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诊断操作规程
一、操作步骤:
1、将试剂盒从冰箱中取出至室温中平衡30分钟后使用。
2、将标本对应微孔按顺序编号。
3、每孔加入待测标本50微升,设阴、阳性对照
各两孔,每孔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
4、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滴,(空白对照孔除外)
充分混匀,封板,置37度孵育30分钟。
5、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洗涤液注满各孔,
静置5秒,甩干,重复5次后拍干。
洗板机洗板:选择洗涤5次程序后拍干。
6、每孔加显色剂A液、B液各1滴,充分混匀,
封板,置37度孵育15分钟。
7、每孔加终止液1滴,混匀。
8、用酶标仪读数,取波长450nm(建议使用双
波长的酶标仪比色,参考波长630nm),先用空白孔校零,然后读取各孔OD值。
二、结果判断:
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大于等于2.1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阴性对照OD值低于0.05作0.05计算,高于0.05按实际OD值计算。
三、注意事项:
1、使用前试剂应摇匀,并弃去1~2滴后垂直滴加。
2、封片不能重复使用。
3、结果判断须在反映终止后10分钟内完成。
4、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5、待测标本不可用NaN3防腐,如需稀释标本,请用小牛血清稀释。
6、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性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操作说明书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操作前,请确保以下物品已准备妥当:- 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 试剂条开封器- 试剂条操作台- 样本采集针-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所需的标本(血液样本)- 记录表格2. 使用前准备将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和试剂条开封器放置在干燥而洁净的操作平台上。
确保操作平台没有任何杂质。
3. 样本采集使用样本采集针采集需要检测的血液样本。
确保采样过程中要按照卫生规范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4. 操作步骤a) 取出一条试剂条,同时确保试剂条上的标识未损坏或模糊不清。
b)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滴于试剂条指定位置。
注意滴液量不得少于标记线,也不能超过标记线。
c) 在试剂条上滴加适量(约2-3滴)的检测缓冲液。
d) 将试剂条放置在水平表面上,等待反应发生。
反应时间约为10-15分钟。
e) 操作时间结束后,观察试剂条上的结果。
5. 结果解读a) 阅读结果应在15分钟内进行,不应延迟。
b) 结果判断应基于试剂条上显示的线条颜色。
- 若试剂条上出现两条线(测试线和对照线)显示红色或粉色,表明该血样中包含乙肝表面抗原。
- 若试剂条上仅有对照线出现,而测试线没有出现或颜色较浅,表明该血样中不含乙肝表面抗原。
- 若试剂条上的任何线条未显示,或显示结果不清晰,应重新进行测试。
6. 结果记录将结果记录在预先准备的记录表格上。
记录时应包括样本编号、操作时间、结果判断等信息。
7. 清理与处理操作结束后,将已使用的试剂条和其他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同时,清洁操作平台和周围区域,确保卫生与安全。
注意事项:- 本试剂条仅用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其他用途请勿使用。
- 请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产品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 请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 请妥善保存并存放本试剂条,避免受潮或受到阳光直射。
- 如对操作步骤或结果解读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本操作说明书仅供参考,请确保在操作前详细阅读并理解本书上的信息。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流程
1. 采集样本,通常使用静脉血作为检测的样本。
医务人员会使用消毒的针头抽取一定量的血液。
2. 样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中,血清会被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
3. 酶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通常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来进行诊断。
4. 结果分析,实验室技术人员会分析样本中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
阳性结果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阴性结果则表明患者体内暂时没有乙肝病毒的感染。
5. 结果报告,最终的检测结果会被记录在报告中,并由医生进行解读和诊断。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以确认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仅为一般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流程,
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在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详细的检测流程和注意事项。
1.1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1原理: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试剂: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规格:96Test/Kit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 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微量移液器37℃恒温箱或水浴箱洗板机或洗瓶5检验方法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温育:置37℃温育60min。
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区人民医院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操作规程1方法胶体金法2原理本品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专业技术,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HBsAg,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HBsAg单抗(sAb2)和羊抗鼠IgG.检测阳性血清或血浆样本时,样本中HBsAg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体结合形成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鼠IgG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尽在对照线处显色。
3 试剂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4 试剂组成4.1试纸条25条4.2说明书1份5 仪器目测6 操作步骤6.1将试纸条取出,水平放置并做好标记。
6.2用加样器或毛细吸管吸取60ul新鲜全血(或血清、血浆)缓慢滴加与试剂条箭头下方的垫片上6.3为防止弱阳性标本的漏检,请于加样后10分钟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7 结果判断阴性:出现一条红线。
阳性:出现二条红线。
无效:不出现红线。
8 正常参考值阴性9 临床意义同ELISA法测定。
10 标本采集10.1 可采用全血、血清、血浆进行检测,血浆标本对抗凝剂无要求。
10.2 采集静脉血的血清血浆应在无菌条件下,避免样品溶血。
10.3 血清、血浆在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2-8℃保存,大于7天则冷冻保存。
11 注意事项11.1实验室环境应保持一定湿度、避风。
避免在过高温度下进行。
11.2试纸可在室温下保存,谨防受潮。
低温保存下的应平衡室温方可使用。
11.3试剂从包装中取出后,应尽快进行实验,避免放置于空气中时间过长,导致受潮。
11.4实验应在加样10分钟内判读结果,只需在检测线出现紫红线,即可判断阳性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标准操作规程一。
1.1 乙肝表面抗原是啥。
咱先来说说这乙肝表面抗原到底是个啥。
简单讲,它就是能反映一个人是不是可能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好比是一个“小信号”,告诉咱们身体里可能有“敌人”入侵啦。
1.2 为啥要检测它。
这可太重要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能让咱早早知道是不是被乙肝病毒给盯上了。
早发现就能早治疗,免得病情加重,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且,知道了结果,也能让咱心里有个底,该注意啥,该咋预防,都能做到心里有数。
二。
2.1 检测前的准备。
要做这个检测,也有一些要准备的。
比如说,检测前得好好休息,别熬夜,要不然可能会影响结果。
还有啊,别吃那些太油腻、太刺激的东西,让身体保持一个比较“清爽”的状态。
2.2 检测的过程。
检测的时候呢,别紧张。
一般就是抽点血,送到实验室让专业的医生和仪器去分析。
这过程就像一场“侦察行动”,医生们通过各种手段找出那些可能存在的“敌人”线索。
2.3 检测结果咋看。
等结果出来了,要是显示阳性,那可就得小心了,可能是感染了乙肝。
要是阴性,也别大意,还得继续保持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着点。
三。
3.1 阳性结果咋办。
要是真不幸是阳性,也别慌。
赶紧找医生,听听专业的意见。
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看看病情到底咋样。
然后按照医生说的,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要有信心打败这个“小病魔”。
3.2 阴性结果也不能放松。
阴性结果虽然是个好消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还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别和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这些可能会传播病毒的东西。
打乙肝疫苗也是个好办法,给自己加一层“保护罩”。
这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大家都得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才好!。
乙肝抗原筛查操作方法乙肝抗原筛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个体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肝抗原筛查主要是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存在与否来确定个体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下面将详细介绍乙肝抗原筛查的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样本采集:首先,需要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液样本。
常用的样本采集方法是静脉采血,在采集样本前应先做相关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2. 样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相关处理才能进行乙肝抗原筛查。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得到澄清的血清样本。
3. 抗原检测:离心分离得到的澄清血清样本即可进行乙肝抗原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免疫分析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qPCR)等。
ELISA 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乙肝抗原结合来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
4. 结果解读:对于乙肝抗原的检测结果,一般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
阳性表示被检测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阴性表示未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抗原筛查只能初步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不能确定感染的时间或潜伏期长短。
除了乙肝抗原筛查,还有其他相关的检测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可进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检测,用于判断个体是否处于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康复期或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还可以进行乙肝e抗原(HBeAg)的检测,用于判断被检测者是否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或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性程度。
在进行乙肝抗原筛查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污染和误差。
2. 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于阴性结果,应谨慎判断,可进行多次检测以确认结果。
4. 对于阳性结果,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诊断,确认感染的类型、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综上所述,乙肝抗原筛查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方法。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乙型肝炎疫情的控制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操作说明书Serum one step HBsAg test! 快速一步法定性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的HBsAg! 供专业人员体外诊断检测使用[用途范围]:-----乙肝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应用快速免疫层析技术,以定性的方式测定血清或血浆中的乙肝表面抗原,作为诊断乙肝病毒携带情况的辅助手段。
[总论]:滤过性病毒引起一系列的肝炎疾病。
常见的有甲肝、乙肝和丙肝。
在HBV病毒表面发现的复合抗原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以前又叫澳大利亚抗原。
血清或血浆中的乙肝表抗(HBsAg)存在表明被检测个体感染HB活病毒,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病征。
典型的HBV感染过程中,在ALT水平异常之前2~3周,或病征、黄疸出现之前的3~5周,都能检测到乙肝表抗(HBsAg)的存在。
乙肝表抗目前发现主要有4种亚型:ADW,AYW,ADR和AYR;10种血清型。
——本公司生产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以定性的方法快速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灵敏度为2ng/ml。
[测定原理]:——HBsAg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采用两点夹心固相免疫层析法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HBsAg。
在试剂条的检测区包被有抗HbsAg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质控区包被有抗鼠IgG抗体。
检测时,血清或血浆中的HBsAg与试剂条上事先包被的胶体金标记抗HBsAg单克隆抗体结合成结合物,该结合物随着膜的毛细管作用向上迁移到达检测区,与膜上的抗HBsAg抗体起反应,出现一条红色条带。
无论标本中是否存在HBsAg,当液面继续迁移至固定羊抗鼠IgG区带时,质控区必定会出现一条红色条带。
如果检测区(T)出现红色条带,则提示阳性结果,表明被测者已经感染HBV;只有质控区(C)出现红色条带,则提示阴性结果,表明被测者没有感染HBV;质控区(C)红色条带同时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有助于判定样本量是否足够或层析过程是否正常。
1、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缩写HBsAg)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肝炎标志物检查组合。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也可采集血浆,用肝素、EDTA或枸橼酸盐抗凝。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检测结果可能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置1-2h后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或血浆,避免溶血。
离心必须达到3000rpm 15min,离心后的血清中不能含有颗粒物和微量纤维蛋白。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4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7d,在-20℃最多可保存4周。
避免反复冻融。
不可使用热灭活的标本。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d。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
3.方法原理采用单克隆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抗-HBs-HRP,当标本中存在HBsAg时,该HBs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HBs-HRP结合形成抗-HBs-HBsAg-抗-HBs-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4.试剂及其他用品4.1试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试剂盒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48人份);国药准字S1*******(96人份)。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绝对定量)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HBsAg II quant);组合项目申请:乙肝病毒项目组合。
临床医生根据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监测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置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黄盖管)。
2.1.2采用电子检验申请单,血标本试管粘贴附患者信息的条形码。
2.1.3标本采集后,通过LIS及标本条形码管理系统记录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及时运送至实验诊断中心。
由标本处理中心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3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注:严重溶血或脂浊的标本,应在检验报告中标注标本状况,并建议复查;并在工作日志中记录。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20℃~25℃)下可稳定一周,普通冰箱中(2℃~8℃)7天,-20℃3个月。
样本可以冻存5次。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d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2℃~8℃冰箱内保存7d。
2.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状态。
2.3.2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方法原理用免疫学方法定性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①第一次孵育:将含有样本,两种生物素化的anti-HBsAg单克隆抗体与钌复合体标记的一种anti-HBsAg单克隆抗体和anti-HBsAg多克隆抗体形成一种夹心复合体;②第二次孵育:加入链霉亲合素包被的微粒后抗原,该复合体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合素的相互作用与结合;③将反应液吸入测量池中,通过电磁作用将磁珠吸附在电极表面,未与磁珠结合的物质通过Procell被去除。
区人民医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操作规程1、原理:采用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样本,经孵育后,加入抗-HBs-HRP,当样本中存在HBsAg时,该HBs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 HBs-HRP结合形成抗-HBs-HBsAg-抗-HBs-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2、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准备:对于体检对象抽血前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采血前应禁食4-6小时。
2.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因此影响测定水平。
故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
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采血管:一般采用血清做检验,可以用一般洁净的塑料管或玻璃试管作为容器。
2.4标本处理:血清:采血后,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在于3000转每分钟离心15分钟,吸出血清待用。
血浆:采血后,样本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6-8次后,充分离心,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后,吸出血浆待用。
2.5标本接收:接收标本时应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要求密封、无溶血、无杂物)、所用试管是否正确、试管是否填写完整、并问讯采血日期,对不合格标本应退回重采,并填写记录。
2.6标本储存:一般该标本应随到随做,血清和血浆标本在2-8o c保存。
如需长期保存,可在-20℃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3、试剂与仪器:3.1测定试剂:3.1.1生产厂商: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3.1.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3.1.3包装:48T×1、96T×13.1.3试剂配置:25倍浓缩稀释液40ml×1瓶HBsAg微孔反应板96孔HBsAg酶结合物 6.2 ml ×1瓶HBsAg阳性对照 1.0 ml ×1瓶HBsAg阴性对照 1.0 ml ×1瓶显色液A、B液各8.0 ml ×1瓶终止液7 ml×1瓶封板纸5片说明书1份3.2测定仪器:3.2.1酶标仪:上海安泰MODEL MT-8583.2.2洗扳机:ANALYTECH8284、操作步骤:4.1配液:配制工作浓度洗涤液(以纯化水做25倍稀释)4.2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共预留阴性对照孔3孔、阳性对照1孔、建议预留空白对照1孔)4.3加样:加入75微升待测样本和阴、阳性对照与反应孔中。
实验五ELISA法检查乙肝表面抗原
一、实验原理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酶联免疫法,它利用可见的酶促
反应(如酶标)来测定或检测特殊的抗原或抗体,也称为酶标免疫分析(ELISA)。
它的作用是,通过特定抗原与特殊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使反应剂(受体物质)发生可见的改变,以此来测定定量或定性的被测物
质(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
ELISA法是用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一种快速简易的方法。
首先,将患者血清在微孔板上预先唾液,然后在微孔板上涂上特异性抗原
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复合体,最后将这种复合体添加进反应液中,
在其中一种特殊条件下,复合体中的受体物质会发生反应,此时可见的酶
标反应就出现了,检测结果就可以出现了。
二、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样本和实验设备:患者血清样本,抗体,反应液,微孔板,洗涤盒,细胞培养室,实验酶标板和其他实验用品等。
2、抗原抗体涂覆:将患者血清在微孔板上唾液,然后用特异性抗体
对抗原抗体进行涂覆,并将抗体抗原复合体形成复合体。
3、反应液加入:将复合体加入反应液中,并在恒温水浴箱中反应,
使受体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可见酶标反应。
4、检测并判断结果: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1原理: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试剂: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2.3包装规格:96Test/Kit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 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4.4微量移液器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4.6洗板机或洗瓶5检验方法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置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保证血液检测的结果正确性,规范实验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2.适用于本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术语:无。
3.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最终实验室报告的签发。
4.工作程序4.1.操作说明4.1.1.实验原理: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BsAg。
用特异性抗-HBs抗体包被酶标板,待检血清或血浆中的 HBsAg可与包被抗体反应,再与酶标抗—HBs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加底物(TMB)显色,在酶标仪上测定后根据吸光值(A值)判定有无HBsAg的存在。
4.1.2.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酶标分析仪、洗板机、50ul加样器、100ul加样器、37℃恒温孵育箱,一次性加样吸头、试剂槽、过程记录单等。
4.1.3.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检测的室温应保持在18℃-25℃之间。
4.1.4.实验流程:标本接收核对→编制加样顺序的布局图→设置条孔→加样→加酶标记物→温育→洗板→加显色剂→温育→加终止液→酶标仪读数→结果判断→结果报告4.2.实验操作步骤:4.2.1.准备:自2-8℃试剂冰箱中取出试剂盒,在室温中平衡30分钟;包被板平衡至室温后才可打开外包装,以防止板条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纯化水20倍稀释后备用。
剩下的试剂及时封存于2℃-8℃冰箱中,以备后用。
4.2.2.设定:将待测样品按需排列设定加样顺序。
每板实验设空白对照1孔(若用双波长检测,可不设空白对照孔),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
4.2.3.加样:将所需数量的板条固定于板架。
除空白对照孔外,在相应孔中加入阴性阳性对照和待检样品各100ul.4.2.4.温育第一次:贴上封口胶,置37℃温育60分钟。
4.2.5.加酶:小心撕去封口胶,除空白孔外,每孔加入酶工作液100ul.4.2.6.温育第二次:贴上封口胶,置37℃温育30分钟洗涤:小心撕去封口胶。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 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置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置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置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测定各孔OD值(用单波长测定时,需用空白对照调零),并记录结果。
6结果判定与分析
临界值(C.O.)的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D平均值*2.1;阴性对照OD均值小于0.05时以0.05计算。
结果判定: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g阳性
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g阴性
阴性对照均值>0.1或阳性对照均值<0.4时,实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7质量控制
每次试验用HBsAg的质控血清同步检测,S/CO值应在控制范围内;如失控,检查试剂校期、储藏温度、试验温度是否正常、操作步骤是否正确,直至从新试验使其在控。
8参考范围阴性
9临床意义
在血清或血浆中HbsAg的存在表明有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或为无症状携带者。
10操作性能灵敏度为ng/ml,特异性高
11方法的局限性
11.1此方法仅适用于个体的血清或血浆样本的检测,不适合与混合血清或血浆样本及其他体液样本。
11.2该方法仅作为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1.3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不能作为灵敏度的考核指标,阳性对照仅用于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时,验证试剂盒中的组分
是否有效。
11.4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本实验结果仅作为判断疾病的一项依据,如需对患者进行确诊,建议施于其它检验手段予以确认。
12注意事项
12.1试验前请详细阅读试剂说明书,任何违反试剂说明书的使用或操作行为,都可能得到不准确的结果。
12.2所有样本、试剂和各种废弃物应按传染物处理,严格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健全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于含有传染病和怀疑含有传染源的物质,应有合适的生物安全保证制度,下列为有关注意事项,但不仅限于此:
1)戴手套处理样本和试剂;
2)不要用嘴吸样;
3)不可在处理这些物品时吸烟、进食、喝饮料、美容和处理隐形眼镜等;
4)用消毒剂对溅出的样本和试剂进行消毒;
5)按科室有关条列来消毒和处理所有样本、试剂和潜在的污染物。
12.3加试剂前应先将试剂瓶翻转数次,使液体混匀。
建议使用加液器进行加液,并经常对加液器进行校准。
加液时注意勿使加液枪头接触孔内液体,避免液体间相互污染。
仔细操作,避免加样时在孔中产生气泡。
12.4每板设阴、阳性对照各两孔,设空白对照1孔,空白对照不加样本和酶标抗体、其余各步相同。
12.5避免在孵育和保存过程中试剂被阳光暴晒和接触次氯酸等强氧化性物质。
12.6孵育温度要保持在37℃+-1℃,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7封模板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可能导致污染。
12.8洗板机在使用结束后要使用新鲜蒸馏水或高品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防止管路堵塞和腐蚀。
洗涤时各孔军需加满但不溢出,防止孔内有残留物未能洗净。
12.9每次洗涤结束请尽早进行后续加液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而引起错误结果。
12.10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时,封板和洗版后扣干步骤可以省略。
但需要注意保证洗涤液的加液量,保证洗涤后将微孔板孔中的洗液充分吸干,以免对实验造成错误的结果。
12.11确保反应孔板的底清洁干燥,在读板前要确保孔中液体没有气泡。
12.12终止后尽早用酶标仪进行读数测量(建议在10min 内完成读值),避免放置过长时间而引起的错误结果。
12.13检测结果用酶标仪进行读数测量。
样本的检测读数与样本中抗原的浓度不一定呈正相关。
12.14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样本,不能绝对保证样本中没有低浓度抗原的存在,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的可能。
12.15该免疫测试不能绝对排除非特异性反应的存在,如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用相应的确认试剂或方法对检测样本进行结果确认。
12.16试剂盒各组分在正确处理和保存的情况下至效期都保持稳定,不能使用过期的试剂,以免造成错误结果。
12.17不同厂商,不同品名、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