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44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
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君主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以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理解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清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
2.难点: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的象征——皇帝的龙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皇帝要有这样的装束?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如皇帝的权力、科举制度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如“文字狱”,分析这个事件是如何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快慢;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教学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君主专制在清朝时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的?清朝走向衰败有哪些表现?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军机处的设立(一)军机处设立的过程【教师活动】清朝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王朝。
满洲社会发展阶段较之关内汉族要低得多,体现在政治制度中,就是保留着满洲八旗旗主干政的浓厚色彩。
君主专制政体很不完善,君臣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化的权力界限,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满洲亲贵大臣们商讨并决定的军国大事连皇帝都不能改变,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制作时间轴,梳理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的变化。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制作时间轴。
知道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到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二)军机处的特点及职责【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102页《相关史事》,引导学生理解军机处的特点:简、速、密。
第二十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通过展示材料,学生学会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材料,学生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图表法、材料分析法情景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明明是一个中学生,明明是一名中学生,热爱运动,活泼开朗。
去年临近暑假的时候,老师给了班上的同学一些建议:第一读几本自己喜爱的书。
第二,去看看世界。
于是明明有了读书和旅游的念头。
、明明喜欢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于是他读了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鹿鼎记。
可是他发现其这三本小说中都涉及到了同一个事情,而且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就是反清复明。
于是明明就疑惑了,去查了查金庸先生的资料,才知道原来金庸的祖先查嗣庭在清朝被抄家了,原因是文字狱。
明明更加疑惑了到底什么是文字狱?请同学们来为明明解答一下一、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展示ppt: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字狱就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老师给大家那么这样的冤狱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展示PPT除了对思想上实行控制外,清政府还对文化实行专制政策,文化的载体是什么?书籍,所以清政府对社会上的书籍有什么的要求?展示PPT明明了解了文字狱,不禁感慨,我们现在生活环境幸福了,人们有言论自由,而且讨论国家大事,甚至可以针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