦鸣乐器。
为木制长颈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的乐器,主要流行于印度北方。
西塔尔琴的琴身呈梨形,由掏空的木头或葫芦和木制的音板组成。
有的上方还有一个葫芦,主要是用来装饰,但也用于将乐器放倒时使其不接近地面。
西塔尔琴的琴颈非常长,指板有16~18个可移动的环形金属品,用来指示旋律弦按音的位置。
它有4~7根金属弦和两根持续音弦(不用按弦,但每根只发出一个单音),在它下面可以有11~13根金属共鸣弦,每根调成不同的音高,与旋律弦和持续弦产生振动,起增强共鸣的作用。
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用带在食指上的拨子来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