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内容及练习题姓名一、口算方法:(1)两位数分成整十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
例1:26×7=20×7+6×7=140+42=182。
(2)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
例2:120×30=3600练习:1、直接写得数。
42×20=240×5=700×40=707÷7=60×12=9600÷8=30×62=340÷4=14×7=810÷90=34×3= 20×45= 60×90= 8×105= 50×70= 18×5= 350×4= 500×5=二、笔算竖式的法则:1、列竖式时,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
2、先用三位数乘以个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3、再用三位数乘以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4、末尾有0的数,先把0前面的数字对齐相乘,所得的积末尾添上0,有几个添上几个。
5、满几十向前进几。
(一)笔算乘法178×46=408×25=37×235=380×23=138×16= 407×35=(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是()位数或是()位数,末尾有0的两个数相乘,原来竖式中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练习:150×30的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
250×80积的末尾含有()个0。
笔算280×25时,先算28×25,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三、估算方法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近似到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方便计算就可的以了,但是在实际应用题中尽量估的多些,近似数越接近准确数越好。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课堂练习知识点一、计算基本方法: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加几个0。
2.注意: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二、数量关系式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速度的表示方法:例如:特快列车速度160千米/小时小学生步行速度60米/分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个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
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三、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不断变小。
2、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例如:已知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800(50不变,8乘以2变为16,所以积也从400乘以2变为了800)32×50=1600(50不变,8乘以4变为32,所以积也从400乘以4变为了1600)8×25=200(8不变,50除以2变为25,所以积也从400除以2变为了200)3、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4、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n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m×n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和小数的加减法。
而数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和运算1.数的大小和数的比较:通过数线图、大小比较符号、数值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2.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整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123读作"一百二十三",写作1233.数的进位和借位:学生需要了解个位、十位、百位等的概念,学习进位和借位的方法和技巧。
4.数的四则运算:学生要学习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1.竖式乘法: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运算方法。
首先,将两个数和乘法符号写在一起,然后从被乘数的个位开始,依次乘以乘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最后将结果相加。
2.分解乘法:学生可以通过分解乘法的方法,简化乘法运算。
例如,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分解成其他乘法的和,分别乘以个位、十位和百位,最后将结果相加。
3.估算乘法:学生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快速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例如,将被乘数和乘数各取整十或整百,然后做乘法运算,最后将结果进行调整和相加。
4.乘法口诀和乘法表: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乘法口诀和乘法表,快速记忆和计算乘法运算。
乘法口诀可以通过反复背诵和默写的方式进行记忆,乘法表可以通过查表和提问的方式进行记忆。
5.基于解决问题的习题:学生要通过解决问题的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乘法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要学习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加进位。
例 1:即时练习: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98 ×75=784×38=307×59=例 2:即时练习:2、口算:400×40=40×220=140×50=二、积的变化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如:18×24=432 180 ×24=4320 18 ×2400=43200(2)一个因数乘 10,另一个因数乘 10,积乘 100;一个因数乘 10,另一个因数乘 100,积乘 1000;(3)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等的数,积不变。
如: 18×24=432(18×4)×( 24÷4)= 432(18÷9)×(24×9)=432。
即时练习:1、已知 A×B=380,如果A 扩大 3 倍,则积是();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A 扩大6 倍, B缩6 倍,则积是()。
小2、如果从 3 千克海水中可以提炼50 克盐,那么从12 千克海水中可以提炼()克盐,从30 千克海水中可以提炼()克盐。
买 2 支钢笔和 3 支圆珠笔共需要49 元,照这样计算,买 6 支这样的钢笔和9 支圆珠笔共需要()元。
阶段性练习一、填空1、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到的是多少个(),所以乘得的积的末位要与()的()对齐。
2、 12 的 103 倍是(),31个20是()。
3、根据 62×16= 992 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 16=620×()=99204、53×48,积是()位数。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和规律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加法分解法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4.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进位和借位的应用5. 认识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数位构成6. 确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位数关系7.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诀8. 计算中注意数据的单位和符号9. 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速算技巧10. 观察题目中的细节,注意排版和表达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基础知识的科目,而乘法则是数学的基础之一。
在四年级学习乘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是将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相乘,得到一个带有五位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数位数之和超过了五位数,则需要进行进位。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加法分解法。
所谓加法分解法,就是将三位数分解为个位、十位和百位,然后分别乘以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最后将结果相加即可。
这种方法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并且多做练习,以便灵活运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得比其他方法更加方便。
学生需要熟悉这种竖式计算法的步骤和技巧,并且注意进位和借位的应用。
当然,为了更好地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学生还需要掌握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数位构成,并且要熟悉三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位数关系。
这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实现精准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过程中,为了准确和快速完成乘法运算,学生还需要掌握乘法口诀,并且要学会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乘法的时候,学生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符号,并在实际应用时掌握速算技巧。
此外,练习多种类型的题目,特别是注重细节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是建立数学基础的重要一步。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计算时,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不进位乘法(1)用整十数乘整十数或比较小的两位数。
(2)两次乘积的末位都不与个位对齐的,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个位对齐。
(3)再用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3、进位乘法(1)用整十数乘大于10的数或比较大的两位数。
(2)两次乘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的,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所得的积加上个位的进位数。
(3)两次乘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先用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所得的积加上十位数的进位数。
二、估算1、估算的方法:把一个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分别用整十数乘几来估算。
2、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购物时,估算一下需要带多少钱;旅游时,估算一下带的钱够不够;做题时,先估算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解决有关乘法的问题,可以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应用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数学的应用无所不在。
其中,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应用题更是常见且重要。
这类题目不仅在算术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也在各种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通常涉及到诸如购物、计程、计时等日常生活场景。
比如,你到超市买了一箱牛奶,每瓶牛奶的价格是5元,你买了10瓶,那么你需要支付的总金额就是5乘以10。
这是一个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
再比如,你从公司下班,每天的交通费是10元,你这个月工作了20天,那么你这个月的交通费总计是10乘以20。
这是一个复杂一点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应用题则通常涉及到更大的数目或者更为复杂的场景,比如计算大公司的年度销售额、计算大型活动的参与人数等。
例如,某公司一年的总销售额是1000万元,每个员工的年度销售额贡献是10万元,那么这家公司的员工总数就是100乘以10。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1.计算:258×43 176×39 26×2342.据统计,一公顷阔叶林一年约吸收365吨二氧化碳,一天约放出752千克氧气(1)一片35公顷的阔叶林一年约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2)一公顷阔叶林15天约放出多少千克氧气?二、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1.用竖式计算:420×44 503×81 103×40 308×892.某大学军训结束进行汇演,同学们排成方队入场,每个方队由14排,每排有25名同学,2名同学担任领队,这样一个方队有多少人?12个这样的方队有多少人?三、积的变化规律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1.填空(1)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应该()(2)两个因数的积是150,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是()(3)一个因数乘10 ,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250×30=7500 15×16=240250×6=______ 60×16=______25×30=______ 15×320=_______250×60=_______ 30×16=_______3.2千克的苹果售价是12元,3千克香蕉的售价是18元,李阿姨买了8千克苹果和9千克香蕉,一共需要付多少钱?4.一个长方形停车场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扩建后,长扩大到原来的二倍,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建后的停车场的面积是多少?5.有一条宽8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960平方米,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增加了16米,长不变,扩建后人行道的面积是?6.两个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6,那么现在的积是_______7.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乘4后,积是120,原来的积是________1.有一块占地面积4公顷的正方形草坪,如果把它的各边延长100米,那么这块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2.有一块土地,长400米,宽300米,如果把它的长增加200米,宽不变,那么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3.一片桃园是长方形的,长500米,宽140米。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课堂练习
知识点:
一、计算基本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加几个0。
注意: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二、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速度的表示方法:例如:特快列车速度160千米/小时小学生步行速度60米/分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个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
公式: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三、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不断变小。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例如:已知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800(50不变,8乘以2变为16,所以积也从400乘以2变为了800)
32×50=1600(50不变,8乘以4变为32,所以积也从400乘以4变为了1600)
8×25=200(8不变,50除以2变为25,所以积也从400除以2变为了200)
小试牛刀:
一、填空。
(11×2=22)
⒈自行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5千米,可以写作:()。
⒉人步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30米,可以写作:()。
⒊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达每秒钟30000千米,可以写作:()。
⒋()×()=总价,路程÷()=()。
5、400×25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6、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变成();如果B缩小5倍,则积变成()。
二计算题:
176×47= 679 ×13= 220×40= 360 ×25=
三应用题:
1、飞行员们要每天训练3小时飞行,训练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760千米/时,飞行员们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2、同学们定校服,每套校服49元,一共需要102套。
5000元够吗?
公顷与平方千米巩固练习:
一、1.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公顷=()平方米。
1平方千米=()公顷= ( )平方米。
3、()块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为1平方千米。
5、8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5000公顷=()平方千米90平方千米=()公顷120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6、()个50平方米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的面积约6()。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
4、一个鱼塘占地2500()。
5、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40()。
6、妈妈的手掌大约1()。
7、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
三、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5公顷○4000平方米4平方千米20公顷○420公顷
7公顷900平方米○70009平方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
四、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1、5平方千米=50000公顷。
()
2、一个教室长10米,宽8米,占地80平方米。
()
3、测量一个城市的面积时一般用公顷作单位。
()
4、一个体育馆长230米,宽130米,占地约3公顷。
( )
五、解决问题
1、沪宁高速路长300千米,宽16米,这条公路占地多少公顷?
2、一个林场长600米,宽50米,这个林场面积是多少公顷?每公顷栽树540棵,这个林场一共能载多少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