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画家和牧童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18
画家和牧童:画家与牧童的阅读分析及答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一、教材分析《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首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学习人物优秀品质”这一主题,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的品质也是难能可贵。
文中既有绘声绘色的语言描写,又有准确传神的动作刻画,人物优秀的品质蕴含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本单元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按照教材的编排,本文应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尊重教材的编排体系,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写能力、阅读水平和思维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识字学词、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为此,我将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为朗读训练点,以关键词语和典型句式为词句训练点,以故事情节的冲突处为思维训练点。
通过对比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
画家和牧童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伴以多种形式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意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3个生字,集中识记“价、购、蔼、批、驱、蝇”;随文学习“墨、抹、惭、拱”;会写“批、评、购、挤、抹、拱”等左右结构的生字。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利用对比、联系生活实际、抓标点等方式读好句子;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字读音、字形和简单的词语。
他们开始学习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情节和主题。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努力追求梦想的画家和一个快乐生活的牧童之间的故事。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可以深入了解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以及朝着目标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特点;•明确本课文的中心思想及主人公性格特点;•学会概括文章中的主旨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特点;•明确本课文的中心思想及主人公性格特点;•学会概括文章中的主旨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对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捕捉。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对寓言故事的特点进行讲解,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讨论法:帮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听说结合:提供听力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由学生观赏故事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画家和牧童”之间的关系和发生的事情,并简单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阅读寓言故事(10分钟)教师朗读故事,带领学生跟读,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寓意。
第三步:分组小讨论(10分钟)分组进行小讨论,以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画家和牧童两个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你是哪个人物,为什么?第四步:讲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特点(5分钟)通过故事的结构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和寓意。
第五步:抓住文章主旨(10分钟)让学生试着概括故事的主旨,帮助他们了解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思想。
第六步:配合听力练习(10分钟)让学生听取故事细节,再通过听力练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第七步:提问名师(10分钟)让学生提问一些与故事和人物相关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第八步:写作活动(10分钟)让学生以“我今后当…的心愿”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并鼓励他们说明自己对梦想的追求,并谈论为实现梦想所需的努力和付出。
2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画家和牧童2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画家和牧童》原文: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戴嵩。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做画。
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他一会儿浓墨淡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围观的看了纷纷称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镇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画错啦,画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
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为把躯干蚊蝇的样子。
您没有检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
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导。
”2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
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与思考,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习戴嵩是一位著名画家时,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去掉了“一”和“就”来读,让学生比较意思表达上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带有“一……就……”的这句话是说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
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来说说大家看到戴嵩的画以后的反应?出示:看画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1【教材简析】《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__。
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
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
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字“抹”“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难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流程】一、板书揭示课题,激发探究欲望。
开课(用两个不同大小板书开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21、画家和牧童21、画家和牧童接下来就请孩子们看老师板书的课题(出示两个课题)今天的课题可有点意思。
平时老师上课都只写一个课题,可今天陈老师却写了两个课题。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其实这两个课题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
只不过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如果只能选一个课题,你觉得我们该选哪个?说说你的理由?(生答)第一个课题画家大该怎样读?第二个课题牧童大该怎样读?(出示问号,大家都说得有道理,那咱们就在待会儿的学习中去解决这个问题)二、感知文本,铺垫“优秀(了不起)”。
(读文,复习生字词再回顾)1、开课之后,在先读文的基础上,再检查、复习生字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家和牧童》课文原文及赏析《画家和牧童》课文原文: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
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得这么活灵活现!”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
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为把躯干蚊蝇的样子。
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
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赏析:《画家和牧童》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的故事。
它通过描述著名画家戴嵩作画的过程,以及牧童对他的画作提出的批评,向我们展示了谦虚、实事求是、敢于接受批评等美好的品质。
故事以戴嵩的画作为主线,通过描绘人们对他的画作的赞美,塑造了一个公众眼中的伟大画家形象。
然后,以一个牧童的独特视角,对戴嵩的画作提出了质疑,使得故事情节产生波澜,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在故事中,戴嵩对待牧童批评的态度值得称赞。
他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轻视牧童的意见,反而虚心接受,体现了他的谦虚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谦虚,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画家和牧童》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达了谦虚、实事求是、敢于接受批评等重要的道理。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购”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说真话,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角色,从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中想象人物心里,领悟并学习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设计话题师:同学们,今天咱班来了这么多客人,他们是和你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作为小主人,你们高兴吗?生:回答2、巧妙过渡今天谭老师也很高兴的为同学们请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呢?3、出示课件画家戴嵩图片,牧童图片4、从图中中发现什么?(“画家”写大些,“牧童”写小些)学生谈谈。
过渡:著名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课件出示:和)随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导语:一位是著名的画家,一个是放牛的小孩子,这两个人视乎毫无关联,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
查字典,请同桌帮忙)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3、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4、组词并说说识字方法。
5、同学们生字掌握的很棒,把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相信你们一定把课文也能读的更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课文的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知道他画的很好?(用笔画一画)生汇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从这句画知道了什么?(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还能从那句话看出戴嵩的画非常好?学生汇报。
指导朗读,(读出佩服的语气)2、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学生找句子。
指导朗读(读出自信语气)3、戴嵩的画画的又快又好,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他呢?(学生自由发挥)周围的人是怎样夸赞他的呢?(出示课件)同桌互读3、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