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素质)侯品民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资格证考试师德答案第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师德答案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解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乐教敬业:所谓“乐教”就是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所谓“敬业”即是尊重职业,即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事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教师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良心: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
教师公正: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平等。
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美好品德,它是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的一种内在良好自律。
教师人格:指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伦理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理想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价值:一种事物,能够满足另一种事物的某种需要的属性,我们称之为“价值”。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板块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总分得分第1 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词语书写。
(5 分)1.根据拼音写词语。
(5 分)在中国共产党的lǐng dǎo( ) 下, 全国各族人民tóng xīn xié lì( ) , 展现出了令人nán yǐ zhì xìn( ) 的巨大力量, 克服了前进道路上bújìqíshù( ) 的困难, 终于打败了日本qīn lüè( ) 军,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 分)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间.隔房间.B. 勉强.强.迫C. 冠.军鸡冠.D. 划.归划.船3. 在一次课堂听写中, 小明只写对了一个词语, 这个词语是( ) 。
A. B.C. D.4. 依据构字规律, “鬘”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语有关? ( )A. 头发B. 流水C. 缓慢D. 曼妙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为人民谋福利, 受到人民爱戴是理所当然....的。
B. 在这么多确凿的证据面前, 他理直气壮...., 再也不说话了。
C.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中陈列的珍贵文物, 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D. 上次是我不对, 今天我负荆请罪....来了, 希望你能原谅我。
6. 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你因为学习成绩好而骄傲自大, 成绩____会一落千丈。
A. 无论都B. 如果就C. 不管也D. 即使也7. 课文《将相和》中, 蔺相如与廉颇最终能和睦相处的根本原因是( ) 。
A. 机智勇敢B. 知错必改C. 以国为重D. 英勇善战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阳光下,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学语文综合素养评价点滴谈作者:郭亚龙来源:《甘肃教育》2009年第06期〔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评价〔中图分类号〕 G423.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45—01一、设计理念1.评价过程是促进学生记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评价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评价应采用分解形式,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全方位进行评价。
2.变终结性评价为形式性评价。
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
4.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建立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
5.尊重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权,为他们提供主动参与评价的机会。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把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全面认识自己。
二、设计思路1.开放式评价。
让家长、社会、学习伙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2.多项评价。
设计出背诵、朗读、写字、口语交际、社会实践、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综合测试等多个项目,全面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
3.允许多次测试。
如,背诵、朗读、写字、口语交际等项目的测试,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二次测试。
4.多套试题。
同一项目设计多套试题,由学生选择或抽签决定,体现评价的个性化。
三、评价项目及成绩一览表四、操作方法1.背诵。
对于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通过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期末综合评定时,教师可以将本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分别写在小纸条上,测试时由学生任抽其一,当面背诵。
2.朗读。
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读通、读熟、读出感情。
测试时,充满激情地读给全班学生听。
3.口语交际。
教师给出三四道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强化练习卷(六)卷1.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荀慧生B.常香玉C.王汉伦D.阎立品2.下列选项中,箫属于( )A.吹奏乐器B.打击乐器C.弹拨乐器D.拉弦乐器3.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
这时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应该由()承担责任。
A.学校B.未成年人监护人C.教师D.学生的亲戚4.下列选项中,关于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试教育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B.考试的主要功能是甄别与选拔,没有存在的必要性C.素质教育就是非考试的教育,应该取消一切考试D.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5.下列选项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芍药B.荷花C.菊花D.紫荆6.(2022上半年真题)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了每年不低于72学时培训机会,该县的做法()。
A.正确,保障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B.正确,促进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C.错误,侵犯了学校自主管理的权利D.错误,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的权利7.晓光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但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
方老师全说道:“特长需要保持,可是只有打好文化基础,你才能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
”方老师的做法()。
A.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B.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C.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D.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8.下列选项中,箫属于()A、吹奏乐器B、打击乐器C、弹拨乐器D、拉弦乐器9.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堆放清洁工具的角落旁边设置了一个特殊座位,离其他同学有几排位置距离,凡是班上调皮和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就安排在特殊座位听课。
这一做法( )。
A、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10.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者:崔洁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连贯性和结构化,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20-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增加了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还强化“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为此,教师应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把評价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展开,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一、基于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参照与凭借。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能凸显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广告书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全国各地对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对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以育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目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中小学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如评价不够多元,操作难度大,陷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等。
鲍银霞、谢绍熺、曾令鹏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针对这些问题,以广东省为例,尝试从理论分析、实操解析、经验分享等层面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研究和探讨,聚焦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核心问题,为中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探究。
第一部分为研究篇,包括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发与实施的探索、中考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与建议、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析、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评价”、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与问题思考等二十九项内容,可以说涉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方面面。
第二部分是经验篇,呈现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如构建绿色综合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
第三部分为案例篇,包括旋转的圈圈,发现美,发现爱等七个较为经典的案例。
研读该书,可以发现,作者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深刻、全面且具有前瞻性。
首先,内容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该书是201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实施研究”的成果。
此外,作者还结合多位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评价指南电子版英文版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digitalized, the education sector is also embracing the use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e area that has s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s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past, teachers would use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written exams and oral tests to evaluat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However,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re is now a shift towards using electronic versions of assessment tools.One such tool is the Elementary Chinese Langu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uide electronic version. This guide provides teachers with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various area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electronic version allows teachers to easily input students' scores and generate detailed reports on their performance. This not only saves time but also provides more accurat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s.Furthermore,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guide also offers interactive features that engage students in th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example, students can complete online quizzes and activities to practi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receive instant feedback on their performance. This not only makes learning more engaging but also helps students track their progress over time.Overall, the Elementary Chinese Langu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uide electronic version is a valuable tool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streamlines the assessment process, provides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s, and offers interactive feature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we can expect to see more innovative tools like this being developed to support language education in schools.中文版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数字化,教育领域也在采用技术来增强教学和学习。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5 分)学校开展以“感悟自然,珍爱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积累经典诗文,感受自然之美1. [2024 原创]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其补充完整。
(15 分)小语:自古以来,诗人们大多喜欢借景抒情,比如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的“(1)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写景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小文:是的,诗人笔下的风景,完全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比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的“(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又烘托了诗人船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小语:写景抒情的诗,不只是纯粹写景,诗人们也讲究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或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宿建德江》中的“(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手法写景,暗含着淡淡乡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的“(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贴切的比喻写骤雨突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的特征的句子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24 分)语文学习既是一种漫长的修行,又是一次快乐的旅行。
为了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班级组建了语文兴趣小组。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品读文字】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让我们步入更广阔的文学生活。
小组成员写下一段随笔,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冬天悄然而至,带着憔萃的容颜远道而来,大地一片荒凉。
很多人不喜欢冬天,也许是因为那沉默寡言的天空,那疲备不堪的河流,那肆虐横行的风雪……这些都让人不禁悲从中来。
然而,人生总有如冬一样的旅程,我们怎可让自己的心失去灼热和期盼呢?我们要在暖暖的晨光中,在浓浓的书香里……贮满前行的能量,不把韶华辜负。
1. 请确认随笔中加点字的读音。
(2 分)(1)肆虐(A. nüèB. lüè)( )(2)灼热(A. zhuōB. zhuó)( )2. 校对随笔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2 分)(1)憔萃( ) (2)疲备( )【吟咏诗文】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从优秀的诗文中,我们往往可以读到作者的社会生活,真挚情怀,读到他们的美好品质,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
3. 请你结合积累,补全下面的诗文句子。
(10 分)(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2)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4) 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 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6)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 分)学校开展了以“感受革命豪情,培养良好品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积累诗文名句,涵养诗情才气1. 围绕本单元诗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积累与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加以补充。
(9 分)小语:学习本单元的诗文,就是在学习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接受心灵的洗礼。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比如飞夺泸定桥时,红军勇士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特别令人敬佩,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就写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红军战士不只是敢于战胜困难,不怕牺牲,《七律·长征》中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小语:一代伟人毛主席胸怀天下,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他都看得极为平常,就像他在《七律·长征》中所写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伟人的高瞻远瞩。
小文:这些精神的根源都是爱国主义。
古人对于爱国更是有自己的理解,如曹植《白马篇》中的“(4) 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陆游《病起书怀》中的那句“(5) _______________ ”;还有李纲的那句“祖宗疆土,(6)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
2.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
(6 分)读毛主席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伟人大气磅礴、傲视天下的宽阔襟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通关练习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答案】 B2. 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刘心武——《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B.巴金——《激流三部曲》《灯》,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C.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谌容——《人到中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D.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答案】 D3. 判断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判断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A.齿B.爪C.发D.骨E.二便【答案】 A4.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由哪个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由哪个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A.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省级卫生部门C.设区的市级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答案】 C5. 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A.生活环境B.社会环境C.实际问题D.现实问题【答案】 A6. 李、段、张、陈四人同时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赛后,他们在一起预测彼此的名次。
李说:“张第一名,我第三名。
”段说:“我第一名,陈第四名。
”张说:“陈第二名,我第三名。
”陈没有表态。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预测都只说对了一半。
李、段、张、陈四人同时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赛后,他们在一起预测彼此的名次。
李说:“张第一名,我第三名。
”段说:“我第一名,陈第四名。
”张说:“陈第二名,我第三名。
”陈没有表态。
2024年天津市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科目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真题冲刺卷一、【材料分析题】1. 我班上有两个个头相近,名字读音相似的女生。
一个叫梁钰,爱好跳舞,但学习基础不太好;一个叫杨瑜,擅长书法,除数学外,其他功课都很优秀。
梁钰一直把自己成绩不好归结为记忆力差。
但经我的观察与分析,一是她学习方法不对,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对此,我给她提出了建议。
一开始,梁钰还按我的建议去学习,非常有劲头。
但坚持不到半学期就松懈了,总说自己做不到,学习刚有一点儿起色,又退步了。
对杨瑜,我也和她一起分析了数学学习问题,提出了建议。
自此,她主动找老师和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数学学习进步很大,这让杨瑜非常开心,对学好数学也有了信心。
期中考试后,我在班会上进行小结,我准备这样表扬杨瑜:"杨瑜,老师发现你是一个能够自我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我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但你也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但由于我的口误,把杨瑜说成了梁钰,说完后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才意识到自己粗心大意了,想改口又怕伤了梁钰的自尊心。
我干脆将错就错,又补充了一句:"梁钰,学习贵在坚持,你能坚持努力吗?“梁钰羞涩又略带惊喜地说:"嗯嗯嗯,好好好!”接着,我又对杨瑜的表现进行表扬。
这次班会后,梁钰在学习上有了变化,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2.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
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一年级语文综合素养过程性评价方案(初稿) 一年级语文综合素养过程性评价方案(初稿)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参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与分值参考 1、喜欢学习汉字,【9-10分】喜欢汉字,在生活中能用上各种办法主动1、本册教材“认1、抽读(打乱“认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教材要求的字会认90%以上,教材以外的字也字表”和“写字表”字表” 顺序);2、会“看拼音识字” 有一定的积累;教材要求的字会写90%以上,写字时中的汉字、词语。
2、平时观察是否和“听读识字”。
能主动做到“三个一”,笔顺正确,作业本干净,能2、难度相当的经认识更多教材未3、掌握汉字的基本用口头语言初步欣赏汉字。
典儿童阅读材料。
涉及到的生字。
识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7-8分】喜欢汉字,在生活中能用上各种办法主动 3、选取难度相当与用硬笔写字,能注意识字,教材要求的字会认85%-90%以上;教材要求的的课外美文(附拼写字间架结构。
字会写85%-90%以上,写字时能做到“三个一”,笔顺音),学生准备后(10分)4、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基本正确,作业本干净,能用口头语言初步欣赏汉字。
朗读。
美,具有一定的欣赏【5-6分】比较喜欢汉字,在生活中能识字,教材要4、关注平时的课能力和表达能力。
求的字会认80%-85%以上;教材要求的字会写80%-85%堂作业和家庭作5、写字时能做到“三以上,经过提醒能做到“三个一”,有一些笔顺错误,业并做好评价记个一”,尽量少用橡作业本比较干净。
录; 皮。
【1-4分】对汉字没有特别的兴趣,教材要求的字会5、专项写字比赛。
认80%以下;教材要求的字会写80%以下,不能做到“三个一”,有很多笔顺错误,作业本不太干净。
1、喜欢朗读,愿意朗【7-8分】喜欢朗读,愿意朗读,姿势正确、声音洪1、本册教材所 1、观察平时朗读读。
亮,字音准,句子流利,不拖长音,能用自己的方法有主体课文。
表现。
2、学习用普通话正表达一定的感情;喜欢背诵,指定篇目会背90%以上,2、课外难度相当2、从本册主体课确、流利、有感情地此外还能背诵课外自己积累的诗文。
选择某一组(单元)课文,谈谈如何落实“理解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语言”(关注言语形式)这两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谈谈对《鞋匠的儿子》一课如何落实“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这两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紧紧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在教学中关注言语的运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让文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作者一样感同身受,抽象的文字才能树立在学生的面前。
一、品词品句,感悟“伟大”
一、初读文本
1.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对,不但做到不错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还要做到不读破句。
认读生字词,让学生描红生字。
2.理解生词“羞辱”、“尴尬”。
方法是读读查查。
即一边读一边查。
3.把这两个新词带入课文,联系课文谈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一位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
4.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羞辱”、“尴尬”,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这两个词语的后面可以续写哪三个词?
二、美读文本
1.启发学生读得好,即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
要求是学生自己读得有滋有味。
“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
主要方法是读读比比,即一边读一边有选择有重点地通过对课文言语的增、减、换(包括字词、句子、短语等),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求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
声音、分量,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
2.导读,加深学生对林肯爱父亲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个“永远”所在的语句;抓住一个“好”字,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林肯父亲做鞋匠的“好”;在深入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三、课堂练笔
读题,如果你就是那位议员,一开始读课题,跟现在读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现在积淀在你内心的一句话是什么?动笔写写。
【反思】
教学时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给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有序。
语文课堂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基础上的,纵观整堂课,老师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让学生畅游在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到位,课堂成了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舞台。
但教学后我发现,许多学生把看起、看不起鞋匠看作议员与林肯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
殊不知,“知人论世”的标准,即“价值观”的不同,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议员们看人的标准是出身和地位;林肯看人的标准是做事和奉献。
教师的“引导”之功,就在于学生的功力未到之处,点破迷津,促其得到认识上的飞跃。
只有让语文的“情”与“理”和谐相容的课堂才是美丽的——既有情趣之美、文字之妙,也不乏理趣之魅。
三、悟原因,品词句
1.自主品味。
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研究矛盾双方这两种人的言行,看看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发展的,最后怎样解决的?仔细读,抓住文中人物的言行,找到关键词,看看能透露出他们什么心理?这些话语什么意思?自己找一句话,一个关键词,哪些词句分量最重?我们待会交流。
2.抓关键词,互动点拨。
(1)议员:是尴尬。
“尴尬”懂多少?(字典意义)什么事使他“尴尬”?为什么“尴尬”?他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尴尬”的?
四、重朗读,巧内化
诵读体会。
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要必须把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去,一边读一边想,不光要注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注意每个人物角色
的主要表现,言行态度,设身处地和他们面对面一起参加活动,这样才能打动自己。
这就要集中精力抓住每一个关键词语,进行认真体会。
写文章的人,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动作、神态,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读文章也要抓住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样必须处理好这些关键词语,让人听起来觉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五、求验证,学表达
1.默读最后一段,写什么?演讲的故事叙述完了,可以结束了。
不要行不行?(以上是口头上的,最后一段是行动上的。
说明林肯不光是能言善辩,他做总统也是做得最好;不在于当不当总统,在于能不能做得最好。
)
2.最有用的是哪句话?(维护了国家统一)
3.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事实证明,决定一个人伟大的不在出身,没有因为鞋匠的儿子,而是做得好,成为有名的总统。
六、扣文本,促历练
1.“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你听到了什么?光有赞叹的掌声,但没有赞叹的话语。
如果你就是那些议员,此时此刻你会写些什么?(可以忏悔,可以写一二句林肯的评语,联系最后一段的林肯。
)
总之,语文的“思想”、“人文”之魂,必须附于言语实践之体。
通过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特征所在。
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本来就当是语言文字,重视精神感染,也要由文字来引发,由文字来贯穿,最终落脚于文字。
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语文老师首先应是语言文字之师。
他们应当有本事让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能在孩子的心灵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