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56
一.什么是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就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二.非关税壁垒的种类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包括: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一)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包括以下八种形式:1.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又称进口限额制。
它是直接限制进口的一种重要措施。
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时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
它是发达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有两大类:(1)绝对配额。
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这种方式在实施中,有以下两种形式:①全球配额。
即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按进口商品的申请先后批给一定的额度,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全球配额并不限定进口的国别或地区,故配额公布后,进口商往往相互争夺配额。
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依其优越地理因素,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所带来的不足,一些国家采用了国别配额。
②国别配额。
即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
为了区分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进口商品时进口商必须提交原产地证明书。
实行国别配额可使进口国家根据它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配给予不同的配额。
例如,1987年底,我国与美国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定,使我国对美纺织品成衣出口年增长率,从1988年1月1日起4年内,由19%下降到3%。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
非关税壁垒的特征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主要具有下列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关税的制定,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要调整或更改税率,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而非关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来比较迅速,程序也较简单,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从而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其次,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
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进而削弱其竞争能力的,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
而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这样就能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
最后,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关税措施,包括税率的确定和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出口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有关信息。
另外,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它往往要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
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往往透明度差,隐蔽性强,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别待遇。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非关税壁垒形式多样,且更为隐蔽。
根据美国、欧盟等WTO成员贸易壁垒调查的实践,非关税壁垒主要表现为以下13种形式:通关环节壁垒通关环节壁垒通常表现在,进口国有关当局在进口商办理通关手续时,要求其提供非常复杂或难以获得的资料,甚至商业秘密资料,从而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影响其顺利进入进口国市场;通关程序耗时冗长,使得应季的进口产品(如应季服装、农产品等)失去贸易机会;对进口产品征收不合理的海关税费。
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国家通过非税收手段对进出口商品实施限制或限制的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分类非关税壁垒是指那些不涉及税收的贸易限制措施,包括数量限制、质量限制、技术标准、健康和安全要求、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
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以将非关税壁垒分为以下几类:1.数量限制:包括配额、进口限制和出口限制等。
2.质量要求:包括标准、认证和检验等。
3.技术壁垒: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许可等。
4.健康与安全要求:包括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
5.进口许可证: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进口证明等。
6.反倾销措施:包括反补贴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等。
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作用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都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崇高目标:非关税壁垒可以用于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和健康安全等。
2.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也可以被滥用,用于保护国内产业,限制进口商品。
3.增加贸易成本:非关税壁垒可以增加贸易成本,包括企业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清关成本等。
4.影响国际贸易平衡:非关税壁垒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限制进口商品,导致贸易逆差。
三、应对非关税壁垒的方式和措施为了应对非关税壁垒,各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和措施:1.多边谈判:各国可以通过多边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谈判,以解决贸易争端和降低非关税壁垒。
2.双边协商:各国可以通过双边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和交流意见,以确保贸易畅通。
3.国内立法:各国可以通过国内立法,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限制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和滥用。
4.诉讼和争端解决机制: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仲裁和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和非关税壁垒问题。
附件:1.WTO非关税措施协定(TBT):该协定旨在规范成员国的技术壁垒和标准等非关税措施,并提供了争端解决机制。
非关税壁垒名词解释
非关税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除关税以外的其他各种限制和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产品的冲击。
非关税壁垒包括各种形式的限制贸易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进口禁令、技术壁垒和标准壁垒等。
进口配额是指限制一定产品进口数量的措施。
国家通过配额制度来限制进口量,可以通过设定固定数量的进口配额或分配比例来控制进口量。
配额制度可以帮助国家调整国内市场供需关系,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利益。
进口许可证是指进口商品必须获得政府或相关机构发放的特定的进口许可证才能进入该国市场。
通过对进口商品进行审查和限制,国家可以控制进口产品的品质、数量和种类,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和安全。
进口禁令是指国家禁止或限制一定产品进口的政策。
国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利益来禁止或限制一定产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技术壁垒是指通过技术标准和规定来限制进口产品的措施。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特定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其与本国产品相适应,从而给予本国产品在市场上更大的竞争优势,限制进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标准壁垒是指通过制定特定的产品标准和法规来限制进口产品的措施。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性标准和规范,使其与本
国产品相适应,限制进口产品的市场准入,保护本国产业利益和安全。
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对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使得贸易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耗时,同时也增加了贸易成本。
然而,非关税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产业的利益和安全,调整国内市场供应和需求关系,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一、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及特点(一)非关税璧垒的概念非关税壁垒(Non—TarifBarriers,NTBs)是指以关税以外的办法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人们通常将非关税措施与非关税壁垒、非关税保护混用。
非关税壁垒并不一定成为非关税保护,因为非关税壁垒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限制进口,对国内产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内产业的竞争,同时也有可能增加产品成本。
非关税保护也不一定意味着设置非关税壁垒,例如,政府的主导产业政策、产业调整政策等等。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都有限制进口的作用,但与关税壁垒比较,它有以下特点:1.灵活性与针对性。
在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时,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的程序也比较简便,可随时针对国的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措施,较快的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有效性。
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地禁止进口,就可以把超额的商品拒之门外,直接且效果明显。
3.隐蔽性。
非关税壁垒措施往往规定极为繁杂的标准和程序,如技术标准,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往往由于一个规定或标准不符合便使商品不能进入市场。
4.歧视性。
一些国家往往针对个别国家采取相应的限制性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更加强了非关税壁垒的歧视性。
二、非关税壁垒原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产业结构存在偏差且各产业升级缓慢,同时,标准化管理手段落后、企业管理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国遭受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
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三次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企业在资金以及技术上得不到充分的供给,从而企业实力、产品质量等方面得不到提高,这就使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增大。
所以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产品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