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86.86 KB
- 文档页数:13
化工过筛子评估分级
化工过筛子评估分级是一种评估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管措施。
评估分级的方法通常采用“过筛子”的方式,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逐一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等级。
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以及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评估分级的等级通常分为四级,分别为:
1、重大风险: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较大风险: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管。
3、一般风险:企业存在一般的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4、低风险:企业安全风险较低,但仍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对于不同等级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监管措施,例如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企业,需要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管力度,督促企业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企业,可以采取定期检查和评估的方式,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总之,化工过筛子评估分级是一种有效的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安全状况,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监管措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表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装置、环境、工厂安全管理等系统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1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1)确定物质指数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M=F+P物质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表1)确定。
2)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3)确定物量指数(WF)单元物质的物量指数是由物质指数、物质的质量和状态系数(表3)按下式求出:31)(3i i W K i M WF ⋅⋅=∑式中 WF ——物量指数; M i ——物质指数; K i ——物质状态系数; W i ——物质的质量,t ; i ——第i 项。
经计算得出的物量指数低于单元中可构成危险物质中最危险物质的物质指数时,则按该物质的物质指数计算值计。
4)确定求工艺系数量指数工艺系数由作业方式、物料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操作浓度、作业危险度、明火作业、静电危害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1234567811001B B B B B B B B α+++++++=+式中 a 1——工艺系数;B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B 2——物料温度修正指数; B 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 B 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 B 5——操作浓度修正指数; B 6——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 B 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 B 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作业方式修正指数按化工作业方式分为4级,见表4。
*为透平式压缩机的指数值**为往复式压缩机的指数值(2)求物料的温度修正指数。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装置、环境、工厂安全管理等系统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1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1)确定物质指数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M=F+P物质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表1)确定。
2)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表2 物质的毒性指数3)确定物量指数(WF)单元物质的物量指数是由物质指数、物质的质量和状态系数(表3)按下式求出:31)(3i i W K i M WF ⋅⋅=∑式中 WF ——物量指数; M i ——物质指数; K i ——物质状态系数; W i ——物质的质量,t ; i ——第i 项。
经计算得出的物量指数低于单元中可构成危险物质中最危险物质的物质指数时,则按该物质的物质指数计算值计。
4)确定求工艺系数量指数工艺系数由作业方式、物料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操作浓度、作业危险度、明火作业、静电危害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1234567811001B B B B B B B B α+++++++=+式中 a 1——工艺系数;B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B 2——物料温度修正指数; B 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 B 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B5——操作浓度修正指数;B6——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B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B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作业方式修正指数按化工作业方式分为4级,见表4。
**为往复式压缩机的指数值(2)求物料的温度修正指数。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
化工厂是工业生产中危险性最大的环节之一,因此对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化工厂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可以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下面就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危险源
首先需要对化工厂内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分析,包括化学品、设备、生产工艺等。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因素是可能导致危险事故的原因。
(2)确定危险等级
在确定危险等级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危险源的危险性质、危险源造成的可能损失程度、危险源的难易控制程度、危险源的可承受能力等。
根据这些因素,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评估危险等级
评估危险等级需要考虑到危险源的概率,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损失。
通过分析危险源的发生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后,可以得出危险等级的评估结果。
(4)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危险等级的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
于高风险的危险源,需要采取高效的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危险源的
活动,并不断完善应急措施。
对于中、低风险的危险源,则可以采
取相对较为简单的管理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使化工
企业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化工厂也随之快速增长。
但是,化工厂生产的化学物质存在着很高的风险,一旦事故发生,将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对化工厂的危险程度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危险品种类、储存形式、环境因素和人员因素。
危险品种类危险品种类是化工厂危险程度评价的重要指标。
根据危险品种类不同,危险程度也有所差异。
目前,危险品种类主要分为爆炸品、易燃液体、气体、腐蚀品等。
储存形式储存形式是指危险品的储存方式和条件,也是化工厂危险程度评价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储存形式对危险程度的评价也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的储存形式主要分为液化气体、固体、液体等。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化工厂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工业环境,包括气象、地理位置、环保设施等。
环境因素对于危险程度的评价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人员因素是指化工厂员工的职业素质、安全意识、培训水平等方面因素。
好的职业素质、安全意识、培训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化工厂危险程度的评价。
评价方法化工厂危险程度评价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化工厂危险程度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分析和贝叶斯网络等。
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多指标、多层次的决策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AHP方法通过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分析,然后将多个指标合成为统一的评价结果。
AHP 方法是化工厂危险程度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是一种将非精确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信息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数学分支,可以通过建立模糊关系矩阵来进行化工厂危险程度的评价。
神经网络分析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从而达到计算化工厂危险程度的效果。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引言化工厂是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设施,由于涉及到危险化学物质的处理和生产过程,所以必须对化工厂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分级主要是为了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对于化工厂的管理和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的定义、评估指标和具体的分级标准。
定义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是根据化学品的危害性和工艺过程的安全性来评估该工厂的危险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工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该分级系统可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评估指标化学品危害性评估指标化学品危害性评估是其中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毒性、可燃性、爆炸性等危险特性。
一般来说,化学品的危害性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2. 可燃性:评估化学品在接触到火源时的燃烧性能,包括燃点、闪点和自燃温度等指标。
3. 爆炸性:评估化学品在受到热、应力或其它刺激时,发生爆炸的倾向。
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指标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是另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安全性:评估工艺设备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风险。
2. 操作安全性:评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操作失误的风险。
3. 应急管理:评估应急管理措施的完备性,包括事故报警、应急转移和救援等方面。
分级标准根据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的指标,可以将化工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1. 一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均较高的工厂,需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二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相对较高的工厂,需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三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一般的工厂,需采取基本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基本的人员和环境安全。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一、方法简介“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法”(以下简称“分级法”)是1990年代由我国原化工部青岛劳动保护研究所开发的。
该方法吸收了国外相关评价方法的长处,结合我国化工企业特点,提出了以单元评价为基础,综合评定整个企业危险等级的方法。
分级法以物量指数(表示加工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毒性及其数量和状态)为基础,以物量指数与工艺系数(表示工艺和操作过程的危险性,取值大于1)、设备系数(表示设备本身及其运行条件的危险性,取值大于1)、厂房系数(表示厂房结构及间距的安全条件,取值大于1)、安全设施系数(表示保护系统的完备和有效程度,取值小于1)、环境系数(表示事故对企业周边的影响,取值大于1)的乘积为工厂固有危险指数,再以工厂固有危险指数值所对应1~5个等级确定工厂固有危险等级。
工厂固有危险指数大或工厂固有危险等级数值小,均表示企业危险程度高。
在得到化工厂固有危险等级后,进一步利用工厂安全管理检查表,求取工厂安全管理等级。
最后综合固有危险等级和安全管理等级,得到化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综上所述,该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设施、环境等状态为固有危险因素,再用工厂安全管理系统的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该法操作程序简单、评价重点突出,适用于对我国化工类企业进行安全评价。
二、分级法评价程序分级法的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三、各项系数选取原则(一)确定物质指数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M = F+P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确定(见表1)。
(二)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中分为4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法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而制定的安全评价方法。
其评价步骤是将评价对象划分评价单元后,根据“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对评价对象进行危险度评价,以找出危险度较大的装置或单元进行重点控制。
借鉴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等有关标准、规程,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附表3-1。
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危险度分级见附表3-2。
附表3-1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注:核算容积时应:①有触媒的反应,应去掉触媒层所占空间;
②气液混合反应,应按其反应的形态选择上述规定。
附表3-2 危险度分级表。
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范本一、引言工厂安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保证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员工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企业形象的重要环节。
为了在实际操作中对工厂危险等级进行划分和计算,制定了以下的范本。
二、工厂危险等级划分1.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工厂危险等级划分标准如下:(1) 一级:危险程度极高,可能造成严重伤亡事故,对人员和环境危害极大;(2) 二级:危险程度较高,可能造成较重伤亡事故,对人员和环境危害较大;(3) 三级:危险程度一般,可能造成一般伤亡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一定危害;(4) 四级:危险程度较低,可能造成轻微伤亡事故,对人员和环境危害较小。
2. 工厂危险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1) 生产工艺的特点及易导致事故发生的环节;(2) 与危险源的接触程度,包括可能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危险;(3)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的完备性;(4) 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操作操作规范性。
三、工厂危险等级计算方法1. 初步评估(1) 初步评估是对工厂危险等级进行初步判断的过程,主要依据是工厂所属行业的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初步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a. 了解工厂所属行业的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b. 分析工厂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c. 根据危险源及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初步判断工厂所处的危险等级。
2. 综合评估(1) 综合评估是在初步评估基础上,根据工厂具体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和判定。
(2) 综合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a. 对工厂的危险源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b. 评估工厂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的完备性;c. 评估工厂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操作规范性;d. 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判断工厂的危险等级。
3. 专家评审(1) 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2) 专家评审主要根据专家对工厂的评估和判断,对工厂的危险等级进行最终确定。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装置、环境、工厂安全管理等系统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1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1)确定物质指数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M=F+P物质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表1)确定。
2)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3)确定物量指数(WF)单元物质的物量指数是由物质指数、物质的质量和状态系数(表3)按下式求出:31)(3i i W K i M WF ⋅⋅=∑式中 WF ——物量指数; M i ——物质指数; K i ——物质状态系数; W i ——物质的质量,t ; i ——第i 项。
经计算得出的物量指数低于单元中可构成危险物质中最危险物质的物质指数时,则按该物质的物质指数计算值计。
4)确定求工艺系数量指数工艺系数由作业方式、物料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操作浓度、作业危险度、明火作业、静电危害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1234567811001B B B B B B B B α+++++++=+式中 a 1——工艺系数;B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B2——物料温度修正指数;B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B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B5——操作浓度修正指数;B6——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B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B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作业方式修正指数按化工作业方式分为4级,见表4。
**为往复式压缩机的指数值(2)求物料的温度修正指数。
按物料的温度特性,其温度分为5种,见表5。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装置、环境、工厂安全管理等系统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1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1)确定物质指数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M=F+P物质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表1)确定。
2)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表2 物质的毒性指数3)确定物量指数(WF)单元物质的物量指数是由物质指数、物质的质量和状态系数(表3)按下式求出:31)(3i i W K i M W F ⋅⋅=∑式中 WF ——物量指数; M i ——物质指数; K i ——物质状态系数; W i ——物质的质量,t ; i ——第i 项。
经计算得出的物量指数低于单元中可构成危险物质中最危险物质的物质指数时,则按该物质的物质指数计算值计。
表3 不同状态下的物质状态系数表4)确定求工艺系数量指数工艺系数由作业方式、物料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操作浓度、作业危险度、明火作业、静电危害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1234567811001B B B B B B B B α+++++++=+式中 a 1——工艺系数;B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B 2——物料温度修正指数; B 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 B 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B 5——操作浓度修正指数; B 6——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 B 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B 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作业方式修正指数按化工作业方式分为4级,见表4。
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法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而制定的安全评价方法。
其评价步骤是将评价对象划分评价单元后,根据“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对评价对象进行危险度评价,以找出危险度较大的装置或单元进行重点控制。
借鉴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与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等有关标准、规程,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附表3-1。
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与操作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危险度分级见附表3-2。
附表3-1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注:核算容积时应:①有触媒的反应,应去掉触媒层所占空间;
②气液混合反应,应按其反应的形态选择上述规定。
附表3-2 危险度分级表。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
该评价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装置、环境、工厂安全管理等系统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1 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
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
单 元
物质指数
M= F + P
物质毒性指数P
物质量W
物质火灾、爆炸性
指数F 工厂固有危险指数
工厂危险等级
工厂固有危险指数 (1~5级)
单元危险指数 g=WF α1α2α3α4α5
物量指数 WF=(∑M i 3K i W i )1/3
状态系数K
工厂安全管理检查表 工厂安全管理分值
工厂安全管理等级
设备系数α2
安全设施α4
厂房系数α3
工艺系数α1
环境系数α5
1)确定物质指数
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
M=F+P
物质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表1)确定。
2)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
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3)确定物量指数(WF)
单元物质的物量指数是由物质指数、物质的质量和状态系数(表3)按下式求出:
3
1)(3i i W K i M WF ⋅⋅=∑
式中 WF ——物量指数; M i ——物质指数; K i ——物质状态系数; W i ——物质的质量,t ; i ——第i 项。
经计算得出的物量指数低于单元中可构成危险物质中最危险物质的物质指数时,则按该物质的物质指数计算值计。
4)确定求工艺系数量指数
工艺系数由作业方式、物料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操作浓度、作业危险度、明火作业、静电危害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
12345678
1100
1B B B B B B B B α+++++++=+
式中 a 1——工艺系数;
B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B 2——物料温度修正指数; B 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 B 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 B 5——操作浓度修正指数;
B 6——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 B 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 B 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作业方式修正指数按化工作业方式分为4级,见表4。
**为往复式压缩机的指数值
(2)求物料的温度修正指数。
按物料的温度特性,其温度分为5种,见表5。
当一种物质满足表5中2个或2个以上条件时,物料修正指数取最大值。
(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
操作压力修正指数按操作压力的表压分为10级,见表6。
(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
主要危险物质的操作流量修正指数分为6级,见表7。
按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与该物质爆炸极限的比较值,操作浓度指数分为3级,见表8。
按操作失控或设备泄漏时,物质、压力、热量释放所能导致的危害程度,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分为4级,见表9。
(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
按明火炉所处的位置及受热物料类别分别明火作业修正指数分为3类9级,见表10。
该值取值状态指单元内可能泄漏的最危险物质的使用状态。
(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按物质在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是否能产生足以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程度,静电危害分为2级,见表11。
5)确定设备修正系数
由单元中主要设备的运转方式、设备高度、设备使用脆性材料的程度、检测装置的数量、设备状态、密封点、防爆电器、设备先进程度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
12345678
2100
1C C C C C C C C α+++++++=+
式中 a 2——设备修正系数;
C 1——运转方式修正指数; C 2——设备高度修正指数;
C 3——脆性材料修正指数; C 4——检测装置修正指数; C 5——设备状态修正指数; C 6——密封点修正指数; C 7——防爆电器修正指数; C 8——设备先进程度修正指数。
(1)设备运转方式修正指数。
设备运转方式修正指数按设备的运转状态分为2级,见表12。
(2)设备高度修正指数
设备高度修正指数按单元设备顶端与所在地面的相对高度分为5级,见表13。
(3)
设备脆性材料修正指数。
设备脆性材料修正指数按设备本身及附件所采用脆性材料的程度和数量分为4级,见表14。
(4)设备检测装置修正指数。
按设备上安设检测可导致危险的主要物理量或化学量的检测装置套数,设备检测装置修正指数分为3级,见表15。
(5)设备状态修正指数。
按设备的合理性、使用状态及设计等,设备状态分为8项,见表16。
(6)密封点修正指数。
密封点修正指数按单元内动、静密封点数量分为2类12级,见表17。
(7)防爆电气修正指数。
按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及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防爆电气修正指数见表18,设备安全先进程度修正指数见表19。
表19 设备安全先进程度修正指数表
6)确定厂房修正系数
厂房修正系数由厂房结构式、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厂房泄
压面积、安全疏散距离等5项修正指数用下式求出:
12345
3100
1D D D D D α++++=+
式中 a 3——厂房修正系数;
D 1——厂房结构型修正系数; D 2——防火间距修正指数;
D 3——建筑物耐火等级修正指数; D 4——厂房泄压面积修正指数; D 5——安全疏散距离修正指数。
(1)厂房结构型修正指数。
厂房结构型修正指数按厂房结构分为3级,见表20。
(2)防火间距修正指数。
防火间距修正指数按单元或厂房的防火间距是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分为2级,见表21。
(3)建筑物耐火等级修正指数。
建筑物耐火等级修正指数按是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的有关要求,分为2级,见表22。
(4)厂房泄压面积修正指数。
厂房泄压面积修正指数分为2级,见表23。
(5)安全疏散修正指数
安全疏散修正指数按厂房的安全出口数目,疏散距离、疏散梯是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分为2级,见表24。
7)确定安全设施修正系数
可降低评价的单元危险程度的安全设施修正系数用下式求出:
41/100
i
E
α=+∑
式中a4——安全设施修正系数;
Ei——安全装置修正指数;
i——安全装置项数。
安全装置项数修正指数由表25查出。
8)确定环境系数
环境系数按单元边界向外界延伸区域的特性,分为5级,见表26。
9)确定单元固有危险指数
单元固有危险指数由下式求出:
g=WF ·a 1·a 2·a 3·a 4·a 5
式中g ——单元固有危险指数; WF ——物量指数; a 1——工艺修正系数; a 2——设备修正系数; a 3——厂房修正系数; a 4——安全设施修正系数; a 5——环境系数。
10)确定工厂固有危险指数
工厂固有危险指数用工厂最高危险5个单元危险指数的均方根求出:
2
1)5/(2∑=i g G
式中 G ——工厂固有危险指数; gi ——单元危险指数; i ——单元项数。
11)确定工厂固有危险等级
工厂固有危险等级根据工厂固有危险指数分为5级,见表27。
12)确定工厂安全管理等级 (1)工厂安全管理检查表(略)。
(2)工厂安全管理等级的求取。
工厂安全管理等级根据工厂安全管理检查表求出的安全管理分值,划分为3个等级,见表28。
13)确定工厂实际危险等级 工厂实际危险等级,是将工厂固有危险等级用工厂安全管理等级进行修正后求取的,见表29。
根据上述原则编制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程序表,见表30
表30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程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