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组成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 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难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进修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观察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总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气候变化问题。
五、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以空气的成分为主题,设计制作相关海报,展示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3. 钻研课外资料: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写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
2. 海报评选:组织评选最佳海报,评选标准包括创意性、内容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等。
3. 课外资料分析:评判学生对课外资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提出合理性和深度的观点和建议。
七、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空气的质量和污染状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问题。
2. 环保宣传:组织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活动,向周围同砚和社区传播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认识和行动力。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成分》,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二、设计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介绍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的比例和作用;2. 空气的重要性:探讨空气对生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性;3. 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4. 空气质量的检测:学习如何测量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5. 空气净化方法:探讨空气净化的方法和措施。
三、设计步骤:1. 知识铺垫: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成分和特性;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测量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并分析实验结果;3. 组织讨论:组织小组讨论空气的重要性和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5. 总结交流: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进行班级交流和讨论。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态度、课堂表现和讨论贡献等;2. 实验报告: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3. 作业表现:学生需要完成相关作业,包括思考题、填空题等。
五、设计特色:1. 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和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成分和质量;2. 综合性强:涵盖了理论学习、实验探究、调研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3. 互动性强: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总结展望:通过《空气的成分》的学习,学生将对空气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不断发现、思考和创新,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而了解空气的成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都至关重要。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但是我们想必不会对空气有太多认知,甚至可能只有朦胧的印象。
而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组成,内容如下: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多种气体和微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在这些组成中,主要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氮气占据了空气的78%,氧气占据了21%,而剩下的0.9%则是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氙气和氪气。
此外,空气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亚氮和臭氧等。
在固体和液体颗粒中,则包括水蒸气、灰尘、花粉、细菌以及其他微小颗粒等。
2.气体成分的特点(1)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它在室温下为惰性气体,不易参与化学反应,但在一些高温或高压的条件下,氮气能够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
(2)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于燃烧的气体。
它是许多环境中生物与火的基础所需,也参与着许多化学反应,如气体发酵、腐蚀反应等。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因其非常高的稳定性及惰性,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发出颜色较稳定的发光,被应用于照明、地质、气体分析以及激光。
3.空气的用途空气是人类的重要资源,除了提供我们的呼吸氧气,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它可作为空气的混合气,用于工业、农业和个人用途等。
它可用于氧气吸氧疗法、氧气化学治疗、氧气燃烧实验和氧气引擎等。
此外,氮气又是常见的高屏障包装气体,它有非常好的保鲜作用。
空气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多了解它,因为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并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空气的组成,以便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和性质。
3. 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氮气和氧气的性质
3. 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等问题。
2. 学习: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实验:进行实验,展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制备方法。
5. 总结:在总结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等。
2. 教学PPT: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等内容。
教学反馈:
1. 利用课下作业或练习,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是否掌握。
2. 在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再次概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进行小测验。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讨空气的其他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建议:
1.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
3.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课题1 空气(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成分 2.能判断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3.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用途4.能了解空气污染与防治[学法指导]重视对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研究,树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组成的科学意识。
空气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那么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装置如何?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实验,领会实验设计意图,才能对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思路加深理解。
要联系实际,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足够的认识,建立环境意识。
[释疑解难]1.[实验2—1]解释:本实验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产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不能用汞代替,因为汞与氧气反应速度太慢,且汞蒸汽有毒,不适合做演示实验,不能用铁丝或镁条代替,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镁条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外,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及二氧化碳反应。
2.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②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③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⑥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均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A .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解释:汽车排出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人呼出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均是无毒的,是动物生存必须的物质,不会污染空气。
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煤中含有硫等杂质,燃烧后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都会使空气受到污染。
答案选C [自我检测]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 B . 5:4 C. 5:1 D. 4:12.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又较稳定的是()A .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氮气 D.二氧化碳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有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B.空气中约含有21%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C.由于人口增长,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D.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4.空气中的稀有不跟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气体()A.只有一种B.不跟任何物质发生反应C.含量最少D.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5.下列物质是混合物的是()A.五氧化二磷B.空气C.氧气D.氮气6.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7.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内。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 学生分享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
二、探究空气成分(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后集气瓶中的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空气中可能含有的气体。
4. 教师演示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学习空气的成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课件或教材,了解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2. 学生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成分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成分,知道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3.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1.氧气:占空气的21%左右,人类必需的气体,可使燃烧更加旺盛2.氮气:占空气的78%左右,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占空气的0.93%,广泛用于电焊、寿命长等特点4.二氧化碳:占空气的0.03%,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二、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1.氧气的性质:不易燃,不易爆炸,促进燃烧,促进呼吸2.氮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电焊广泛使用4.二氧化碳的性质:易燃,易爆炸,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但是过量二氧化碳却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空气的重要性1.氧气的重要性:供给人体呼吸所必需的氧气,促进呼吸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2.氮气的重要性: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是农业发展的大有作为3.氩气的重要性:电焊广泛使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4.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饱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存在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而过量二氧化碳则造成了地球暖化、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教学步骤:一、引入1.利用视频或ppt展示空气的组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介绍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知识,如什么是呼吸、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方法等二、探究1.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2.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三、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氧气在支持燃烧方面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总结不同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四、拓展1.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资料,介绍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影响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探究实验、总结讨论以及拓展知识等环节,全面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应用、重要性和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1 空气学习目标1、认识拉瓦锡对空气的研究及得出的相关结论;2、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实验成功的关键;3、记忆空气中所含成分及所占体积分数,认识混合物、纯净物。
一、预习案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和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空气中所含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占78%、占21%、占0.94%,占0.03%、占0.03%。
3、叫混合物,其特点是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间各自保持着。
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二、探究案: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
②在集气瓶内加入,并做好记号。
③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取足量的红磷于烧匙内,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④待红磷熄灭并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的。
实验现象分析:红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化学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白烟是。
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生成,容器内压强,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讨论:集气瓶里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能否用铁、铝、碳、硫代替红磷做实验呢?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 __,氧气___ _,稀有气体____ ,二氧化碳_____ ,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 _。
3、认识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 ,如:空气、海水;纯净物: ,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易混淆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有:冰水混合物(只有水这种物质),水银(汞的俗称),液氧(液态氧气的简称),胆矾、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水,蒸馏水。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五课时空气组成
姓名班级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3. 介绍一些化学仪器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打一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吗?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第14页【拓展视野】空气成分的发现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最早发现氧气的化学家是谁?。
2. 最早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家是谁?。
3. 谁发现了稀有气体中的氩气?。
三、交流与总结
1. 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2. 空气的成分
空气由多种成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3. 思考与回答
(1)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呢?
(2)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你能从教室中取出空气样品吗?
(4)你能通过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四、实验探究
1. 学习自学课本第13页【观察与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气体?。
(4)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为什么约占集气瓶内体积的1/5 ?。
2.【演示实验】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认真观察。
3.【实验现象】
(1)
(2)
4.【实验结论】
(1) ;
(2) 。
5.【实验原理】。
反应文字表达式:。
6.【实验反思】
(1)做完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到集气瓶高度的1/5。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①。
②。
③。
④。
(2)做完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高度超过集气瓶高度的1/5。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①。
②。
(3)实验中,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吗?为什么?。
7.【交流创新】
如果把上面的实验装置设计成如右图所示装置,你认
为有什么优点?五、练习与实践
1.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在100L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L
B.78%
C.21L
D.21%
3.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1:4
C.1:5
D.4:5
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氮气占4/5,氧气占1/5
B.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
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B.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6. 如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把集气瓶
分为五等分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