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伟大的悲剧(复习版)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6
第六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一、文学常识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二、重点字词1.重点字拽.出(zhuài)羸.弱(léei)怏怏..不乐(yàng)癫.狂(diān)凛.冽(lǐn)精疲力竭.(jié)步履.(lǚ)销蚀.(shí)毛骨悚.然(sǒng)毋.宁(wú)遗孀(shuāng)姗姗..来迟(shān)吞噬.(shì)告罄.(qìng)坚持不懈.(xiè)无垠.(yín)不堪.(kān)忧心忡忡..(chōng)夺眶.而出(kuàng)语无伦.次(lún)2.多音字jiǎo(直角)hào(暗号)角号jué(角逐)háo(怒号)zhā(扎实)liáng(度量)扎量zā(扎裤脚)liàng(估量)3.形近字诓诓骗粟粟米母母亲眶眼眶栗战栗毋毋宁伦伦家跚蹒跚秧秧歌沦沦落珊珊瑚秧殃及池鱼抡抡拳姗姗姗泱泱泱大国论论点栅栅栏怏怏怏不乐4.重点词拽:拉。
毋宁:不如。
吞噬:吞食。
羸弱:瘦弱。
告罄:指财务用完。
5.相关成语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快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忧心忡忡:忧愁的心情不能安静。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姗姗,行走缓慢的样子。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三、重点句子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剖析: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
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 +课后知识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21 伟大的悲剧复习篇一、阅读复习要点1.体裁:顺序:2.主要内容:3.思想感情:4.情节结构:奔向南极5.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6.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7.结尾16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这两句话是什么意义?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语段精读(一):第2-3段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这”指什么事?此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3.“泪水从他们的眼眶里夺眶而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情?从第2段中再找出两句表现这种心情的句子。
4.“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走”和“冲”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南极点变成了他们的“伤心的地方”?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7.你认为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的壮举是失败吗?为什么?8.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三、语段精读(二):第4-13段9.回来的路遇到了哪些艰险?10.“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11.斯科特“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他为什么要这么做?12.文中多次使用了环境描写,请找出一处,说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伟大的悲剧》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
一战前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1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一年?1912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英国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5个1.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2.鲍尔斯—?3.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4.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5.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4.“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这三个人是: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5. 背景介绍: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
1910年6月1日,他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向南极点发起冲刺。
当时,挪威人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
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第一个在南极点插上自己国家的国旗。
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6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
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队供给不足,饥寒交迫。
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终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皑皑冰雪中。
6.字词积累读一读,写一写拽(zhuài)无垠(yín)癫(diān)狂凛冽(lǐn liâ)吞噬(shì)销蚀(shí)羸(lãi)弱步履(lǚ)告罄(qìng)遗孀(shuāng)坚持不懈(xiâ)夜不成眠(mián)精疲力竭(jiã)毛骨悚(sǒng)然怏(yàng)怏不乐忧心忡忡(chōng)疲惫(píbâi)不堪(kān)畏(wâi)缩不前语无伦(lún)次与其毋宁(wúnìng)鲁莽(mǎng)大胆7.悲在何处?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8.1.从文中找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伟大的悲剧》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容易读错的字)无垠()辜负()履行()告罄()答案:yín gūlǚqìng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容易写错的字)战lì()忧心chōng()吞shì()毛骨sǒng()然答案:栗忡忡噬悚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2)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3)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4)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
答案:(1)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2)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3)指财物用完。
(4)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4.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和斯科特一样,认为角逐失败意味着毫无价值和悲哀。
其悲剧色彩也就表现在这里。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斯科特和伙伴输给对手的痛苦心情。
C.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坦然面对失败,并忠实接受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可敬可佩。
D.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答案解析:A项,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其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茨威格(1881年—1942年),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人类群星闪耀时》。
课文即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夺取南极的斗争》一篇。
2.1911年,两支科考探险队先后对南极点发起了挑战。
阿蒙森队(挪威)和斯科特队(英国)争夺人类首次征服南极点的荣誉。
最终,阿蒙森队获得胜利,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在归途,又遭遇罕见恶劣天气的袭击,在与严寒苦苦搏斗了两个多月,终因供给不足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终究长眠在皑皑冰雪之中。
内容主题《伟大的悲剧》是为伟大的失败者立传。
课文主要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在暴风雪中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事件经过。
作者颂扬的是英雄们在面对悲剧命运时体现出的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为事业而献身、坚守诚信、无私无畏等崇高品质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字词拽zhuài:拉。
无垠:没有边际。
癫diā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
堡垒: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
辜gū负:对不住。
凛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
销蚀shí:消损腐蚀。
羸弱léi:瘦弱。
疲惫pí bèi:疲乏。
钦qīn佩:敬重佩服。
毡zhān鞋:北方人用来防寒的鞋,有高腰,低腰和无腰的。
保佑:保护帮助。
多指神力的护卫帮助。
厄è运:艰难困苦的遭遇。
步履:指脚步。
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
遗孀shuāng: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21 伟大的悲剧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拽(zhuài):拉。
无垠(yín):形容广阔无边,没有边际。
癫狂:言语行动失常。
凛(lǐn)冽:极为严寒,寒冷刺骨。
吞噬(shì):吞食。
销蚀(shí):损耗腐蚀。
羸(léi)弱:瘦弱。
步履(lǚ):脚步、步伐。
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
遗孀(shuāng):指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即寡妇。
坚持不懈(xiè):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懈:松懈、懈怠。
千辛万苦:指各种各样的艰难辛苦。
风餐露宿:在大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夜不成眠:夜晚不能睡眠。
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劳。
竭,尽。
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不乐:不高兴,不快乐。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耀武扬威:耀:显扬,扬:抬起。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多用于贬义。
扬扬得意:形容称心自意,一付满足的样子。
怏怏(yàng)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
现指比喻走得缓慢从容。
姗姗: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指走路迟缓的样子。
迟:晚。
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忧心忡忡(chōng):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疲惫不堪:是指非常疲乏。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畏缩不前:因为害怕或有顾虑而退缩。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鲁莽大胆:形容说话做事轻率,不考虑后果。
念念有词: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一般作贬义,含讽刺诙谐意味。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精打细算:打:规划。
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
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与其毋(wú)宁:不如。
二、文学常识《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