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届高三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图片版)
- 格式:doc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5
密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高 三 文 科 综 合(2018.5.26)第I 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盛辉煌过。
手工纸制作工艺大都先精选优质植物纤维,经剥离树皮、浸泡、蒸煮、舂捣等制成纸浆,最后晾晒或烘烤成型。
如今我国每年生产的纸9%以上为机制纸。
据此完成1-3题。
1. 我国主要手工纸产地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A. 地势较为低平B. 植物纤维充足C. 劳动力素质高D. 太阳光照充足 2. 各地手工纸制作鼎盛期A. 是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B. 人口迁移最为频繁C. 制作地沿岸河流重金属污染严重D. 手工纸市场需求量大 3. 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A. 压缩机制纸的产量B. 培植优质纤维植物C. 以特殊市场为导向D. 普及手工造纸技术“茶圣”陆羽曾称赞茶为“南方之嘉木”,一般认为我国西北省区不产茶。
但在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文县成功栽培出优质绿茶——碧口龙井。
“莫道香茗产江南,陇南茶叶美名传”,一次南茶北引的农业实践,让这西北之地竟也有了茶树参差、佳茗飘香。
读下图,完成4-5题。
4. 文县成为我国西北省区中为数不多的优质茶叶产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位置B. 地形C. 光照D. 科技 5. 近年来文县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A. 气候条件适宜B. 后备土地充足C. 市场需求扩大D. 生产技术改进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 ,蒸发量3000mm 。
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
2015级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工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
2.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答案】C【解析】根据“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结合所学,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使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故C正确;A是材料信息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排除B;D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表现,不属于最主要原因,排除。
山西2018~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第工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题上,否那么无效。
4、回答第二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说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紧密结合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那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可不能去做的情况。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截了当导致了皇权削弱3、有人将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的关系制成如下图片,对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雅典民主体制直截了当进展为现代美国民主体制B、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没有本质区别C.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一脉相传D、雅典民主制度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4、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确实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
24.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
这一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5.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陵县,专为泰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
这一举措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26.下表为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研究成果。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该书是研究元史的重妥资料B.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C.该书由阿拉伯人翻译并传播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27.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
这两种文化传统A.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B.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C.存在价值观念的相互对立D.都受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28.晚清思想家王韬认为,英国政治制度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有中国尧舜禹时代集体议事的遗风。
这一认识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启迪国人探索变革之路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D.反映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9.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
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30.1933年5月,中日两国签订《塘沽协定》,实现停战,国民政府同意将东北同中国的其他部分分割开,并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存在。
该协定A.适应了国民政府的战略需要B.维持了华北地区的长期和平C.有效遏制了日本的侵略野心D.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31.1991年上海市财办明确规定,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大店名店,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
2017-2018学年5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I卷1. 《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羸政时,铸“半两”意在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 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C.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D. 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秦铸造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结合天圆地方说可知其意是秦统一天下,圣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
A项对题意理解错误,嬴政时铸造半两钱并不是为了突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2.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
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吋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
材料反映了A.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钉所发展B.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D. 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依据题中各地的乡村集市(墟市)从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数量增加很多可知明朝中后期农村商业发展迅速,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3. 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D. 文化氛圃凼拮跃转为沉闷【答案】A【解析】依据题中不同时期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A项正确。
B、D两项反映的并非本质;C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4. 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e zhi),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
山西省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附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武帝之前,人们对祖先神的关注较少,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
这一变化主要基于A.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B.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C.选官制注重考察孝廉D.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25.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吴蜀与曹军大战于赤壁B.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帅C.曹操率军在作战中失败D.曹军因饥饿瘟疫而失败26.唐初,中央政府官衙设于宫城以南,故百官入朝皆行朱雀门;高宗时,皇后武则天“以修撰为名”召集文士从玄武门入禁,参预机要,时人称为“北门学士”。
武则天此举A.有利于抑制相权B.助长了朋党之争C.形成了文官政治D.加剧了帝后矛盾27.清朝户部则例规定:“民人佃种旗地,地虽易主,佃农依旧,地主不得无故增租夺田。
”这一规定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助于巩固小农经济D.提高了佃农的政治地位28.1892 年,一代硕儒光绪帝师翁同受邀为“ 张裕酿酒公司”题写厂名,并破例收受润笔费白银50 两;1897 年,公司创办人张弼士接受慈禧太后召见,献礼银 30 万两以示孝敬,朝野轰动一时。
这说明当时A.吏治腐败助长官商勾结B.商业推广注重名人效应C.政府严格管控实业发展D.民间资本寻求权力庇护29.清末出现了废除帝王纪年采用新纪年的主张,并形成了孔子纪年、黄帝纪年、共和纪年、耶稣纪年之争。
这反映了A.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B.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C.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D.恢复传统文化的迫切愿望30.抗战时期,国民党对迁建于昆明的西南联大实行“学术领导党务”方针,开展学术活动并提高课酬。
据统计,时任西南联大教授总数为 155 人,其中 85 人为国民党党员。
2018年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8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8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
“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