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机场2008年雷暴天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6.48 KB
- 文档页数:3
2013年广汉机场初雷诊断分析作者:龙妍妍干全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7期龙妍妍干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摘要】2013年3月21日至22日夜间,广汉机场出现了今年首次雷暴天气过程。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此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在小槽经过、低层形成暖中心和低压中心、北部冷平流入侵、大气层结不稳定及物理量场配置较好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关键词】广汉机场;初雷;诊断分析0 引言雷暴是危及飞行安全的主要天气现象之一,常伴有大风、微下击暴流、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雷雨大风具有很强的阵性,不仅能造成严重的飞行颠簸,影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而且能使机场设施损坏,造成地面与空中通信中断。
因此,在机场预报中雷暴的预报是重点。
根据广汉机场航空气候志(1986-199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汉机场累年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1.5天,历年出现在3-12月份,1、2月份没有出现过雷暴。
在1986年-1995年中,最早初雷为1990年3月24日,最晚初雷为1994年5月12日。
广汉机场多夜雷,这是因为广汉机场白天四周山脉的增温比盆地剧烈,空气上暖于下,大气层结稳定,晚上高层辐射快于低层,西部的高大山脉和东边的龙泉山散热转冷,空气上冷下热,大气层结不稳定。
2013年3月21日至22日夜间,广汉机场出现了本年的初雷。
此次过程主要影响四川省和重庆市,四川省有34个市、县有雷暴过程,重庆5个县有雷暴过程。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初雷过程进行了探讨,有助于雷暴的预报。
1 主要影响系统分析(2013年3月21日20点)500hpa形势图上图1(a):中高纬为1槽1脊型,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中心位于黑龙江处的东北气旋势力较强,影响范围较广。
低纬度印度地区有1低槽,把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到四川盆地,由于受东北气旋在中国东部产生的大槽影响,未来印度地区低槽有向东移动的趋势,未来四川省地区将受此系统影响,经历一次小槽过境过程。
四川省2008年雷电监测公报一、全年雷电活动情况㈠全年雷电闪击情况2008年,我省全年共探测到雷电云地闪回击791334次,其中:正闪30749次,负闪760585次。
雷电初日出现在1月5日(甘孜州康定县),闪电强度为-5.7kA;雷电终日出现在12月30日(凉山州德昌县),闪电强度为-21.5kA。
2008年全省雷电日数为263天(2007年雷电日数为266天),占07年雷电日数的98.9%。
全省雷电活动覆盖全年12个月,雷电活动明显集中在7至9月(其雷电总数占全年雷电总数的78%),7月仍为全省雷电闪击发生最多的一个月,共发生雷电闪击243269次,而9月较往年雷电活动显著频繁。
从正负闪的比例来看,正闪明显少于负闪(为4 %)。
㈡雷电活动时段分析从雷电发生的区域来看,1-3月,雷电闪击次数较少,主要发生在甘孜、凉山等高原地区;4-6月,雷电闪击次数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7-9月,为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覆盖全省所有市州;9月份,雷电活动明显比往年频繁,主要集中在盆地中部、北部及凉山地区;10月,雷电活动遍布各市,但闪击次数明显减少。
从全年的时段来看,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夜间,23时至03时为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08时至12时雷电活动最少。
㈢雷电活动区域分析从雷电发生的位置分析,我省雷电多发区和地势有很大的关系,从全省雷电分布图看,盆地雷电密集,高原地区雷电稀少,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区域、盆地内的丘陵地区是雷电活动最密集的区域,盆地内的平原区域雷电比高原多,比山区少。
雷电闪击次数集中的区域主要是以岷山、邛崃山系、大小凉山为分界线的四川盆地周边及部分丘陵地区,而川西北高原地区虽雷电发生的次数较少,但雷电日数相对偏多,且正闪次数高于盆地。
㈣08年与07年雷电活动情况比较二、雷电活动数据统计2008年雷电活动特征:全年共探测到云地闪电回击791334次,其中正回击30749次,负回击760585次,正闪百分比为3.9%。
2008年9月四川一次持续暴雨过程触发及维持特征
李金建;张宗磊;马振峰;范雄
【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卷),期】2010(033)001
【摘要】利用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低宅切变、青藏高原东部高空槽以及台风是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来源于南海及孟加拉湾的低层偏南气流提供了稳定的水汽输送;暴雨前期850 hPa θsr场呈典型的"Ω"形分布;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李金建;张宗磊;马振峰;范雄
【作者单位】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成都,61007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成都,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6
【相关文献】
1.鲁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维持机制 [J], 张建军;于怀征;张民凯;费艳琴
2.2012年8月四川盆地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周春花;
张驹
3.四川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及多尺度系统影响分析 [J], 师锐;何光碧;周春花
4.2020年8月10~14日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张静;孙羡
5.2008年6月我国南方持续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J], 刘韻蕊;张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8月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林曲凤;梁玉海;石磊【摘要】2008年8月17~18日以及21~22日,受黄淮气旋影响,山东境内相继两次发生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采用大尺度特征分析和数值产品应用和检验的方法,对两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二者产生强降水的雨强和范围不同;(2)海上副高的强度和位置不同.前者位置偏北、偏强,形状为块状,对降水有很好的阻挡作用;后者副高偏弱、偏南,呈带状,对降水系统的阻挡作用较弱;(3)地面气旋移动路径和气旋附近强降水位置不同.前者东北移动,强降水区位于气旋移动方向的第一、第二象限;后者先东移然后向东北移动,强降水区基本位于第一象限;(4)两次强降水区与低空低涡切变线前部的急流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5)数值预报产品对第一次强降水的预报可参考性较强,对第二次预报量级偏大,需要预报员对形势准确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订正预报.【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0(027)003【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黄淮气旋;强降水;对比分析;数值产品检验应用【作者】林曲凤;梁玉海;石磊【作者单位】烟台市气象局气象台,山东,烟台,264003;烟台市气象局气象台,山东,烟台,264003;烟台市气象局气象台,山东,烟台,26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暴雨是烟台夏季比较多见的高影响天气,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影响,带有极强的突发性、局地性和短时性特征,预报起来非常困难。
国内近20年来在暴雨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对南方暴雨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季风与暴雨、暴雨产生的环境条件与系统、高低空急流与暴雨、水汽收支与能量平衡、多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4]。
2008年8月17~18日以及21~22日,山东境内接连两次出现局地暴雨或大暴雨,烟台分别出现区域性暴雨和中-大雨。
由于两次强降水间隔时间短,给烟台的部分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国内主要机场雷雨特点分析总结一、全国雷雨分布情况以中国境内2600个气象站的的实际观测资料为统计数据,根据雷雨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重程度,我国把年平均雷雨日数T>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T≥40的地区为多雷区,15≤T≤40的地区为中雷区,T≤15的地区为少雷区。
全国的雷雨分布情况如下:我国雷雨区的分布在地理上南北以长江为界,东西以黄河河套为界:长江以北和河套以东地区的年平均雷雨为大致30-40次;长江以南地区都在40次以上,其中珠三角和海南北部的年平均次数高达百次;西北地区数量极少。
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造成各地雷雨的天气系统迥然不同和气候带差异:华南地区及东南沿海深受副热带高压、西南季风及热带气旋影响,加之靠近海洋水汽丰富,雷雨极易发生;华中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一年内降雨大多集中在夏季的6-7月;华北、东北地区虽然远离副热带高压,但从夏季从蒙古进入的黄河气旋和东北冷涡数量很多,雷雨数量也非常可观;西北地区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远离海洋缺少水汽,冷空气一般只带来风沙天气。
二、国航主要运行基地机场大致统计数据和雷雨天气特点(一)华北地区/首都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年平均雷雨日数为32天,年最多雷雨日42天,年最少雷雨日17天。
月最多雷雨日19天。
上图显示了累年各月雷雨出现的平均日数,雷雨集中出现在夏季,占全年总日数的约70%,且以7月出现的最多,平均为10天,其次是6月和8月,平均都是6天。
从雷雨出现的平均次数来看,也是7月出现最多,平均达29次,其次是8月,平均26次,再次6月,平均18次。
最少时段是23-06时。
此后雷雨出现的概率明显上升,出现概率最大的时段是在09-17时,最高峰值在15时。
18-22时出现概率较为均衡,为相对次多的水平。
产生这种日变化主要原因是14时以前,低层为一个逐渐增暖的趋势,气温较低不利于对流发展,在15时左右日照强度达到最强,增温很快,能量进行上下交换,使大气层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时若有对流云团的生成,雷雨出现的概率会很高。
收稿日期:2010-04-16;定稿日期:2010-08-25作者简介:黄慧君,女,1966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工作。
E-mail:hhj948@黄慧君.2008年夏季云南一次区域性强降水空报的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0,29(3):284-2882008年夏季云南一次区域性强降水空报的诊断分析黄慧君(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气象局,大理671000)摘要:使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7月6日云南中西部区域性强降水空报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虽然西风槽、切变线、地面冷锋等天气系统配置以及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支持预报强降水,但500hPa 青藏高原为高压脊控制,孟加拉湾附近到云南西部为偏西或西北气流,以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其外围西南气流在广西、广东一带,致使云南中西部地区无明显水汽输送和补充,另外,总温度和假相当位温呈逐渐减小趋势、大气层结趋于稳定,均不支持预报强降水;冷锋和切变线向东南方向移动时,影响云南的对流云团强度较弱,中心最强T BB 仅-44℃,也不支持预报强降水。
关键词:空报;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045(2010)03-0284-051引言云南(21°8'32''—29°15'8''N 、97°31'39''—106°11'47''E)地处低纬度高原,暴雨是其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
云南境内的暴雨不仅其影响系统多,形成物理机制也非常复杂[1]。
随着气象业务技术不断发展,所能获取的气象资料和产品日益增多,为更加深入分析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可靠依据。
许美玲等[2]应用Barnus 带通滤波方法对云南初夏一次罕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尺度分离,初步揭示了其发生流场、能量场和动力场中尺度特征。
广汉机场2008年雷暴天气分析
徐娓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1)003
【摘要】雷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广汉机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多雷暴天气.本文对2008年广汉机场雷暴天气进行了统计,并与<民航广汉机场航空气候志>(1986-1995)进行比照分析,发现2008年广汉机场雷暴在符合历年一般规律的同时有偏多、偏早等一些特点.归纳总结了2008年雷暴的特征和天气形势概况以及雷暴云团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上的特点,并对预报思路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以后雷暴预报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徐娓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广汉,61830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汉机场雷暴的航空气候特征分析
2.广汉机场盛夏雷暴大风分析预报
3.FY-2卫星资料在广汉机场一次雷暴预报中的应用
4.广汉机场雷暴概况及夏季对流参数特征初探
5.2021年5月29~30日乌鲁木齐机场雷暴天气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汉机场一次阵风锋诊断论文摘要:由于此前不稳定能量的不断堆积加强,广汉机场附近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极易形成局地的不稳定天气,也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了强大的不稳定能量。
阵风锋的移动使得广汉机场附近温度骤降、风速变大、风向改变,形成低空风切变,还为不稳定空气提供了初始冲击力,形成了较强的雷暴天气,严重影响机场的训练飞行安全。
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空,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湿空气交汇而引发的地面强风,其前缘就是阵风锋[1]。
阵风锋是边界层辐合线的一种类型,又称雷暴的出流边界,在雷达回波上多表现为强对流回波前方近似线状或弧状弱窄带回波[2]。
阵风锋的发生时间很短,阵风锋过境经常在地面或者近地层产生极具危害性的大风天气,造成严重的灾害,特别是经常可以引起强烈的低空风切变,在飞机起降过程中,极易造成飞机的严重安全事故。
广汉机场于2014年7月23日14时50分发生了一次阵风锋的天气过程,严重影响了机场的飞行训练正常起降与安全。
在14时50分,飞机报告在进近区域有强烈的低空风切变,同时,机场自动观测系统记录到瞬时风速由0.5 m/s增至8.6 m/s,风向由60°转为345°,风向和风速有极大的变化,之后一直持续较大风速,最大时达13 m/s;在15时25分左右,机场附近开始发生雷暴伴大雨天气,持续至16时00分结束。
同时,阵风锋移经机场后,温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阵风锋来临前,14时50分温度为35.4℃,阵风锋经过后,在15时00分,温度骤降至30.5℃,在10 min时间里降了近5℃。
另外,阵风锋过后不久,在15时25分,在机场附近形成了较强的雷暴天气。
阵风锋的过境使得机场附近的训练飞机进、离场受到很大影响,只能转为转场训练飞行,严重影响了广汉机场的训练飞行与安全。
本文结合机场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常规天气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对本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望对以后的飞行气象保障提供一些帮助。
广汉机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徐娓;龙妍妍;张甦;干全【摘要】利用2008-2010年6-8月共9个月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使用消空法筛选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因子和指数.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在系统性天气过程影响下K指数、沙氏指数(SI)、700hPa假相当位温(θse(700))和地面24小时变温(△T24)对广汉机场12小时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4)004【总页数】4页(P41-43,46)【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相关性;消空法【作者】徐娓;龙妍妍;张甦;干全【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广汉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广汉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广汉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广汉618307【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广汉机场是一个高、中、低教练机同场训练的机场,对气象条件要求极为苛刻。
随着世界各地极端天气的日趋增多,雷暴、短时强降水和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夏季广汉机场飞行训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如Ravi[1]等1999年首先从274个潜势预报因子中进行逐步筛选,筛选出9个重要因子建立1个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概率预报。
郝莹[2]等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计算物理量进行雷暴潜势预报。
本文结合广汉机场飞行训练对天气条件的具体要求,从基础资料入手,依次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消空法,筛选有利因子,分析确定满足于广汉机场的本地化指标和指标满足条件下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从而作出广汉机场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以期提高广汉机场夏季飞行训练保障能力。
2 强对流天气统计及特点分析2.1 资料的选取和说明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
对广汉机场全年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广汉机场作为民航飞行学院训练分院的训练机场,承担着为飞行教学训练提供及时、准确航空气象服务的职责,对该机场进行航空气候特征分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掌握其天气特点,有效组织飞行教学训练。
1广汉机场全年气候概况广汉机场地处川西平原,机场纬度位置偏南,处于亚热带北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多冷锋大风,气温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
夏季润热、潮湿,多雷雨天气。
秋季阴雨绵绵,多低云。
冬季由于盆地效应,逆温层强大,多大雾,能见度极差[1]。
1.1冬暖而夏不酷热广汉机场全年气温的平均值为19.4 ℃。
冬季广汉机场1月份最冷10年月平均气温为8.8 ℃,极端最低气温为-4.5 ℃,12月平均气温为10.1 ℃,2月平均气温为10.4 ℃。
气温在全国居中上水平,与东部同纬度平原、丘陵地区相比,冬季平均温度明显偏高。
夏季广汉机场7月最热,10年月平均气温为28.5 ℃,极端最高气温为36.9 ℃。
6月平均气温为27.3 ℃,8月平均气温为28.3 ℃,明显低于东部同纬度地区,呈现出“冬暖夏凉”的特点。
1.2冬干而夏多暴雨广汉机场全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为62.8 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8.4 d,月最大降水量为360.3 mm,日最大降水量为162.3 mm。
全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强度最大,常伴有雷暴,菘次是春秋两季,冬季为干旱期。
冬季广汉机场10年12月平均降水量为4.7 mm,1月为9.2 mm,2月为14.4 mm。
夏季广汉机场6月的平均降水量为141.9 mm,7月为175.5 mm,8月为174.3 mm。
广汉机场具有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呈现出“冬干旱夏涝”的特点。
1.3秋雨绵绵,夜雨尤多秋季9月平均降水量为94.9 mm,10月为41.3 mm,11月为10.3 mm。
春季3月平均降水量为17.3 mm,4月为32.0 mm,5月为37.6 mm。
广汉机场一次非典型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干全【摘要】Using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and NCEP FNL 1° X1° data, a typical local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was analyzed in the days from July 26, 2012 to 28. The results show: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pressure system, There is a local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caused by instability. Symmetric in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local strong convection. Wet potential vorticity barotropic term MPV1 reflects the results of symmetric instability and 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joint action, and the baroclinic term MPV2 reflects the low-level jet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 1° X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6日至28日广汉机场一次典型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是在两槽一脊的形势下发生的,对流层中高层受高值系统控制而辐散,低层偏南风向盆地输送高温高湿气流,且暖平流明显。
广汉机场一次秋季强对流天气分析广汉机场一次秋季强对流天气分析秋季是气候转变的季节,天气变得多变且复杂。
在广汉机场,我们亲身经历了一次秋季强对流天气,即快速发展的雷暴云系统,给机场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次天气现象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情况。
该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一个重要的机场飞行日,许多航班计划陆续抵达和起飞。
一开始,天空依然晴朗,但很快乌云开始覆盖天空并迅速变得更加浓密。
雷雨的征兆也开始显现,包括乌云下垂、雷电活动、强风和降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原因。
在秋季,高温和湿度的组合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同时,大气层中的冷空气下沉产生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通过冷凝形成云。
当大量云团聚集在一起时,形成了雷暴云系统,也就是强对流天气。
在我们的案例中,天气形势发展迅速且强烈。
雷电活动频繁,瞬间的闪电光亮了整个天空。
强风迅速生成,大树摇晃,尘土飞扬。
降雨也随之而来,开始是小雨,但很快变成了瓢泼大雨。
雷暴云系统迅速移动,产生了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这种较强的对流使飞机在空中飞行变得异常危险。
广汉机场迅速进行了天气状况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操作措施以确保航空安全。
首先,空管部门通过雷达和其他天气监测设备密切监视天气变化。
随着强对流天气的继续发展,空管部门及时发布了强雷暴警告,并联系了入站和出站的航班。
机场地面服务人员也立即行动,将飞机移到安全的地区,避免被雷电击中。
由于强对流天气的持续时间较短,只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
然而,在这段时间内,机场运营受到了显著影响。
航班延误和取消成为常态,乘客们不得不等待更长时间才能起飞或降落。
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也需要提高警惕,确保飞机和机场设施的安全。
总结来说,这次秋季强对流天气给广汉机场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是气温湿度变化的结果,导致大气中水汽的增加和对流的产生。
机场通过及时监测天气情况、发布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航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