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铁塔基础稳定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电力铁塔基础施工方案一、引言在电力输送和分配系统中,电力铁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力铁塔的基础施工是确保铁塔稳固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电力铁塔基础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基础类型选择、混凝土浇筑和基础检验。
二、施工前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基础施工的重要一环。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准备工作:1.现场勘测: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确定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土质测试:进行土质测试,确定土壤的类型和强度。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选择适合的基础类型。
3.工程设计:根据施工区域的特点和铁塔的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包括基础形式、尺寸和钢筋布置等。
4.施工方案编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序列、材料清单和施工工艺等。
三、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基础类型。
常见的基础类型有以下几种:1.扩展基础:适用于土壤较软或不稳定的情况。
通过扩大基础面积来提高承载力。
2.桩基础:适用于土壤较松散或不均匀的情况。
通过钢筋混凝土桩来增加承载能力。
3.板基础:适用于承载较大的铁塔或土壤较坚实的情况。
通过混凝土板来分散载荷并提高稳定性。
根据具体的情况,施工人员应选择最合适的基础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
四、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基础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模板安装: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合适的模板。
模板应保证浇筑出的混凝土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2.钢筋安装: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安装钢筋。
钢筋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混凝土搅拌: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按照混凝土配方进行搅拌。
确保混凝土的成分和质量符合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控制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可以充分填满模板空间。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适当的振捣作业。
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通常为28天,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稳定性。
五、基础检验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检验。
├────────────────────────────────────────┤│1.基础作用力(单位:kN) ││(1) 拉腿标准值││上拔力: T = 69.08 下压力: N = 94.5 ││上拔时X方向水平力: Tx = 7.71 下压时X方向水平力: Nx = 7.71 ││上拔时Y方向水平力: Ty = 0.0 下压时Y方向水平力: Ny = 0.0 ││(2) 拉腿设计值││上拔力: T = 82.9 下压力: N = 113.4 ││上拔时X方向水平力: Tx = 10.8 下压时X方向水平力: Nx = 10.8 ││上拔时Y方向水平力: Ty = 0.0 下压时Y方向水平力: Ny = 0.0 │││├────────────────────────────────────────┤│2.地质参数: ││土层数: 1 ││第1 层土壤类型: 粘土坚硬硬塑土层厚: 3.0 m ││土壤的计算容重: 17.0 kN/m^3 土壤的计算浮容重: 10.0 kN/m^3 ││土壤的地基承载力: 200.0 kN/m^2 土壤的计算上拔角: 25.0 度││混凝土的容重: 22.0 kN/m^3 钢筋混凝土的容重: 24.0 kN/m^3 ││混凝土的浮容重: 12.0 kN/m^3 钢筋混凝土的浮容重: 14.0 kN/m^3 │││├────────────────────────────────────────┤│3.地下水: ││高水位: -10.0 m ││低水位: -10.0 m ││地面为零向下为负│││├────────────────────────────────────────┤│4.杆塔类型: ││直线杆塔│││├────────────────────────────────────────┤│5.基础根开: ││正面根开: 3.886 m 侧面根开: 3.032 m │││├────────────────────────────────────────┤│6.材料等级: ││钢筋等级: II级││混凝土等级: C20 │││├────────────────────────────────────────┤│7.基础统计数据: ││拉腿混凝土体积: 1.15 m^3 ││拉腿挖土方量: 3.38 m^3 │││└────────────────────────────────────────┘┌────────────────────────────────────────┐│││铁塔基础拉腿设计结果│││├────────────────────────────────────────┤│基础尺寸设计结果│├────────────────────────────────────────┤│基础埋深: 2.0 m 基础底板宽度: 1.3 m ││主柱宽CW = 0.5 m 主柱高CH = 1.6 m 主柱露头HE = 0.2 m ││台阶数JN = 2 ││台阶宽JW( 1 ) = 0.9 m 台阶高JH( 1 ) = 0.3 m ││台阶宽JW( 2 ) = 1.3 m 台阶高JH( 2 ) = 0.3 m │├────────────────────────────────────────┤│基础稳定计算过程及结果│├────────────────────────────────────────┤│1.上拔稳定计算: ││上拔附加分项系数Rf = 1.1 ││Rf*TE < Re*Rs*R01*(Vt-Vt1-V0)+Qf ( 1.1 * 82.9 kN < 148.64 kN ) ││││结论:设计合理。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关于颁发《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62-84》(试行)的通知(84)水电电规送字第032号《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62-84》为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院颁标准,并作为部颁规程SDJ3-79的补充和具体化。
现批准颁发试行。
本规定由东北电力设计院协助我院负责管理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我院并抄送东北电力设计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附加说明本规定是在电力规划设计院的组织下,委托东北电力设计院主编,并由西北、西南、河南电力设计院和武汉供电局(设计室)等单位组成编写组。
第一章至第五章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起稿,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别由西北电力设计院、武汉供电局(设计室)、西南电力设计院和河南电力设计院起稿。
在各章编制过程中,华东、中南、华北、江苏电力设计院均参加了讨论。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土力学教研室参加了附录F的编写并参加了各章的讨论。
电力规划设计院一九八四年八月主要符号K1--与土抗力有关的基础上拔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K2--与基础重力有关的基础上拔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K3--基础倾覆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K4--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K5--按抗拉强度计算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安全系数;T--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设计上拔力;Na--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设计下压力;H--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设计水平力;ht--基础的上拔深度;hc--基础的上拔临界深度;h--基础埋深;D--基础底板的计算直径或岩石锚孔直径;B--正方形基础底板的边长;Qf--基础自重力;γ0--土的计算容重;C--土的凝聚力;--土的内摩阻角;α--回填上的计算上拔角;β--回填上的计算等代内摩阻角;R--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应力;Rs--允许地基内出现局部塑性变形的容许承载应力;[R]--地基土的基本容许承载应力;Ru--爆扩桩大端处上拔土的极限承载应力;[Rd]--爆扩桩等效下压容许承载应力;τp--钻孔(灌注)桩基础受压时,桩身与周围土的极限摩阻力;τa--钢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计算极限粘结强度;τb--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岩石的计算极限粘结强度;τs--岩石等代极限剪切强度;G0--基础底板正上方土的重力;M--作用于基础底板底面上的弯矩;A--基础底面面积;S0--作用于倾覆类基础上部的水平力;b0--倾覆类基础侧面的宽度或直径。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Q/ZTT 1019—2015通信铁塔基础技术要求V1.02015-11-27发布2015-11-27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铁塔基础计算与构造 (3)4.1一般规定 (3)4.2地基计算 (6)4.3扩展基础 (9)4.4桩基础 (14)4.5刚性短桩基础 (29)4.6岩石锚杆基础 (32)4.7基础的抗拔稳定计算 (34)4.8铁塔基础接地网 (36)4.9预埋锚栓构造 (38)5铁塔常用基础设计 (38)5.1设计一般要求 (38)5.2单管塔(路灯杆塔、仿生树、景观塔)基础设计 (38)5.3三管塔基础设计 (41)5.4角钢塔基础设计 (43)6铁塔基础类型的选择建议 (46)7铁塔基础示意图例 (47)7.1示意图例编制说明 (47)7.2示意图例汇总表 (48)前言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公司在铁塔基础建设上的技术要求,将为公司铁塔基础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主要对铁塔基础设计及标准铁塔基础形式选择与使用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主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
本技术要求参编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0.1为了使公司铁塔基础建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技术要求。
1.0.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公司新建有埋深铁塔基础建设。
1.0.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及行业、各地地方标准规范为准。
1.0.4在进行铁塔基础建设时,凡本技术要求未作出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各地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1.0.5铁塔基础建设应综合考虑基础设计、施工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问题。
1.0.6下列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企业标准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必不可少。
LV铁塔基础施工方案和计算一、LV铁塔基础施工工艺控制点1.主柱基础(1)锅顶间距:以设计图纸为准。
(2)锅的坡度:以设计图纸为准。
2.拉线基础(1)拉线基础对地夹角60°,与横担夹角45°。
(2)拉线棒对地夹角60°。
二、LV铁塔基础施工方案考虑到拉线棒重量为86.3kg,采用异型模板(长短模板)进行架承,通过与基础钢筋的连接进行控制拉线棒的角度。
考虑到带有混凝土锅的重量超过200kg,采用加固异型模板(长短模板)进行架承,通过与基础钢筋的连接进行控制锅的角度,在实施操作中,通过钢管架与手扳葫芦进行锅的位置调整。
三、施工计算1.LV铁塔的分坑方法LV铁塔的分坑方法见图1011。
图101 1 LV铁塔的分坑方法(1)拉线对塔身夹角45°对地夹角60°(2)当中心桩与拉线坑中心P有高差±ΔH时,C1P、C2P=(L+S)±0.577×ΔH。
说明:L为C1到拉线棒出口到拉线挂线点的水平距离(这里要考虑横担宽度);S为坑中心;M为中心桩O至C1的水平距离,即拉线挂点至中心的距离。
2.本工程#6LV铁塔基础(C腿拉线坑)施工计算呼高:42m,正面根开为50682mm,侧面根开为34882mm,C腿地面比中心桩低500mm,M=8600mm,铁塔横担宽度D=1400mm,基础全高3400mm。
C1点的选择:。
故异型模板(长度)的加工:基础全高3400mm,立柱全高2800mm,拉线棒外漏500mm,拉线棒直径56mm,承管直径50mm。
对片模板一(长度):对片模板二(长度):四、实际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1.拉线基础待基础分坑,基础钢筋绑扎结束复查合格后,先将拉线棒放入基础钢筋笼内,通过辅助设施进行调整拉线棒的外漏长度,然后进行半对角计算,确定拉线棒底部在钢筋笼内的位置,在钢筋笼内通过铁丝连接固定到钢筋笼上,合模板,进行加固,再次核算拉线棒的外漏与坡度,无误后再进行浇制。
11OkV及以上架空线路输电工程计算规则
IlOkV及以上架空线路输电工程计算规则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工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基础类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岩石基础,需要根据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承载力等因素进行计算;对于土基础,需要根据土壤的种类、承载力、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计算。
2.杆塔工程:根据杆塔的种类、高度、重量等因素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自立式铁塔,需要考虑铁塔的重量、重心位置、风载等因素;对于拉线式铁塔,需要考虑拉线的长度、角度、材料等因素。
3.架线工程:根据导线的种类、截面积、张力等因素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钢芯铝绞线,需要根据钢芯和铝线的截面积、弹性模量等因素进行计算;对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需要根据光纤的种类、截面积、张力等因素进行计算。
4.接地工程:根据土壤的电阻率、接地电阻的要求等因素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一般土壤,需要根据土壤的电阻率、接地体的长度、埋深等因素进行计算;对于高电阻率土壤,可能需要采用降阻剂或其他辅助措施。
5.其他工程:包括通道清理、通道占地补偿、树木砍伐、建筑物拆迁等。
这些工程的费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总之,11OkV及以上架空线路输电工程计算规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的电力工程师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4术语和符号4.1术语4.1.1原状土基础undisturbed soil foundation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天然土(岩)中直接钻(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注于基坑内而成的基础。
通常指岩石基础、掏挖基础、钻(挖)孔(灌注)桩基础。
4.1.2混凝土台阶式基础rigid concrete foundation基础底板的台阶高宽比不小于1.0,基础底板内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基础(简称台阶基础)。
4.1.7联合式基础raft foundation铁塔四个基础墩用一个底板连成整体且基础墩间用横梁连接而成的基础。
4.1.9半掏挖基础half-digged foundation基础底板在原状土内掏挖,掏挖部分以上按普通基础开挖回填而成的基础。
4.1.14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基桩或连接于桩顶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桩基础分为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
承台底面位于设计地面以下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承台底位于设计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5基本规定5.0.1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5.0.2基础设计方案,应根据塔位具体条件推荐“不等高基础”与铁塔长短腿配合使用,并应考虑自然地貌恢复方案(见附录B)。
5.0.3基础型式选择,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不含桩基础)基础。
5.0.4基础设计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定和结构的强度。
对处于软弱地基的转角、终端杆塔的基础应进行地基的变形计算,并使地基变形控制在使用的容许范围内。
当地基土为砂类土时,计算荷载可取短期荷载标准值;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计算荷载可取长期荷载标准值。
5.0.5基础设计应考虑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重度和土体重度应按浮重度考虑:一般混凝土基础的浮重度取12kN/m3;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浮重度取14kN/m3;土的浮重度应根据土的密实度取8kN/m3~11kN/m3。
题型:单选题1.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小区的覆盖距离:A:基站天线高度B:天线方位角C:基站设备发射功率D:天线俯仰角2.对于话务热点地区有效的吸收话务方法为:A:多载频微蜂窝室内分布系统B: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C:跳频D:同心圆小区3.宏蜂窝基站主设备使用的电源为A:直流电+两相电B:直流电C:两相电D:三相电4.关于使用测试手机对基站覆盖范围测试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在空闲状态下能进行TA测试B:手机在通话状态下能进行TA测试C:手机在空闲与通话状态下均可以进行TA测试D:测试手机必须连接笔记本电脑才能进行TA测试5.当用测试手机测试时,手机显示TA=8时,则可以粗略推算手机离基站的距离为A:8KMB:4KMC:5KMD:4.4KM6.关于基站防雷接地说法正确的是(B)A:铁塔接地与基站主设备接地不能互连,以防雷电引入B:铁塔接地与基站主设备接地必须互连。
C:天馈线系统需两点接地D:设备已安装了避雷器,因而主设备可以不接地7.在基站建设设计中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为(A)A:小于1欧姆B:小于2欧姆C:小于3欧姆D:小于0.5欧姆8.切换是移动网络的基本特点,下列关于切换说法正确的是(D)A:触发切换有两种原因:电平、质量B:切换过程中通话要瞬间间断C:切换成功率不影响网络指标D:切换会对网络掉话率和系统接通率产生重大影响9. 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的一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__C__米A 、400 B、500 C、550 D、60010. 基站馈线防雷C点接地的C点指 A 。
A 进入机房入口外侧 B. 馈线离开塔身处 C. 铁塔顶部平台处11.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小区的覆盖距离:( B )A:基站天线高度 B:天线方位角C:基站设备发射功率 D:天线俯仰角12.万用表在测量前应选好档位和量程。
选量程时应(B)。
A 从小到大B 从大到小C 从中间到大D 从中间到小13. 万用表使用完毕后,应将转换开关转到测量(C )的最高档。
铁塔基础设计在工程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规划。
一般分四类:粘土坚硬粘土碎石严重风化岩等C1粘土硬塑C3粘土可塑C5粘土软塑C7特殊地质、地形应区别对待。
如:未风化的岩石、有河流的河套地段、有较高洪水位的塔位、有较厚层的粘土地带、地下水位高施工困难地带等等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铁塔种类设计相应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现场浇注的台阶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台阶一般两阶或三台阶常用。
基础尺寸的预设定根据作用力大小确定,我们设计是66、110千伏且单回路线路,设计的铁塔基础作用力不大,主柱的宽度直线塔600,耐张塔600或800.选择台阶尺寸时要注意、台阶高度和伸出长的比值一定大于等于1,等于1是45度,“刚性角”因为基础底板不配钢筋不能使混凝土基础受拉。
常用的台阶尺寸最底层的采用300,其他台阶高度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设计基础时已知条件铁塔基础作用力:上拔力、下压力、水平力;地质条件地耐力、地下水位、冻结深度、设计的过程是试凑法、事先给定尺寸、验算不满足要求重新选择尺寸、反复几次最后达到目的。
上拔稳定计算上拔稳定计算、根据抗拔土体的状态分别采用剪切法和土重法。
剪切法适用于原状土体;土重法适用于回填抗拔土体。
我们经常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台阶式基础是回填抗拔土体,计算应用土重法。
下面介绍土重法计算。
土重法中几个常用参数在“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附表:注:位于地下水以下土的计算容重按8~11取用。
混凝土重度24 KN/m3,位于地下水以下混凝土的计算重度按12KN/m3取用。
(插图1)自立式铁塔基础上拔稳定:r f T E≤r E rs(Vt-△Vt-V o)+Q fr f-基础附加分项系数直线塔1.1;耐张、转角塔1.6 T E-上拔力ht-基础埋深 mVt-ht深度内土和基础的体积 m3△Vt-相邻基础影响的微体积r E-水平力影响系数(r s-基础底板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V o-深度内的基础的体积 m3Q f-基础自重力Q f =基础体积*混凝土重度Vt(基础体积)=ht(B2+2Bhttanα+4/3 ht2tan2α)△Vt=(B+2httanα-L)2/24tanα(2B+L+4httanα)L-基础跟开m基础下压计算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应符合式:P≤fa/r rf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Kpa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r 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75B-基础宽度m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应符合式:Pmax≤1.2fa/r rf基础底面的压力计算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应符合式:P=(F+r G G)/A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设计值KN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A-基础底面面积m2r 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基础有利时,宜取r G = 1.0,不利时应取r G =1.2。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术语和符号4.1术语4.2符号5基本规定6上拔稳定计算6.1适用条件6.2剪切法6.3土重法7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7.1基础下压计算7.2地基承载力计算7.3地基的变形计算8倾覆稳定计算8.1电杆基础倾覆稳定计算8.2窄基铁塔浅基础倾覆稳定计算8.3窄基铁塔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8.4宽基铁塔基础倾覆稳定计算8.5挡土墙9构件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9.1钢筋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9.2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9.3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9.4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9.5钢筋混凝土拉线盘承载力计算9.6钢筋混凝土电杆卡盘承载力计算9.7石材底盘、拉盘、卡盘承载力计算9.8地脚螺栓承载力计算9.9拉线部件承载力计算9.10斜截面承载力计算9.11构造要求9.12斜柱式基础承载力计算10岩石基础10.1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10.2基础承载力计算10.3构造要求11钻(冲、挖)孔灌注桩基础11.1一般规定11.2桩基构造11.3桩顶作用效应计算11.4桩下压承载力计算11.5桩上拔承载力计算11.6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11.7桩基本体计算11.8质量检测标准12复合式沉井基础12.1复合式沉井基础12.2设计复合式沉井基础应具备的资料12.3设计原则12.4复合式沉井基础的构造12.5设计计算12.6在工程应用和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13装配式基础13.1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13.2直柱铰接型基础侧向倾覆稳定计算13.3直柱铰接型基础侧向滑动稳定计算13.4基础承载力计算13.5构造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础型式图附录B(规范性附录)塔位施工基面设计原则附录C(规范性附录)特殊地基处理原则附录D(规范性附录)金属基础承载力强度计算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基土(岩)承载力特征值及分类附录F(规范性附录)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内力、位移计算附录G(规范性附录)原状土基础刚性基柱考虑土抗力时侧向弯矩的近似计算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与混凝土基础接触面间的摩阻系数 值和地脚螺栓净截面面积表附录I(规范性附录)送电线路基础上拔静载试验要点附录J(规范性附录)基础上拔、倾覆、下压稳定和地基承载力计算用表附录K(规范性附录)基础在洪水时的局部冲刷、流水动压力、漂浮物撞击力的计算条文说明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1]44号)的安排组织制定的。
浅谈铁塔基础的计算与优化丛日立赤峰华辰电力勘察设计院【摘要】在普通地质条件下,就台阶式铁塔基础采用深埋与浅埋基础进行计算,比较后选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就台阶式和正方形两种不同形式基础进行计算,对设计的方式进行优化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关键词】铁塔基础承载力深埋与浅埋地下水台阶式基础正方形基础优化设计铁塔基础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它均需同时满足上拔和下压的基本要求,还必须进行稳定和剪切验算及构造和配筋要求。
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随着计算软件的开发和利用,烦琐的计算已变的程序化,但同时也产生计算的优化控制问题,计算机只会按照指定的程序运行,实际工程中地质情况复杂多变,软件的智能化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合理的控制与优化。
下面就普通地质条件和复杂地质条件两个方面的优化计算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在普通地质条件下,台阶式铁塔基础的深埋与浅埋无论直线塔还是转角塔,从受压基础或者说基础受压的角度来讲,一方面线路铁塔的压力值相对地基的承载力来讲,比较容易满足承压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受拉要求的基础只要构造合理大都能满足受压要求,进一步讲转角塔的受压腿的上拔力都非常小,角度越大上拔力就越小,设计时只是考虑一下持力层和冻土层的深度影响,基础也很小,因而在此不做详述。
而受拉基础的大小深浅对整个基础起着控制作用,鉴于受拉基础的下压力较小,计算时验算一下即可,所以本文着重从基础的上拔角度进行详述,基础上拔时要求基础自重与基础上拔时带出的土体重量之和,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值,即满足基础的抗拔稳定的要求,公式如下:N≤G/γR1+ G0/γR2式中: N-基础上拔力标准值(kN);G-采用土重法计算时,为倒截锥体的土体重力标准值,采用剪切法计算时,为土体滑动面上土剪切抗力的竖向分量与土体重力之和(kN);G0-基础自重力标准值(kN);γR1-土重上拔稳定系数,按现行规范的规定采用;γR2-基础自重上拔稳定系数,按现行规范的规定采用。
塔基承台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塔基承台是承受塔身或其他结构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基的重要部分。
因此,设计塔基承台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塔基承台的安全和可靠性,工程师需要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设计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塔基承台计算公式,以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参考使用。
1. 塔基承台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塔基承台的承载能力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计算塔基承台的承载能力时,工程师通常会使用以下公式:Q = A Nc C γ。
其中,Q为承载能力,A为承台的面积,Nc为承台的承载能力系数,C为土的承载力系数,γ为土的重量。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计算出塔基承台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从而确保其安全性。
2. 塔基承台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塔基承台的稳定性是指其在承受外部荷载时不会发生倾覆或滑动的能力。
在计算塔基承台的稳定性时,工程师通常会使用以下公式:P = A Nq γ (1 + B / L) + 0.5 γ H B。
其中,P为承台的稳定性,A为承台的面积,Nq为承载能力系数,γ为土的重量,B为承台的宽度,L为承台的长度,H为承台的高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计算出塔基承台在承受外部荷载时的稳定性,从而确保其不会发生倾覆或滑动。
3. 塔基承台的变形计算公式。
塔基承台在承受外部荷载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为了确保其变形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工程师们通常会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δ = (P L^3) / (3 E I)。
其中,δ为承台的变形,P为承台的荷载,L为承台的长度,E为承台的弹性模量,I为承台的惯性矩。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计算出塔基承台在承受外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从而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4. 塔基承台的抗倾覆计算公式。
塔基承台在承受外部荷载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倾覆能力,为了确保其抗倾覆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工程师们通常会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M = P H / 2。
其中,M为承台的抗倾覆能力,P为承台的荷载,H为承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