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934.11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篇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的要点是什么?

答: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部分:

(1)在产品市场上:①供求服从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②储蓄、投资与利率有密切关系,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使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供求达到均衡;③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产品市场将处于均衡状态,因此国家干预具有挤出效应,即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私人消费与投资的相应减少,而总需求仍然保持不变。

(2)在货币市场上:①货币数量论,即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影响总价格水平,而不影响总产出水平;②货币面纱论,即货币的作用只是把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相对价格,表现为某种绝对价格,对实际经济不发生任何影响。

(3)在劳动力市场上:①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没有本质区别,即工资和物价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而灵活变动,充分就业均衡总能实现;②认为失业的主要组成包括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否认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2.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革命”?

答:凯恩斯“革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否定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需求总是等于供给,因而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能自动地实现均衡。凯恩斯则认为,供给和需求并不必然相等,如果收入不全用于支出,供给就不会与需求相一致。

(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总能通过银行的作用,使其自身转化为投资。货币市场通过利率机制会使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而凯恩斯认为,储蓄与投资来源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储蓄的动机与投资的动机并不相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货币需求的变化。因此,仅凭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整很难实现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的就业理论认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不存在失业,即使有失业,也只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凯恩斯则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社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能经常达到的。

(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强调经济体系的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而凯恩斯积极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将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看作是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有效措施。

3.试述对经济行为的预期的重要性。

答:人们对经济行为的理性预期,对其决策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使人们对已出现的经济行为做出理性反应,从而导致一些经济行为的失效。例如,假定政府准备通过增加预算赤字来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在没有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如同凯恩斯学派的分析,政府政策会取得预期效果,即总产出增加。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人们根据以前的经验知道预算赤字的增加将会引起通货膨胀,于是,人们就会立即根据预测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结果是使政府的政策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情况下,政策是无效的,所以最好的政策就是不实施政策。只有当政府实施的政策没有被公众预期到时,这种“意外”的政策才会产生一定

的效果。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性,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货币供给应该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税率也应该保持稳定性,同时财政政策应该具有公开性,并能取信于民。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核算

1.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答:(1)在餐馆中支付的餐费应当计入GDP,因为它支付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公司购买旧楼不应计入GDP,因为旧楼在建成期已经计入GDP,如果再次计入,就会导致重复计算。

(3)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不应计入GDP,因为计算机芯片是中间产品。

(4)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应当计入GDP,因为汽车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高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福利好。一方面,当实际GDP没有增加时,社会福利也可能提高,如工作机会增加,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贫困人口减少等;另一方面,实际GDP增加时,社会福利也可能下降,如污染增加、交通状况恶化等。

(2)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人均收入状况、闲暇的价值、为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价、国防军备支出等。

3.假设某国某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表13-1所示。

表13-1某国某年国民收入(单位:亿美元)

请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

(2)由,则有净出口为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为: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均衡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投资为500亿美元,

(1)求均衡产出、消费或储蓄。

(2)如果实际产出(收入)为8000亿美元,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均衡产出增加多少?

(4)若消费函数变为,投资仍为500亿美元,则均衡产出和储蓄各为

多少?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时,均衡产出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由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解得均衡产出为:。

此时消费为:,储蓄为:。

(2)若实际产出为8000亿美元,则非意愿存货量为:

(亿美元)

(3)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则:

解得:,即均衡产出增加2500亿美元。

(4)当,投资时,则由:,可得

,。

投资增至1000时,,产出增加5000亿美元。

(5)消费函数变化,即发生变化,投资乘数发生变化,由5变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