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为了你为了我8爱护公共设施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3.62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设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引言:爱护公共设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培养孩子们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仅能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还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他们对于公共设施的认识和珍惜。
一、学习目标1. 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2. 掌握常见的公共设施类型及其作用;3. 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并爱护公共设施;4.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公共设施2. 常见的公共设施类型及其作用3. 如何正确使用并爱护公共设施4. 案例分析:损坏公共设施的后果三、学习活动活动1: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15分钟)步骤:1. 教师向学生简单说明什么是公共设施,例如公园、街道、桥梁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校园中的公共设施,并集体讨论其具体特点和作用。
活动2:认识常见的公共设施类型及其作用(30分钟)步骤: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包括:公交车站、自行车道、垃圾桶等。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他们喜欢或熟悉的公共设施,并向全班分享它的作用与重要性。
活动3:如何正确使用并爱护公共设施(40分钟)步骤: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场景,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在不同场景下正确使用并爱护公共设施,例如在乘坐公交车时,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小组内的讨论结果。
活动4:案例分析——损坏公共设施的后果(30分钟)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设施损坏案例,并讨论这些损坏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2.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一个他们熟悉的公共设施,分析如果被损坏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提出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发生的建议。
3.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心得。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正确使用并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爱护公共设施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公共设施- 帮助学生理解公共设施对社会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爱护公共设施》-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学生研究笔记本、纸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一些典型的公共设施,例如公园、图书馆、公交站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公共设施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引入:在学生的研究笔记本上写下关键词"爱护公共设施",并鼓励学生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
3. 阅读:让学生打开教材,自主阅读课文《爱护公共设施》。
学生可以分组阅读,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常见的公共设施,例如公园、公交车、图书馆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它们的作用和使用规则。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爱护这些设施会对生活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5. 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公共设施,例如公园,讨论如何爱护这个设施并列出相关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点和策略向全班汇报。
6. 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课堂上的研究内容,强调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图,表达他们对爱护公共设施的理解和承诺。
课后延伸-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写下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这些设施的理解和承诺。
- 社区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设施,例如图书馆、公园等,深入了解这些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增强学生的爱护意识。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评估他们对公共设施爱护的理解和认识。
- 学生笔记:检查学生研究笔记本上对课堂内容的记录和思考,评估他们对爱护公共设施的理解和承诺。
参考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互联网资源:可以搜索相关的公共设施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
7、让社区更美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知道随意丢弃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能够通过观察、查、体验,了解垃圾分类,了解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学重点:同导学生认识倒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进行垃圾分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之后再处理教学准备课本图片,多煤体课件,有关垃圾方面的资料预习要求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拉圾分类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天我们家里,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家里一天都产生了哪些垃圾。
2、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面一天产生的垃圾,如剩菜剩饭、旧衣服、废纸、旧书、餐巾纸、厕纸等等。
3、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数量非常多,种类也很多。
其实不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各方面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4、教师相机展示工业、农业等其他方面产生的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5、教师引导:同学们,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垃圾,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方面的问题。
6、揭示课题:7、让社区更美好二、垃圾分类放置(一)乱扔垃圾的危害1、教师引导:同学们,如此大量的垃圾,我们该怎么办呢?能不能乱扔(不能。
)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
2、全班交流塑料袋:难降解,破坏士质,浸入水中会影响鱼类生活。
纽扣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
3、教师引导:其实乱扔垃圾,不单会造成严重的环khg3染,有些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就得不到回收,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请大家再看一看38页的下面两幅图,并读读相关的文字,了解垃圾也是有用的4、全班交流回收利用一吨废纸,可以再造出08吨新纸,对废纸进行分类,循环利用,可以发挥废纸资源的价值用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5、教师小结:看来随意去垃圾,不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那么,面这些垃圾,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处置拉圾教师引导:同学们,垃圾只是错放地方的资源,通过分类放置处理,有些垃圾可以再次利用,变废为宝,而有害的垃圾,则能集中进行合理的处置,最大限度的避免危害。
爱护公共设施我有则【教学目标】1.知识:(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怎么做能够爱护公共设施的方法。
(2)了解爱护公共设施会给社会带来的作用。
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做到爱护公共设施。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学会感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2)感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爱护公共设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怎么做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爱护公共设施?【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活动一:公共设施为大家1.播放课件:公共设施为大家。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公共设施?它们有什么用处?(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3.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活动二:听听它们的诉说1.播放动画:它们的心声。
(1)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说说公共设施被破坏后,会带来什么危害?公共设施好比城市的脸,脸被“涂鸦”,城市会是怎样的形象?(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每组派代表,对书本内容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
2.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会是怎样的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三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爱护公用设施我有责教案首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公用设施能给大家带来方便,人人都应爱护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知道正确使用公用设施,不故意损坏公用设施,见到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要劝阻
3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教师准备: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及学校周围的公用设施
学生准备:知道学校和居住地区有哪些公用设施并了解他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公用设施为大家
1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公用设施,看看谁说得多,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2 什么是公用设施?
公用设施: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服务的设施。
(板书)
活动二:听听他们的诉说
1 看图,讲故事《路灯与垃圾桶的对话》
2 小品表演《路灯与垃圾桶的对话》
3 说一说,假如这些公用设施被破坏后,会怎么样?
4 读一读《我看不惯的现象——都市牛皮癣》,你有什么感受
5 假如你是被破坏的公用设施,你想对破坏你的人类说什么?把你要说得写一写
活动三:精心维护靠大家
1 读故事《电话亭下的脚印》,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 请你设计爱护公用设施的提示语
3 读《一封倡议书》,谈谈你自己的想法。
4 全班同学制定一个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约
5 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写一封《倡议书》。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8课《爱护公共设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护公共设施》是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材中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如何爱护公共设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对于公共设施的认知和爱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公共设施,但未必能够深刻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和行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定义、作用和种类,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公共设施的情感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定义、作用和种类,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公共设施的情感和行为,以及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关爱公共设施。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故事、视频等素材,以及讨论、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公共设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公共设施,激发学生对公共设施的认知。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共设施的定义、作用和种类。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公共设施。
4.案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或听故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如模拟公共设施的维护、清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8《爱护公共设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护公共设施》是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八课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不爱护公共设施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材还提供了多种活动建议,帮助学生将爱护公共设施的理念付诸实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他们对公共设施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意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愿意为维护公共设施的完好做出努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公共设施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活动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的观念,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公共设施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能够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的观念,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爱护公共设施的行动,将理念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图片、故事素材、活动材料等。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公共设施的图片,如公园、公交车站、公共厕所等,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设施的作用。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公共设施吗?你们知道它们的作用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