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LTE数据配置
- 格式:docx
- 大小:20.75 MB
- 文档页数:19
1 概述本文主要就TDD-LTE信令解码进行详细介绍(上篇:主要介绍系统消息),主要包括信令主要作用、信令包含字段、各个字段生效方式、字段配置场景以、字段含义和字段作用。
由于TDD-LTE系统本身也在不断完善,部分信令涉及字段会随着LTE系统需求出现变更,因此此文档将不断进行更新调整。
2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2.1 发送场景UE会在下述过程之后接收系统信息:1)小区选择(开机后)和小区重选2)切换3)从其它RAT进入E-UTRA4)重回服务区5)接收到系统信息改变通告6)接收到ETWS通告指示7)接收到CDMA2000上层请求8)系统信息超出最大有效期-周期性的补充点:LTE中之所以要在切换后接受系统消息,是因为LTE系统设计扁平化以后取消了RNC网元,也就是LTE中切换的测量配置下发、判决都是eNodeB完成,在当前不支持X2口切换前提下,切换完成后UE对于该小区下的系统消息配置是不清楚,所以会接收系统消息;如果支持X2口切换的话,在切换前源eNodeB和目标eNodeB之间会交互配置信息,则不用接收系统消息。
2.2 发端网元处理组装消息内容2.3 收端网元处理接收到MasterInformationBlock后,UE将:1)应用phich-Config中携带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1)当T311正在运行,UE处于RRC_IDLE或者RRC_CONNECTED状态:2)如果UE没有相关小区的有效系统信息:3)将ul-Bandwidth 设置为dl-Bandwidth,直到接收到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
2.4 字段解释2.4.1dl-bandwidth1) 字段类型:BIT STRING (SIZE (4))2) 字段描述:下行带宽。
参数配置为:传输带宽配置,下行N RB ,[参见TS 36.101 ]。
如n6与6个资源块对应,n15对应15个资源块等等Channel bandwidthBW Channel[MHz]1.4 3 5 10 15 20Transmission bandwidthconfiguration N RB6 15 25 50 75 1003) 现网举例:n100 。
目前中国移动使用的D频段频率是2575~2635MHZ,共计60MHZ中国移动目前E频段的的频段是2320~2370,共50MHZ 2300~2320MHZ属于中国联通,共20MHZ2370~2390MHZ属于中国电信,共20MHZSA配置应用场景SSP-特殊子帧配比DWPTS:包含物理同步信号、控制信道、PDSCH,影响下行吞吐量GP:保护周期,影响基站覆盖半径UPPTS:包含上行随机接入信道,影响接入用户数量特殊子帧是TDD特有的,FDD是没有的。
DE频段采用10:2:2,F频段采用3:9:2现网中TDS上下行配比采用2:4;TDL上下行子帧;配比采用1:3,可以有效降低TDS和TDL之间的干扰。
现网中主要采用格式0,覆盖半径主要取决于序列后面的保护窗的大小,预留保护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远端的手机的信号能够发过来落在保护窗内。
格式4(即短PRACH。
现场无线资源配置规范实例子帧配比与频点信息:频段与中心频率、频点号的对应表D频段有些地市37900与38100两个频点;E频段有些地市使用39050与39250小区合并与分裂小区合并场景主要针对室内覆盖初期容量不大,使用多扇区小区,减少载频配置与干扰中后期容量增大时,可按需分裂为多个单扇区小区,改造成本低Sector配置多个RRU,按照类型合并在同一扇区设备Cell配置索引SectorEQM,引用多个RRU进行射频发射与接收解调小区合并合并原则TDS的RRU合并小区和TDL的RRU合并小区相互独立TDL最大支持12Path合并1个CELL最多增加6个SectorEQM,每个SectorEQM最多增加两个RRU1块LBBPd最多带6个Sector,支持最大12个1T1R RRU,大于6个需双拼2T2R支持用于同一BBP单板上不同光口的一级链上的两个RRU双拼或者是同一个链上相邻的两个RRU小区合并实例将多个扇区合并成同一个小区,可以减少发生切换的次数。
目录1网管登录操作步骤 (4)1.1登录操作 (4)2网管页面介绍 (4)2.1网管平台简介 (4)2.2基站管理系统 (5)2.3报表管理系统 (6)3小区信息查询 (7)3.1小区网元搜索 (8)3.2小区参数查询 (9)3.2.1频点号和频段信息查询 (9)3.2.2PCI和参考信号功率信息查询 (10)3.2.3射频开关查询 (10)3.2.4小区ID和基站类型查询 (10)3.2.5TAC查询 (11)3.2.6PLMN查询 (11)3.2.7LTE邻区查询 (11)3.2.8GSM邻区查询 (12)3.2.9切换测量事件查询 (12)3.2.10邻区CIO查询 (13)3.2.11重选参数查询 (14)3.2.12同步和帧头偏移量查询 (14)3.2.13安全网关参数查询 (15)3.2.14信令网关参数查询 (16)3.2.15SON参数查询 (16)3.2.16基站版本查询 (16)3.2.17MME参数查询 (17)3.2.18导出设备配置文件 (18)4常用参数修改 (18)4.1频点、PCI、功率、射频开关修改 (20)4.2LTE邻区添加、参数修改 (21)4.3GSM邻区添加、修改 (22)4.4切换测量参数修改(以A2、A3、B2为例) (24)4.5测量目的事件添加(A2增加测量目的盲重定向为例) (25)4.6重选参数修改和异频重选信息添加/修改 (26)4.8TAC修改 (27)4.9PLMN修改 (27)4.10同步参数和帧头偏移量修改 (28)4.11安全网关参数修改 (28)4.12信令网关参数修改 (28)4.13SON参数修改 (28)4.14MME信息添加 (28)4.15单站上传命令脚本 (29)5网管批量查询、导出功能 (30)5.1小区告警批量查询功能 (30)5.2批量小区参数列表同步功能 (31)5.3批量小区参数导出功能 (35)5.4基站日志提取 (38)5.4.1单站日志提取 (38)5.4.2批量日志提取 (39)6网管批量参数调整功能(任务管理功能) (39)6.1任务类型 (39)6.2网元设备参数设置任务 (40)6.2.1举例:LTE邻区添加 (41)6.3网元脚本下发任务 (44)6.4结束任务或删除任务 (46)7翻PCI (46)7.1现网参数同步查询 (46)7.2批量修改小区PCI (47)7.2.1导出现网小区PCI (47)7.2.2完成批量小区PCI修改模版制作 (47)7.2.3新建任务策略 (47)7.2.4任务执行情况查询和确认 (50)7.2.5皮站翻PCI需提供给宏站信息 (50)7.3批量修改邻区 (50)7.3.1导出现网LTE邻区关系 (50)7.3.2批量修改LTE邻区信息 (51)7.3.3任务执行情况查询和确认 (51)88.GSM翻频时LTE侧修改GSM邻区信息操作 (51)8.1.1现网参数同步查询 (51)8.1.3批量修改GSM邻区信息 (52)8.1.4任务执行情况查询和确认 (54)9基站升级操作 (54)9.1升级包上传 (54)9.2LTE产品升级包上传 (56)9.3单个站点升级 (58)9.4批量站点升级功能 (59)9.4.1批量站点升级 (59)9.4.2固件下载&立即激活升级 (60)9.5结束任务或删除任务 (61)10日常工作流程 (62)10.1日常配合流程(外场参数修改流程) (62)10.2批量参数修改流程 (63)10.3数据核查流程 (66)11单站验证流程 (67)11.1单站验证准备工作 (68)11.2单站验证过程配合工作 (69)12总结 (69)13附件 (69)14附录 (70)LTE网管操作指导手册1网管登录操作步骤1.1登录操作(1)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管的IP地址和端口号“x.x.x.x:8080”,单击“Enter”或者单击“转到”进入网管登录界面。
TD-LTE测试参数整理目录1、RSRP/RSSI/RSRQ (1)2、SINR (1)3、MCS (2)4、CQI (3)5、PCI (3)6、ICIC (5)7、HARQ (6)8、PA/PB (7)9、RLC层的三种传输模式 (8)1、R SRP/RSSI/RSRQ36.2141)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在某个Symbol内承载Reference Signal的所有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2)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的强度指标)则是在这个Symbol内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邻区干扰信号,噪音信号等)功率的平均值3)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则是RSRP和RSSI的比值,当然因为两者测量所基于的带宽可能不同,会用一个系数来调整,也就是 RSRQ = N*RSRP/RSSI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RB’s of the E-UTRA carrier RSSI measurement bandwidth.RSRP 指示了想要的信号强度,而RSRQ,由于引入了RSSI, 所以还额外考虑了干扰水平。
2、S INR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比值。
3、M CS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
36.213CQI定义的就是MCS方式。
4、C QICQI是信道质量指示,英文全称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由UE测量所得,所以一般是编码方式越高(QPSK<16QAM<64QAM),依赖的信道条件需要越好,所以在好点的CQI 会高于差点。
帧结构对于TDD系统来说,因为上下行是同一工作频率,所以帧结构需要同时给出上下行占用资源的时间和位置等信息。
一个无线帧至少包括下行传输、上行传输和保护间隔(GP,Guard Period)三部分。
GP位于下行转换为上行的时刻,主要作用是保护下行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
TD-LTE物理层帧结构如下图所示:10ms的无线帧包含两个半帧,长度各为T=5ms。
每个半帧包含5个子帧,长度为1ms。
图1 TDD物理层帧结构对于TDD,上下行在时间上分开,载波频率相同,即在每10ms周期内,上下行总共有10个子帧可用,每个子帧或者上行或者下行。
TDD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首先分割为2个5ms的半帧,可以分为5ms周期和10ms周期两类,便于灵活地支持不同配比的上下行业务。
在5ms周期中,子帧1和子帧6固定配置为特殊子帧;10ms周期中,子帧1固定配置为特殊子帧。
没一个子帧由DwPTS、GP和UpPTS3个特殊时隙组成,其帧结构特点如下:(1)上下行时序配置中,支持5ms和10ms的下行到上行的切换周期;(2)对于5ms的下行到上行切换周期,每个5ms的半帧中配置一个特殊子帧;(3)对于10ms的下行到上行切换点周期,在第一个5ms子帧中配置特殊子帧;(4)子帧0、5和DwPTS时隙总是用于下行数据传输。
UpPTS及其相连的第一个子帧总是用于上行传输。
特殊子帧的配置见下图:图2 TD-LTE特殊子帧配置表相对于FDD系统,TDD系统可以更灵活地配置具体的上下行资源比例。
对于5ms周期的帧结构,即两个半帧时隙比例一致,包括以下4种配置:(1)配置0:1DL+DwPTS+3UL;(2)配置1:2DL+DwPTS+2UL;(3)配置2:3DL+DwPTS+1UL;(4)配置6:3DL+2 X DwPTS+5UL;对于10ms周期的帧结构,即两个半帧时隙比例不一致,包括以下3种配置:(1)配置3:6DL+DwPTS+3UL;(2)配置4:7DL+DwPTS+2UL;(3)配置5:8DL+DwPTS+1UL;(4)配置7:保留;具体时隙配置如下图:图3 TD-LTE上下行时隙配置表。
TD-LTE特殊子帧Dwpts:gap:Uppts的配比目前一共有9种,配置0到配置8,具体的定义在3GPP TS36.211 表4.2.1里面。
LTE TDD中,帧的长度是10s,分成10个长度为1s的子帧。
上行和下行的数据在同一个帧内不同的子帧上传输。
LTETDD中支持不同的上下行时间配比,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整上下行时间配比,以满足上下行非对称的业务需求。
在同一帧内,不同的上下行子帧的配置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子帧0和5传输的总是下行子帧。
子帧1传输的总是特殊子帧。
并且特殊子帧后传输的总是上行子帧。
在上述的几种配置中,0-2和6的配置,从下行到上行的转化周期为5s,由于从下行转换为上行时,首先发送特殊子帧,意味着特殊子帧的出现周期为5秒,也就是说,子帧1和子帧6传输的是特殊子帧。
配置3,4,5中,下行到上行的转换周期为10 s。
这里经常会有疑问,为何只有下行subframe到上行subframe之间有隔离(GP),而在上行subframe到下行subframe之间没有有隔离(GP)?在36.211,Section 8里面提到,上行发送的时间是:TA+TAoffset, TAoffset固定为624个Ts,前面是基站进行上行同步用的,后面这个就是上行提前了发送的时间了,也就是可以理解为上行到下行的时间间隔。
特殊子帧包含三个部分: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GP(guard period),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
DwPTS传输的是下行的参考信号,也可以传输一些控制信息。
UpPTS上可以传输一些短的RACH和SRS的信息。
GP是上下行之间的保护时间。
同其他的子帧相同,特殊子帧的长度也是1S。
但其中各个部分的长度是不同的,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
相对而言,UpPTS的长度比较固定,只支持一个符号、两个符号两种长度,以避免过多的选项,简化系统设计,GP和DwPTS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可变的GP长度和GP位置,以支持各种尺寸的小区半径。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TD-LTE硬件配置实验(1)实验名称TD-LTE硬件配置(2)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认识和了解通信网络和设备。
2、使用模拟现网的TD-LTE硬件平台和维护操作网络管理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之中各个网元设备的工作配置原理,熟练掌握无线网络信令流程,理解无线网络对接数据的含义特征,提高学生对现网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对无线网络的开局能力。
(3)实验器材客户端、服务端、CCS2000U用户端程序、ZXSDR B8200 TL200设备物理接口、协议接口。
(4)实验原理ZXSDR B8200 TL200作为多模BBU,主要提供S1、X2接口、时钟同步、BBU 级联接口、基带射频接口、OMC/LMT接口、环境监控等接口,实现业务及通讯数据的交换、操作维护功能。
ZXSDR B8200 TL200的软件结构分为SDR平台软件层、LTE适应软件层和LTE 应用层。
SDR平台软件层:主要实现BSP、OSS和BRS的功能。
LTE适应软件层:主要实现OAM和DBS的功能。
LTE应用层:实现LTE协议功能,包括控制面子系统、用户面子系统、调度器子系统、基带处理子系统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配置完成对两个E-UTRAN TDD小区的建立互通。
(5)实验方法1、进入WIN 2008操作系统。
打开网管服务器;2、创建子网,填写相关信息;创建网元,填写相关信息;3、运营商配置,填写相关运营商信息;4、填写PLMN信息,添加BBU侧设备;5、配置RRU,在机架图上点击图标添加RRU机架和单板,右键设备,点击添加RRU,会弹出RRU类型选择框,选中类型即可。
6、时钟配置;7、光纤配置,是配置光接口板和RRU的拓扑关系;8、物理层端口配置;9、以太网链路层配置;10、IP层配置;11、带宽配置;12、SCTP配置;13、业务与DSCP映射配置;14、静态路由配置;15、OMCB通道配置;16、创建无线网络;17、配置基带资源;18、S1AP配置;19、E-UTRAN TDD小区配置;20、数据配置完成;21、测试网管与BBU是否建立连接,数据同步;22、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
本文档用于查错和理解配置,有意见或者建议请联系其他人
目录
EOMS (2)
PhyLayerPort(物理链路) (2)
EthernetLink(以太链路) (3)
IpLayerConfig(IP层全局) (3)
ItfUniBts(后台OMC的配置) (4)
数据配置 (5)
网元 (5)
网络自己的配置 (6)
Operator (6)
PLMN (6)
设备的配置 (7)
板 (7)
BPL和RRU上面光口的速率 (7)
传输网络的配置 (8)
Physical Layer Port(物理的端口) (8)
IP Transport(IP传输网) (9)
Bandwidh Resource Group(带宽的资源组) (11)
Bandwidh Resource(带宽的资源) (11)
Static Route(静态路由) (12)
OMC Channel(配置OMC到基站的链路) (13)
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 (14)
无线的配置 (14)
LTE-TDD (14)
Resource Interface Configuration(资源配置) (15)
E-UTRAN TDD Cell(小区的资源) (18)
Version:15.0
EOMS PhyLayerPort(物理链路)
一键跳到目录
EthernetLink(以太链路)
IpLayerConfig(IP层全局)
一键跳到目录
ItfUniBts(后台OMC的配置)
一键跳到目录
数据配置网元(EN Type:BS8700)
一键跳到目录
网络自己的配置
Operator
PLMN
主要改MCC和MNC
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MCC:国家码MNC:移动网络码一键跳到目录
设备的配置
板
一键跳到目录
BPL和RRU上面光口的速率
全部改成4G
天线的服务类型
①Antenna Entity Object(创建天线)
主要改下面两个
Antenna entity:No1~3
Used antenna attribute:AntProfile=20
②Ir Antenna Group Object(天线和RRU之间的连线)
Used antenna(使用那条天线):1~3
Connected RRU board(和哪块RRU连接):R8962(51.1.1)、R8962(52.1.1)、R8962(53.1.1)
连线
①RF Cable(天线和RRU之间跳线的连接关系,RRU和BBU之间光纤的连接关系)
Connected antenna(连接的天线):AntEntity=1/ AntEntity=2/ AntEntity=3
Connected RF port(连接的端口):R8962(51.1.1),Port=1和2/ R8962(52.1.1),Port=
和2/ R8962(53.1.1),Port=1和2
②Fiber Cable(光纤)
Upper*(上连的端口BPL):Fiber:BPL(1.1.8):0
传输网络的配置(eNodeB和其他网元通信的配置)
Physical Layer Port(物理的端口) (eNodeB和网元之间端口的配置)只采用了以太网,然后把以太网的参数配置改成100M
一键跳到目录
IP Transport(IP传输网)
Ethernet Link Layer(以太网链路层)
VLAN ID:101
Used physical layer port(物理层端口号):phylayerportNo=0
一键跳到目录
IP Layer Configuration(IP层的配置)
#要配两条路径相当于有两个IP的路由,一个到OMC,一个到核心网# Used Etherent link(以太网的端口):Etherent link No=0
VLAN ID:101
IP address(基站的IP):10.10.11.12/24
Gateway IP(基站的网关):10.10.11.1
到OMC↓
到核心网↓sctp
一键跳到目录
Bandwidh Resource Group(带宽的资源组)
Used Ethernet Link(使用的以太网链路):Ethernet LinkNo=0
Max*:100000
Bandwidh Resource(带宽的资源)
一键跳到目录
Static Route(静态路由)
配置三条eNodeB到xgw、mme、omc三个地方OMC↓#下一跳的地址是跳到基站#
MME↓下一跳地址是21那个
一键跳到目录
XGW↓
OMC Channel(配置OMC到基站的链路)IP=0是到OMC的
一键跳到目录
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
#IP层的配置是1也就是第二个端口,因为IP曾配置的时候就是把IP*No=1连到核心网的# Local port No:36412
Remote port No:36412
Remote address(到远端的、、、)(SCTP的IP):192.192.10.200
无线的配置
LTE-TDD
一键跳到目录
Resource Interface Configuration(资源配置) Basebnd Resource(基带资源)
#用于小区配置#
Ir Antenna Group Object(哪个RRU):
RF Port Object*(RRU与射频部分的连接关系):
Connected Baseband Device(连接的基带设备是):
第一块RRU↓
一键跳到目录
第二块的RRU↓
第三块RRU↓
一键跳到目录
S1AP(配置信令的部分)
一键跳到目
E-UTRAN TDD Cell(小区的资源)
TDC:小区的排列的序号
PLMN:公众陆地移动系统的简称,包括国家码,移动码(用来寻呼用户的时候需要)B****R***C***:基站扇区的配置情况
PCI:物理小区标识(3G里面的PN、扰码的概念是一样的,LTE用来区分扇区的)TAC:跟踪区域码、位置区域码(将我们多个物理的扇区划分为相对大一点的逻辑小区)第一个↓
一键跳到目录
第二个↓
第三个↓
一键跳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