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教案 Lecture(7)
- 格式:ppt
- 大小:606.50 KB
- 文档页数:31
西电电子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 了解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应用,如放大器、滤波器等;3. 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逻辑门、触发器等的工作原理;4. 学会分析简单电子电路的性能,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子元件的测量和焊接;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完成搭建和调试;3. 能够运用数字逻辑电路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系统,如计时器、抢答器等;4.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远大理想;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4.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爱护实验设备,树立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技术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教学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分解后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原理与功能: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常见电子元件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基本电子电路: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子电路3. 数字逻辑电路:讲解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字逻辑电路4. 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学习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电路搭建和调试技巧。
微电子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设计概述微电子概论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是介绍微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该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涵盖了微电子学的各个方面,如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理解微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制备和特性分析;•理解典型微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典型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微电子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微电子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半导体物理学本章主要介绍半导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载流子的运动规律、 pn 结的理论和特性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半导体物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微电子器件本章主要介绍典型的微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包括器件结构、特性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基本制备技术和特性分析方法。
第四章:集成电路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原理,包括 CMOS 技术、逻辑门电路、模拟电路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地,每个章节会先讲授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以下方式:1.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掌握本课程知识点的能力;4.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总结微电子概论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微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西电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应用基础电子元件的功能与特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电路图绘制和电路仿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科研态度。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电路原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课程设计将注重知识深度和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础元件的原理与特性,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基本电子电路:分析并实践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数字逻辑电路:讲解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子电路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如音频放大器、数字时钟等,综合应用前三章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第二周:基本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第三周:数字逻辑电路原理学习;第四周:电子电路仿真训练;第五周: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设计并制作电子电路;第六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反馈。
教师教案(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授课学时:32授课班级:27034010等任课教师:何为/张万里/胡文成教师职称:教授/教授/教授教师所在学院:微电子与固体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第一章印制电路概述授课时数:3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印制电路的定义和功能2、了解印制电路的发展和特点3、掌握印制电路的特点与分类4、掌握印制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5、熟练掌握SMOBC工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印制电路的概念;2、印制电路的分类;3、印制电路的应用;4、印制电路的工艺过程。
难点:1、印制电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2、印制电路的减成法工艺;3、SMOBC工艺流程三、作业习题:1;3;4;5;7四、本章参考资料1 李乙翘等20人编著.印制电路技术(上、下册).香港:盈拓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032 马明诚译.印制电路从业人员辅导讲义(日).上海: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20023 小林(日)著,吴越辉译.印制线路板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4 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编著.印制电路板电镀、化学镀技术. 香港:盈拓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045 姜晓霞,沈伟编著.化学镀理论及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6 迟兰州,胡文成.印制电路技术.电子科技大学讲义,19967 林金堵,梁志立,陈培良.现代印制电路先进技术.上海:印制电路信息杂志社,20048 林金堵,龚永林.现代印制电路基础.北京.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2001五、教学后记第二章基板材料授课时数:3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覆铜箔层压板的分类方法;2、掌握的覆铜箔层压板的制备方法;3、了解不同覆铜箔层压板的特性;4、掌握FR-4基板的特性;5、了解各种基板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覆铜箔层压板的分类方法;2、覆铜箔层压板的制备流程;3、FR-4基板的性能及应用。
难点:1、不同基板相应型号的意义;2、制备覆铜箔层压板的材料与工艺;3、FR-4基板的性能及应用三、作业习题:1;2;4;5四、本章参考资料1.姜晓霞,沈伟编著.化学镀理论及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迟兰州,胡文成.印制电路技术.电子科技大学讲义,19963.林金堵,梁志立,陈培良.现代印制电路先进技术.上海:印制电路信息杂志社,20044.林金堵,龚永林.现代印制电路基础.北京.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20015.沼仓研史编著(日),马明诚译.高密度柔性印制电路板.上海:印制电路信息杂志社,20036.小林编著(日),蔡积庆,龚永林译.积层印制电路板.上海: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2003五、教学后记第三章印制板设计与布线授课时数: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印制板布线的一般原则;2、掌握印制板设计过程需考虑的因素;3、掌握印制板设计的CAD原理图;4、明确印制板设计过程的布线和布局原则;5、了解CAD布线后产生的各种文件类型。
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及基本环节,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方法,熟悉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框图表示、性能指标,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2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和实际效果。
2.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48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40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3.2 授课计划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和内容。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4.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西电版),作者:X。
5.2 实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5.3 辅助教材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
六、教学内容与重点6.1 教学内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6.2 教学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与频域分析法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判据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法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七、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7.1 教学过程理论教学:通过PPT演示、板书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电子技术》。
本节课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以及电路中的电流。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2. 掌握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3. 学习电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2. 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能够判断电路的闭合与断开;3. 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电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电流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电路图、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和功能。
2. 知识点讲解:(1)电路的概念:介绍电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3)电路的闭合与断开:讲解电路是如何闭合的,以及如何判断电路是否闭合;(4)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5)电流的特点:讲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知道电流的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一些与电路、电流有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电路、电流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路的闭合与断开,测量电流的大小,加深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电路闭合时,电流可以通过;电路断开时,电流无法通过。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流动,有大小和方向。
电流的特点:电流的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表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路的组成。
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第七章系统函数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一、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二、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三、系统函数收敛域与极点的关系四、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7.2 系统的稳定性7.3 信号流图7.4 系统模拟一、直接实现二、级联实现三、并联实现点击目录,进入相关章节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第七章系统函数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一、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是复变量s 或z 的有理分式,即A(.)=0的根p 1,p 2,…,p n 称为系统函数H(.)的极点;B(.)=0的根ξ1,ξ2,…,ξm 称为系统函数H(.)的零点。
)()()(••=•A B H 将零极点画在复平面上得零、极点分布图。
例)1()1()2(2)(22+++=s s s s H σjω0(2)-1-2j-j例:已知H(s)的零、极点分布图如如示,并且h(0+)=2。
求H(s)的表达式。
σjω0-1j2-j2解:由分布图可得524)1()(22++=++=s s Ks s Ks s H 根据终值定理,有K s s Ks s sH h s s =++==+∞→∞→52lim )(lim )0(22522)(2++=s s s s H二、系统函数H(·)与时域响应h(·)冲激响应或单位序列响应的函数形式由H(.)的极点确定。
下面讨论H(.)极点的位置与其时域响应的函数形式。
所讨论系统均为因果系统。
1.连续因果系统H(s)按其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在左半开平面、虚轴和右半开平面三类。
(1)在左半平面(a)若系统函数有负实单极点p= –α(α>0),则A(s)中有因子(s+α),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Ke-αtε(t)(b) 若有一对共轭复极点p 12=-α±jβ,则A(s)中有因子[(s+α)2+β2]--- K e -αt cos(βt+θ)ε(t)(c) 若有r 重极点,则A(s)中有因子(s+α)r 或[(s+α)2+β2]r ,其响应为K i t i e -αt ε(t)或K i t i e -αt cos(βt+θ)ε(t) (i=0,1,2,…,r -1)以上三种情况:当t→∞时,响应均趋于0。
西电免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课程相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3. 熟悉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科学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程相关实验;3. 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4. 使学生认识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西电免修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级及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科学基本概念:包括电子、信息、信号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信息科学导论2. 通信原理:介绍信号的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等基本通信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涉及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执行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信息实验4. 现代通信系统:分析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与应用;教材章节:第四章 现代通信系统5. 电子信息科学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电子信息科学在国防、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信息科学应用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知识,为实践操作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科技实验操作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子科技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子科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科技的基本概念:电子科技的发展历程,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电子科技的原理: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原理。
3.电子科技的应用:电子设备的基本构成,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电子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科技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经典教材,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子科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子科技的知识。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