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球菌医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87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等。
细菌具有各种形态和结构,这些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球形、杆状、弯曲的弧杆菌和螺旋形菌。
1. 球形菌(cocci):球形菌有三种常见的形态,分别是球形(coccus)、链状球菌(streptococcus)和成堆球菌(staphylococcus)。
球形细菌通常直径在1-5微米之间。
2. 杆状菌(bacilli):杆状菌较长且细长,形状类似于细胞的杆状结构。
杆菌长约1-10微米,宽约0.5-2微米。
3. 弯曲的弧杆菌(vibrios):弯曲的弧杆菌的形态介于球形菌和螺旋形菌之间,较长且呈弯曲状。
4. 螺旋形菌(spirilla):螺旋形菌是一类细菌,其细胞呈螺旋形状,如螺旋线状、螺旋弯曲状等。
螺旋菌通常长约5-200微米。
二、结构特征细菌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鞭毛等部分。
1.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外层,具有维持细胞形态、抵抗环境应激和药物攻击等重要功能。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多肽组成。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染色特性,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有多肽层,染色时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只有肽聚糖层,染色时呈红色。
2.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是细菌细胞的另一层保护膜。
细菌细胞膜由脂质双层构成,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如传输蛋白和受体等。
3.质粒:质粒是细菌细胞内存在的一种环状DNA分子,与细菌细胞染色体分开存在。
质粒中携带了一些细菌的遗传信息,如抗药性基因等。
质粒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4.鞭毛:鞭毛是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细长的纤毛结构,可以通过收缩和运动来推动细菌细胞的游动。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同学们应重点掌握:1.葡萄球菌属 2.链球菌属 3.肺炎链球菌 4.脑膜炎奈瑟菌 5.淋病奈瑟菌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称为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奈瑟球菌属。
1.葡萄球菌属(1)形态、染⾊和分类为⾰兰染⾊阳性球菌,⽆鞭⽑,⽆芽胞,不形成荚膜。
根据⾊素及⽣化反应等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黄⾊葡萄球菌(⾦葡菌)、表⽪葡萄球菌和腐⽣葡萄球菌三种。
⾦葡菌为⾎浆凝固酶阳性菌,表⽪、腐⽣葡萄球菌为⾎浆凝固酶阴性菌,其中⾦葡菌多为致病菌。
(2)致病物质的种类①⾎浆凝固酶:以能否产⽣此酶作为鉴定菌株致病性的指标。
②葡萄球菌溶⾎素:能破坏多种细胞,故⼜称为溶细胞毒素。
③杀⽩细胞素:可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④肠毒素:直接或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以呕吐为主的⾷物中毒。
⑤表⽪溶解毒素:裂解表⽪组织的棘状颗粒层,使表⽪与真⽪脱离。
⑥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可抑制内毒素脱毒,使⽑细⾎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低⾎压性休克。
⑦葡萄球菌表⾯蛋⽩A(SPA):可与IgG抗体的Fc段⾮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
(3)所致疾病①化脓性炎症:伤⼝化脓性感染、中⽿炎、肺炎、脓胸、脑膜炎、⼼内膜炎等。
②毒素性疾病:⾷物中毒、烫伤样⽪肤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③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由于长期使⽤⼴谱抗⽣素引起的⼀种菌群失调症。
(4)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初步诊断应符合以下特征:①镜检符合葡萄球菌的形态学特征;②菌落⾊素为⾦黄⾊,并有透明溶⾎环;③⽢露醇发酵阳性;④⾎浆凝固酶阳性;⑤耐热核酸酶检测阳性。
在专业实验室进⾏肠毒素的鉴定。
2.链球菌属(1)形态、染⾊和分类⾰兰染⾊阳性,⽆芽胞,⽆鞭⽑,幼龄菌可有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
根据溶⾎现象不同可分为甲型溶⾎性链球菌(称α溶⾎),⼄型溶⾎性链球菌(称β溶⾎)和丙型溶⾎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溶⾎环)三⼤类。
根据多糖抗原的不同,将⼄型溶⾎性链球菌分为20个群(A~H,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