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 格式:pdf
- 大小:167.76 KB
- 文档页数:7
西方经济学字母含义大全【实用版】目录一、西方经济学概述二、国民收入理论中各个字母的代表含义三、消费函数及其含义四、西方经济学字母符号的中文意思五、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六、总结正文一、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是指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
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二、国民收入理论中各个字母的代表含义在西方经济学的国民收入理论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如下:- Y:国民收入(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C:消费(Consumption)- I:投资(Investment)- G: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NX:净出口(Net Exports)国民收入(Y)是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三、消费函数及其含义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描述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消费函数通常用 C = α + βY 表示,其中 C 代表总消费,Y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α和β是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弹性系数。
四、西方经济学字母符号的中文意思在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字母符号及其中文意思如下:- Y:收入(Income)- C:消费(Consumption)- I:投资(Investment)- G: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NX:净出口(Net Exports)- E: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S:储蓄(Saving)- T:税收(Taxes)五、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又称主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机制,如供需关系、价格决定、市场垄断等。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状态,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理论,即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并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以缓解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时,可以使用供需理论来解释市场均衡的变化;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使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来评估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争议。
首先,它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忽略了市场失灵和其他非市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其次,它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这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最后,它过于依赖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导致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
西方经济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另外,《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录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总结经典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经典历史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编辑本段名词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西方经济学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一.西方经济学的渊源以及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社会被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不需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概貌。
(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自认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发达,经济联系不密切,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那时人们还没有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在古代中世纪的许多著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考察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活动时曾探讨过经济问题,并发表过许多杰出的见解,这些杰出的见解就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学者的经济学说都产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
因此,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的考察,一般也就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14—15世纪,商品市场关系已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开始稀疏地出现;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把政府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重商主义者的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英、法等国,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这200年左右时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以下是关于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要点:
1.古典经济学:早期的西方经济学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
卫·里卡多等经济学家。
他们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提倡自发性的经济秩序和比较优势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兴
起。
杰文斯、马歇尔、瓦尔拉斯等将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原理引入经济学理论框架中。
他们认为,个体的理性决策和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带来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
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
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来稳定经济和提供就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4.新古典合理预期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合理预
期经济学崛起。
该理论强调市场参与者有足够信息和合理预期,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他们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对政府干预持保守立场。
5.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行为和
经济结果的影响。
它关注市场机制外的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合同等因素对经济效率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主要流派和理论,其中还有许多分支和不同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变化,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西方经济学pdf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西方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并提供相关的PDF资料供读者学习和参考。
第一部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的学科,旨在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走向和制定经济政策。
1.2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的著作《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并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1.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市场供求、价格形成、资本投资、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2.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指18到19世纪的经济学学派,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激励机制等理论。
2.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早期兴起的学派,主要代表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引入供求曲线、边际效用等概念,强调市场的均衡和效率。
2.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经济学学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干预市场经济,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2.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尝试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的问题。
第三部分:西方经济学的相关PDF资料[PDF文件1]:《国富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该PDF资料为该书的完整版本,对于理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基本理论非常有帮助。
[PDF文件2]:《经济学原理》该PDF资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原理》,该书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西方经济学简介西方经济学是指发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体系和学派,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至今的一系列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以及其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家对经济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系统地探讨经济学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并将经济活动与伦理学相结合。
而西塞罗在其著作中对市场经济和财富创造进行了论述,强调了相互交易的重要性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二、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经济学家。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调节作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和供求关系等重要观点。
其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里程碑,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创立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等核心观点。
马克思经济学对于理解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20世纪前半叶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它试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修正并发展成为一种符合现代经济现象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个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的分析,强调供求关系和效用最大化原则。
著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他们的研究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价。
2.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3.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实际收入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为B,则基尼系数为A/(A+B)。
越小越平均。
4.货币政策:狭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广义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5.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6.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7.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适应程度。
8.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即供应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9.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10.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2.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揭示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谋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西方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和服务的经济学。
尽管有些西方经济学家承认其理论的阶级性,但多数西方经济学家都避而不谈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而是把它看做超阶级中的“中性的”经济理论。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定义和研究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背景以及阶级属性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