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体制创新 规范行业管理安徽省“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圆满完成
- 格式:pdf
- 大小:344.96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安全、探索“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目标,以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契机,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完成中央下达我省的29处大型和5处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第二、三批____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
同时,积极争取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名额达到____个,并于年开工。
重点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三是加强节水灌溉建设。
在现有____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基础上,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_万亩。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
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
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
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____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关于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公布日期】2009.07.23•【文号】发改农经[2009]1937号•【施行日期】2009.07.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关于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37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厅(局):为继续推进我国农村水电建设,国家从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3亿元用于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建设,安排3亿元用于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已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下达农村小水电项目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734号)下达。
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是中央补助投资的地方项目,其前期工作程序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有关规定执行。
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有关专项规划选择建设项目。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初步设计报告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实施方案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并会同发展改革部门上报,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复,报水利部备案,批复后的实施方案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代燃料电站建设和项目区建设,项目区范围应以行政村为单元,按照就近供电的原则合理确定;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主要内容是农村水电站建设。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水利水电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时期,小水电是指装机容量5万kW及以下的农村地区水电站。
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农村小水电以其规模适宜、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可就地开发、就近供电等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在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1 发展现状根据《世界小水电发展报告》(WSHPDR 2013)显示,全球范围的小水电潜在资源约为1.73亿kW,其中超过一半分布于亚洲地区,而我国更是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全国小水电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为1.28亿kW左右,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珠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边区。
至2013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小水电机组45 000台,总装机容量达6 500万kW,年发电量2 000.00亿kW?h,总装机容量占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的24.3%,年度发电量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2.3%,在水力发电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未来我国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到2030年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 300万kW,开发利用程度达到72.7%左右,至2050年,我国所拥有的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亿kW。
2 存在的问题我国小水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入多因素制约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如下。
2.1 无序开发,资源浪费严重。
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理念偏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反河流流域规划,放任、无序开发水电资源,出现了同一河流多级开发或电站跨流域引水发电等现象,严重浪费现有的小水电资源。
例如2010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的甘肃舟曲,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达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已经超过了1 000座,在流经其中一个镇30 km的河道上,修建的电站竟有5级之多。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建设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请示的通知(附《请求》)正文:----------------------------------------------------------------------------------------------------------------------------------------------------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建设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请示的通知(1991年3月22日国发〔1991〕17号)国务院同意水利部《关于建设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农村经济的振兴。
在水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积极发展农村水电是实现我国农村电气化的重要途径。
对第二批选定建设的二百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有关部门要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资助。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继续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而努力奋斗。
关于建设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请示在李鹏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一百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的工作,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现已有一百零九个县达到了初级农村电气化的标准,按期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些达标的电气化县,分布在全国二十个省、自治区的老、少、山、边、穷地区。
通过五年多的农村电气化试点建设,这些县社会面貌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96%的农户用上了电,人均年用电超过了二百千瓦时,实现了“四个翻番”、“四个促进”。
“四个翻番”:(一)发电量翻番。
一百零九个县的年发电量由三十五亿七千万千瓦时增长到七十九亿四千万千瓦时。
(二)工农业总产值翻番。
一百零九个县的工农业总产值由一百一十七亿九千万元增加到二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元,其中工业产值由四十三亿一千万元增长到一百六十八亿元,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6.6%提高到62.4%,乡镇企业产值增长了六点三倍。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02•【字号】皖政办[2000]84号•【施行日期】2000.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皖政办[2000]84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九月二日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徽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63号),设置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是负责调节近期全省国民经济运行的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出的职能1、将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职能交给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2、将组织协调全省抗灾救灾的职能交给省民政厅(二)划入的职能1、制定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指导企业和商业性金融投资方向的职能。
2、原省商务厅、机械工业局、冶金工业局、石化工业局、建材工业局、轻工总会、纺织总会承担的行政职能。
3、原省医药管理局承担的制定医药行业发展战略、长远规划职能;对医药行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中西药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医药行业的统计、信息职能;药品、药械储备及救灾防疫、军需、战略药品药械的紧急调度职能。
4、原安徽电力工业局的行政职能和省水利厅承担的水电行政职能。
5、原省政府口岸办公室的口岸管理职能和原省外经贸委承担的外贸货运协调职能。
6、原省劳动厅承担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职业和矿山安全监察职能。
7、审核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稽察特派员的稽察报告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200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3.07.08•【文号】•【施行日期】2003.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2003年7月8日发布《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
该标准作为水利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SL30-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解释单位为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主编单位为四川省地方电力局。
1总则1.0.1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按照新时期国家对发展农村水电、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区、旗,下同及市、地、州、盟,下同水电农村电气化的规划、实施及验收。
1.0.3 水电农村电气化的规划、实施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基本条件2.0.1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应符合水资源水量、水能、水质、水域统一管理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要求,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与经济建设、江河治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相结合,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应编制完成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并纳入水利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0.3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应坚持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就近供电、自发自供、联网运行的原则。
2.0.4 水电农村电气化电网建设应坚持独立配电公司方向,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5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组织机构。
2.0.6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水电有效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2.0.7 经政府授权,确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国有水利水电资产出资人职责。
2.0.8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应编制完成农村水电现代化实施方案并取得成效。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5.13•【字号】皖发改产业〔2024〕254号•【施行日期】2024.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各市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制定了《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2024年5月13日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零碳产业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工艺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创新实践,实现区域范围内碳中和的产业园区。
为加快推进我省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实施“双碳”战略为引领,锚定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目标,坚持市场引导、政府主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全面转型、系统推进,综合施策、平稳有序,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深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潜力,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绿色竞争力。
到2027年,力争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在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投资融资、技术应用、数字赋能、统计核算、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构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地方性标准规范,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构建促进园区零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零碳负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优势产业绿色竞争力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重点任务(一)建设能碳管理系统。
(1)支持试点园区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统筹建设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数字化碳监测与治理平台,对园区内关键排放源的能源与碳排放数据开展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溯源,实现对企业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能耗与碳排放数据智能采集与监测,形成企业、项目碳信用档案,建立碳信用库。
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乡村居民用电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展农村电力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农村电气化的发展,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新时期农村电气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接着对农村电气化建设和用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目的是给农村电气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引言:“三新”农电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城乡电网进行统筹,强化农村科学用电规划,加大科技投入以形成结构优化、供电质量好,能耗低的农村电网。
在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电力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一、新时期农村电气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1.1基本形势分析通过对《2022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2021年,我国农村地区年均停电次数从降低到2.77 h/户,供电可靠性比2020年提高了0.08个百分点,可见农村电气化工作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国家农村电气化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在农村没有用电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引导和引导新能源的合理、有序的开发,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电气化项目多明确了“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体制,“政策引导,市场参与,资金支持”机制也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实现了更为广泛的应。
1.2相关挑战分析尽管近几年农村电气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通过《2022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全国供电系统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99.872%,同比上升0.007个百分点。
其中,全国城市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99.944%,农村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99.840%,城市、农村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相差0.1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