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990.50 KB
- 文档页数:24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两大体系,三大支柱)一、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1、历史背景①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吸取二战的教训。
③发展经济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稳定世界经济,规划战后制度。
2、基本内容:①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②通过1947年关贸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三大支柱来调整战后世界经济。
二、对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赢在高考》P86三、如何评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积极: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
②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发展相比较缓慢的国家得到先进的技术和援助。
③战后世界经济制度体系化,顺应了全球的化的趋势。
消极:对发达国家有利,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四、二战前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比1、二战前{区域:资本主义国家及海外殖民地。
{形成手段:通过暴力手段。
{特点:缺乏内部统一的有效管理机制以及协调解决重大矛盾。
2、二战后{区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形成手段:三大支柱(世银、世贸、总组织和机构){特点:制度化、体系化。
五、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镑独霸世界金融。
2、一战后,英镑地位动摇。
3、二战后,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4、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体系瓦解。
5、至今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建立。
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成1、经济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市场的形成。
2、政治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完成——资本主义制度。
3、殖民体系(最终):20世纪初,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
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金融、贸易、工业、科技)1945-20世纪60年代末重难点: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授课设计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1、背景:(1)和二战的惨痛教训,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重建战后世界秩序(必要性)1929年经济危机-- 转嫁危机(关税壁垒)--倾销战、关税战、货币战--危机加重--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分化--德意日结成了法西斯联盟--战争(2)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实力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积极筹建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3)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4)美苏英中等国的合作仍存在。
▲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的比较怀特计划规定建立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一个是联合国家与联系国家稳定基金,二是联合国家与联系国家复兴与开发银行。
重点在于稳定基金方面。
就稳定基金而言,计划规定通过各国认缴筹集资金50亿美元,包括黄金、各国本国货币与政府有价证券。
由各国组成的董事会及其选举产生的总裁和执行董事会管理。
……基金的资金只用于向处于临时性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提供短期贷款,即用于纠正暂时性的不平衡。
各国货币按黄金定值,汇率固定,只有在“纠正根本性不平衡”,而且只有在成员国投票权的五分之四赞成时,才能改变汇率,在基金规定的狭小范围内即1%的变动除外。
关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凯恩斯所提建议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
其“实质是银行业务的基本原则向国际领域的扩展”,“就是借贷的必要平衡”。
所有的外汇都集中在各国中央银行手中,国际交易则在与国际清算银行设有黄金账户的中央银行之间结算。
各中央银行应控制其本国居民购买外汇,但必须准备向其他中央银行出卖本国货币,以抵付其清算账户上的贷款。
各国货币按清算银行发行的货币班柯(Bancor)定值,班柯则按黄金定值,非经协议不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