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16.50 KB
- 文档页数:7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提起德国的鲁尔区,人们就会想到在煤矿和钢铁厂里辛苦工作的人们。
而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煤矿和钢铁厂的数量大幅减少,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取代煤钢而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如今,林立的烟囱、废弃的井架和高炉已陆续变成了农田、绿地、商业区、住宅区、展览馆等。
思考: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答案:点拨:清理改造传统产业,初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一、传统工业区1.概述 ⎩⎪⎨⎪⎧ 主要分布区:德国 工业区、英国 工业区、 美国 工业区、中国 工业区发展基础:丰富的 、铁资源工业部门:、钢铁、机械、 、纺织等特征:以 为核心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 、运输量大、 严重等2.德国鲁尔工业区(1)概况:被称为“______________”,位于德国______,地处欧洲“十字路口”。
(2)区位优势:矿产丰富(______煤田,靠近法国洛林铁矿)、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3)衰落原因⎩⎪⎨⎪⎧ 生产局限于 部门 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产品 的广泛应用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 、 交通拥挤等问题(4)整治措施:调整工业__________、发展______产业、优化______等。
对比分析教材图4.10、4.11、4.12,可获得以下信息:(1)鲁尔区煤炭产量逐年减少;(2)原采矿区主要位于露天矿区,采煤成本低;(3)现采矿区、规划中的采矿区、储备区均位于地下煤田,开采成本和难度增加,经济效益下降。
二、新工业区1.概述⎩⎪⎨⎪⎧ 兴起时间:20世纪 年代之后特征: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分布:多为地区主要工业区:意大利 和 地区、德国南部 地区、美国“ ”等2.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形成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主要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 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3)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单选题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B.原料C.交通D.劳动力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
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
据此回答。
4.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南康木材丰富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5.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加木材进口B.挖掘本地市场C.加大宣传力度D.组建企业集团下图为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iPad为例)。
读图回答。
6.iPad零配件的生产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原因是( )A.获得规模效益B.降低运输成本C.获得最佳区位优势D.扩大市场份额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联咏科技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B.iPad企业之间属于投入—产出联系C.iPad零配件生产属于工业集聚D.组装地产品附加值低狮岭镇位于广州花都区北部,有“中国皮具之都”之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特点。
2.掌握德国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3. 以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为例学会分析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特点。
4.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重点难点】
1.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知识梳理】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大型工业企业中小型
煤炭纺织化工高技术工业
【注意提示】现在我国好多城市都在搞“开发区”,它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不一样。
我国的开发区是在规划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的一种工业地域,各工厂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的。
而意大利“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依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归纳总结】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虽然都属于新工业区,但有很大不同。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及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
4.了解高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刺激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预习要点1.重点:传统工业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2.难点:理解新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主要特点。
三、预习问题1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工业区位2意大利新工业区3美国硅谷的发展四、预习检测1.下列工业区中,不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A、德国鲁尔区B、英国中部工业区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硅谷”工业区2.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散布局④资本高度集中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硅谷”的主导工业是()A、核工业B、激光工业C、微电子工业D、石油化工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鲁尔区的整治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鲁尔区的优雅转身)探究问题: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探究活动二: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探究问题:美国“硅谷”与北京中关村的工业发展比较二、随堂检测1. 有关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B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知识密集C.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中小型企业为主D.新兴工业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
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
据此回答2~3题。
(双选)2.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3.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
备课资料一、德国鲁尔区从矿山到公园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面积4400平方千米,人口54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这里曾经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随处可见的是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幽雅的产业园区或者豪华的商贸中心。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
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
70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
鲁尔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
1957年,鲁尔区有140个煤矿基地,如今只剩下7个;1955年,这里有8l 座炼钢炉,现在只有7座。
工人数量也都从当年的数十万减少到了几万人。
整顿后的煤钢生产出现了集中化的特点。
在整顿传统产业的同时,鲁尔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
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
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
在上豪森市一处原来炼钢厂的旧址上,记者现在看到的是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
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
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转型开始,鲁尔区就花大力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现在,这里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千米高速公路,730千米联邦公路,3300千米乡村公路。
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
鲁尔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
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
几乎所有的鲁尔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
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特点。
2.掌握德国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知识梳理】一、传统工业区1、重要的传统工业区(1)典型地区:德国工业区、英国工业区、美国工业区、中国工业区等。
(2)基础:丰富的、资源。
(3)工业部门:、、、、等工业为主。
(4)特点:以为核心,规模大。
(5)问题:原料、燃料消耗,运输量,严重。
(6)现状: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开始;各国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
2、德国鲁尔工业区(1)区位优势:①丰富的资源(鲁尔煤田)②离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莱茵河及其支流)④便捷的(水运、铁路、高速公路)⑤广阔的(欧洲经济发达区)(2)衰落的原因:①产业结构;②煤炭的能源地位;③钢铁市场竞争日趋;④的广泛应用,的冲击;⑤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3)综合整治措施:①调整,发展;②优化。
【思考探究】根据教材67-68页资料,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根据资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分点作答)①资源:②交通:③市场:(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参考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认真分析,分点作答)(3)分析辽中南工业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衰落的原因。
(德国鲁尔区的衰落的原因,仔细阅读材料,分点作答)(4)参照德国鲁尔区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分点作答)【尝试训练】1.下列工业区均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A.鲁尔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B.硅谷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C.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英国南部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D.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德国南部工业区、英国北部工业区2. 右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经济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①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②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③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增大④该工业区生产结构多元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右图是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示意图。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案例,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条件、特点、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利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相关材料,理解其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3.借鉴国外经验掌握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的教材助读部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预习案课前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案【教材助读】1、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美国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发展条件:丰富的资源3、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4、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运输量、污染5、典型案例——鲁尔区:a、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离区较近、充沛的、广阔的b、衰落原因:生产结构、煤炭的能源地位、世界性钢铁、新技术革命的、重化工业带来的问题c、整治措施:调整工业、调整工业、发展产业、优化环境【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主题一: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探究材料:课本P65相关内容问题1 什么是传统工业区?哪些工业是传统工业?问题2 传统工业区普遍面临着什么问题?各国采取了何种措施?探究主题: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探究材料:课本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问题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区位优势。
问题2 鲁尔区衰落的时间及原因。
问题3 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知识网络】训练案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
完成1~2题。
1.从图中分析可知,两工业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科技发达B.内河航运便利C.有丰富的铁矿资源D.国家政策的扶持解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鲁尔区当地“有煤无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
【课标解读】1.知道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2.理解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3.理解新工业区(意大利、美国)的特点、发展条件及对我国新工业区借鉴意义。
一、教材P67活动点拨: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与铁矿产地距离近,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原因有:(1)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提高;(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国钢铁工业崛起,以及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4)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缺少新的增长点。
3.(1)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
二、教材P70活动点拨:1.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不同之处:最大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大利,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三、教材P72活动点拨:1.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企业为主。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掌握工业区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工业部门。
2.理解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的措施与成效。
3.结合中国实例,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整治措施与发展方向。
一、传统工业区1.分布地区:世界上的传统工业区主要有德国①________工业区、②____________工业区、③______________工业区、我国④__________工业区等。
2.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⑤______、⑥______资源基础上,以⑦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工业部门: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⑧________、钢铁、⑨__________、化工、纺织等。
4.面临的问题:⑩________和⑪________消耗大、⑫________量大、⑬________严重等。
5.衰落时期:⑭______________之后,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
二、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1.区位特点a .位置: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⑮____________。
b .市场: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市场广阔。
c .交通:⑯____________纵贯鲁尔区,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此外,⑰________网、⑱____________网密布。
d .资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提供了丰富的⑲________;⑳________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靠近法国著名的○21____________。
2.衰落原因a .随着○22________和○23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24____________。
b .世界性钢铁需求量急剧减少。
c .污染严重:工业集聚带来的○25____________、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许多企业转移到德国南部。
3.综合整治措施调整○26__________________、发展○27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___等。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
课标解读
1、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传统工业区
1、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1)典型地区:德国工业区、英国工业区、美国工业区、中国工业区等。
(2)基础:丰富的、资源。
(3)工业部门:、、、化工、纺织工业等。
(4)特点:以、为核心,规模大。
(5)问题:原料、燃料消耗,运输量,严重。
(6)现状: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开始;各国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
2、德国鲁尔工业
(1)区位优势:丰富,交通,充足,市场。
(2)衰落的原因:
产业结构;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
③钢铁市场竞争日趋;
④的广泛应用,的冲击;
⑤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3)综合整治措施:
①调整,发展第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优化。
二、新工业区
1、概况
(1)兴起时间:20世纪年代
(2)兴起地区:地区
(3)特征:以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4)著名工业区:意大利和地区,德国地区,美国的等。
2、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1)区位条件:
①20世纪70年代和大幅度涨价;
②发达的体系;
③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④的大力支持;
⑤小城镇方便;
⑥大批廉价劳动力;
⑦交通运输方便。
(2)生产特点:
①以企业为主;
②以工业为主;
③同类或相关企业集中;
④生产高度化、单一化;
⑤企业分布在甚至。
3、美国“硅谷”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
③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
(2)区位优势:
①优越,环境优美;
②宜人;
③交通;
④全世界高地;
⑤稳定;
⑥环境和文化。
(3)主导产业:
主干知识结构
区位优势存在问题整治措施
鲁
尔
工
业
区
传
统
工
业
区
新
工
业
区
意大利中部和
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硅谷”
发展条件
生产特点概念分布特点
巩固练习
图8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根据图中有关知识回答下列1—2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经济趋
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①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②石油、天然
气代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③技术的进步
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增大 ④该工业区
生产结构多元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
④
2.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②该区钢产品在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印度 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 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下列工业区均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 .鲁尔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B .硅谷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C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英国南部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D .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德国南部工业区、英国北部工业区
4.有关新兴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于乡村地区 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③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④包括德国南部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高技术工业的共同特点为: ①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②需投入较多的自然资源 ③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④接近市
场、利于销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关于“硅谷”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
B.美国国防的军事订货额较高时可达“硅谷”总产值的40%C.“硅谷”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上,而不是自然条件方面
D.“硅谷”附近有美国著名的“五大湖工业区”
右图是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
门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7题。
7.右图中有一个箭头不恰当,这个
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硅谷”相比,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特点是
A.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B.工业集中分布 C.工业分散布局 D.资本高度集中
9、德国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接近消费市场B.水能资源充沛
C.交通运输便利D.本区煤铁资源丰富
10.欧美日信息技术全球份额占全球的绝大部分,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A.环境优美
B.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C.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
11.下图是“中国和德国最大工业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七
(1)图甲是中国的____________工业区,图乙是德国的_____________工业区。
(2)比较甲、乙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图四中相应的小圆内(每个小圆内只能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 .地理位置优越
B .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陆交通便利
E .水能资源丰富
F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G .农
12、图七是“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在空格内填出合适的内容。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以下特点:
①从雇员看,以250人以下的 型企业为主。
②从工业结构看,以_________ _为主。
③从生产过程看,大多以_______ _经营或_______ _经营为主。
④从资本集中程度看,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_。
⑤从工业布局看,多分散在________ _,甚至_______ __,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3)以中小企业为主,有“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络”,机
构完善的城市是()
A.佛罗伦萨 B.普拉托 C.米兰 D.都灵
(4)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可借鉴意大利_______ __部和
_______ __部新兴工业区的经验。
1.A
2.D
3.A
4.B
5.C
6.D
7.D
8.BD
9. AC
10.BD
11. 11、(1)沪宁杭;鲁尔。
(2)自左向右:G ADF C
12、(1)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③
政府的大力支持
(2)①250人②轻工业③分散;家庭包工④集
中程度低⑤小城镇;农村
(3)B
(4)东北部;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