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6
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师姓名:【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课标内容1. 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课标分解行为条件行为程度Array☆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 通过观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视频,进行分析思考和阅读材料,认识到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科学结论2. 在学习DNA 分子的双链双螺旋结构时,同观察生活中同样结构物品的图片,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开始养成关注生活,善于观察的习惯3. 通过对DNA 分子双链双螺旋结构发现史的简单了解,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4. 通过对本节知识相关的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向往☆教材分析本节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阐述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晰: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成分、作用。
本节课是一节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涉及生命的微观结构基础。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个基因都携带某种特定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特征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通过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性状的遗传奠定基础,有助于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等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 理解为什么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 理解为什么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建议对于本节内容,可以考虑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利用学生已知的俗语、日常生活中所见到亲子相似现象,引起学生共鸣,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备课人:枳沟初中李普光一、诊断性测试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和。
2、细胞核内含有。
3、嫁接成活后,表现(接穗或砧木)的特征。
二、新课导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和变异最基础的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明确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的关系。
3、通过分析“伞藻嫁接实验”的过程,印证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学习过程】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3~74“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并能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一)遗传的定义:(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观察与思考:阅读课文并观察分析伞藻嫁接实验过程,解决问题。
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细胞的哪部分决定的?(细胞膜、细胞质还是细胞核)2.该实验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阅读P74~76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1.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2.不同生物体细胞(是指精子、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的,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数目而且相似的染色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阅读75页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一个DNA分子有条链。
3.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就揭开了DNA的奥秘,使遗传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并获得诺贝尔奖。
这是因为他们建立了模型。
4.什么叫基因?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分子的结构是双链的。
5.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控制的。
6.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个基因。
7.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一般还________存在。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案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基础知识全解】知识点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生物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可以传递遗传信息,使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1、遗传: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如母亲有耳垂,儿子也有耳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现象。
2、伞藻的嫁接实验温馨提示:伞藻的假根部分含有细胞核,伞帽的形状、颜色与假根内的细胞核有关。
控制遗传现象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例1、如图,在两种不同的伞藻移接的实验过程图中“?”处正确的结构图是()A. B. C. D.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概念:细胞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特点: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正常情况下,不同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形态有所不同。
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温馨提示:(1)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所以其染色体的数量为零。
(2)观察染色体时要选正在分裂的细胞,因为细胞在分裂时染色质才聚集成在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便于观察。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绝大多数生物的体内有DNA,这些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DNA承载的,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研究发现,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进入细菌细胞的只是DNA,但是在细菌中却产生许多完整的噬菌体,这个实验充分说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DNA的结构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
3、基因(1)概念:DNA上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我们把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第七章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概要】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组蛋白,两者含量比率相近,此外,还有少量非组蛋白和RNA。
组蛋白为含赖氨酸和精氨酸比较多的碱性蛋白质,带正电荷。
其功能是参与维持染色体结构,有阻碍NDA转录RNA的能力。
非组蛋白为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酸性蛋白质,带负电荷。
非组蛋白的特点是:既有多样性又有专一性,含有组蛋白所没有的色氨酸。
非组蛋白的功能是DNA 复制、RNA转录活动的调控因子。
2.染色体的结构核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从舒展的DNA双螺旋经四级折叠,压缩到最短的中期时,DNA分子缩短约5000~10000倍。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l.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实验步骤如下: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CMV)的重建说明CMV是不具DNA的病毒,RNA是遗传物质三、DNA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结构DNA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见下图: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主干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组成,磷酸和糖由3’、5’一磷酸二酯键联结在一起。
碱基接在每一脱氧核糖的1’碳上其结构要点如下:(1)两条DNA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两条互补链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状。
(2)碱基配对不是随机的。
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三个氢键与胞嘧啶(C)配对(见右图)。
GC对丰富的DNA比AT对丰富的DNA更为稳定。
(3)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碱基顺序没有限制性,但是碱基对的顺序却为一种DNA分子提供了它性质上的特异性。
(4)双链DNA具有不同的构型,其中3种具有生物学上重要性。
①B—DNA:右旋,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常见形式。
②A-DNA:右旋,脱水状态下的常见形式。
③Z—DNA:左旋,这种结构可能与真核生物中基因活性有关。
第四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 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1、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学会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三、导学过程(一)什么是遗传?阅读P93页第一、二段文字1、试一试:填空:生物学上,把___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____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你能举几个生活中的事例吗?龙生,,2、: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所以相似的原因是什么?答:在于生物体内具有决定这种现象的。
3、:(1)子女的某些特征像父母,这是因为( )A.父母把各种性状直接传给了子女B、父母把蛋白质直接传给了子女C、父母把遗传物质复制了一份传给了子女D、父母把细胞质内的物质传给了子女(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A.母牛生下小牛B.马与驴生下骡C.种瓜得瓜D.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下双眼皮小孩(二)遗传物质在哪里呢?观察P93页图4.4-1,1、试一试:填空:(1)伞藻A与伞藻B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伞帽的和不同。
(2)伞藻的细胞核位于内。
2(1)伞藻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答:(2)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在于,是遗传的控制中心3(1).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中心是 (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官(2).天鹅的受精卵发育成天鹅,而不发育成丑小鸭,是因为其受精卵含有特有的()A、性状 B、细胞 C、遗传物质 D、细胞膜(3)父母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给子女的()A、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B、通过孩子是学习和模仿C、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D、通过遗传物质(三)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看书P94页第二、三、四段文字:1、试一试:填空:(1)对生物的传宗接代具有重要作用的是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它是一类能被_______染成深色的物质。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分析:本章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就使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学习性状的遗传、性别决定、生物的变异和人类优生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章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关实验进行分析,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2、通过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概念。
3、能正确表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究的结果。
2、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观察屏幕上老师一家三口的照片,分析孩子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多一些?(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遗传的概念,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的物质基础(板书课题)引导探究新知:一、展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一下问题:1、比较伞藻A和伞藻B,填写下列表格。
2、在图中找出伞藻A和B的细胞核,并标注出来。
3、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4、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认真观察视频,进行描述,先自己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及时进行语言鼓励,总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够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变形虫切割、核移植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各种图文资料等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每一环节实验分析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过程,即由已知到未知的假设再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难点】1.阐述染色体存在的规律。
2.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三张孩子和其中一个孩子父亲的照片,请学生猜猜看哪一个是这名父亲的孩子,说出猜测的依据。
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进入新课的学习。
进而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分析讨论,总结遗传的概念。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合作探究(第一个环节:通过两种手段使学生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播放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动画。
2.设计实验:证明伞藻的伞帽形状、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教师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1)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异。
(2)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在方案设计中,教师建议学生可以采用课本73页中的嫁接方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通过对细胞核移植的方式进行证明等。
教师选取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共同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并推测实验结果。
(1)请你简述实验过程。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3.通过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设同—议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学用具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
3.自制的幻灯胶片。
教学方法探究与讲述相结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DNA分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讲DNA分子的复制。
利用两课时之间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为了能使学生制作成功,在第一课时多用些时间,适当补充些有关DNA的生化知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DNA“双链、螺旋,平行,反向,配对”的空间结构,为第二节DNA分子的复制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同学们已经知道:DNA在生物传种接代、生命延续中的重要作用。
不知有没有想过。
提问:为什么DNA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如此重要?(生甲:与DNA结构严谨有关;生乙:与DNA可以复制有关。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DNA能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与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DNA结构如何?怎样进行复制呢?在学习之前,我们还是来回忆一下“生命的物质基础”中的有关知识。
提问:核酸有几种?回答:核酸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提问:核酸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回答:核酸是由C、H、0、N、P五种元素组成的。
提问: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回答:是核苷酸。
讲述:核苷酸有两大类:一类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另一类是构成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提问:在粗提取DNA的实验中,DNA哪一个重要特性是在实验中应引起注意的?(回答:极易吸附于玻璃上因而不能用玻璃试管。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一)遗传现象
1.(2019·龙东、鸡西)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柿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D.菊花有白色和黄色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2019·辽宁辽阳)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2019·湖南湘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
4.(2019·德州)2018年10月17日河南商丘一工厂发生火灾,现场作业的11名工作人员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事后认领遇难者尸体过程中,用到了DNA鉴定。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2019·四川广安)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若将一个变形虫切割成甲、乙两部分(如图),能继续发育并繁殖后代的是()
A.乙 B.甲 C.甲和乙 D.甲和乙均不能
6.(2019·浙江湖州)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7.(2019·湖南岳阳)图一为桃树枝条嫁接,图二为单细胞植物嫁接。
A、B是同种植物的两个品种,
其结构都包括伞帽、伞柄、假根三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
A、B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
C为A、B嫁接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一嫁接时,确保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
成活后,新长出的枝条与(填“接穗”或“砧木”)性状一致。
(2)图二中的C若嫁接成功,将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剪去后再生出的伞帽与(填“A”或“B”)一致,原因是。
(3)图二所示生物在分类上最可能属于。
A.蘑菇 B.藻类 C.苔藓 D.蕨类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的特点
1.(2019·辽宁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2.(2019·甘肃天水)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的数目是()
A.30对、30对B.30对、30条C.30条、30条D.30条、30对3.(2019·四川南允)在一位健康女性的体内,一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白细胞、一个肌肉细胞和一个卵细胞中,共含有几条性染色体()
A.5条B.6条C.7条D.8条
(二)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4.(2019·内蒙古通辽)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③是成对存在的5.(2019·东营)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细胞内①的形态与数目都是恒定的 B.②和④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C.具有遗传效应的②片段叫基因 D.不同的③蕴含着不同的遗传信息6.(2019·南通)如图是染色体组成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是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C.基因是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一个DNA分子只含有一个基因
7.(2019·四川眉山)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
8.(2019·湖南株洲)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D.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9.(2019·湖北随州)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B.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基因
C.每条染色体上有许许多多个DNA分子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2019·湖南郴州)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耳郭上的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 46个DNA分子
B.人体眼皮上的细胞中的DNA分子只含控制单眼皮或双眼皮的基因
C.DNA分子中所有DNA片段都是基因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11. (2019·烟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不仅为揭示生命奥秘奠定了基础,同时宣告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
下列关于DNA的相关概念表述错误的是()
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C. DNA上的片段叫做基因
D.亲子鉴定是通过亲子间DNA比对来实现的
12.(2019·湖南张家界,)201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酿酒酵母全部16条染色体融合成了1条染色体。
除细胞分裂略有异常外,这种新型酵母细胞的形态、功能等各方面全部都正常如初。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的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酵母菌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D.融合后的这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基因13.(2019·广东广州)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染色体就是DNA
C.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4.(2019·湖南岳阳)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则精子中是5对B.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C.DNA都在染色体上 D.DNA各个片段都叫基因
15.(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以下各图能恰当的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A B C D
16.(2019·甘肃天水)如图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其中遗传物质和决定生物性状的是()
A.DNA、基因 B.细胞核、基因 C.染色体、DNA D.细胞核、DNA
17.(2019·海南)下列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蛋白质和基因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8.(2019·新疆)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A.染色体,基因,DNA B.DNA,染色体,基因C.染色体,DNA,基因D.DNA,基因,染色体
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D 5.A 6.D
7.(1)形成层接穗(2)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3)B
二、1.C 2.D 3.A 4.A 5.B 6.D 7.D 8.A 9.D 10.D 11.C 12.D 13.B 14.B 15.C
16.A 17.D 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