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松鼠 教案-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86.05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二、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五、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2、思考问题:(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2)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明确:(1)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第1段第2~5段第6段结构:由总到分(3)松鼠的特征:漂亮(第2段)驯良(第3段)讨人喜欢乖巧(第4~5段)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提问: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提示:结合课文内容,确定自己的思路)明确:先介绍自己的“漂亮”。
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坐姿和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接着介绍自己的“驯良”。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的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要的食物杏仁、榛子等(不伤害人畜)最后介绍自己的“乖巧”。
过水方法尾巴当帆舵警觉性强跑、躲、逃跑跳敏捷善于爬树选址干净暖和建造宽广坚实居住舒适安全盖子充满灵性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欣赏《松鼠》电影片段,思考问题:“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1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选自布封的作品。
课文主要描绘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从而使读者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和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描述细腻,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课文的表面意义,但对于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引导。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心的情感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松鼠的可爱。
同时,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例如:“松鼠的外形特点是什么?”“松鼠的性格特点有哪些?”“松鼠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要游戏,喜爱游戏,教师借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基于此,我模仿“七星大擂台”节目,创设了展示台,在愉快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6个汉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写字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感悟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这两只小松鼠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小松鼠与他们交流,学习好吗?1、打开学生自制的卡片:小组内坐火车,竞赛读。
2、集体做猜字游戏:⑴教师出字卡,学生读字、组词。
⑵打哑谜,学生读字动口不出声,老师猜字。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复习生字,再次强化上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开设展示台学知识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七星大擂台》节目吗?你想不想展示自己的才华?今天就把我们的课堂当成展示台,展示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写字水平、绘画水平、口语表达水平,好吗?这里把生活引入课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
1、以小组竞赛,配乐朗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评出“小小播音员”。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⑴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⑵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写。
⑶交流学习心得:你记得了哪些字,把字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⑷师指导写重点字。
⑸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1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教材内容为《松鼠》。
该课程主要围绕松鼠的生活习性展开,通过对松鼠的观察,引导学生了解松鼠的日常活动,并通过文学性描写呈现松鼠的形象。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联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1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有关松鼠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理解课文内容,描绘松鼠的形象。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松鼠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描绘松鼠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提出问题: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有哪些独特的特征?3.2 学习活动1.课文导读–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松鼠的生活场景。
–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学习–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固定搭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
3.理解课文–分组讨论,学生描述松鼠形象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3.3 拓展延伸•观察野外松鼠或通过视频观察松鼠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松鼠的印象。
•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小短文,描述松鼠的生活习性。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松鼠生活习性的记忆。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松鼠的热爱和关注,呼吁大家保护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
五、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围绕《松鼠》展开,通过课文学习、词语学习和拓展延伸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松鼠》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认识主人公松鼠。
2.能够品味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小动物对自然的依赖和生存环境。
3.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动物的关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对主人公松鼠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难点:1.理解掌握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及上下文的运用。
2.掌握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材:《松鼠》课文。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图片。
3.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松鼠这个课文。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先简单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小动物吗?你有养过小动物吗?”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标点停顿的表达。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课文故事情节,每组展示其理解。
4.总结整个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松鼠的理解。
第三步:情感认识(1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小动物的感受和帮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灵。
2.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心形图案,让学生写下他们对松鼠的感受和想法。
第四步:语言表达(10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小动物或自然环境带来的爱与帮助,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强化。
2.鼓励学生多关注、关爱动物和大自然,提倡绿色环保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体现自己对动物和自然的关爱之情。
2.要求学生复习《松鼠》这篇课文内容,准备课文内容考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松鼠》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松鼠这个主人公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动物。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动手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需要,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三、合作探究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课文原文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
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松鼠》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理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松鼠》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阐释。
四、教学准备1.课文《松鼠》的复印件。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学生课堂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动物吗?”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先阅读一遍《松鼠》这则寓言故事。
2.阅读完毕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细读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内容。
第三步:理解寓言故事1.向学生解释寓言故事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松鼠》这则故事中的寓意。
2.引导学生讨论松鼠在故事中的形象和行为,分析其寓意和主题。
第四步:讨论与思考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松鼠故事中的经历?你们觉得故事给你们的启示是什么?2.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体会。
第五步:课堂练习1.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2.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松鼠》这则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拓展。
2.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松鼠》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希望本节课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助益。
以上就是本节课《松鼠》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与反思第1篇】松鼠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与理解。
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资料、默读自学,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的描写中了解松鼠的外形、习性、行动特点,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练笔拓展等方式,学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松鼠的文字、或录像等资料。
2.搜集作者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松鼠的资料、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1.导入:今天,我们再来猜一则谜语,认识一种动物。
(课件出示:身上穿着灰皮袄,玲珑面孔体态娇。
尾巴作伞树下跳,松树林中乐逍遥。
)这是什么动物?(生:松鼠。
)松鼠的外形小巧玲珑,动作敏捷,蹦蹦跳跳别提有多可爱了。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松鼠的可爱之处的。
2.简介作者布封(出示课件):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自然史》的文学价值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
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动物的肖像。
在布封的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它们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
可以说,《自然史》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很强的人文性。
1777年,法国政府给布封立了一座铜像,底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3.过渡:这位伟大的天才是怎样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松鼠的一幅幅画面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趣味谜语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者的资料介绍更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导航。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作者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课文兼具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一体,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然后具体、生动地介绍了松鼠“乖巧、驯良”的生活习性,最后简洁介绍松鼠的繁殖特点。
本文作为前一篇说明文《太阳》的延伸与发展,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截然不同。
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为了说明抽象的“太阳”,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一文侧重于直接描述,适当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来看,《太阳》一文语言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活泼,曼妙多姿,引人入胜,极具文学色彩。
学习本文,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提取与处理主要信息的能力,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之中,懂得围绕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习分段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松鼠、驯良、杏仁、榛子、橡栗、玲珑、光滑、惹恼、编扎、狭窄、遮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
能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按顺序说明的方法,恰当使用动词,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动物由衷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得的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
能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
2.课前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
(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揭示课题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有很多人类的朋友。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
首先,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
课文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层次清晰。
另外,课文的语言堪称经典。
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还是对搭窝时系列动作的连贯描述,都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无疑对学生以后的习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
【作者介绍】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他的这套说辞,彻底rě nǎo()了爸爸,于是,爸爸就惩罚他,让他去面壁思过。
2.他一不小心huá()了一下,摔倒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锐—————()锐利—————()
通常—————()暖和—————()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
它不是肉食动物。
(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先后介绍了松鼠的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体现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五、重点段落品析。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ún xùn)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xi ǎng xiàng)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用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体现出它乖巧、驯良、漂亮。
六、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它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惹恼 2.滑
二、敏捷锋利平常温暖
三、1.松鼠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但是它不是肉食动物。
2.这个小女孩儿既聪明又漂亮。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四、外形生活习性乖巧驯良漂亮
五、1. xùn xiàng
2.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3. 饮食外貌
六、示例:我喜欢小狗。
它的眼睛圆圆的,晚上的时候好像还能发光呢!它的尾巴上翘着,毛绒绒的非常可爱。
它那四条小短腿特别搞笑,跑起来一撇一撇的,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