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E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金刚石、
- 格式:pdf
- 大小:781.24 KB
- 文档页数:2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
木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都是碳的单质,而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因此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放在石墨的内容中介绍。
本课题内容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同时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鉴赏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改变结构可以创造物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无止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用途对应性质,性质归因结构【教学难点】改变结构可以创造物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按照“了解用途,对应结构——认识结构,问题归因——改变结构,创造物质”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
通过师生共游“碳府”进行课堂导入,欣赏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效果很好。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验证信息”等三个环节来获取新知。
学生思维活跃。
学生活动开展有序、高效。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验证信息”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裁玻璃、验证铅笔芯可导电、活性炭的吸附性”等三个实验,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也使他们的团队意识得到强化。
金刚石、石墨初三化学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金刚石、石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学会金刚石、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金刚石、石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金刚石、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金刚石、石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形象的视频和图片先了解金刚石和石墨两种材料的外观、形态及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金刚石和石墨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认识。
知识讲解1.第一步: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金刚石的定义:金刚石是一种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由碳元素组成,晶体结构为菱形晶系。
2.石墨的定义:石墨是一种物理状态为晶体的碳质材料,具有典型的六角蜂窝层状结构。
2.第二步:介绍金刚石、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金刚石的制备方法:1.高温高压合成法2.化学气相沉积法3.研磨法等。
2.金刚石的应用:1.研磨加工、切割加工等。
2.电子、光学、热学等领域。
3.石墨的制备方法:1.自然生成2.化学沉淀法3.氧化物法等。
4.石墨的应用:1.铅笔芯、电池极板等。
2.能源和环境领域。
实践练习1.基于以上所学知识,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金刚石、石墨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总结回顾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加深对金刚石、石墨的理解,总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对二者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STSE教育的构建,培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刘吉祥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3期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为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与问题解决能力,还要重视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对STSE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学习,做好STSE教育的构建工作,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际教学情况,对STSE教育核心概念、教学特点加以概述,讨论通过构建STSE教学框架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STSE教育的核心概念及其日常教育教学特点STSE具体指代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四个英文单词,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STSE教育理念强调理科教学应用的重要性,要求教学者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实施路径,其教学基础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重视对科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深度融合。
一些教育学家认为,STSE教育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民主行为、多元的科学思想与较强的操作时间能力上,使学生客观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促进其自我提升。
STSE教育具有以下特征:一,具有综合性强的特征。
这种教育模式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学资源与课标内容充分渗透、融合,教师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对课程展开教学,在开阔学生课程学习视野的同时,实现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具有探究性强的特征。
STSE教育是一种生本化的教育,强调课堂回归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显,通过在课上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让学生探索学科内容的本质,体会理论、实践学习的趣味,强化其探究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三,具有实效性良好的特征。
STSE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重视对实际案例、问题的分析教学。
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回归社会的重要性,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初中化学备课金刚石教案
主题:金刚石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刚石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掌握金刚石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3. 能够认识金刚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金刚石的结构和形成;
2. 金刚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金刚石的结构与晶格稳定性;
2. 金刚石的特殊性质及应用范围。
教学准备:
1. 课件:关于金刚石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实验器材:金刚石样品、显微镜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金刚石样品,引导学生讨论金刚石外观特点;
2. 学习金刚石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介绍金刚石的成分和结构;
3. 学习金刚石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金刚石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4. 探讨金刚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金刚石的用途和价值;
5. 总结:概括金刚石的特点和应用,强调金刚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行收集关于金刚石的应用案例,拓展金刚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金刚石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反馈: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金刚石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提出与金刚石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金刚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学习金刚石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收集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金刚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金刚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让学生掌握金刚石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刚石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2. 金刚石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金刚石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刚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折射率、热稳定性等。
3. 讲解金刚石的化学性质:化学键、化合物等。
4. 讲解金刚石的结构:晶体结构、原子排列等。
5. 讲解金刚石的形成过程:碳原子聚集、高温高压等。
6. 案例分析:分析金刚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珠宝、切割工具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金刚石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金刚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金刚石性质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金刚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金刚石的合成:介绍实验室合成金刚石的方法和技术。
2. 金刚石的应用前景:探讨金刚石在未来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发展潜力。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图片。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金刚石合成的实验和工业应用的视频。
3.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金刚石相关练习题,以便学生课后巩固。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初中化学金刚石的教案1. 知识目标:了解金刚石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应用领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制备方法。
难点: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素材、课件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导入化学金刚石的主题,引发学生对金刚石的兴趣。
2. 展示金刚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金刚石的性质。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金刚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分析金刚石的晶体结构,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独特性质。
3. 探讨金刚石的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生产过程。
三、实验(15分钟)1. 展示金刚石的实验制备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2. 学生观摩实验,了解金刚石的制备过程。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金刚石的应用领域及作用。
2. 分析金刚石在工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学生对金刚石的掌握。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作业(5分钟)布置关于金刚石的课后阅读及思考题,巩固学生对金刚石的理解。
教学板书:化学金刚石1. 概念:金刚石是一种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 结构: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稳定、坚硬。
3. 性质:金刚石的硬度高、热导率优异。
4. 制备:金刚石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为高温高压法。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以教师实际情况为准。
初中化学教案金刚石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金刚石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金刚石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 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
2. 金刚石在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金刚石的制备方法;
2. 金刚石的特殊性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金刚石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金刚石的兴趣,并提出问题:“金刚石为什么被称为‘首饰之王’?”
2. 讲解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晶体结构,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热导性;
b. 金刚石的晶格结构是由每个碳原子与其他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3. 探究金刚石的应用领域:
a. 首饰制造:金刚石因其闪耀的光泽和硬度被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制造;
b. 工业切削:金刚石的高硬度使其成为理想的切削工具,在切割玻璃、金属等材料时具有无与伦比的效果;
c. 科学研究:金刚石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作高压细胞,用于进行高压实验。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制备人工合成的金刚石,并观察其性质和结构。
五、总结归纳:
1. 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热导性,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工业切削和科学实验中;
2. 制备金刚石的方法有天然产生和人工合成两种。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金刚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思考金刚石的特殊性质和结构对其应用的影响。
七、课堂反馈:
1. 提问学生金刚石与石英的区别;
2. 让学生讲解金刚石的应用案例,展示对金刚石的理解。
高中化学金刚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金刚石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刚石的结构特点2.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3. 金刚石的化学性质4. 金刚石的形成过程5. 金刚石的应用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刚石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金刚石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刚石的结构与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和实验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进行实验演示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刚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金刚石的兴趣。
2. 探究金刚石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分析金刚石的结构特点。
3. 学习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4. 学习金刚石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化学性质。
5. 探究金刚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讨论,了解金刚石的形成过程。
6. 总结金刚石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金刚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金刚石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金刚石的结构、性质和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刚石的结构和实验现象。
3. 准备相关阅读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参考。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金刚石产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