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物化期末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254.95 KB
- 文档页数:7
华⼯⽆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科类)⽆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填空题 (每空1分,共38分)1.氢键键能和分⼦间⼒的数量级相近,它与⼀般分⼦间⼒的不同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H 2O 2和H 2SO 3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___________________,H 2O 2与O 3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3.40ml 0.1mol ·L -1 的NH 3·H 2O 与20mL 0.1 mol ·L -1 的HCl 相混合,其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混合溶液的pH 为___________.4.⽓体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性和性。
5.已知: E?Sn 4+/Sn 2+=0.15V E?H +/H 2=0.000V E?SO 42﹣/SO 32﹣=+0.17V E?Mg 2+/Mg =-2.375V E?Al 3+/Al =-1.66V E?S/H 2S =+0.141V根据以上E?值, 排出还原型还原能⼒由⼤到⼩的顺序:6.氢卤酸在⼀定压⼒下能组成__________溶液,将氢卤酸蒸馏最后会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
7.已知基元反应 A + B = C + D 当C A =0.2mol ·L -1 、 C B =0.1mol ·L -1 时, V D =0.01mol ·L -1·S -1则k=_____________.当CA =0.50mol ·L -1 、CB =0.20mol ·L -1时, 则 V D =___________ 8.P 区元素各族⾃上⽽下低氧化态的化合物越来越稳定,例如 ,这种现象通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热⼒学中⽤热和功的正负号表⽰以热或功的形式传递能量的⽅向,体系吸收热量q_______________,体系对环境做功w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由40mL 0.1mol ·L -1 NH 3·H 2O 和同体积同浓度的NH 4Cl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滴加5滴0.1mol ·L -1的HCl,溶液的pH 值将__________,若加⼊同样浓度的HCl10mL,溶液的pH 值将_____________.11.区分以下概念: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量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东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物理化学》(上)期中模拟试题A 卷班机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2005.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 分一、概念题(20分)1、试写出n 摩尔范德华气体的状态方程 。
2、水的正常冰点与水的三相点温度相差 K 。
3、根据状态函数的基本假定,对一定量的均相纯物质系统,其U ,S ,T 三个状态函数间的关系为),(T S U U =或),(T U S S =或),(S U T T =。
。
(对、错、无法确定)4、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 不可能等于1。
(对、错)5、下图为某物质的压缩因子图,图中标有三条等温线,则三条线上注明的温度T 1、T 2、T 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6、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它的温度必须低于某一温度,这一温度称为 。
(临界温度、露点温度、沸点温度)7、有机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与它的聚集状态 。
(有关、无关)8、一般来说纯物质的摩尔蒸发焓随着温度的升高 。
(降低、升高、不变) 9、CO 2 (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C(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等于、不等于) 10、一封闭系统经一循环过程热和功分别为Q 和W ,则(Q +W ) 0。
(>、=、<) 11、热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
(对、错)12、在1000K 的高温热源和300K 的低温热源间运转的热机,当它从高温热源吸热1000J 时,则它所做的功不可能超过多少焦耳?13、如系统经历一不可逆绝热过程,则系统的熵变S Δ 0。
(>、=、<) 14、在只做体积功的情况下,0≤ΔA 作为平衡判据的适用条件是 。
1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恒温下体积由V 1膨胀到V 2,其=ΔG 。
16、对于理想气体式T nC H p ΔΔm ,=的适用条件是 。
17、对于理想气体0=⎟⎠⎞⎜⎝⎛∂∂=⎟⎠⎞⎜⎝⎛∂∂TT S H S U 。
物理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物质的三态变化?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离子态C. 固态、液态、超临界态D. 固态、液态、非晶态答案:A2.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其表达式为:A. ΔU = Q + WB. ΔH = Q - WC. ΔG = Q - WD. ΔS = Q/T答案:A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A. PV = nRTB. PV = mRTC. PV = RTD. PV = nRT + a答案:A4. 以下哪种力是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A. 重力B. 电磁力C. 万有引力D. 核力答案:B5.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D.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 氯化钠B. 蔗糖C. 硝酸钾D. 氢氧化钙答案:D7. 根据布朗运动,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布朗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B. 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布朗运动是原子的有序运动D. 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有序运动答案:B8. 以下哪项是电解质?A. 乙醇B. 蔗糖C. 氯化钠D. 二氧化碳答案:C9.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A. 22.4 LB. 22.4 mLC. 224 LD. 224 mL答案:A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半导体?A. 石墨B. 铜C. 硅D. 金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mol/L2.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是______。
答案:6.022 x 10^233.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00°C4.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是______。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答案【篇一:华东理工期末考试试题】华东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b卷)2007.1.9开课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专业:04级大面积考试形式:闭卷所需时间 120 分钟考生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一、概念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对于的分解反应,可分别用、、表示反应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2.反应,在条件下a的消耗速率可以表示为。
3.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为,则a的半衰期为4.阿仑尼乌斯方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
(对,错)5.在边长为a的立方箱中运动的理想气体分子其质量为m,平动能为,则它所处平动能级的简并度为。
6.写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mb)分布公式。
7.粒子因受激发而离开基态能级的数目越多,值愈大,可见的物理意义是。
8.相空间中的每一个点,代表 9.当系统的温度时,能量标度的零点设在基态能级上的配分函数。
10.铺展系数的物理意义可用式表示,其中为粘附功、为。
11.某固体颗粒与液体的接触角,则这种液体能)12.根据表面相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写出一个表面张力的热力学表示式。
13.将a、b、c三根玻璃毛细管的一端分别浸入水中,已知它们的半径,设它14.将少量肥皂加入水中,则水的表面张力。
(增大,减小,不变)15.过饱和蒸气的存在可用公式解释。
(拉普拉斯,开尔文,兰缪尔) 16.使用盐桥的目的是。
17.电解质溶液是第二类导体,它的导电是依靠。
18.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其摩尔电导率均随溶液浓度增大出现极值。
(对,错)19.摩尔电导率与间的关系为。
20.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征是。
二、(14分)纯物质a在高温下的气相分解是一级反应,反应式为。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纯a(g) 迅速放入一恒容反应器中,然后用实验测量t 时刻容器内的总压p及a完全反应后的总压。
做了两个温度下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假设气体是理想气体,反应的活化能ea不随温度而变化,试求此活化能。
1997年物化试题一、(16分)(1) 理想气体温度计以 为测温性质。
(2) 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 。
( ①不会等于1;②可以大于、等于、小于1。
) (3) 已知1mol CO 2气体分子的已占体积 b = 0.0427×10-3m 3mol -1。
若气体可视为van der Waals 流体,则1mol CO 2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为 。
(4) 在两个不同温度热源间运转着两个可逆热机,其工作介质分别为水和理想气体,则这两个可逆热机的效率 。
(相同,不相同)(5) 一绝热、密闭容器中的氢气和氧气经点燃后迅速化合成水,其熵变∆S 0。
(>,=,<)(6) 如下两个偏导数,何者是偏摩尔量。
( )①∂∂G n T V ni j [i]⎛⎝ ⎫⎭⎪,, ; ②∂∂H n T p ni j [i]⎛⎝ ⎫⎭⎪,,(7) 对于化学反应0=∑νB BB,其化学平衡条件为 。
(8) 若化学反应系统可视为理想溶液,则o K K x 。
(>,=,<) (9) 系统存在弯曲界面时的力平衡条件通式为 。
(10)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BET 理论与兰缪尔理论,它们最显著的不同是 。
(11) 在相同温度下移动子、线型刚体转子、单维简谐振子,何者的配分函数最大。
。
(12) 能量标度零点设在基态能级上的电子配分函数q 0 e 与电子基态能级的简并度g e 0之间的关系为 。
(13) 正反应放热的对峙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
(14)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双分子基元反应的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已知25℃时,在无限稀释水溶液中 Na + 和21SO 42—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50.1×10 -4S ∙m -2∙mol -1和79.8×10 -4S ∙m -2∙mol -1,则 Na 2SO 4 的___________m =Λ∞。
(16) 电池 Ag, AgCl(s) |Cl — ¦ ¦A g + | Ag 应该用 做盐桥。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大学物理期末选择题复习1.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答案B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g sin θ(B) g cos θ(C) g tan θ(D) g cot θ答案D3.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2) 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3) 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下列对上述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1)是正确的(B) (1) (2)是正确的(C) (1) (3)是正确的 (D) (2) (3)是正确的答案C4.一个电流元Idl位于直角坐标系原点,电流沿z轴方向,点P (x,y,z)的磁感强度沿x 轴的分量是:()(A) 0(B) ()()2/32220/4/z y x Ixdl ++-πμ (C) ()()2/12220/4/z y x Ixdl ++-πμ (D)()()2220/4/z y x Ixdl ++-πμ 答案B5.图为四个带电粒子在O点沿相同方向垂直于磁力线射入均匀磁场后的偏转轨迹的照片.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轨迹所对应的四个粒子的质量相等,电量大小也相等,则其中动能最大的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 )(A) Oa (B) Ob(C) Oc (D) Od答案C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的( )(A) 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B) 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C) 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1、(D) 对地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答案C7.某电场的电力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一负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有人根据这个图作出下列几点结论,其中哪点是正确的? ( )(A )电场强度E M >E N (B )电势U M >U N(C )电势能W M <W N (D )电场力的功A>0答案D8.在图(a)和(b)中各有一半径相同的圆形回路L 1 、L 2 ,圆周内有电流I 1 、I 2 ,其分布相同,且均在真空中,但在(b)图中L 2 回路外有电流I 3 ,P 1 、P 2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A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B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C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D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答案C9.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
生物化学(专)202201 模拟卷及答案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 超越高度一、单选题(共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1. 蛋白质所呈现出的对紫外光吸收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B )。
(2分)A.含硫氨基酸的含量B.肽键中的肽键C.碱性氨基酸的含量D.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2. 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组成天然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 )。
(2分)A.L-α-氨基酸B.D-α-氨基酸C.多肽D.L-氨基酸E.核苷酸3. 蛋白质的结构中,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A )。
(2分)A.氢健B.盐键C.疏水键D.肽键E.3’,5’-磷酸二酯键4. 蛋白质溶液作为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C)。
(2分)A.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B.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疏水基团相互排斥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双电膜D.蛋白质具有吸水的能力5. 下列关于蛋白质亚基的描述,正确的是(D)(2分)A.一条多肽链卷曲成螺旋结构B.两条以上多肽链卷曲成二级结构C.两条以上多肽链与辅基结合成蛋白质D.每个亚基都有各自的三级结构6. 人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 C )。
(2分)A.硬脂酸B.软脂酸C.亚麻酸D.油酸E.月桂酸7. DNA复制时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顺序作用,如下所列:1) DNA聚合酶I;(2)DNA聚合酶III;(3)DNA连接酶;(4)引物体(引物合成酶);(5) DNA 旋转酶、解链酶和SSB(单链结合蛋白)对于滞后链的合成,上述酶及蛋白质作用的顺序为( A )。
(2分)A.(5), (4), (2), (1), (3)B.(5), (1), (4), (2), (3)C.(4), (5), (1), (2), (3)D.(4), (1), (2), (5),(3)8. 核苷酸分子中,嘌呤的N9与核糖哪一位碳原子之间以糖苷键相连(A)。
(2分)A.C-1’B.C-2’C.C-3’D.C-4’E.C-5’9. 下列哪一种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C )(2分)A.乳酸脱氢酶B.醛缩酶C.丙酮酸激酶D.磷酸己糖异构酶E.葡萄糖-6-磷酸酶10. 对人体而言,当出现氰化物中毒时,呼吸链中受抑制的部位分布在(D )。
大学物理(专)模拟试卷1、质点作圆周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 )答案:错误2、半径为R的圆线圈通有电流I,其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答案:正确3、不受外力作用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必然同时守恒 ( )答案:错误4、质点沿x轴作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以表示,若t=0时,χ0 =0,且向χ轴负方向运动,则它的初相位为( )答案:正确5、将扬氏双缝实验放在水中进行,和在空气中的实验结果相比,相邻明条纹的间距将减小( )答案:正确6、波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其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都不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7、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于是可以断定人造卫星的A、动量变,动能不变B、动量不变,机械能守恒C、动量变,机械能守恒D、动量不变,机械能不守恒答案: C8、真空中某静电场区的电场线是疏密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则在该区域内电场强度E和电势U ( )A、都是常量B、都不是常量C、 E是常量,U不是常量D、 E不是常量,U是常量答案: C9、在固定的容器中,若把理想气体的温度T0提高为原来的两倍,即T=2 T,则( )A、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压强都提高为原来的2倍B、分子的平均动能提高为原来的2倍,压强提高到原来的4倍C、分子的平均动能提高为原来的4倍,压强提高到原来的2倍D、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的压强都不变。
答案: A10、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水平地射入木块后又穿出木块,若不计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则在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中( )A、子弹的动量守恒B、将子弹与木块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动量守恒C、将子弹与木块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将子弹与木块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答案: B11、在点电荷的电场中,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任一半径的球面,则该球面上的不同点 ( )A、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矢量也相同B、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矢量也不同C、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矢量不同D、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矢量相同答案: C12、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均匀的空间,电场强度一定为零B、电场强度不同的的空间,电势一定为零C、电势较高处,电场强度一定较大D、带正电的金属导体的电势一定是正的答案: A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D>>d),单色光波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 )A、λD / dB、λd / DC、λD / 2dD、λd / 2D答案: A14、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率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率减小,加速度增大C、速率不变而有加速度D、速率增大而无加速度答案: ABC15、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下列过程中可能实现的是 ( )A、气体做正功,同时放热B、气体等压膨胀,同时保持内能不变C、气体吸热,但不做功D、气体等温压缩,同时吸热答案: AC16、关于振动图线与波动图线,下面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振动图线表示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B、波动图线表示在某一时刻在同一条波线上各质点的位移随位置而变化的关系C、振动图线中的两相邻极大值之间的距离,表示振动的周期D、波动图线中的两相邻极大值之间的距离,表示该波波长答案: ABCD17、对于斜抛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A、在最高点,物体的切向加速度为零B、在最高点,物体的速度为零C、在起抛点,物体的速度最大,因此在该点物体的法向加速度也最大D、如果起抛点和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抛射角为45o+θ和45o-θ时,射程相同答案: AD18、如图所示,一质量Μ的物块自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