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2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溜索教案含反思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溜索教案(含反思)第一节: 教学目标- 理解溜索在科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溜索的原理和构造。
- 掌握使用溜索的技能。
- 培养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节: 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和材料:-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教材- 展示板或投影仪- 溜索装置和绳索- 实物和图片展示溜索的各个部分- 学生准备:- 手册和笔记本- 个人保护用具(手套等)第三节: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溜索在冒险运动中的应用。
- 引发学生对使用溜索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溜索的原理和构造。
- 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溜索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 强调溜索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操作演示(20分钟)- 分组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 指导学生正确穿戴个人保护用具。
- 演示正确的溜索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小组练(25分钟)- 学生分组,轮流进行溜索练。
- 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确保安全和正确性。
-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协调。
5. 反思总结(10分钟)- 学生小组展示练成果和经验。
- 综合总结溜索的应用和技能要点。
-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今天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第四节: 教学拓展- 针对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可以开展更多与溜索相关的拓展活动,如户外探险、模拟救援和竞赛等。
第五节: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表现。
- 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 小组展示和学生的反馈。
第六节: 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的有效与不足之处。
- 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七节: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与溜索相关的练题。
- 将研究内容和经验写入笔记本或手册。
《溜索》教案3溜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锱铢、迟疑、盘桓、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等词语。
2.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简述故事内容。
3.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精练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诵读课文。
小说语言精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描绘的情节和场景。
2.通过合作研究探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仔细体会并深入理解小说语言的运用之妙。
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研讨交流,进一步把握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从而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知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勇敢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生字新词,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精练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溜索”并作简介)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
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铁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
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
溜索是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山地性格的写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展现的就是怒江大峡谷中一群靠溜索过河的马帮汉子。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
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
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腮(sāi)呕(ǒu)跺(duò)绞(jiǎo)鬃(zōng)脑髓(suǐ)一睹(dǔ)滇西(diān)驮子(duò)锱铢(zīzhū)黏汗(nián)盘桓(huán)顷刻(qǐng)蓦地(mò)战战兢兢(jīng)。
溜索-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溜索”这个词汇在课文中的意义及引申义。
2.能够提炼课文核心内容。
3.能够运用“溜索”的相关知识拓展思路。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合作完成作业。
2.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获取深层次的信息。
情感目标1.培养对极限运动的认识和态度,争取避免盲目模仿。
2.感受“守望相助”的热血和正义。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设备、黑板、白板笔、英文互译、PPT笔记。
2.学生:课本、钢笔、笔记本电脑。
三、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课题,让学生探究极限运动。
2.引入通识题材,让学生理解极端运动对人体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3.以滑翔、街头运动为例,加深学生对运动的理解。
阅读课文1.通过导入,让学生掌握文本提纲。
2.让学生准备熟悉课文,获得基本信息。
3.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分析文本,让学生掌握文本深层信息。
4.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核心词语。
学生分组演练1.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学习如何进行极限运动。
2.分组讨论和探讨,让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并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3.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提高对“危险”科学控制的能力。
课堂总结及思考1.让学生提高对极限运动的认识和态度,争取避免盲目模仿。
2.让学生感受“守望相助”的热血和正义。
四、教学方式1.以导入,让学生探究极限运动,引入通识题材,让学生理解极端运动对人体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以滑翔、街头运动为例,加深学生对运动的理解。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获得基本信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分析文本,让学生掌握深层次信息,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3.分组进行演练,让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提高对“危险”科学控制的能力。
4.总结课堂,让学生提高对极限运动的认识和态度,感受“守望相助”的热血和正义。
五、教学扩展1.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视频或资料,进行研究。
2.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极限运动想法或者加强掌握相关知识的方式,分享给同学或家长。
溜索教案含反思教案:溜索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溜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勇敢开拓、团结协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要掌握溜索的基本技术和动作。
2.了解并遵守溜索的安全规则。
三、教学难点1.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2.在高空环境中克服恐惧心理。
四、教学准备1.溜索设备:绳索、安全带、头盔等。
2.课堂素材:溜索的基本知识和安全规则。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图片或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溜索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要求。
2.呈现知识:向学生介绍溜索的基本原理和准备工作,包括绳索检查、安全带佩戴、头盔的使用等。
3.示范演示:老师示范溜索的正确姿势和动作,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关键点。
4.实际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逐个进行溜索训练。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上绳,其余成员在地面上提供支持和协助。
5.反馈和指导:每个学生完成一次溜索后,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足。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意见。
6.挑战提升: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展,逐渐增加难度和高度。
可增加绳索长度,增加挑战元素,如赛跑、比赛等。
7.安全提醒: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不得擅自离开训练区。
同时,学生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因焦虑而造成意外。
六、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绳网攀援、高空漫步等,增加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自己在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思考如何利用溜索的经验和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溜索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充满激情。
他们既体验到了溜索带来的刺激与乐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溜索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了勇敢和配合的精神,充分锻炼了自己的体能和意志力。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进行改进和提醒。
首先,安全问题必须重视,我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强调了安全,但有些学生仍然存在控制不好身体平衡和操作不当的情况,需要加强安全指导。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这是一篇经典的叙事散文,通过描写溜索表演者在高空中进行的惊险表演,折射出了中国人勇敢、果敢、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是一篇富有情感感染力的文学作品,适合学生们通过朗读、理解、分析、评价等环节来感受其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溜索》的文本,体验其中的情感和节奏感;2.能够理解《溜索》文本的表面意思,掌握重要的词汇和句式;3.能够准确把握《溜索》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用意;4.能够自主评价文本,思考对个人的启示和对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溜索》的文本和录音资料;2.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施;3. 范文赏析教学材料;4. 相关的阅读练习和思考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请学生们回忆一下本课文题目和作者名字,介绍一下该文章的文体和内容类型;2、请学生们朗读教材中的导言和阅读题目,并思考老师即将提出的问题;3、老师抛出问题:你知道溜索表演是怎么来的吗?对于溜索表演,你怎么看?(二)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整篇文章,讲述其中的情节和事件,并解释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子;2、分析文本的隐喻和比喻手法,分析文本的情感内涵,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去体验其中的情感氛围;3、展示课件,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文本,讲述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力量;4、请学生自主思考问题,通过群策群力来探讨和回答问题。
(三)巩固演练1、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讲解,自主思考和答题,调动他们的思考和质疑精神,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2、通过对文本的朗读练习、阅读理解、课堂讲解等方式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3、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思考题,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和思考,乐于探索和发现,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和资源,如朗读、讲解、分析、实践和思考等方式来教授和掌握《溜索》这篇经典的叙事散文,帮助学生们从中汲取营养和启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的价值和功能。
溜索优质课教案引言:溜索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户外运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溜索的乐趣和挑战,开展一堂优质的溜索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溜索优质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出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溜索课堂,提高学生的体验和学习效果。
一、课程目标:1.了解溜索的基本概念和装备;2.掌握正确的溜索技巧和姿势;3.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准备:1.准备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2.准备溜索设备,包括溜索绳、安全带等;3.室外场地的选择和预先的安全考察;4.向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服装和鞋子。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介绍溜索的概念和意义(理论知识)。
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溜索的概念,以及它对个人和团队的挑战和意义。
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来展示溜索的过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安全措施与装备的介绍(理论知识)。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溜索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正确的装备使用方法。
强调学生在进行溜索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3.示范溜索技巧和姿势(实践操作)。
教师对学生进行溜索技巧和姿势的示范,并解释每个动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模仿。
4.小组合作练习(团队协作)。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进行溜索活动,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和提供支持和鼓励。
5.回顾与总结(反思与巩固)。
课堂结束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困难,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表现。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溜索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装备和掌握技巧;2.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听取他们对课堂的评价和建议。
五、拓展活动:为了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练习和体验溜索,在课后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溜索活动或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正式的溜索比赛。
《溜索》参考教案1《溜索》参考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溜索运动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规则。
2.掌握溜索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勇敢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利用图表、图片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内容:-溜索的定义和历史-溜索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溜索运动的发展与应用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利用一段溜索运动的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溜索运动的定义和历史。
第二步:学习溜索的基本技巧(30分钟)-通过图表和图片展示溜索的基本设备和技巧。
-教师进行具体讲解,重点介绍站立、走动和刹车等技巧。
-教师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溜索的技巧要领。
第三步:讨论溜索的安全注意事项(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溜索运动中的安全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安全注意事项,如检查设备、穿戴保护装备、注意天气等。
第四步:小组合作展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溜索运动表演。
-小组合作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溜索运动的发展与应用。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溜索运动在旅游、冒险等方面的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展望,提出自己对溜索运动的看法。
4.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表演和讨论的形式,评价学生对溜索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5.教学资源:-溜索的图表、图片和视频材料。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备。
-小组合作评价表和学习反馈问卷等评价工具。
6.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到溜索运动的内容和技巧,并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
溜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溜索是一种有趣且刺激的户外运动项目,适合中小学生参与。
下面是一份溜索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溜索的基本知识,包括装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会正确使用溜索装备,掌握正确的技巧和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溜索装备,包括绳子和安全带。
2. 平坦而宽敞的场地,具备溜索设施。
3. 讲解溜索的PPT,展示装备、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溜索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溜索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讲解溜索的基本知识:通过PPT介绍溜索的装备,包括绳子和安全带,并详细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3. 示范和练习:请教师进行示范,教授正确的溜索技巧和动作,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逐步熟悉和掌握。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一人在地面上操作绳索,另一人参与溜索体验。
每个小组一轮后,学生们轮换角色,加强团队协作和交流。
5. 操练和巩固:学生们进行多次操练,以提高技能水平和自信心,并加以巩固。
6. 综合运用: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溜索,体会溜索的原理和构造,并解释其作用和用途。
7. 结束和总结:教师总结溜索的学习内容和体验,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溜索教学,学生们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并培养了勇气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们还增强了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溜索运动的兴趣非常高,积极参与并愿意尝试。
同时,由于溜索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平衡能力,在示范和练习环节中,我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克服困难。
在小组合作的环节,学生们通过与伙伴的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相互鼓励和帮助。
在综合运用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组装溜索,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溜索的构造和原理,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溜索》(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特点,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o理顺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o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o通过互动环节,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感悟小说中张扬的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勇气。
o体会马帮汉子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精神。
o感悟作者对马帮汉子无畏精神和豪迈野性的钦佩与赞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梳理小说情节,把握课文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o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2.难点:o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o感悟小说中蕴含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语:山陡谷深,悬崖万丈,一根索子扯住两岸石壁,此情此景令牛马皮肉乱抖,而马帮汉子们却身手矫健,无所畏惧,首领更是沉着冷静,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城的笔记小说《溜索》,去感受一番。
2.作者及背景介绍: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1984年发表处女作《棋王》,引发关注,并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溜索》写于同一时期,是一篇兼具“笔记”和“小说”两种特征的笔记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生字新词学习:腮(sāi)、坠(zhuì)、呕(ŏu)、跺(duò)、探视、顷刻、寻思、俯视、拳打脚踢、千钧之力、锱铢(zīzhū)、盘桓(huán)、涓涓(juānjuān)、扭绞(jiǎo)。
2.叠词积累:纷纷、慢慢、隐隐、懒懒、渐渐、涓涓、稳稳、望望、缓缓、颤颤、慎慎、涩涩、黏黏的、咦咦喂喂、战战兢兢。
3.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思考本文围绕什么中心事件展开叙述?(“我”跟随马帮乘溜索渡过怒江大峡谷。
《溜索》教学设计《溜索》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以竞走和平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良好的身体锻炼和团队配合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针对《溜索》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2、掌握《溜索》的基本技能,如站立、行走、转身、平移等。
3、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提高身体素质。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交流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技能动作教学(1)站立姿势:站直身体,双脚并拢,双手自然放在体侧,双目正视前方。
(2)步伐行走: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膝盖稍微弯曲,右脚的脚后跟抬起,后跟落地,以此类推。
(3)转身技巧:一个脚尖向内转,另一个脚跟向外摆,两只脚跟尽量重合。
(4)平移技巧:站立姿势,双脚并拢,向后迈一步,然后两只脚分开,向两侧平移,并伸直双臂。
(1)单人站立和行走练习:让学生分别进行站立和行走练习,注重动作正确性。
(2)小组练习:两人组成一组,进行平移、转身等动作练习,通过合作把“溜索”传递到终点。
(3)集体练习:带领全班同学进行集体练习,通过竞赛形式进行,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2、知识讲解环节讲解《溜索》的基本技巧动作和注意事项,以及团队合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3、技能动作训练环节(1)教师进行示范:教师做出各个技能动作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并理解这些动作的正确性。
(2)学生进行练习:分别进行单人练习和小组练习,逐步增加难度,注重技能动作的细节和掌握。
(3)竞赛比拼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时间、完成情况等为评判标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合作精神。
4、总结环节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溜索》训练对于身体素质和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明确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2、交互式教学法:通过多种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竞赛比拼法:通过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潜在的激情和积极性。
《溜索》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动物过溜索:用绳子缚住其四脚或者腰部,前半部,留有长绳由人携带或放于随身携带的竹筐,待到下半部分时,人和绳子仙过,然后用力拉长绳,帮助动物过河。
... ... ...
溜索PPT,第二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关于阿城
【阿城】原名钟阿城,在于北京,籍贯为重庆江津,中国当代作家。
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课后字词
腮上坠落呕吐踩踏盘桓涓涓
探视俯身扭绞顷刻寻思
拳打脚踢千钧之力战战兢兢
... ... ...
溜索PPT,第三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马帮来到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 ... ...
溜索PPT,第四部分内容:细读领悟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首领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
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首领也只是懒懒地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3)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7)
“懒懒”“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10)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18)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的性格特点。
④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21)
表现出领队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的性格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❷“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 ... ...
溜索PPT,第五部分内容:语言特点
第一段:“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了一下马”,这里的“磕”能不能换成“打”?为什么?
品析词语❶解释词语意思❷用在句中表示…❸体现了…❹而“X”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换
❶“磕”的意思是“轻敲、轻打”❷用在句中表示首领用小腿轻轻敲打了一下马❸表现了首领和马的默契关系和对马的怜爱,也写出了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❹而“打”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换。
第五段: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本来是静止的,作者却用了一个“飞快地”,这是化静为动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❶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❷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说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找出来仔细体会“小”字的妙处。
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10)
第二次:“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14)
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岸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17)
... ... ...
溜索PPT,第六部分内容:文章主旨
小说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写了在怒江奇险的环境中,一群马帮汉子过河溜索的经历,赞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赞美了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