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品牌竞争策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安踏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品牌,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体育用品市场中,安踏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品牌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本策划将从品牌定位、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公关策略五个方面对安踏品牌进行全方位的营销策划。
二、品牌定位1. 核心价值:健康、活力、创新、卓越。
2. 目标消费群体:18-45岁的都市年轻人群,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3. 品牌形象:专业、时尚、亲和、国际化。
三、产品策略1. 产品线拓展: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拓展运动鞋、运动服、运动配件等全系列体育用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产品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如智能化运动装备、环保材料运动装备等。
3. 品质保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舒适、耐用。
四、渠道策略1. 线上线下融合: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实现线上线下同价、同款、同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2. 专卖店建设:优化专卖店布局,提升专卖店形象,打造高品质的购物环境。
3. 电商平台: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线上影响力。
五、促销策略1. 节假日促销:在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2. 会员营销:建立会员体系,为会员提供专属优惠、积分兑换、生日礼品等增值服务。
3. 跨界合作:与知名品牌、明星等进行跨界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品牌社会责任形象。
六、公关策略1. 品牌传播: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2. 体育赞助:积极参与国内外体育赛事的赞助,提升品牌在体育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3. 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树立品牌良好的社会形象。
七、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品牌定位和产品策略;优化线上线下渠道布局;策划节假日促销活动。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精准而富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目标市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多个方面,对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全面剖析,以期揭示其成功的秘诀,并为其他体育用品品牌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将对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体育用品行业的整体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变化。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目标市场选择及其定位策略,包括其如何确定目标消费者群体,以及如何通过品牌定位和产品差异化来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在产品策略方面,我们将分析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品质提升以及产品线优化等手段,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价格策略部分,我们将探讨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何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在渠道策略上,我们将研究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布局,实现销售网络的覆盖和优化。
促销策略部分,我们将分析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何利用广告、公关、销售促进等手段,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促进销售。
我们将对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成功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体育用品品牌的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从宏观环境来看,政策环境对于李宁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对于体育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对于体育品牌自主创新的鼓励,为李宁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环境方面,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这为李宁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橄榄球运动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激情四溢、充满团队精神的运动,橄榄球拥有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本策划旨在为一家橄榄球品牌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营销方案,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二、品牌定位1. 品牌核心价值:激情、团队、力量、荣誉2. 品牌形象:专业、时尚、亲和、创新3. 目标客户:橄榄球爱好者、运动健身人群、青少年、企业客户三、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我国橄榄球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2. 竞争态势:目前国内橄榄球品牌众多,但专业品牌较少,市场集中度不高。
3.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橄榄球品牌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品质、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等方面。
四、营销策略1. 产品策略- 产品线规划:根据市场需求,规划不同价位、不同功能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产品创新: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橄榄球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
- 品质保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2. 价格策略- 合理定价:根据产品成本、市场竞争状况、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 价格体系: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包括产品定价、促销定价、渠道定价等。
3. 渠道策略- 线上渠道:建立官方网站、电商平台旗舰店,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 线下渠道:与专业体育用品店、运动健身场所、企业客户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线下销售网络。
- 跨界合作:与其他品牌、明星等进行跨界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推广策略- 品牌宣传:通过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 活动营销:举办各类橄榄球赛事、体验活动、公益项目等,提升品牌美誉度。
-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互动,提升品牌好感度。
5. 服务策略- 售前咨询:提供专业的产品咨询、运动指导等服务。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以安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众多体育用品企业中,安踏凭借其独特的营销策略,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安踏的营销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安踏的营销策略,包括其产品定位、目标市场选择、品牌建设、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本文将揭示安踏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成功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本文还将对安踏营销策略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
结合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本文将为安踏及其他体育用品企业提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建议。
本文将对安踏的营销策略进行总结和评价,展望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市场定位策略安踏作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市场定位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安踏的市场定位策略可以概括为“大众市场的高端定位”。
这意味着安踏并不追求在奢侈品市场的地位,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广大追求品质与性价比的消费者群体上。
安踏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发现体育用品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仍然存在大量的消费者对于中高端体育用品有着强烈的需求。
这部分消费者既希望获得品质上乘的产品,又不希望支付过高的价格。
安踏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空白,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功地吸引了这部分消费者。
为了实现这一市场定位,安踏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优化。
例如,安踏通过与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合作,推出了多款既时尚又实用的体育装备。
同时,安踏还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kappa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背景分析1.1 Kappa 品牌介绍Kappa 是一家国际著名体育品牌,成立于1967 年,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
以优质的运动装备和时尚潮流的设计而闻名,Kappa 被许多专业运动员和时尚爱好者所认可和喜爱。
1.2 市场概况在竞争激烈的体育品牌市场中,Kappa 面临着严峻的竞争。
竞争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等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与运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体育品牌市场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品牌,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1.3 目标市场通过对消费者群体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确定了 Kappa 的目标市场为年轻的时尚消费者以及运动爱好者。
这一群体通常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和对品牌的忠诚度,对产品品质和设计要求较高。
二、竞争分析2.1 竞争对手分析Kappa 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体育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与体育明星和时尚偶像的合作、精彩的广告宣传以及创新的产品设计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并提升市场份额。
2.2 竞争优势虽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 Kappa 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首先,Kappa 在运动装备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制造工艺,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其次,Kappa 在时尚设计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时尚与运动的需求。
三、营销目标基于市场背景和竞争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营销目标:3.1 增加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争取更大的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3.2 提升产品认知度:通过有效的营销活动和推广手段,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可Kappa 的产品,增强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3.3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与运动明星和时尚偶像的合作,塑造 Kappa 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吸引力。
3.4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提供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营销策略4.1 产品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和运动的需求。
第1篇一、引言李宁,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品牌,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李宁面临着品牌老化、产品同质化、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
为帮助李宁实现品牌复兴,本文将从市场分析、品牌定位、营销策略、渠道拓展等方面提出一整套营销解决方案。
二、市场分析1. 竞争环境(1)国内市场:李宁在国内市场面临安踏、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竞争,这些品牌在品牌知名度、产品线、渠道布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国际市场:李宁在国际市场主要与耐克、阿迪达斯、PUMA等品牌竞争,这些品牌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品牌形象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2. 消费者需求(1)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品质,注重品牌故事和品牌价值。
(2)中老年消费者:注重实用性、舒适度,对品牌历史和传承有一定情感。
三、品牌定位1. 品牌定位:以“中国体育用品领军品牌”为核心,打造“时尚、品质、专业、传承”的品牌形象。
2. 目标消费者:年轻一代消费者、中老年消费者、运动爱好者。
四、营销策略1. 产品策略(1)产品创新: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具有时尚、个性化、专业性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产品线优化:整合产品线,突出优势产品,降低同质化竞争。
(3)产品品质提升: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2. 价格策略(1)差异化定价: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策略。
(2)促销活动:定期举办促销活动,提高产品销量。
3. 渠道策略(1)线上渠道:加强电商平台运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2)线下渠道:优化门店布局,提升门店形象,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
4. 品牌推广策略(1)广告宣传: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2)公关活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3)内容营销: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渠道,传播品牌故事和产品信息。
五、渠道拓展1. 拓展国内市场(1)加强品牌宣传:通过广告、公关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
李宁品牌定位分析一、引言李宁是中国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成立于1990年,以生产和销售体育鞋、服装和配件为主要业务。
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李宁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将对李宁品牌的定位进行分析,帮助李宁品牌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提升品牌竞争力。
二、品牌定位分析1. 品牌定位目标李宁品牌的定位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时尚、功能性的体育用品。
李宁品牌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2. 目标市场李宁品牌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国国内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包括专业运动员、业余运动员以及普通消费者。
同时,李宁品牌也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争取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品牌形象。
3. 品牌特点李宁品牌在市场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中国本土品牌:李宁品牌是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品牌,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
(2) 专业性和功能性:李宁品牌注重产品的专业性和功能性,不仅追求时尚外观,更注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3) 多元化产品线:李宁品牌涵盖了鞋类、服装、配件等多个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在不同运动场景下的需求。
(4) 品牌形象塑造:李宁品牌通过赞助运动员、体育赛事等方式,积极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竞争对手分析李宁品牌在市场中面临来自国内外多个竞争对手的挑战,主要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体育用品品牌,以及安踏、特步等国内本土品牌。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创新、品牌推广、渠道拓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李宁品牌需要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和策略来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5. 品牌定位策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李宁品牌可以采取以下品牌定位策略:(1) 中国本土品牌形象:李宁品牌可以强调自己是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品牌,借助中国文化和历史底蕴来塑造品牌形象,与国际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2) 专业性和功能性:李宁品牌可以进一步加强产品的专业性和功能性,通过科技创新、材料研发等手段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体育用品的需求。
Marketing营销策略 2012年4月039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品牌之争淄博职业学院 田健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大,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理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体育休闲运动逐渐成为了国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预示着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潜在的巨大商机,然而北京奥运会以前我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基本处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北京奥运会后这种格局才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民族体育品牌活跃在国人以及全球的视野之中,从赞助热门体育赛事到邀请国内外知名体育明星代言,李宁、安踏、特步、匹克和361度等国内品牌迅速崛起,很好地展现了作为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实力和潜力。
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中两大阵营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优、劣势,以求能更好地引导国内体育品牌的发展,进而使其能够依托国内市场、放眼全球市场,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领跑地位。
关键词:体育用品 品牌 优势 劣势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b)-039-021 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和改变,并且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体育休闲运动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这也带动了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使得体育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一发展契机,国内民族体育用品行业得以快速崛起,打破了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等国外体育品牌,一度统领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局面。
国内体育品牌开始出现在各大国内、国际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中,加大了其品牌营销力度,诸如开始重视广告的投入、聘请全球知名体育明星等等,其中涌现了:李宁、安踏、特步、匹克和361度等一批著名的国内体育品牌。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体育用品企业逆势扩张,短短数年里,李宁和安踏的业绩增长强劲,而匹克、中国动向、特步、361度、匹克等,业绩也是相当夺目,而这些品牌的涌现也极大地展现了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实力和潜力。
体育用品品牌竞争策略分析
刚刚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战场,更是体育用品品牌营销的战场,对于体育用品品牌经营者来说,如何创造、培育、利用和扩大品牌是一系列决策的产物。
体育用品品牌竞争是很激烈的,特别是国内与国外的竞争,如何提高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及形象是经营者一直所思索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专家的建议。
卖体育用品品牌而不是卖产品
世界上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商品,另一种是品牌。
商品是其他企业可以仿制的产品,也就是说,卖商品取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定得比竞争对手低,这也是过去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成功的原因。
而品牌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产品。
卖产品是赚不了钱的,能赚钱的是品牌。
中国的很多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在创建自己的品牌方面,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989年,中国最成功的运动员、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创立了“李宁”品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4年,丁世忠家族创办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运动品牌。
20年后的今天,李宁和安踏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本土数一数二的体育用品品牌。
聚焦品类,单点突破
耐克是怎么做的呢?耐克现在为15项运动生产运动鞋:水中运动鞋、赛车鞋、棒球鞋、篮球鞋、自行车运动鞋、拉拉队体操鞋、综合训练鞋、女子健身鞋、橄榄球鞋、高尔夫鞋、跑鞋、足球鞋、网球鞋、排球鞋和摔跤鞋。
李宁跟随推出了篮球、网球、跑步、健身、足球、乒乓、羽毛球、运动生活、户外等系列产品;安踏除了上述系列产品之外,还于2008年年底先后推出了安踏儿童系列产品和安踏时尚运动系列产品,现在安踏公开宣布自己有1481个品种的产品。
强大的体育用品品牌源自品类领先
是什么建立了耐克这个强大的品牌?并不是因为耐克生产全线产品,而是因为耐克在1974年率先推出了华夫跑鞋(waffle-sole),这可不是一个小成就。
在那个年代,运动鞋被称为球鞋,其主导品牌是凯兹(keds)。
耐克的waffle trainer被认为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球鞋的一种全新运动鞋,耐克是最早的“专业运动鞋”。
耐克的创始人之一鲍尔曼先生是俄勒冈大学田径队总教练,他亲自向制鞋师傅请教,并结合运动专业知识,为队员设计专门的运动鞋(事实上,鲍尔曼先生曾试图出售此创意给阿迪达斯,但遭到拒绝,这证明了新品类通常诞生于中小企业)。
找到自己的突破性产品
很多公司都会为自己设定目标,要成为品类中的领先者,但它们的战略往往是不对的。
要成为领先者,公司必须聚焦在一个突破性的产品上,生产全线的高质量产品是无法让你成为领先者的。
正如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所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
打好“对着干”的战争
事实上,创建体育用品品牌定位的过程就是一场争夺消费者心智中优势资源的战争。
抢先占据某个概念的品牌总是将自己的竞争对手描述为非法的模仿者。
你必须发现对手强大的本质,然后以与其本质相对立的身份出现在目标顾客心智中。
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试图变得更好,而要试图变得不同,因为营销本质上是一场“对着干”的战争,而非一场“比着干”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