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8.1《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3
8。
1金属材料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收回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认识合金。
教学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
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一)几种重要的金属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合金与纯金属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播放动画: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铝、钛、锌、铜等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铝合金的门窗、铜线、铜火锅、铜电器,以及锌在常见干电池的应用等。
(二)合金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钢铁都是铁碳合金。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碳合金又分为生铁和钢。
一些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继续播放动画:金属材料三、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多种金属材料,知道了他们的性质。
把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是合金。
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比纯金属更加广泛。
四、板书。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1)介绍金属的定义;(2)讲解金属的特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分类(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分析不同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3. 金属的物理性质(1)密度、熔点、沸点等;(2)实验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
4.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
5. 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1)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等;(2)实际操作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践法:动手制作金属材料。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3)制作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2)讲解金属的定义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3)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3. 实验演示:(1)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2)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教案:8.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理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2.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2.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引入话题的视频或展示几个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比如导电性好、延展性和塑性好等。
3. 分类和应用(25分钟)3.1 金属的分类教师介绍金属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使用范围分类(结构金属、建筑材料等)和按组成元素分类(纯金属、合金等)。
3.2 金属的应用教师分别介绍结构金属、建筑材料、金属电子、金属工艺品等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4.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20分钟)4.1 晶体结构概念教师解释晶体结构的概念,包括晶体单位、晶格和晶胞等基本概念。
4.2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教师讲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以典型的铜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5.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25分钟)5.1 金属键的特点教师介绍金属键的共享方式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键在金属材料中的重要性。
5.2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教师讲解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离子之间电子云的重叠现象。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金属材料案例,如钢铁、铝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背后的科学和工艺。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分类和应用,以及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六、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某种金属材料的应用报告;2.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注意: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没有附带网址和图片,如需查看相关图片和网址,请参考教材或课外资料。
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
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
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
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制品的经验,也初步了解金属制品的某些特殊用途。
但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也不十分清楚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们不了解铁矿石是怎样冶炼成钢铁的,不了解自己使用的金属制品都是用合金材料制成的,更不了解性能各异的合金竟是通过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和各项性能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进而产生学习有关金属性质和生产知识的积极心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及其特点;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3.学习金属材料的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1.金属及其特点的理解;2.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的掌握;3.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的了解。
三.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黑板、粉笔、PPT。
四.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导入(10分钟)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会选择金属材料来制造这些物品?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给学生呈现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铜、铝等,并解释其特点和优势。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延展性好、韧性好等。
2.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按照金属元素的类型:包括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按照金属材料的用途:包括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功能材料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进行讨论,例如铁的应用、铜的应用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讲解选定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包括该金属材料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第四步: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思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还有哪些其他的应用领域?2.练习题:在教材中找出相关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并及时进行批改和讲解。
第五步:总结归纳(5分钟)1.整理学生的笔记和讲义,进行总结归纳,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五. 课堂作业1.请学生准备一份关于金属材料的应用的小作文,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描述金属材料在某种特定场景中的作用和价值。
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的了解,并进行了拓展延伸和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个性)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提高应考能力情感目标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增强自信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及合金的性能、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主要教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金属材料:A l、Fe、Cu发现朝代有早到晚排列顺序:二、金属的物理性质:①仪器和药品(在家中寻找一些废弃的金属用品,如:易拉罐、废电池皮、回形针、铜导线、罐头瓶盖等。
)②步骤a把它们打磨后,观察颜色状态,并试试能否被弯曲折断。
b用小刀在表面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的大小。
c在火焰上方烧烤,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
d用铁锤锤击,看能否拉长压扁。
e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③交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①;②;③;④。
个性:。
三、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之最: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⑵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⑶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⑷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⑸硬度最高的金属—铬⑹熔点最高的金属—钨⑺熔点最低的金属—汞⑻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⑼密度最小的、最轻的金属—锂四、合金:五、探究纯金属和合金的性质比较: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相互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性质比较现象黄铜铜焊锡锡光泽和颜色硬度结论讨论:课本P5纯金属合金铅镉铋锡焊锡武德合金熔点/℃327 321 271 232 183 70结论结论:3、铁的合金:包括和生铁钢含碳量2~4.3% 0.03~2%性能硬而脆,无韧性,可铸,不可锻轧坚硬而有韧性,可铸,可锻轧,可延压4、钛及钛合金优良性能: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作业拓展: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课后反思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12月17日,我国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服役。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是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延伸,要求学生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性能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金属材料。
教材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为载体,意在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了课前调研、课中展示和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这一系列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
”这种以学生展示为主导的课堂,既丰富了高中化学课堂,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调研活动,诊断学生对金属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中的展示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自我展示和公众演讲能力。
3.通过课后的小论文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用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图片和视频;4. 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实物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思考金属的特性;(2)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性质?2.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铁、铜、锌、铝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3)学生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导电性等性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金属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3)学生实验:铁与稀盐酸、铜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2)讲解金属的防护方法;(3)学生实验:铁的腐蚀与防护实验。
五、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所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8.1 金属材料》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A了解合金及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A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方法介绍,组织讨论,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啊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培养关注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用途的关系,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探究法、阅读、讨论、实验等教具:黄铜片、铜片、焊锡和锡等实验所需仪器、用品【预习检测】【导入】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有那些?【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组内交流,并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
【小结】日常生活中很多用品都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种。
【设问】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如何?【阅读】教材P2 并回答问题【设问】金属有那些物理性质?【实验】分组实验,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讨论】学生讨论,总结金属铁、铜、铝的物理性质。
【阅读】阅读教材P2-3【小结】金属物理性质【设问】金属性质与金属的用途有什么关系?【讨论】结合表8-1 讨论P3 问题讨论1--4【小结】金属性质与金属的用途关系【阅读】教材P4资料---金属之最【情景导入】厨师在炒菜时,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可以改善菜的色、香、味,并使菜的营养价值更高。
如果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那么金属的性质会如何呢?【阅读】教材P4【小结】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的分类和特点;(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知道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3. 金属的分类: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4. 金属的制作和加工: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焊接、切割等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教学素材:金属样品、图片、视频等。
3. 制作材料:铁丝、铜片、铝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如硬币、钥匙等)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制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 讲解: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3. 实验: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如金属与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践:分组进行金属制作加工活动,如焊接铁丝、铸造铜片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和记录数据的完整性。
七、教学拓展:1. 开展金属材料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厂,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金属材料》教学内容分析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教材还列举了一些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生铁、钢、焊锡、武德合金等重要合金。
3.了解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调查研究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会区分一般的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金属的知识。
通过实验比较更深刻地认识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调查研究、课外实验和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重点: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认识合金的特性。
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金属制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份关于金属材料的调查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图片展示人类劳动工具----提出问题如何鉴别金属与非金属---实验探究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小结---提问合金的种类---探究合金的物理性质---小结并介绍新型材料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能反映人类使用劳动工具历史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利用。
设问:1.你家的日用品哪些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各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交流讨论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
如:日用品中的锅、刀、水龙头、锁、钥匙、电线、电器、铁锤等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它们主要是由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
通过分享观察金属图片,拓宽知识面。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提高学生金属材料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现状分析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造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和使用不断地深入和广泛。
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很难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尤其是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而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和研究金属材料,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它们的内在结构和性能,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实验操作技能不够娴熟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给学生的学习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教学方案:1.强化教学安全意识金属材料实验往往涉及到高温、高压、强毒等多种危险因素,学生的安全意识应该十分重视。
在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标准,掌握安全操作技巧,比如掌握防护措施,避免火灾,安全使用化学品等。
2.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实验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安全措施以及实验装置的操作技巧等。
(2)增强实验操作能力。
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的细节,比如仪器的测量范围以及测量方法等。
同时,让学生熟练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奠定基础。
(3)加强实验模拟。
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为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打下基础。
(4)进行实验报告评价。
学生之间进行实验报告评价,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能力。
3.调整课程的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新颖教学法。
引入故事情节,使用数字教学,电子白板等技术来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1《金属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8.1节《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物质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金属材料进行深入探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和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物质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等基本知识,对金属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应用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教学目标1.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应用;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金属的冶炼方法;3.金属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金属的样品,如铁、铜、铝等;2.准备金属的冶炼设备模型;3.准备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反应,如铁的生锈、铜的氧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金属的冶炼方法,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等,并让学生观看金属冶炼的实验视频,加深学生对金属冶炼过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防腐蚀、金属的合金化等。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让学生了解我国金属资源国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培养学生金属材料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应用,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性质,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成型加工方法,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些与金属材料相关的问题。
2.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应用;(2)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性质;(3)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成型加工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1)金属材料基本属性和分类;(2)金属材料的生产和性质;(3)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4)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金属材料的创新应用。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根据相关资料,介绍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生产和性质等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应用情况和重要性;(3)课堂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课程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重难点1.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属材料基本属性和分类(1)导入:讲解金属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作用;(2)介绍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和分类,讲解金属材料的强度、延展性等方面的特性;(3)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第二课时:金属材料的生产和性质(1)讲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性质,涵盖化学合成、物理合成和物理-化学合成等方面;(2)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介绍不同的生产方法、制备工艺和生产场景;(3)通过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生产和制备工艺。
第三课时: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1)介绍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包括锻、轧、拉、挤和精密模压等;(2)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不同的成型加工场景和生产应用;(3)通过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各种成型加工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介绍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2)通过案例分析,介绍金属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问题解决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原理。
2.掌握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实例引入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归纳法: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
4.讲解法:结合课件和黑板,深入浅出地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小锅、烧杯、火柴、铜板、铝材等。
3.多媒体设备:课件、投影仪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锅、钥匙、铅笔芯等都是金属制成的。
2.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与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
3. 金属的分类和应用(25分钟)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常见金属的分类和应用。
例如,铜可以用来制作电线、水管等;铁可以用来制作汽车、建筑物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观察铜板的腐蚀现象(在铜板上滴上少量醋酸,观察变化)。
实验二:观察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用火柴点燃后,使不同金属材料接触火焰,观察火焰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某些性质和现象,加深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5. 总结(10分钟)用黑板或投影仪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容易腐蚀的性质。
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理论上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又能通过实验来亲自感受金属的确切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8.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
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重点、难点:
1、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2、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动手实验:比较黄铜与铜、焊锡与锡在光泽、颜色、硬度等方面的区别。
实验操作:比较锡、铅、焊锡的熔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合金与纯金属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铝、钛、锌、铜等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铝合金的门窗、铜线、铜火锅、铜电器,以及锌在常见干电池的应用等。
一些金属牛物理性质比较
Ag Cu Au Al Zn Fe Pb
Al Pb
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讲述】合金的简单命名。
【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钢铁都是铁碳合金。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碳合金又分为生铁和钢。
一些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实验8-2比较焊锡、锡和铅的熔化温度
最近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古罗马人的遗骸中含有大量铅,古罗马帝国的灭亡竟与铅中毒有关。
原来古罗马贵族惯用铅制器皿(瓶、杯、壶等)和含铅化合物的化妆品,甚至输送饮水的水管也是用铅做的,从而导致慢性铅中毒死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日常接触的哪些物质中含铅?
(2)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3)为防止铅中毒,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4)以小组的形式组织一项调查活动:到附近的加油站,调查汽油的种类,是否还在使用含铅汽油?是什么时候停止使用含铅汽油的?并进行环保宣传。
铁片与铁粉颜色不同的原因
问题:铝粉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但一般金属的粉未的颜色多为黑色。
为什么金属在粉未状时的颜色是黑色呢?
实验:
实验一:取一块铁片,用细砂纸打磨表面,用滤纸(或软布)擦拭后,观察铁片的颜色;观察实验室里的铁屑样品颜色。
实验二:取一小块玻璃残片,观察其颜色。
将玻璃小心敲碎(注意保护好眼睛),观察玻璃屑的颜色。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结合你学过的物理光学知识,解释玻璃屑颜色不同于玻璃片的原因。
推测铁粉颜色与铁片颜色不同的原因。
铁合金的抗锈蚀性能
问题:建筑物的防盗门及防盗网为什么常用不锈钢制造呢?
实验:班上的同学集体协作,选派代表到小五金商店购买少量普通铁钉和不锈钢钉,并购买一张细砂纸。
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如下家庭小实验。
用细砂纸打磨普通铁钉和不锈钢钉表面。
将两枚铁钉分别浸在食盐水中,食盐水不要全部浸没铁钉。
几天后观察两枚铁钉锈蚀的情况,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1)普通铁钉与不锈钢钉哪个更能抗锈蚀?
(2)查找课本,比较生铁、钢及不锈钢的成分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