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区分布图
- 格式:pdf
- 大小:80.68 KB
- 文档页数:1
收稿日期:2003205209;修订日期:20032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890330);中科院禹城实验站开放课题 作者简介:王菱(19402),女,大连市人,研究员。
多年从事农田蒸发、山地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王 菱,谢贤群,李运生,唐登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1961~2000年40年间气候干湿带界线分布和10年际变化。
4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在东经100°以东地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断波动向东推进,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向东和向南扩展,半干旱区面积扩大,半湿润区面积缩小,气候趋向干旱化;东经100°以西地区,极端干旱区面积在缩小,湿润指数有增大趋势。
如果把温度和湿润指数相结合,东经100°以东的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为持续的干暖型;东经100°以西的西北地区,则由干暖型向湿暖型转变:河西走廊和东疆盆地转型的时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北疆山地绿洲荒漠地区转型的时间发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
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取决于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变化速率。
40年来,在东经100°以东地区,降水和潜在蒸发都呈下降趋势,但降水减少速率大于潜在蒸发下降速率;在东经100°以西地区变湿的原因,研究认为除了降水有所增加外,潜在蒸发也在下降,而且潜在蒸发下降速率的绝对值大于降水增加速率。
关 键 词:中国北方地区;湿润指数;气候干湿带界线变化中图分类号:P467;P932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4)01200452101 引言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是大气水分循环变化的体现,对可利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北方地区,“水”的问题是限制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在过去40年中,不仅全球和中国温度升高了[1,2],而且气候干湿带界线也发生了变化。
按照积温来(气温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期)划分温度带: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温度带:分为热带温带(南温带,北温带)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是北温带北极圈至北极点是北寒带同样的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至南极点是南寒带年积温小于1600度:寒温带年积温大于1600度小于3400度:中温带年积温大于3400度小于4500度:暖温带年积温大于4500度小于8000度:亚热带年积温大于8000度:热带年积温小于2000度的高原:高原气候区1. 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
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更加剧了北方严寒并使南北气温的差别增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
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
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10℃积温生长期(天)分布范围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青藏高原区<2000℃(大部分地区)0-100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一年一熟青稞等热带>8000℃365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水稻一年三熟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亚热带4500℃-8000℃218-365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一年二至三熟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暖温带3400°-4500℃171-218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中温带1600°-3400℃100-171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一年一熟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寒温带<1600℃<100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一年一熟春麦、马铃薯等3.中国的温度带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