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青蛙写诗
- 格式:pptx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30
课文7 《青蛙写诗》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写、诗”等11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学写汉字“下、个、雨、们”。
2.学习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感受青蛙写诗的乐趣,能做到分角色读课文。
3.借助图片,在课文的阅读中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4.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想象说话。
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
2. 学习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感受青蛙写诗的乐趣,能做到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难点:1. 借助图片,在课文的阅读中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2.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想象说话。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识字读文1.出示课题《青蛙写诗》。
(1)学生朗读课题。
(2)随文教学“写”“诗”2个字。
学“写”字,可以先借助拼音拼读,再读读课后的词语“写字、写作业”,引导学生给“写”组组词,做一做“写”的动作。
将新偏旁“秃宝盖”与“宝盖”对比教学,进行识记。
学“诗”字,可以借助偏旁认知,“诗”就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引导学生将“言字旁”和“诗”字联系起来。
认读课后词语“诗歌、诗人”,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写诗》这篇课文就是一首诗歌,它的作者就是诗人。
提示:教学新偏旁“秃宝盖”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偏旁的形象,用自创儿歌的方法进行识记。
2.教学第1小节,课件播放雨声,让学生听雨声展开想象。
(1)学生感受“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
(2)引导表达:你还听到了怎样的雨声?3.借助插图,指导读出青蛙写诗的心情。
(1)自由读第1小节。
(2)借助插图,说说此刻小青蛙的心情。
(3)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高兴的样子,教师点拨。
提示:朗读时,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
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还可以在朗读的时候,带上微笑的表情,读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二、认读生字,认识偏旁1.动一动,比一比,认读生字。
(1)出示“过、给、要”3个生字。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走过去,伸手要,拿给你。
”学生边做动作,边认读生字。
一年级上册第7课课文《青蛙写诗》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小青蛙聚在一起,比赛写诗,在小青蛙写诗的过程中,有小乌龟、小蝌蚪、水泡泡等都来帮忙,最后,小青蛙的诗写成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文解析:《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语言富有韵味。
文中出现了“淅沥沥、沙啦啦、呱呱呱、哩哩哩”这四个象声词,让人感受到下雨时雨点儿、溪流、蛙鸣的不同声响。
通过品味“呱呱呱”“哩哩哩”等拟声词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写、诗、点、要”等14个生字,会写“下、雨、们”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借助图画或通过给汉字加拼音等方式,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
3. 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用上“还有”说句子。
4.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们、问”等7个生字。
5.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仿照课文的形式,说说“()写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出示课件,雨天里,小青蛙正在荷叶上捉虫子,“呱呱呱”地唱着歌。
边看边想一想:小朋友们听到青蛙在唱什么?(板书课题)2. 认读课题中的生字“蛙”,正音“蛙”,齐读课题。
3. 启发学生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什么是“写诗”“要星星”。
揭示课题,质疑探究。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质疑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随情境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指导读好翘舌音“诗、串”,前鼻音“点”,后鼻音“萍、停”。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语。
(3)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全班汇报。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容易出错的生字:“串、丛”,提示学生注意书写。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青蛙写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一、内容概括《青蛙写诗》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青蛙在雨天作诗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画卷。
课文通过青蛙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原文中,先是描述了雨天的场景,接着描绘了青蛙的外形和行为特点,然后以青蛙的视角,展示了其创作的诗歌内容。
青蛙在雨中欢快地跳跃,观察周围的事物,心中涌起创作的冲动。
通过诗歌的形式,青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我们将这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教学。
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分析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理解青蛙的形象和特点,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也会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1. 介绍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特点。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中,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材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心设计的内容,为学生们打开了学习语文的大门。
《青蛙写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部编版教材的主要特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课程内容设计注重字词句的积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语言的基本单位,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蛙写诗》这一课通过富有童趣的诗歌形式,教授学生们关于字词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部编版教材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和现代元素的结合。
在《青蛙写诗》结合了儿童喜爱的动物形象,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在接受现代文学教育的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教材在设计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青蛙写诗》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青蛙写诗》是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内容是一只聪明的青蛙学会了写诗,它变成了一位文学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
一、文章背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孩子们也喜欢春天这个季节,因为春天里,树木变得绿油油,天空也变得湛蓝,学校里也很美丽。
此时,青蛙也出来了。
在这个季节里,它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由。
二、文章内容1. 第一段:青蛙变成了一位文学家青蛙非常聪明,它学会了写诗。
它变成了一位文学家,用它的才华赞美春天的美丽。
青蛙十分自豪,因为现在它不仅可以用声音表达感受,还可以用文字表达情感。
2. 第二段:青蛙对春天的喜爱青蛙在春天里觉得非常快乐,因为春天里的世界充满了色彩和生机。
青蛙喜欢绿色的新叶子,喜欢那强烈的阳光,喜欢清新的空气,喜欢那飞舞的花瓣。
3. 第三段:青蛙的诗歌青蛙用最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它写了一首有趣的小诗:树叶像翠绿宝石,阳光下熠熠闪闪。
花儿娇艳,春风吹拂,好像一朵朵彩云飞舞!这首诗表达了青蛙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它的诗歌天赋。
三、文章知识点1. 识字认识:在阅读本文时,孩子们可以认识一些新的汉字,例如“文学家”“感受”“闪闪”等。
孩子们可以使用方法,例如查字典,快速阅读和做词汇练习,来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
2. 阅读理解:本文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阅读材料,孩子们需要养成仔细阅读、理解的好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他们需要注意细节,了解作者的意图,从中推断出一些信息。
3. 口语表达:本文通过描写青蛙对春天的喜爱,激发孩子们的感受,引导他们开展口语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语言描述青蛙遇到春天的场景,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写一个简单的小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青蛙写诗》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写的是一只聪明的青蛙学会了写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青蛙写诗》人教(部编版)《青蛙写诗》说课稿一、说教材:《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
是一首极富情趣、结构工整、充满童趣的小诗。
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从而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
这样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有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语言,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学习目标分析《语文课标》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依据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个、下”两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逗号、句话、省略号”。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1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分析1.一年级学生乐于朗读,想象力丰富,但要把一首优美的小诗读好,读得有感情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对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从而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2.本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标点符号的用法,本课进行强调,让他们掌握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五、设计理念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虽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和经验,但由于认字量少,词汇量不足,对字、词、句、段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对语文的感受力较差,往往一篇文章读得准确、流利都很费劲,更谈不上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了。
因此,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从朗读入手,迁移出汉字学习,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朗读感悟,从而巩固和深化了汉字的音、形、义,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文7、青蛙写诗课文链接下雨啦,下雨啦,小雨点淅沥沥、沙啦啦,池塘里一只青蛙可高兴了,他蹲在荷叶上想要写首诗。
这时候,池塘里的小伙伴都来给他帮忙了。
想知道小青蛙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青蛙写了一首什么诗吗?孩子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吧。
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有目标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4、读好儿化音。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学习难点1、读好儿化音。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早知道《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
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景“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一首有趣的小诗,非常适合儿童学习。
背景小资料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
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末尾用句号(o)。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末尾用感叹号(!)。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末尾用问好(?)。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句尾用感叹号(!)。
另外还有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用于引文的省略(┈┈)。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作者我知道张秋生,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静海人。
中共党员。
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
历任《少年报》总编辑、编审,《童话报》主编。
青蛙写诗一标点符号写作文课文《青蛙写诗》里,小蝌蚪为小青蛙添加了逗号;小水泡变成了句号,而小雨滴成了省略号。
《青蛙写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021年教育部审定版)第7课的一篇课文。
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巧妙地将几种标点符号镶嵌在课文中,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引导学生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标点符号规范。
原文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扩展资料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
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雨天高兴地“呱呱呱”作诗的情景。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学生喜爱的课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老师们可以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四个结合:即,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蛙写诗1、《青蛙写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篇课文。
原文如下: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2、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巧妙地将几种标点符号镶嵌在课文中,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引导学生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标点符号规范。
扩展资料:一、《青蛙写诗》简介1、这篇课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 2 7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虽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和经历,但由于认字量少,词汇量缺乏,理解才能有限,对常用标点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深入。
【教材分析】从文本来看,?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五小节,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的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
富有情趣,合适儿童学习。
从课后习题来看,本课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识字、写字、积累、朗读、认识标点、提取信息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认识标点〞和“提取信息〞这两个要素,在整套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
这些要素看似各自为政,实那么互相关联。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的】1.认识“写、诗、点、串〞4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雨〞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3.借助情境的创设,体会小青蛙写诗的心情。
教学重点:认识“写、诗、点、串〞四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雨〞2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情境的创设,体会小青蛙写诗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孩子们今天教师带来一个谜语,看:绿衣小能手,田里来捉虫。
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
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青蛙,它的本领可大了,不仅是捉虫小能手,还是写诗小达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故事?青蛙写诗?〔板贴〕。
大家一起读,注意“诗〞是翘舌音。
二、认读生字“诗〞“写〞1.认读生字“诗〞〔1〕诗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字宝宝,谁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2〕谁还能给它找个好朋友?2.认读生字“写〞这个“写〞字,我们经常和它见面,说说你都在哪见过它?瞧,它里面藏着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跟教师读:秃宝盖,它和我们之前学到的宝盖〔手拿卡片〕这个偏旁很像,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生说观察的真仔细,正因为少了这一点,所以才把它叫做秃宝盖。
7青蛙写诗教学目标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会写“下、个”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能根据问题,从文中提取明显的信息。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
能根据问题,从文中提取明显的信息。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会写“下、雨”2个字。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导入。
lǜ yī xiǎo yīnɡxiónɡtián lǐ zhuō hài chón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dōnɡ tiān duō xiū xi xià tiān qín láo dònɡ冬天多休息,夏天勤劳动。
2.(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青蛙的表情,你们觉得它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3.导入:那么这只小青蛙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因为小青蛙要写诗了)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写、诗”2个字。
(1)识记“写”。
引导: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它。
(写字)“写”有一个新偏旁,叫秃宝盖。
(2)比较宝盖和秃宝盖的区别。
引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6.识记“诗”。
引导:我们把写诗的人,叫“诗人”。
把古人写的诗,叫“古诗”。
7.过渡:青蛙是怎样写诗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猜谜形式导入课题,富有儿童情趣,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课题时,相机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写、诗”与秃宝盖,分散识字难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要求:请同学们听清楚字的读音,仔细听最后一个小节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