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8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第一复习天平的使用,第二学会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第三会用两种仪器测物体的密度。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普通物体密度的测量。
(4)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进而求出物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及密度计算公式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学习使用量筒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四、教学难点量筒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托盘天平和砝码、水、量筒、石头盐水细线烧杯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体积较大的铁块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问:要测这铁块和铜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和铜块的密度?出示盐水问怎样求出盐水的密度?(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1、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岩石的质量
为 g。
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
岩石的体积为 m3,岩石的密度
为 kg /m3。
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一种未知液体密度实验的测量结果:已知烧杯与该液体的总质量为130.2g,倒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如图为,烧杯与剩余液体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该未知液体的密度。
老师提问:怎样用量筒测量漂浮在水面上的不规则木块的体积?。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型新课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知识的体积。
教技能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过程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方法目的方法。
情感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标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态度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量筒(或量杯)、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 得出若测ρ就先测回顾密回顾上节课密度m和 V 再算出。
度的概的知识,请同学们叙述学生回答: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念,围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积,密度可得。
绕问题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进行思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考、讨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论,体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现物理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从生活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中来。
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回顾上节课如何学生回答:不能,不规则石块、盐水的体积不能用刻度尺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来测量,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使学生一、量筒的使用:知道本(一)观察量筒归纳量节知识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的原用方法。
理,(二)使用方法: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 1)单位 ml( 2)最大量程进一步(1)、如何测固体(石100ml ,最小分度值为 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熟悉测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量工具回答)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
(2)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细线、烧杯;
学生用:天平200g 20个、量筒100ml 20个、水、盐水、石块等。
【教学过程】
2、实验演示: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水中加盐后,发现鸡蛋会漂浮在盐水面,这里有什么奥秘呢?那我们就来亲自测量一下盐水的密度吧!
温故知新:
三、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了量筒后,那么怎么用量
思维拓展:那么对于密度小于水的物体,
不能自动沉入水底,该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呢?
操作后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
v m =ρ 二、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细线、烧杯; 三、量筒的使用:会选、会放、会读
四、测量盐水的密度
五、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