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1.5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1.符号表达的转变:近代文学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从传统文学的象征、隐语、修辞转向符号的表达方式。
这一转变源于现代性的冲击和对西
方文化的接触,使作家开始将社会现象、个人情感转化为新的符号语言,
并通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等文体来呈现。
4.文艺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涌现着一大
批重要作家如郁达夫、冰心、巴金等。
他们与时代同行,用文学批判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同时倡导文艺的独立性和进步性。
5.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家们
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绪和民族精神。
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等作
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国家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
6.革命文学: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文学以革命为主题,作家们推崇工
农兵群众的英雄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思想。
战斗文学、农民文学、工人文
学等成为主流。
代表作家有王朔、文化协会成员等。
7.现代文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作家
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人类矛盾和人性探索等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
学流派和思潮。
莫言、史铁生等作家精心描绘着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展现
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成熟和多元。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由维新到现代,由主题单一到
多元并存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作家们不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也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了解,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变革,并体会到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跨越。
高二语文近代文学史知识清单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文学作品。
在高二语文学习中,了解近代文学史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高二语文近代文学史的知识清单,帮助你系统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
一、思潮与文学1. 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是近代文学史的一大重要思潮。
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家大力倡导使用白话文写作,呼吁文学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2. 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开创者,主张通过创作“减捧广泛,增捧少数”的新诗,注重个体情感和审美体验。
3. 谐音派:以郭沫若、朱自清等人为代表的谐音派文学家,以游戏手法和谐音的修辞,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抗议。
4.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近代文学中的一种主流思潮,追求对人类社会进行客观、系统的描写,尤其注重人性的阴暗面。
5. 诗人革命:诗人革命是鲁迅主张的一种文学创新运动,主张以写作革命诗歌的方式来唤醒和启迪人民群众的觉悟。
二、代表作品与作家1. 《狂人日记》—鲁迅: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描述了一个疯狂的现代文明中的个体,抨击了封建的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
2. 《红楼梦》—曹雪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大观园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生活遭遇和感情纠葛,表现了儿女情长和封建道德的沦丧。
3. 《呐喊》—鲁迅:这本小说是鲁迅的第一部散文集,通过描写对封建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抗议,表达了他对中国落后现象的强烈不满和社会改革的呼唤。
4. 《秧秧歌》—茅盾:这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普通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反抗精神,对封建统治展开了有力的批判。
5. 《阳关三叠》—郭沫若:这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以西北边疆的背景,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对抗外敌的壮烈场面和英勇斗争。
三、文学流派与作品特点1. 新诗:新诗是近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以个体情感和审美体验为主要表达方式,形式上追求语言的简洁、形象的鲜明。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近现代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百年风雨变迁,积淀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成果。
本文将从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和知名作家三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常识进行整理。
一、文学流派1.现代派:现代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他们批判旧制度,揭露社会弊端,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2.鲁迅小说派:鲁迅小说派以鲁迅为代表,他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揭示,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对中国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战争文学派: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文学派兴起,作家们通过创作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抗争,激励民族精神。
代表性作品有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等。
4.武侠小说派:近现代中国文学中,武侠小说派也占有一席之地。
金庸、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作品,以超凡的武功和英雄的形象,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代表作品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近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一族的命运沉浮,通过对封建家族的揭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2.《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京城茶馆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该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命运的关切。
3.《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和迷茫。
该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4.《家》:《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的描写,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农民阶级的苦难和奋斗。
巴金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三、知名作家1.鲁迅: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刀刻般的笔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面,呼唤民众觉醒,对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國現代文學常識一、五四时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标志。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③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倡“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
④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
这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新文学的要求。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小说创作成就最突出。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郭绍虞、许地山。
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流派,倾向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等留日学生。
主张表现自我“内心的要求”,艺术倾向富有反抗精神的积极浪漫主义。
以郁达夫小说、郭沫若诗歌为代表。
新月社:1923年成立。
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欧美留学生。
闻一多提倡诗歌“三美”主张。
提倡新格律诗,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语丝》周刊得名。
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
文艺思想接近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语丝》:新文学第一个散文(杂文)刊物。
作者分两类: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
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
成员: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浅草社同人与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
这是致力于创作的团体,文艺主张接近创造社。
鲁迅称其“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是五四时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10个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1、新文学运动: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出现了“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运动以鲁迅、郭沫若为领袖,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把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文风引入中国,反对传统文学,把社会实践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先河。
2、现代文学运动:20世纪30年代,更为广泛的现代文学运
动掀起,以鲁迅、毛泽东、茅盾、汪曾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文学运动者和以陈寅恪为代表的“古典派”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新文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新文学运动的思想及其
文学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鲁迅、茅盾、顾长卫、郁达夫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派”和以胡适、钱钟书、叶圣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派”,中国文学进入了新文学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1、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以鲁迅、郭沫若为领袖,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把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文风引入中国,反对传统文学,把社会实践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先河。
2、现代文学运动:现代文学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实用版】目录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3.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4.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历史变革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背景。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文学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
新文学时期从五四运动开始,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倡导白话文学,反对旧文学。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创作主要围绕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主题展开,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时期,文学创作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展开,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三、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作家包括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等。
鲁迅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 Q 正传》、《呐喊》等;茅盾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林海雪原》等;郭沫若的代表作品有《女神》、《屈原》等;巴金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秋》等;老舍的代表作品有《茶馆》、《四世同堂》等;曹禺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等。
四、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为特点,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巴金等;现代主义文学以现代主义思潮为背景,尝试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代表作家有曹禺、钱钟书等。
近代文学国学知识点总结近代文学国学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近代文学和国学两部分的知识点。
近代文学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文学创作,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这些知识点包括思想、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近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近代文学的重要事件,这是一场以反对旧有文学体制和探索新的文学形式为特征的文学变革运动。
在新文学运动中,作家们提出了“文学革命”,旨在改变旧有的文学写作形式和文学思想观念。
新文学运动是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现代派诗歌现代派诗歌是新文学运动的成果之一,它主张诗歌应具有现代性和前卫性,不再受传统诗歌形式的限制,提倡对诗歌形式、语言和内容的全新创作。
现代派诗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近代文学的重要背景。
五四运动的爆发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了作家们的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和创作热情,为近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鲁迅文学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5. 新文学作家新文学运动催生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家,这些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积极探索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段,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对近代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6. 文学思潮近代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文学思潮,例如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这些文学思潮各具特色,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7.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们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总结。
二、国学知识点总结1. 国学的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它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7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下为您梳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
这场运动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对旧的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则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强调建设新文学。
二、重要作家及其作品1、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阿 Q 正传》塑造了阿 Q 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彷徨》《呐喊》等短篇小说集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郭沫若郭沫若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女神》是其代表作,以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对新时代的向往和追求。
3、茅盾茅盾善于描写社会现实,代表作《子夜》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刻画,展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
4、巴金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青年一代的反抗。
5、老舍老舍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命运展现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
三、文学流派1、乡土文学以鲁迅的《故乡》为开端,乡土文学作家们描绘了乡村的风俗人情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2、京派文学代表作家有沈从文等,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人性美和乡村的宁静。
3、海派文学以上海为背景,注重描写都市生活和市民心态。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1、抗战文学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鼓舞民众抗日斗志的作品,如田间的《给战斗者》等。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 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
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
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Q 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 的“精神胜利法”。
阿Q 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名词:五四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蒋百里、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性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创立,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参考教材P27);“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P28)第二章鲁迅的文学创作阿Q形象分析;以《孔乙己》、《故乡》为例,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两种结构模式。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严家炎)对此,你有何评价?//有人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来概括鲁迅小说的相关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要点均为《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第三章20年代诗歌名词:新月诗派(或新格律诗派)、《女神》(包括作者、出版年代、情况概述、文学史意义等要点)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可参考教材P89或课堂笔记4点);以《死水》为例,阐述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可参考教材P84];《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第四章老舍与《骆驼祥子》;分析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第五章茅盾与《子夜》;《子夜》的艺术成就第六章巴金与《家》分析:什么是“觉新性格”,如何认识高觉新形象?以《家》和《寒夜》为例,比较巴金前后期文学创作的变化。
(参见教材P275—276 三点)第七章沈从文与《边城》名词:《边城》(包括作者、出版年代、情况概述、文学史意义等要点)简答: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征。
(参见教材修订版P212—214)书写人性的视角;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丰富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大一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一、背景介绍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初以来,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学作品风格与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大一现当代文学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不公与人性的矛盾,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冲突的主题。
3. 红学文学:红学文学是指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这类作品主要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赞美,代表作品有《红岩》、《红高粱》等。
4. 军事文学:军事文学以战争为背景,关注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代表作家有老舍、巴金等。
三、重要作家与作品1. 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通过小说、散文等形式批判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茅盾:茅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笔调庄重,描写生动,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等。
3. 高行健:高行健是中国作家中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关注人类精神世界和文化认同,代表作有《伤逝》、《夜航船》等。
4. 余华: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关注人性的边缘与底层,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5. 莫言:莫言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山东农村为背景,关注农民命运,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
四、文学思潮与特点1. 1980年代的新潮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作家们开始探索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摘要: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概述1.20 世纪初的文学革命2.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3.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二、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1.现实主义文学1.1 鲁迅1.2 老舍1.3 茅盾2.浪漫主义文学2.1 郭沫若2.2 巴金2.3 曹禺3.现代主义文学3.1 徐志摩3.2 郁达夫3.3 朱自清4.当代文学4.1 贾平凹4.2 阿城4.3 张抗抗三、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及影响1.鲁迅的《狂人日记》2.老舍的《茶馆》3.茅盾的《子夜》4.郭沫若的《女神》5.巴金的《家》6.曹禺的《雷雨》7.徐志摩的《再别康桥》8.郁达夫的《故都的秋》9.朱自清的《荷塘月色》10.贾平凹的《废都》11.阿城的《棋王》12.张抗抗的《隐形人》四、现当代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1.反映社会变迁2.传承民族文化3.推动文化创新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 世纪初的文学革命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概述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文学也开始了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主要体现在文学观念、文学表现手法和文学内容上。
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中期,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后期,以朱自清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
当代文学则以1949 年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文学和改革开放后的文学。
二、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现实主义文学以鲁迅为代表,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老舍的代表作《茶馆》以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茅盾的《子夜》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描绘了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画卷。
浪漫主义文学以郭沫若为代表,他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表达了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归纳及记忆方法中国近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涵盖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和思想。
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对于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归纳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时期划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近代文学涵盖了晚清文学和民国文学,时间跨度大致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文学则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二、晚清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晚清文学是指清末时期(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浊扬清:通过文学批判社会现实,呼吁变革;2.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形式写作,促进文学语言的革新;3.小说繁荣:小说成为当时文坛的主导,涌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
晚清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在结构、风格、题材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的明珠。
三、民国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民国文学是指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对于推进社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女性文学崛起:女性作家开始涌现,作品关注性别与社会问题;3.现实主义盛行: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现社会问题。
民国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荷花淀》等。
这些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
四、现代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现代文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文艺:建国初期,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要求;2.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文学遭受了严重的干扰和批判,创作多受限制;3.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开始多样化,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现代文学常识有哪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浓缩中国文学精华。
之中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是小编整理现代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3、从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高中语文知识点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多种文学流派、风格转变的时期。
掌握近现代文学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高中语文中近现代文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从1915年开始,至1923年左右结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是“敬业、爱国、民主、科学”,它倡导反对封建思想,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文化。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巨匠,如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他们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现实问题,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鲁迅文学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文学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压迫和愚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鲜明,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他的文学思想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和思想深度,是近现代文学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三、汉语拼音的推广汉语拼音是一种表示汉字发音的拼音文字,它于1958年开始推广使用。
汉语拼音的推广,为广大学生和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汉语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在近现代文学中,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采用汉语拼音来表述的,如叶圣陶的《无声告白》、郭沫若的《汴京残梦》等。
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是指以口语为基础,以白话为主体的文学运动。
从20世纪初期开始,白话文运动逐渐兴起,推动了文学语言的改革和标准化,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白话文运动的代表性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五、红色文学红色文学是指以中国共产党为正确代表的文学,它曾经是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文学大量生产,它的主题、内容、语言符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思想艺术的深刻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常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
《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
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补充讲义(附重要流派)1、新青年: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作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为《警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2、“人的文学”:1918年,《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又利他,利他即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的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必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沈雁冰的《烛》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最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流派的力作。
4、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1927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等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个性。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发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着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学者王国维着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着作。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
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
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
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
他最着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
他提倡“闲适文学”。
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
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曹禺,现代着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艾青,现代着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冰心是现代着名女作家。
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
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
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
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
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胡适是现代诗人,着名学者。
他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之一。
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周作人的散文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风格冲淡平和。
代表作有《乌蓬船》。
爱情诗人冯至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鲁讯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诗集有《昨日之歌》。
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闻一多是现代着名诗人,学者。
他提出了着名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
诗集《死水》是他的代表作。
叶绍钧(圣陶)善于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潘先生在难中》是大家熟悉的优秀短篇。
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中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新歌田汉与冼星海在一起剧的奠基之作,它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长处。
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节奏流畅明快,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
丰子恺是一个有独特艺术气质的散文作家。
代表作是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田汉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戏剧家,是“五四”后早期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名优之死》是其代表作,他是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
朱自清是着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纯正朴实,篇幅都极短小,有一种朴素的美。
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
庐隐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充满了悲哀,某些小说具有自传性质。
代表作有《海滨故人》。
沙汀1940年写了受人称道的讽刺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手法极为精炼和传神,每个人物都写得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