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三章中国古代微观经济管理思想(治生之学)“治生”即“治家人产业”也称为“计生”,治生不仅是中国经济思想的独有范畴,治生之学也是中国先人们对市场、产业活动认识的基本概括。
中国古代治生之学经历了商人治生、地主治生和明清商帮文化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节早期商人治生(范蠡(陶朱公)、计然、白圭)一、范蠡 (公元前536-448) ,字少伯,春秋时,楚国宛人(河南安阳)。
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
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chi)夷子皮。
至陶(山东定陶县),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所以有人把商人的活动叫做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有对联称“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
”)(史记、国语、越绝书)。
计然,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越国经济学家。
然又作倪,或作研。
春秋战国之际葵丘濮上兰人(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一说姓卒,字文子。
在《吴越春秋》作计倪,《越绝书》亦作计倪。
他曾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
计然曾辅佐越王勾践争霸图强。
无论范蠡是否是计然,无论计然是否是人还是书,不妨碍我们依照“计然之策”来总结古人经商所依据的思想内容。
范蠡的计然之策,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主要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中有:“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于家。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
”所谓“计然之策”,其内容包括:要知道军事就得从事战备,要知道货物的生产季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才算得上知道货物。
季节与需求的关系能够明确了,那么,所在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够看清楚了。
史记把计然之策分为治国之道和积著之理。
后者是私家经商致富的学问。
(一)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著者固也,积著就是屯积、接鬻贸易。
所谓务完物,就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要严格注意货物的质量,务必使所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以物相贸易。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讲:管理与经济学院周毕文副教授幻灯制作:毛军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第四节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派别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有关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学说和主张。
正确地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历史命运,对于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极其重要的。
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观点(1)“民族虚无”论(2)“儒学复兴”论(3)“中西合璧”论“民族虚无”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传统民族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贬斥得一无是处他们明确地主张“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要反传统,要全力动摇、瓦解、震荡和清除旧传统”。
“儒学复兴”论持这种观点的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中国的儒学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
“中西合璧”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是把二者的优点集中起来,但对两种文化优劣扬弃的具体分析却不尽相同。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入世精神五、重视名节二、伦理中心六、家庭观念三、重义轻利七、任人为贤四、中庸之道八、辨证思维一、入世精神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作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的儒学思想,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治国。
其主要信条,如“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二、伦理中心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伦理道德是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
管理思想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言一、单选,填空1.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
P22.从人类开始从事管理实践到18世纪前是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
P23.“管理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邓小平4.18世纪到19世纪末,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P35.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合理组织起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P16. 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P37.詹姆斯.瓦特被称为蒸气机之父。
P48.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罗伯特.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P49.科学管理形成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初。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
P610.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P711.20世纪6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通常说的老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被广泛研究和运用。
P7-8二、多选题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A.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B.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C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P92.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A.古典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管理理论C.现代管理理论P6-7三、名词△1.管理P1四、简答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P92.理解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P10五、论述△3.试述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P11-12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史一、单选、填空1.儒家管理思想的纲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先秦时期属于管理思想的产生时期,可以分为春秋前和春秋后两阶段。
P153.《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料总结,共28篇。
其中《洪范》篇最为系统地阐述了当时的国家宏观管理思想。
P154.《易经》中包含了中国最古老的管理思想。
P155.《周礼》是中国最早详细论述中央政权的专著。
P166.孙武被后人尊称为“东方兵学鼻祖”,其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 P177.孟子性善论强调“德治”“仁政”的管理方针,其核心是“以德服人”。
第三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点2 儒家的管理思想(1)中庸思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孔子继承了我国古代文化崇尚“中”的观念,认为只有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才能实现王道之治,把中正、适度作为评判事物合理性的普遍准则,把“和”的理念与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庸理念,成为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人性善论人性善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前提。
重点2 儒家的管理思想(3)德治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选择的是德治。
(4)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要以民为本,富国要以富民为本。
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突出了民本特色。
(5)义利统一思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儒家文化有贵义贱利、以义制利的传统,认为义利统一是人修身、治国、平天下应遵循重要原则。
(选择题、判断题)题型举例(判断说明)“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题型举例(判断说明)“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答案】:错误【解析】:“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庸”。
题型举例(单选)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题型举例(单选)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答案】:A题型举例(单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中国古代( )A.墨家的管理思想B.道家的管理思想C.法家的管理思想D.儒家的管理思想题型举例(单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中国古代( )A.墨家的管理思想B.道家的管理思想C.法家的管理思想D.儒家的管理思想【答案】:D题型举例(单选)儒家管理思想认为,管理好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统治者的( )A.法制观念B.个人修养C.无为而治工D.纪律意识题型举例(单选)儒家管理思想认为,管理好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统治者的( )A.法制观念B.个人修养C.无为而治工D.纪律意识【答案】:B重点3 法家的管理思想(1)商鞅的管理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现代管理学(00107)-知识归纳第三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先秦时期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诸侯征战、政治混乱、经济体制变革、教育发达。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尽管有诸子之别、九流十家之分,但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这就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即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人生态度。
3、老子主张减轻遥役、赋税,人民自然会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4、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强调奖励耕战,厉行法治,富国强兵,注重积极地治理社会,大胆地追求功利,促进社会的变革。
5、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手段,追求稳定社会、发展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
6、儒家的管理思想:(1)中庸思想(2)人性善论(3)德治思想(4)民本思想(5)义利统一思想7、韩非子的管理思想:(1)人性恶论(2)法道万能(3)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8、道家的管理思想。
(1)“道”的理念:一方面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管理必须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并自觉遵守客观规律。
(2)人性理念: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应重新恢复“道”,废除仁义、孝慈、礼法等人为干扰,净化人类本性,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境界,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
(3)无为而治思想(4)朴素的辩证法思想9、墨家的管理思想。
(1)兼爱思想(2)尚贤思想(3)尚同思想。
“尚同”即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各级官吏和普通百姓都要服从最高统治者的意志,贯彻集权管理原则。
(4)节用思想。
“崇俭湍奢”是先秦诸子的普遍主张,但墨子的论述更为全面、深入。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重点)本章重难点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历史发展、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的含义及学科特征、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明确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本章重点:管理的含义、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难点:管理的历史发展、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识记:管理的含义,管理学的含义,现代管理学的含义,比较研究法的含义,定量研究法的含义,历史研究法的含义,案例研究法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含义。
(2)领会: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管理在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创造新的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作用,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难点)本章重难点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明确原始社会管理思想的萌芽、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等内容。
本章重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难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识记:亚当·斯密、小詹姆斯·瓦特、马修·博尔顿、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安德鲁·尤尔、丹尼尔·麦卡勒姆、亨利·普尔等人对管理理论的贡献;行为科学的含义。
(2)领会: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
(3)简单应用:分析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分析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分析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学重点知识点现代管理学重点知识点如下: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2.管理的历史发展★★2. 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国家管理是管理最基本的形式。
3. 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4.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系统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管;以人为本;追求效率。
5. 人本思想的依据:人是管理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管理要素;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成败的关键。
6. 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7. 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8. 私人管理是以盈利为目的、市场为导向、竞争为原则。
以盈利为目的。
9. 公共管理是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10. 公共产品特点: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11. 私人产品特点:可分割性,排他性。
12. 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13. 现代公共管理特征:以“善治”为模式的管理。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作用★★★14.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5)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5. 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这决定了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16. 现代管理学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现代管理学研究内容★★★17. 戴维斯——管理职能可划分为计划、组织、控制;18. 法约尔——管理职能应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9. 古立克——七职能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20. 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21. 定量研究法(自然科学知识、数量关系)22. 历史研究法(根据历史经验研究规律性)23. 案例研究法(典型管理事例)24.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25. 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26. 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人事管理的先驱、“人际关系之父”。
目录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第二编管理职能第四章决策第五章组织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领导第八章激励第九章控制第三编管理方法与技术第十章系统分析、网络计划与精益管理第十一章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第十二章: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单选]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应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简答]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简答]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现代条件下,管理的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的社会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管理的巨大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
(5)管理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简答]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多选、简答]现代管理学的新特点。
(1)变革性。
(2)开放性。
·2·(3)严密性。
(4)实用性。
[简答]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简答]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立脚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读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感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正所谓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好的计划与统筹规划,古时大将领兵打仗靠的是谋略,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他们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武器,但是却依旧能打出精彩的战争,这是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并且任何一个好的战略方案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支持,作为一名管理者就需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分配。
所以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拥有了超群的管理才能,这些都可以为现在的我们留下无尽的启示。
其实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就以入世精神来说,就是要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而正是这种不断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创造出最璀璨的文化,而无数的现代企业也是以此为立业之本。
像现在广为人知的“海尔精神”,:“联想精神”。
他们成为现代的屈首一指的“企业领头羊”,都是深深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庸之道。
中庸在现在听来也许并不是一个好词,但是他确实在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