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装置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核动力发动机的原理核动力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核反应产生能量驱动发动机运转的装置。
核动力发动机采用核能作为燃料,利用核反应链反应堆释放的巨大能量来驱动涡轮机转动,进而产生推力或轴功。
核动力发动机通常用于航天器、核潜艇和核航母等大型复杂装置中。
核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核反应链反应堆:核动力发动机的核心装置是核反应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核燃料。
核燃料一般采用铀、钚等物质,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来释放能量。
核反应链反应堆采用连锁反应的方式,将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工质(如水或气体)。
2. 热交换器:核反应堆释放的能量被传递给工质后,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传导。
热交换器的作用是将工质中的热能转化为动能。
热交换器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辐射热交换器和对流热交换器。
辐射热交换器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能量转让给工质,而对流热交换器则利用工质的流动来加快热传导。
3. 涡轮机:核动力发动机中使用的涡轮机一般采用涡轮增压机和涡轮发电机。
涡轮增压机通过从燃料中吸收能量来增加系统内部的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能。
涡轮发电机则利用涡轮转动的动能来发电,为电动系统供电。
4. 推力或轴功:核动力发动机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推力或轴功。
在航天器中,核动力发动机通过喷射高速高温的气流来产生推力,从而驱动飞行器运动。
在核潜艇或核航母中,核动力发动机通过转动轴功装置来驱动船体前进。
核动力发动机的优势在于其能量密度极高,相比传统燃油发动机,核动力发动机能够以极小的体积产生巨大的能量输出。
此外,核动力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尽管核动力发动机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核安全问题和辐射污染问题需要高度的安全防护和管理。
总之,核动力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核能驱动装置运转的发动机,通过核反应链反应堆释放核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转化为动能,通过涡轮机产生推力或轴功。
核动力发动机具有高能量密度、无污染等优点,但也面临核安全和辐射污染等挑战。
核动力航母发动机原理
核动力航母发动机是一种使用核能作为能源的航空动力装置。
其原理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驱动飞机的推进器。
核动力航母发动机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蒸汽轮机以及推进器组成。
核反应堆是核动力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其中使用铀或钚等核燃料进行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被传导到蒸汽发生器中,使水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
蒸汽轮机是核动力航母发动机的主要能源转换装置。
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蒸汽轮机,推动轮盘的转动。
蒸汽轮机通过与发电机相连,产生电能供给各个舰载设备使用,同时也驱动航母的推进器。
推进器是核动力航母发动机的输出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转化为船舶的推进力。
推进器通常采用喷气式推进器,利用废气喷出口产生的反冲力来推动航母前进。
与传统燃油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发动机具有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长的续航能力,能在不加注燃料的情况下持续驱动航母运行数年。
此外,核动力航母也具有更低的污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然而,核动力航母发动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和维护成本较高,核设施的安全风险也需要严格管理。
其次,核反应堆的体积和重量较大,需要船只具备足够
的承载能力。
另外,核动力航母发动机的核燃料供应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确保长期稳定的核燃料供应。
综上所述,核动力航母发动机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能驱动航母运行,具有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长的续航能力。
然而,核动力航母也面临着建造和维护成本高、核设施安全管理以及核燃料供应等挑战。
一、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现在的船舶动力装置主要由推进装置、辅助装置、管路系统、甲板机械、防污染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等六部分组成。
1.推进装置推进装置是指发出一定功率、经传动设备和轴系带动螺旋桨,推动船舶并保证一定航速航行的设备。
它是船舶动力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1)主机。
主机是指提供推动船舶航行动力的机械。
如柴油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
(2)传动设备。
传动设备的功用是隔开或接通主机传递给传动轴和推进器的功率;同时还可使后者达到减速、反向或减振的目的。
其设备包括离合器、减速齿轮箱和联轴器等。
(3)轴系。
轴系是用来将主机的功率传递给推进器。
它包括传动轴、轴承和密封件等。
(4)推进器。
推进器是能量转换设备,它是将主机发出的能量转换成船舶推力的设备。
它包括螺旋桨、喷水推进器、电磁推进器等。
2.辅助装置辅助装置是指提供除推进船舶运动所需能量以外,用以保证船舶航行和生活需要的其他各种能量的设备。
主要包括:(1)船舶电站。
(2)辅锅炉装置。
(3)压缩空气系统。
3.管路系统管路系统是用来连接各种机械设备,并输送相关流体的管系。
由各种阀件、管路、泵、滤器、热交换器等组成,它包括:(1)动力系统。
为推进装置和辅助装置服务的管路系统。
主要包括燃油系统、滑油系统、海淡水冷却系统、蒸汽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等。
(2)辅助系统。
为船舶平衡、稳性、人员生活和安全服务的管路系统。
主要包括压载系统、舱底水系统、消防系统、日用海/淡水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冷藏系统等。
4.甲板机械为保证船舶航向、停泊、装卸货物所设置的机械设备。
它主要包括:舵机、锚机、绞缆机、起货机、开/管舱盖机械、吊艇机及舷梯升降机等。
5.防污染设备用来处理船上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油泥及各种垃圾的设备。
它包括油水分离装置(附设有排油监控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焚烧炉等。
6.自动化设备为改善船员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和维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所设置的设备。
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核动力装置的热工学水力是研究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机理和水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几乎涵盖了核动力装置的设计、运行、改造、安全分析和生态效益评估等领域。
表面热传导、对流和辐射运动,内部结构和液体循环,核动力装置的水动力效应,其水力学特性,热能及特征参数的计算,热机械系统的运行及控制模型,热能分配及外界干扰等,一直是核动力装置热力学研究的焦点和重点。
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是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学科。
研究的重点是热能传递,以及表面和内部元件的温度场和水力学组成。
热工水力主要是研究用于热机械系统装置的热能传送、传输、转动和储存过程和机理,以及热机械系统装置的水动力学特性。
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包括温度场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传热机理和与火力机械系统相关的内部流等。
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热机理的发展、液体的内部流动、平衡传热介质的热特性、温度场的模拟、温度场渗流的研究、表面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湍流传热的化学和物理效应的分析、复杂流动的研究、非稳态热传导机理的研究、结构变形与涡流传热的影响、冷却剂流动特性的研究、热喷射特性的研究等。
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和热工学水力实验,是研究、设计、评估核动力装置的重要手段,运用功能分析方法,通过热工水力模型的实验,对核动力装置的内外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多种物理场和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而提高管道传热传质效率,提高核动力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生态环境安全。
因此,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是核动力装置设计、运行、改造、安全分析和生态效益评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是实现核动力装置质量优化、运行可控性和可靠性提高的关键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从理论和实验室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各种工况下核动力装置的特性,而且可以提供贴切的技术支持,为核动力装置的设计、安全运行和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热工水力的研究必将成为核动力装置发展的重要内容。
核动力装置自从1953年6月,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S1W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运行以来,潜艇反应堆装置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各核大国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造与使用经验,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美、俄、英、法四国共有155艘核潜艇在役,装备了193台反应堆装置,均为压水堆装置。
前苏联曾发展过液态金属反应堆装置,并装备“阿尔法”级潜艇,但现已全部退役。
压水堆技术十分成熟,深得各国海军的信任。
美国从1948年开始研究潜艇核动力技术,起步最早,技术水平最先进。
至今,已生产250台以上的舰艇堆。
目前,有75艘核潜艇在役,装备了75台反应堆。
美国的潜艇堆,共有三大系列。
SC系列曾有S2C反应堆装艇,现已退役。
SG系列有S2G、S4G、S5G、S6G、S8C.及S9G反应堆装艇,其中,S2G、S4G反应堆已退役。
SW系列有S2W、S3W、S4W、S5W、S6W反应堆装艇。
其中,SSW、S6W 反应堆在役美国发展潜艇堆,采取多试少制,标准化推广的政策。
40多年来共发展了12型潜艇堆,只推广了3型,还有2型仍在发展中。
美国发展新型潜艇堆,注重技术可行性和装置的可靠性,先后建造了7台模式堆,在取得实际经验后再建造艇用堆。
注重反应堆技术的基础研究,尤其强调发展新材料和新概念堆芯,包括轻水增殖堆芯,以及重视对失水事故等核安全技术的研究。
美国潜艇堆单堆功率增长迅速,由60MW增至250MW,堆芯寿命长,由最初的2年增至现在的30年,在整个服役期内堆芯不换料,可以与艇同寿命。
一回路自然循环能力高,动力装置噪声低,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造价昂贵。
前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潜艇堆,虽然起步比美国稍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由于建造核潜艇数量多,而且80%的核潜艇都配置两台反应堆,所以建造反应堆的数量最多。
俄罗斯现有54艘核潜艇在役,装备了94台反应堆。
前苏联和俄罗斯发展的潜艇堆有压水堆和液态金属堆。
压水堆装置的发展和西方有很大不同,主要是以核动力破冰船反应堆为母型发展了三代潜艇堆,装备了241艘核潜艇,装艇445台压水堆。
航母的分类及主动力装置分类国外专家对载机舰的使命、分类和武器组成的观点随着国家军事学说和海军面临的目标的变化、财政能力以及其他情况而多次发生改变。
目前,国外海军编成中有以下载机舰亚级:多用途核动力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导弹直升机巡洋舰、直升机母舰、通用登陆舰。
但是如果研究一下用途、武器组成和尺度,那么所有载机舰可分为三个亚级:重型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和直升机巡洋舰。
多用途核动力航空母舰(重型航空母舰),例如美国的"尼米兹"级,用于执行广泛的任务,包括使用起飞重量达35-36吨的重型攻击机打击敌海上和陆军集团。
它们搭乘航母需要相应的航空技术设备:大面积的飞行甲板(长330-350米),大容量机库,大功率的弹射器(长90-95米),庞大的飞机升降机等。
所有这些只能部署在排水量不小于7万至7.5万吨的战舰上。
轻型航空母舰用于执行比重型航空母舰范围更小的打击任务。
广泛用于保障舰艇编队和护航船队的对空和对潜防御。
轻型航空母舰上搭载起飞重量小于20吨的轻型攻击机和战斗机,以及垂直起降飞机和直升机。
英国的"无敌"级、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级航空母舰上搭载"海鹞"垂直起降飞机,没有装备飞机弹射器和着陆拦阻装置。
轻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13000-35000吨。
国外一些专家认为,所有的轻型航空母舰可按排水量分为两类:28000-40000吨和13000-20000吨。
第一类是巴西的"圣保罗"号(原法国"克里蒙梭"号),所有其他轻型航空母舰属于第二类,包括战后早期建造的(印度的"维拉特"号)和最新的轻型航空母舰("无敌"级等)。
直升机巡洋舰主要用于搭载直升机,主要执行反潜任务,以及支援陆战队上陆并运送其先遣部队。
这些战舰的上层建筑与前两个亚级的载机舰有所区别:它们没有与战舰等长的连续飞行甲板,舰艏类似于普通的巡洋舰,而舰艉类似于航空母舰。
船舶核动力装置一、背景:1955年4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船舶——美国核潜艇“舡鱼“号正式编队下水服役。
为了建造者艘核潜艇的动力装置,美国提前5年在艾德华州兴建了陆上模式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核动力装置。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近50年时间里,世界上先后有近十个国家的约470多艘采用核动力推进的潜艇、水面舰艇、客货商船、矿砂船、破冰船等相继游弋在宽阔的海洋上了。
事实充分说明,船舶在使用核动力装置以后,船舶推进能源就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可以肯定,随着核能事业的发展,大规模建造核动力舰船,将会成为有关各国造船业今后十分关注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由于人类掌握了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动力的技术,使人们摆脱了单纯依靠人力、畜力进行劳动的困境,推动了社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
与有限的化学能源相比较,核能将会成为人类的一个全新的、蕴藏量更为丰富的动力资源,它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基本介绍:核动力装置以原子核裂变能作为产生推进动力的能源。
它包括核反应堆、为产生功率推动船舶前进所必需的有关设备以及为提供装置正常运行,保证对人员健康和安全不会造成特别危害的那些结构、系统和部件。
船舶核动力装置是以反应堆代替普通燃料来产生蒸汽的汽轮机装置。
它可以作为船舶的一种主动力装置。
核动力装置功率大,一次装填核燃料可以用上好几年。
装备核动力装置的舰船,几乎有无限的续航力。
所以核动力装置主要用于大型军舰和潜艇。
三、基本原理:核燃料在核动力装置的反应堆中产生裂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被不断循环的冷却水吸收,后者又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给第二个回路中的水,使之变为蒸汽后到汽轮机中作功。
基于中子引起这种反应后又产生更多的新中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新中子又可能去轰击另一个可裂变的原子核,使之又分裂为两个次级裂变产物的部分,又再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两到三个新中子;同样条件下,新中子又可能去轰击另外的又一个可裂变的原子核而连续不断地把这种裂变反应持续下去,连续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船舶分类、种类大全(原创)船舶的分类、种类按照不同的方法划分的,本文根据我的造船知识,并参照了一些船舶专业书籍和互联网上的一些文章整理出来,试图找到最全的船舶分类与种类划分。
一、船舶分类的方法现代船舶是为交通运输、港口建设、渔业生产和科研勘测等服务的,随着工业的发展,船舶服务面的扩大,船舶也日趋专业化.不同的部门对船舶有不同的要求,使用权船舶的航行区域、航行状态、推进方式、动力装置、造船材料和用途等到方面也各不同,因而船舶种类繁多,而这些船舶在船型上、构造上、运用性能上和设备上又各有特点。
1、船舶的航行区域:船舶按航行区域可分为海洋船反作用、港湾船舶和内河船舶三种。
航行内湖泊上的船舶一般也归入内河船舶类。
2、船舶航行的状态:船舶按航行状态可归纳为浮行、滑行、腾空航行三种.浮行是指船舶在航行时,船体的重量和排水量相等而瓢浮在水面航行的船舶(又叫做排水量船).水下潜航的船舶也属于浮行。
滑行船舶是指高速状态下航行时,船体的大部分被水的动力作用抬起,在水面滑行.滑行时船的排水量小于静止时的排水量,同时减小了湿表面积,水阻力大大减小,使船的速度加快。
如快艇、水翼艇。
腾空航行船舶是船身在完全脱离水面的状态下航行的。
如气垫船和冲翼艇。
3、推进方式:船舶按进方式可分为原始的撑篙、拉绎、划桨、摇橹等人力推进的船舶和风力推进的帆船;机械推进的明轮船,喷水船、螺旋桨船、以及空气推进船等。
dc明轮是船舶以机器作为动力以来,最古老的一种推进器.以后又出现把推进哭装在船的艉部水面以下部分的螺旋桨推进器,后来,对少数殊要求的船舶有的在艉部螺旋桨上加上导管,也有在艏部加装辅助的螺旋桨.大多数船舶螺旋桨的叶片是固定的,对经常驻要求改变工况的船,采用可调螺距的螺旋桨。
浅水航道中的船舶还有喷水推进的。
全浮式气垫船和腾空艇上则用空气螺旋桨推进。
4、动力装置:船舶按动力装置的种类可分为蒸汽机船、内燃机船,.电力推进船和核动力装置船。
早期使用的蒸汽往复机目前已被淘汰。
核动力装置的设计与优化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当今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核动力装置作为核能的利用者,其设计与优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核动力装置的设计与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一、核动力装置的设计原理核动力装置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核能链反应的使用。
核能链反应是指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引发的一系列自维持反应。
核裂变是指重核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中等大小的原子核,伴随释放大量能量;核聚变是指轻核原子核聚集成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
核动力装置的设计就是要利用这种核能链反应,将核能转化为动力能。
二、核动力装置的设计要素核动力装置的设计要素包括燃料选择、反应堆设计和冷却循环系统设计。
1. 燃料选择燃料选择是核动力装置设计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核动力装置燃料有铀、钚和氚等。
燃料的选择需考虑燃料的稳定性、易获得性、成本等因素。
2. 反应堆设计反应堆设计是核动力装置设计的核心环节。
反应堆的设计要考虑到反应堆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
其中包括反应堆的堆芯结构、燃料棒的布置、中子的调控和反应堆的运行控制等。
3. 冷却循环系统设计冷却循环系统设计是核动力装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却循环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冷却介质的选择、冷却管路的布置和冷却剂的循环方式等。
合理设计冷却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核动力装置的温度和压力,保证其安全运行。
三、核动力装置的优化方法核动力装置的优化方法包括通道优化设计、燃耗优化设计和控制优化设计。
1. 通道优化设计通道优化设计是指通过调整反应堆核燃料组件之间的通道结构,来提高核动力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道优化设计要考虑到通道的长度、宽度和形状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核动力装置的冷却效果和中子的扩散效果。
2. 燃耗优化设计燃耗优化设计是指通过优化核动力装置的燃料使用方式,达到最佳的核能利用效果。
燃耗优化设计要从燃料的布置、燃烧速率和燃料的更新周期等方面入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核能的产出和利用率。
小型核动力装置原理及应用小型核动力装置(Small Modular Reactor,SMR)是指功率小于300兆瓦的核反应堆系统。
与传统的大型核电站相比,小型核动力装置具有更小的体积、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
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力供应、热能产生、海上钻井平台和船舶动力等。
小型核动力装置的原理与大型核电站相似,都是利用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或产生热能。
核裂变是指将重核(例如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核片段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小型核动力装置中,通常使用浓缩的铀-235或钚-239作为燃料。
这些核燃料经过特殊设计的反应堆芯,通过稳控链式反应来控制核链式反应的速率。
小型核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燃料,如铀-235或钚-239酸化物。
这些燃料通常以小球状或颗粒状的形式封装在复合材料中,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核燃料在装置中长时间稳定运行,一般可运行多年或数十年而不需要停机更换燃料。
燃料在反应堆芯中裂变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传递给冷却剂。
在小型核动力装置中,冷却剂是维持反应堆温度稳定和控制反应速率的关键。
常用的冷却剂有潮汐冷却剂(例如水)和气体冷却剂(例如氦)。
核裂变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剂传递给传热介质(如水或气体),而传热介质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转移给蒸汽发生器或直接用于供热。
小型核动力装置由反应堆本体、传热系统、热交换器、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等组成。
反应堆本体是核裂变过程的核心区域,负责裂变反应的维持和调控。
传热系统负责将反应堆的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
热交换器将传热介质中的热能转换为电能或热能。
控制系统负责监测和调控反应堆的运行状态,确保其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运行。
小型核动力装置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电力供应。
由于小型核动力装置体积小、建设周期较短,可以灵活地布置在临时或偏远地区,为当地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其次,它可以用于热能产生。
小型核动力装置可以通过传热介质将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用于加热或工业过程。
船舶核动力装置核工程一班200820201111 施锦强核动力装置以原子核的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通过工质(蒸汽或燃气)推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工作的一种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核燃料裂变释放出的热量,由流经堆芯的冷却剂(即100多个大气压的压力水)带出堆外,送进一回路系统。
一回路系统,包括主系统和若干个辅助系统,可将反应堆核燃料裂变释放出的热能传给二回路给水使之产生高压蒸汽。
主系统由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冷却剂泵和主管道构成,并与反应堆压力容器连接构成密闭回路。
反应堆冷却剂是一回路的压力水,由冷却剂泵将其打入压水反应堆,在堆芯吸收核燃料裂变释放出的热量后,流出堆外进入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管壁面,把热量传给蒸汽发生器中二回路给水,并使之变成蒸汽。
放掉热量后的低温冷却剂,从蒸汽发生器出来后,在冷却剂泵的驱动下,再次被打入压水反应堆,再吸收堆芯热量后,再出堆,如此循环往复运转。
辅助系统用于保障反应堆和主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回路系统带有强放射性,设备布置按放射性强弱进行分区,以利操作和监测,并有坚厚的屏蔽设施。
二回路系统,主要由汽轮机、冷凝器、给水泵和管道以及若干辅助系统构成。
其功用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汽轮机转动的机械能或电能。
二回路的给水在一回路的蒸汽发生器中吸收一回路冷却剂从堆芯带出的热量,变成蒸汽,通过主蒸汽管,进入汽轮机,推动叶轮作功;排出的蒸汽进入主冷凝器冷凝成水后,经给水泵再送到蒸汽发生器变成蒸汽,进入汽轮机,如此循环,使汽轮机持续工作。
汽轮机组的机械能,或汽轮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转换的机械能,经传动装置、轴系,传递给螺旋桨,以推动舰艇前进。
[国外概况] 自195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问世以来,核动力装置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除核潜艇外,现役的核动力舰艇还有巡洋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这些核动力舰艇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
一、舰艇核动力装置的优点1、核动力装置使核潜艇能在水下长期连续航行。
核动力装置以核能为能源,核裂变时不需要空气,因此核潜艇能在水下长期连续航行,其隐蔽性远远超过常规动力潜艇。
4.核动力装置
考查要点:
一、核动力装置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1. 要求考生了解核动力装置的特点;
2. 要求考生理解核动力装置的船用条件;
3. 要求考生了解船用核动力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
二、一回路系统原理
1. 要求考生了解一回路系统的主要任务;
2. 要求考生掌握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安全系统、水质控制系统、辅助水系统、工程安全设施的功能、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
3. 要求考生掌握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废物分类和废物处理原则。
三、二回路系统原理
1. 要求考生了解二回路系统的主要任务;
2. 要求考生掌握蒸汽系统、蒸汽排放系统、凝水-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润滑油系统、造水系统的功能、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
四、水质监督和水处理
1. 要求考生了解常用的水质指标及其意义;
2. 要求考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基本理论;
3. 要求考生了解压水堆核动力装置的腐蚀特点。
五、核动力装置循环热力分析
1. 要求考生了解压水堆核动力装置热力循环基本形式及循环效率计算公式;
2. 要求考生了解蒸汽初、终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
3. 要求考生了解废汽回热循环与抽汽回热循环的特点;
4. 要求考生掌握核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方法。
考试题型:简述题(120分);计算题(30分)
笔试考查要点:
一、核动力装置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1.核动力装置的含义、组成及特点
2.核动力装置的船用条件、主要技术指标
二、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
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组成、功能、布置形式及其特点
2.压力波动的原因,压力控制与超压保护的方式
3.水质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4.辅助水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5.工程安全设施的功能及特点
6.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
三、二回路系统
1.蒸汽系统的设计要求、布置形式及其特点
2.蒸汽排放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3.凝水-给水系统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4.给水除氧的原理、热力除氧的基本原则
5.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功能,自流式、泵流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特点6.润滑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
7.海水淡化的方式,蒸发法造水的工作原理,造水比的表达式
四、水质监督和水处理
1.金属腐蚀的类型和机理
2.压水堆核动力装置的腐蚀特点
五、核动力装置热力分析
1、压水堆核动力装置的热力循环,蒸汽初、终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2.废汽回热循环与抽汽回热循环
3.核动力装置的能量平衡计算方法
4.火用的概念,火用分析方法,核动力装置火用分析
六、核动力装置运行与控制
1.核动力装置运行工况
2.核动力装置运行方案
3.核动力装置的启动、功率运行和停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