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探究实验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9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态。
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42 44 46 48 49 50 51 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象像,得出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物质的沸点为,液态的比热容为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______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2)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3)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同组的小马选择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2.(1)如图甲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2)图甲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乙).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定律中两角的关系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图中反射角是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_____;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实验中,同组的小马选择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实验题17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2.设计电路:3.实验步骤:将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分别连入A、B两点间,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两次的电流值。
结论: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材料不同电阻不同,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②将横截面积、材料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线分别连入A、B两点间,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两次的电流值。
结论: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导体,长度不同电阻不同,越长电阻越大。
③将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分别连入A、B两点间,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两次的电流值。
结论:长度、材料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不同电阻不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④加热灯丝,电流表示数变小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受温度的影响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②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二.真题精练1.(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想要探究某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的关系,已接入电路中的器材有∶电源、电压表V2、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1、单刀开关S1,如图甲所示∶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温度可调且自动显示)中的热敏电阻RT 暂未接入电路,符号如图a所示。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压表V2、电阻箱R2(阻值可以直接读出的变阻器),符号如图b所示单刀开关2只,导线若干。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专题02电阻的测量1.(2020·陕西中考真题)如图1是小明测量未知电阻R 1阻值的实物图。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最______(选填左或右)端;(2)某次实验中,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0V ,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 ,本次测得R 1的阻值为______Ω;(3)现有另一个未知电阻R 2(阻值约为400Ω),若仅将图1中的R 1替换为R 2,其它器材和电路连接不变,则不能测出R 2的阻值,其原因是实验中______表无法读数。
【答案】右0.1612.5电流【详解】(1)[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最大阻值处,故滑片应该滑到最右端。
(2)[2]图1中,电流表选择的是小量程,故图2中的示数是0.16A 。
[3]R 1的阻值为1112V =12.5Ω0.16AU R I == (3)[4]现有另一个未知电阻R 2(阻值约为400Ω),若仅将图1中的R 1替换为R 2,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223V =0.0075A 400ΩU I R == 因为此时的电流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0.02A ,所以电流表无法读数,也无法测出R 2的阻值。
2.(2020·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小飞要测量标有“2.5V ”字样小灯泡的电阻,选取电压是6V 的电源。
(1)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导线不允许交叉)(2)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______瑞。
(填“左”或“右”)(3)图乙中,小灯泡的I -U 图像不是一条直线,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
(4)小飞又取来阻值是600Ω的定值电阻R 0、一个开关和阻值约5Ω的未知电阻R 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R 1的阻值,小飞的实验方案如下:a.闭合S 1,断开S 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 1b.闭合S 1和S 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 2则电阻R 1=______(用U 1、U 2和R 0表示),小飞的实验方案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得电阻R 1的阻值,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 有关.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______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并比较每次的橡皮膜方向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
(填符号)A.酒精(ρ酒精=0.8×103kg/m3)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4)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3.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无关。
4.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真题训练--大气压实验1. (2004淄博)下列各图中,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图()2. (05广西南宁)下列各实验中,能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3. (08年湖北十堰)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请完成下列问题:(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__,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6河南)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明对大气压强通常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1)小明买来一个塑料挂钩,把它的吸盘贴在玻璃餐桌的下表面,如图所示,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0cm2;又找来一个轻塑料桶(质量可忽略不计),在桶中装8L水;经过计算,他认为把塑料桶挂到挂钩上不会把吸盘拉掉.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g取10N/kg)(2)当小明把水桶挂到挂钩上时,吸盘却被拉掉了,是大气压没有那么大还是其他原因?请发表你的看法.5.(2005年苏州市)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07年南通市)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值.(1)图甲是按1:1的比例拍摄的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__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总长为_____ cm,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cm2。
专题1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一)1、(2018•百色)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和转换法。
(2)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选填“越大”“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2019·兰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在透明有机盒内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他通过观察来比较砖块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试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的其他实验还有哪些,请举出一例。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用图中两次试验进行比较。
(3)分析比较图中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17春•老河口期中)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1所示.(1)对比A、B两图,可以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对比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对比A、D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这个结论是(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4)将该木块放在如图E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D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 D和图E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E的大小关系为p D p E(选填“>”“<“或“=”)(5)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害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图中的.4、(2019·鄂州)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一、实验探究题1.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_ ,凝固点是 ______ 。
(2)在BC 段,锡处于________ 态;在DE 段,锡处于 _________ 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__ min ,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4)锡从10min 到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 态。
2. 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 _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__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______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_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象像,得出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专题八 综合实验探究类型一:热学实验1.(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物理试题)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A 、B 两种物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 、B 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 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可知B 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_____。
加热到第6min 时,B 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
(3)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A B c c ,由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m A ______m B 。
(4)从第6min 到第10min ,A 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将______(填“不变”、 “增加”或 “减弱”)。
2.(2021·四川中考真题)物理研学小组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实验,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根据把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______;(3)实验计时的第9min,烧杯里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情景应为图______所示。
3.(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阳取来相同规格的两个电加热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温度计,分别对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前应保证甲、乙两种液体的________相同;实验时小阳每隔1min记录一次液体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4.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用同一套器材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1、(2020秋•莆田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3)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说明。
2、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81798081788280双层22232521232421252224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玻璃(单层/双层).3、(2020秋•新乡月考)学习声学时,我们探究了下面两个实验:(1)如图1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填“大”或“小”),此实验推理可说明。
(2)如图2所示,敲响音叉,观察到紧靠音叉的塑料球被,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答案解析1.(2018•乌鲁木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铅笔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该实验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电路中的电流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右移动。
(3)移动铅笔芯上面的滑片P1,记录铅笔芯AP1之间的距离和电压表的示数,数据如下:AP1/m m 0 30.60.90.120.150.180.U/V 0 0.4 0.8 1.2 1.6 2.0 2.4通过数据反映出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的结论。
若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变为1.2V,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示数为 1.8 V。
【分析】(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大,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3)由表中数据可知,可得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随AP1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最大,可得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长度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间电阻成正比;最后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
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利用“通过铅笔芯的电流等于总电流”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同理当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值为△R,利用欧姆定律列出等式;两等式相比得出R0+R1=4△R;当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值为2△R,再利用欧姆定律列出等式,和第一个等式相比得出最后电压表的示数。
专题训练压强和浮力实验探究1.如图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甲图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所示,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1)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小红想将图丁与乙图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她能得出正确结论吗?答:______,理由:______。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在相同的平底矿泉水瓶中装水后,分别放在砖块和海绵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B、C两图中瓶内的水是满的)。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被压物体的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图中B、C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我们不能通过分析图中A、B两次实验现象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没有控制___________相同。
3.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装置。
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边,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会向某一侧凸起。
(1)他在容器两边各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可以判断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水产生的压强较大,这个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有关;(2)这种通过橡皮膜形状的改变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研究方法,叫______法;(3)小明在学习了液体压强公式后,想用该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简要如下:①在容器左边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橡皮膜到水面的深度,记为h1,此时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为______;(水的密度用ρ0表示)②在容器右边逐渐装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______,用刻度尺测量______,记为h2;③写出所测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