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模拟了天然湿地的结构,是由人工 建造、监督和控制的,它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 特点,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 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的类型
人工湿地按废水在湿地床中的不同流动方式, 即结构划分可以分为三类: 1. 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Wetland, SSFW) 2. 地表流湿地(Surface Flow Wetland, SFW) 3. 垂直流湿地(VerticalF lowW etland,V FW)。 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是潜流型或潜 流型与其他两种类型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 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 提高处理效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 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且卫生条件较好。
• 随着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 认识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 用于生态恢复的有许多不同的自然生态处理系统, 有些是以土壤为基础,有些是水生植物处理系统。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慢速处理、快速渗 滤、表面径流、人工湿地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 年代,那时的人工湿地处理系 统大多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原有结 构而以泥沼的形式存在,而且常将湿地系统与氧化塘处理 结合起来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人工湿地发展为由 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填料基质的、并 种植有一定去污能力的植物处理系统,从此进入了规模性 的应用阶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丹麦、奥地利、 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都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90年代以来,国外人工 湿地污水处理得到极快的发展,已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 员。 • 近十年来,人工湿地在各国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中小城镇 的重要污水处理措施,而且也成为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 理、农田面源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技术。我国在“七五”期 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 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现在己 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