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
- 格式:ppt
- 大小:16.03 MB
- 文档页数:18
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1)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2、导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
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本节知识点(5分钟)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思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总结1.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设、写、算、列解、答);(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保留一位小数);3: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3)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4) 求——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行新课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普通步骤[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失掉多少克氧气?〔计算结果保管一位小数〕[剖析]这道题是反响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我们一同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失掉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2×158 326.3g x2158 6.3g32x⨯=32 6.3g0.6g2158x⨯=≈⨯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大约可以失掉0.6g氧气。
[思索]依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剖析,请归结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总结]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备课笔记特别提示:单位了。
教材习题解答21832100kgx⨯=218100kg112.5kg32x⨯⨯==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氢气的质量=112.5kg-100kg=12.5kg答:消耗水112.5kg,同时可失掉氢气12.5kg。
3.锌与盐酸〔HCl〕反响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盐酸反响,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解: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氯化锌的质量为y。
Zn+2HCl==ZnCl2+H2↑65 136 26.5g y x6513626.5y x==x=0.2g y=13.6g答:可制得氢气0.2g,氯化锌13.6g。
×L1000。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学法指导分析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实施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利用多媒体显示云南玉龙雪山的图片):这里是云南的玉龙雪山,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老师很喜欢那里美丽的自然景观,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1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关系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基础,是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为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涵义(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答计算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的利用能源。
4重点难点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5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6媒体使用策略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使用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使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参与程度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
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 K
特别提醒:
再带单位了。
要点提示:
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上下对应。
易错提醒:
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且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不能漏乘。
备课笔记
技法点拨: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思路:
(1)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3)如果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关系仅仅是间接关系,
是通过哪种“中间物质”与各物质产生联系的,然后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2×122.5
x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答案:(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x…………………列 x =18 kg×2×22×18=2 kg……………算(5)简写出答案: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 kg…答(6)回顾检查:①方程式是否正确;②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是否正确;③单位是否正确;④数值大小是否合理;⑤有效数字是否正确。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用)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知识必备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为一定值;(3)在化学方程式中,任意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等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份数之比,即等于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未知数(通常求谁设谁);(2)写出题目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出比例关系式(注意实际质量后面要带单位)并求解;(5)写出答案,答。
3.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1)未知数带有单位。
(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
(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
二、典例解析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典例解析】类型1 选填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 (2023•绥化)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
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A.8:11B.2:11C.16:11D.16:9【答案】C【解析】解:设生成C的质量为x。
A+2B=C+2D22 2×9x=则生成C的质量为4.4g,所以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6.4g:4.4g=16:11。
例2 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1.8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与步骤。
(3)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和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回忆]请同学们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它的含义。
36 4 32(1)质的含义: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量的含义: 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能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含义,我们可以知道若36g 的水完全反应可以生成4g 氢气和32g 氧气那么18g 的水完全反应可以生成____g 氢气和____g 氧气?9g 的水完全反应又可以生成____g 氢气和____g 氧气?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各物质之2H 2O 2H 2↑+O 2↑ 通电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求出其他各物质的质量。
所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即质量守恒定律。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例题1、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解题方法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步骤第1页第2页(1)设: 设未知量 ;(未知量带单位吗? 不用 )(2)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什么? 配平 )(3)标: 标出已知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 化学式的正下方 已知量带单位吗? 带单位 )(4)列: 列出比例式 ;(怎么比呢? 两种比 )(5)答: 简明写出答案 。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④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题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2222H O2H +O 36418kg x ↑↑通电364=18kg x 或3618kg =4x第3页解得:x=2kg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kg 。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理解和构建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的知识结构,并且能独立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律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定量研究对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重大作用,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体会成功、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上一节课学生刚刚从质的方面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并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既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还可以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等各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的简单计算,达到使学生能从量的角度了解和认识化学变化的目的,并且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三、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什么是反应物,什么是生成物的质的方面涵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对于量方面的涵义,则需要对一些化学用语理解比较透彻以及对数学的比例方面的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因此在学习计算部分之前要让学生理解好这些化学知识,打好学习计算题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以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先讲解例题(例题通常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然后让学生模仿例题,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完成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然而却发现部分学生因为没有结合方程式的质量方面的涵义来理解,在做题的过程中只会生搬硬套;另外由于这样枯燥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使部分学生对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产生反感。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或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事例来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从化学定量方面来真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来引入简单的计算,并突出定律计算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更有效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书写格式(重点)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书写格式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谁写的快,配的平?合作探究探究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提出问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