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期药讯
- 格式:docx
- 大小:256.10 KB
- 文档页数:27
【肺癌规范化治疗专题】2014肺癌领域年度进展精要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苏 暄2014年国内外肺癌防治领域,哪些大事件和重要进展值得记取?★★肺癌2014国际新进展1. ASCO:所有肺腺癌患者进行EGFR,ALK检测成为必选项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签署分子病理学协会(AMP)/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病理学家联合学会(CAP)3大机构联合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指出了对肺癌患者适当使用EGFR突变及ALK重排检查的必要性。
2. FDA批准RAM联合多西他赛用于NSCL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扩大ramucirumab的应用范围,包括与多西他赛联用作为经铂为基础的化疗后的转移性NSCLC的二线治疗。
3. 新药AZD9291治疗TKI耐药NSCLC有效T790M突变是EGFR治疗耐药的主要原因。
一项Ⅰ期研究发现,一种新的突变选择性EGFR-TKI 药物AZD9291,为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一种新治疗选择,该药物对T790M 突变的患者(60%的患者检测到)疗效尤其突出,约有一半患者用后肿瘤缩小。
4. 阿法替尼使特定肺癌患者生存获益被首次证实2014年ASCO大会公布的有关LUX-Lung6和LUX-Lung3的一项汇总分析首度提示,基因型导向治疗可改善EGFR突变患者生存,一线阿法替尼可显著提高有常见EGFR突变(Del19/L858R)的晚期NSCLC 患者的总生存率(OS)。
5. 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比单用厄洛替尼PFS 更长2014年ASCO大会发表的一项开放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联用比单独的厄洛替尼无进展生存期(PFS)更长。
6.治疗ALK阳性NSCLC,克唑替尼比标准化疗改善PFS和ORR2014ASCO大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ALK 阳性非鳞NSCLC患者中,相比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者联合卡铂,一线克唑替尼能明显改善PFS和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可接受。
用药分析我院2013年10-12月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的要求,临床药学每月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动态,发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相关数据上报国家、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为我院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现将我院2013年10-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一、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析2013年10-12月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均未超过卫计委规定值;2013年10-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40DDDS,均超出规定值。
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
口腔科、呼吸2科、肛肠科、儿科四个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连续三月排名前5位,虽与相关科室收治感染病人比例较高有关,但查阅病历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病毒性感染或无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呼吸2科、泌尿外科使用强度连续3月排名前5位,与相关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把握不严、无指征联用抗菌药物、选药档次高、不及时停用抗菌药物有关。
表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报表10月11月12月抗菌药物使用率(%)61 63 6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5 47 41.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 6.3% 8.3% 4.2%表2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季度报表10月11月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2% 16% 15%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34% 24% 32%表3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名前5位科室表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前5位科室报表二、清洁手术(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分析2013年10-11月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30%,12月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为34.9%,较上季度有改善,但12月仍超出了规定值,某些临床医生至今对无预防用药适应症的Ⅰ类切口手术仍随意使用抗菌药,浪费了药物,增加了不良反应,加快了细菌耐药性产生。
总第(67)期 2014年8月12日区别定价政策是本土领先的制药企业一直呼吁的改革。
在当前的国家定价政策下,跨国药企依然享有单独定价政策,但是本土创新型企业却缺少相应的政策保护。
所谓“区别定价”,是指对符合资质的企业生产的特定药品,区别于一般药品定价原则制定或调整价格,主要目的是运用价格杠杆鼓励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从2009年试行药品差别定价,目前已公布四批品种名单。
按照规定,国内专利药品、首仿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等均可申请差别定价。
此类产品在招标中可获得较高质量层次,有利于维护相关生产企业的价格体系。
进口药引入国际价格比较此前,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在公开场合承认,在政府管制范围内的300多种外企原创药中,80%的价格确实高于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采取措施。
宋大才表示:“发改委将继续完善药品的定价方案。
长期以来,定价部门坚持以成本和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药品定价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作为管理药品价格的政策定价部门的一个基本方法。
同时,也要引用现在国际上经过证明的合理药品价格调节方式今后要完善药品的定价方法,特别是引入国际药品价格比较,通过全面调查一些药品在主流、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情况,从而合理地制定药品价格,同时减少价差,为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在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建立了同类药物的药品市场实际交易价格监测。
据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我们既然选择要收集国外的价格信息,就一定会在国内药品的定价上发挥作用。
至于如何影响国内进口药的定价,还需要对收集的价格数据进行更多的分析。
信源地址:/s?__biz=MjM5NzQ4MTg2MQ==&mid=207136288&idx=1&sn=0ca0e80414ca1e1f67ab95f2784659c6&scene=1#rd7月23日,美国FDA批准Targiniq ER(盐酸羟考酮与盐酸纳洛酮缓释片),它是一款缓释/长效(ER/LA) 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严重到需要每天、不间断、长周期阿片治疗的疼痛,并且该疼痛尚无充分的替代治疗选择。
2014年3月FDA批准新药概况2014年3月,FDA批出3个新分子实体药品,为淀粉样蛋白PET扫描造影剂治疗利什曼原虫病药品Impavido (米替福新)和治疗银屑病关节炎药品阿普斯特)。
Neuraceq被用于β淀粉样蛋白神经炎斑块密度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对有认知损伤的成人的大脑神经退行病理状态进行活体评估,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大脑。
虽然该成像剂没有被定义为应用于AD,但它可用于排除这种疾病。
Neuraceq是FDA批准的第3种淀粉样蛋白造影剂,另外两个PET显像剂florbetapir(Amyvid,礼来公司)和flutemetamol(Vizamyl,GE医疗集团)分别在2012年与2013年获得批准。
FDA批准Neuraceq是基于872名患者参与的全球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和3项包括205名同意生命终结后捐赠大脑作验尸患者的影像检查研究。
82名受试者的大脑被验尸分析确认β-淀粉样神经炎斑存在与否。
82例大脑PET与组织病理学的解释相关性表明,Neuraceq能准确地检测出大脑中中等至致密的β-淀粉样蛋白神经炎斑块,是估计活人这些斑块密度的有用工具。
Neuraceq阳性扫描能显示中度到密集淀粉样蛋白神经炎性斑块,神经病理学的检查已经证实AD患者可出现这一数量的淀粉样蛋白神经炎性斑块,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类型神经疾病患者或认知正常的老年人中。
这种类型的扫描应该作为其他诊断评价的辅助工具,这种造影剂用于预测痴呆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
Neuraceq成像应该独立于患者的临床信息来解释,医师在解释Neuraceq成像之前应接受培训。
Impavido获“快速通道指定”、“优先审评“和“孤儿药”地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利什曼原虫病,适用于年龄≥12岁、体重≥30 kg成年和青少年患者。
利什曼原虫病是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又名黑热病,利什曼原虫这种寄生虫通过沙蝇叮咬传播给人类。
2014年批准重要治疗领域药品情况一览医药来源:新康界时间:2015/3/16责任编辑:chengpeng评论繁体2014年批准重要治疗领域药品情况2014年,经过药审中心的审评,提出建议批准以下多个重要治疗领域的药品上市,为患者获得最新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患者用药可及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抗肿瘤用药1.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也是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产品。
胃癌是我国高发肿瘤,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后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选择,存在迫切临床需求。
该产品的上市,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2.西达本胺片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是国内首个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
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缺乏有效治疗,预后差,该产品上市对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3.多西他赛注射液紫杉醇类化疗药,微管解聚抑制剂,已在我国批准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非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的患者。
现国内批准增加晚期胃癌的新适应症,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4.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5-羟色胺3(5-HT3)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已在我国批准用于预防肿瘤患者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现国内批准增加用于预防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的新适应症,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了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新治疗手段。
(二)疫苗领域5.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消除了目前计划免疫规划中数千万剂使用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潜在的致病危险(疫苗株或衍生株引发的相关病例),安全性更好。
药审中心按特殊审批程序完成了该疫苗上市注册申请的审评,有效配合了WHO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行动计划。
同时,该疫苗的批准上市,对我国乃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每月药物快讯-2014年1月FDA 批准COMPLERA 用于 HIV 患者从稳定方案换药FDA 已经批准了Gilead Sciences 公司的单片HIV-1 方案Complera(R)(恩曲他滨/盐酸利匹韦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使用稳定抗逆转录病毒方案达到特定病毒学抑制(HIV RNA < 50 拷贝/mL)成人患者,从而取代其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Complera于 2011 年首次获批用于首治患者,将一个完整疗程的三种抗逆转录病毒药合成一片,每日用药一次即可。
换用Complera 的患者应无病毒学失败史,至少 6 个月已经抑制了病毒载量,属于首次或第二次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目前或以前不对Complera 成分耐药。
确定了Complera 对使用含利托那韦增效蛋白酶抑制剂稳定方案达到病毒学抑制(HIV RNA < 50 拷贝/mL)患者的疗效。
SPIRIT(研究106)的临床数据支持其批准,这项随机开放III 期研究中,原用含有托那韦增效蛋白酶抑制剂(PI) 的多片HIV 治疗药实现病毒学抑制的患者,换用为Complera 或继续用基于PI 的方案。
该研究发现,Complera 治疗48 周后,89% (n = 283/317) 换药患者的病毒载量低于50 拷贝/mL,而继续用24 周PI 方案的患者则为90% (143/159)。
Complera 可良好耐受,很少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
Complera 既往临床研究中最常见副作用有头痛、抑郁障碍和失眠(均为2%)。
SPIRIT 中未识别出新的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从2% 升高到 2.4%。
Complera 说明书加框警告称有发生乳酸酸中毒/严重肝毒性伴脂肪变性及乙型肝炎急性加重的风险。
此方案在欧洲以Eviplera(R) 销售,最近也获欧洲批准用于对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方案(NNRTI) 类、替诺福韦或恩曲他滨耐药无相关已知突变,或病毒载量为100000 HIV-1 RNA 拷贝/mL 或更低的任何HIV感染成人患者(见2011 年11 月29 日《汤森路透药物新闻》)(Gilead Sciences 新闻稿)。
★药事管理★2014年一季度全院药品安全性监测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指标情况本季度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52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8例,占比15.4%;新的不良反应1例,占比1.9%;医生上报31例,占比59.6%;出院病人15338人,总的不良反应上报率为出院患者的0.3%。
引起不良反应的前5位药物分布及发生例数: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尚有:莫西沙星注射液(拜复乐)、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舒萨林)、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射用吉西他滨(泽菲)、注射用奈达铂(捷佰舒)、依托泊苷注射液、顺铂注射液(诺欣)、注射用炎琥宁各2例;氨茶碱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力尔凡)等25个药品各1例。
2.与上季度比较图1 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对比图2 本季度上报趋势图如图1、图2所示,本季度上报例数较上季度减少,不良反应上报率从上季度的0.4%下降到0.3%。
新的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及严重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均减少,医生上报数量占比增加。
2月份ADR上报数量与其他月份差异明显,可能与春节期间住院人数较少,医护人员上报意识不高有关。
3.提示临床警惕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序号药品名称不良反应提醒1)ADR上报系统嵌入医生、护士工作站后,方便了医护人员上报,但仍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强化不良反应上报意识;病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应切实履行不良反应监测责任,避免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提高上报率;2)对于不良反应上报数量较少的月份,及时分析原因,避免漏报;3)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总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用药安全;4)对于新出现的和严重的ADR,药学人员做好后期宣传工作,提醒其他专科;需要时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用药错误监测1.指标情况本季度全院共发生用药错误5例,具体结果见下表。
2014年第一季度用药错误汇总数据序号事件时间错误等级类型2 给需要补充氯化钠的患者补充了氯化钾输液2014.1.24 2级给药错误3 多给患者输注了胰岛素注射液2014.1.28 2级多给药本季度共发生5例用药错误。
药品信息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药品名称】: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商品名】:切诺【成分】主要成份为桉油精,柠檬烯及α—蒎烯。
【性状】本品黄色肠溶软胶囊,内容物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适应症】本品为黏液溶解性祛痰药。
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和矽肺等呼吸道疾病。
亦可用于支气管造影术后,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药理毒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使小鼠气管段分泌量增加,改善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作用,并使黏液移动速度增加,有助痰液排出。
并能使豚鼠咳嗽潜伏期延长。
文献显示本品具有抗炎作用,能通过减轻支气管粘膜肿胀面起到舒张支气管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桉柠蒎油中的单萜成份吸收迅速且完全,动物实验表明口服后1—3小时单萜成份达最大血药浓度。
深入的研究表明柠檬烯在大鼠及其它动物和人类很快被代谢,口服给药后,柠檬烯主要通过动物和人类的尿排泄,约60%在24小时内经尿排泄,5%经粪便排泄,2%经呼出的CO2排泄。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急性患者一次0.3g(1粒),一日3-4次;慢性患者一次0.3g(1粒),一日2次。
儿童:4-10 岁儿童:急性患者一次0.12g(1粒),一日3-4次;慢性患者一次0.12g(1粒),一日2次.本品宜于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不可打开或嚼破后服用。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偶有胃肠道不适及过敏反应,如皮疹、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慎用。
【规格】按桉柠蒎油计儿童装0.12g/粒,成人装0.3g/粒。
【贮藏】密闭、在阴凉(不超过20℃)处保存不良反应我院2011年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与总结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
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将相关资料反馈给临床,对防止ADR的重复发生,以及降低致死率和医疗费用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联合用胃药何以不见效?专家表示,联合用药要注意四点:服药顺序、停药时间、药物选择和维持治疗在临床上,大多数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案是根据病人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发现(包括体征、胃镜或胃肠X线造影表现),并结合医生本人临床经验而制定的。
为了尽快治愈疾病,在单药治疗无效时,医生常常会选择联合用药,有时,甚至会给病人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
但是,如果病人缺乏联合用药的基本知识,随意使用,就可能出现联合用胃药,仍不见疗效"的尴尬情况。
下面,介绍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联合用药,服药顺序要正确在临床上,常用的联合用药是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等。
联合用胃药服药顺序举例如下:以抑酸剂为主药,应辅以胃酸中和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以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动力药为主药,应辅以弱抑酸剂。
一般,抑酸剂宜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后1小时服用。
三类药不能同时服用:1.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促胃动力药,目的是用促胃动力药推动胃排空。
2.餐后半小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此时胃已基本排空,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作用可较持久。
3.1小时后服用弱抑酸剂。
注意事项:同时服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会减低胃黏膜保护剂的效果;同时服用促胃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后者很快进入肠道,不能有效保护胃黏膜。
最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是铋剂和硫糖铝制剂,这两种药物都需要在胃酸条件下形成不溶性胶体覆盖在胃黏膜和溃疡面上,阻隔胃酸、蛋白酶和胆汁对其侵害。
二、症状缓解后,停药时间要妥当胃病治疗分常规用药和强化用药。
常规用药是为了彻底治愈疾病或巩固疗效,强化用药则是为了迅速缓解症状。
消化性溃疡患者需常规(一般两个月)服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
为迅速缓解疼痛,一般可在1周内加大抑酸剂的剂量,此后,需按常规剂量继续服用。
需注意,症状缓解并不意味溃疡已经愈合,过早停药,症状仍可能反复出现。
慢性胃炎患者应长期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短期辅以促胃动力药和弱抑酸剂。
同样,症状缓解后立即停用胃黏膜保护剂,胃炎也难以治愈。
渠县人民医院
2014年第三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2014年第三季度我院药品销售总金额为26188884.04元,其中基本药物销售金额为8385528.47元,占药品总金额的32.01%。
基本药物销售前二十位中,注射剂型17个,口服剂型3个;基本药物前二十位销售中,抗菌药物基药占3个,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头孢克肟分散片、头孢硫脒注射剂。
2014年第三季度我院抗菌药物基药销售金额为1226020.18元,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4.68%,占基本药物销售金额的14.62%。
抗菌药物基药销售前二十位中,注射剂型13个,口服剂型7个。
2014年第三季度我院门诊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为40.2%,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高的科室为门诊内科(45%),较差的科室为门诊儿科(23%);住院病区基本药物平均比例为34%,基药比较高的科室为麻醉科、传染科,较差的科室为骨科、儿科。
2018年第一季度药讯第一篇:2018年第一季度药讯春暖花开情绪更重要油菜花又盛开,成为人们踏青、赏花的首选。
不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菜花黄,病人狂”,专家提醒,春季恰恰是某些精神心理疾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油菜花飘香的季节更是达到高峰。
著名心理专家、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师建国主任医师提醒,春季是躁狂症高发季节,最好能引起充分重视,进行日常调养,必要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突然话多原是痴狂40岁的李女士,原本性格文静内向,最近却打开了话匣子,精力旺盛,连晚上都不睡觉。
家人感觉异常,发觉她这个人变了,“和平常不太一样”。
送入医院诊断为躁狂症。
师建国主任医师介绍说,躁狂症是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易躁易怒,情绪反常。
情绪高涨,兴奋异常,自命不凡,有些病人则表现为容易发脾气,听不得反对意见,严重者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专家强调说,轻度躁狂症患者会显得自信乐观,幽默诙谐,甚至妙语连珠,容易给人积极印象。
此时,家人不要被这个假象迷惑,应重点看此人是否与之前“判若两人”,如果情况加重、延续时间长,则要去就医。
过去有躁狂症病史的患者,在春天这个敏感的季节,就要注意不要擅自减少药量或停用药物。
春季情绪最易不稳师建国主任医师介绍说,临床上躁狂症并不鲜见,并有明显的季节特色,每年春季是发病大高峰。
每到春季,到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患者开始明显增多。
每年3月—5月份的春季,乍暖还寒,是人情绪最差、最不稳定的季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会让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也上升近40%。
对天气变化反应最强烈的年龄段,是35岁至50岁的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容易受天气左右,出现躁动、疲倦、没食欲、睡不好、呕吐、轻度腹泻等症状。
有调查表明,受季节影响的易感人群中,约有60%的人属于植物神经系统不够稳定型。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在五脏对应的是肝,春季多风,肝风内动,扰动心神,容易出现精神失常。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药讯2015年1月(第四期)(内部交流资料)主办:药剂科协办:医务科目录第一部分处方、医嘱点评结果及分析 (1)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点评结果及分析 (1)二、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及分析 (2)第二部分抗菌药物管理 (4)一、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评价分析 (4)二、2014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7)第三部分药学天地 (15)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15)药敏结果解读 (16)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治指南更新要点 (18)第四部分药物警戒快讯 (20)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 (20)《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加用胰岛素对比二甲双胍加用磺脲类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1)第五部分文摘 (22)围术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分析及用药干预 (22)第一部分处方、医嘱点评结果及分析为了规范临床处方开具和用药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重庆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及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等,在我院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我院组织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处方点评小组,每月抽取我院的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点评,综合分析。
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的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病区医嘱单的抽样率(以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的绝对数不少于30份。
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点评结果及分析1.点评结果表一2014年10~12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例数点评数30不合理数9不合理比例%30由表一可以看出,在点评的30份病历中,不合理病历9份,占总病历的30%,合理病历21份,占总病历的70%。
成都平安医院药讯二〇一四年第一期目录一、药事管理我院高危药品目录二、药物不良反应CFDA提醒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安全风险CFDA提醒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CFDA提醒警惕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CDFA提醒关注胸腺肽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三、药物与临床缓控释制剂的用药错误注意影响补铁剂疗效的一些因素关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变色问题的分析四、抗癌新药资讯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甲磺酸伊马替尼一、药事管理《一》.成都平安医院高危药品目录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国家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推荐目录(2012年3月第1稿),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目录,具体包含药品如下:A级高危药品编号药品种类药品名称1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50%葡萄糖注射液3 胰岛素制剂,皮下或静脉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笔芯)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诺和平笔芯)、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特充)、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笔芯)、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诺和平特充)、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400IU)、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300IU)、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50R笔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笔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 400IU)、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400IU)、精蛋白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R笔芯)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乐70/30 300IU)、精蛋白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25R笔芯)、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R笔芯)、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R 400IU)、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30R 400IU)、 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30R 300IU)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N 400IU)5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6 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氯胺酮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7 静脉用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8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B级高危药品编号药品种类药品名称1 抗血栓药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2 放射性静脉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碘海醇、碘化油、钆喷酸葡胺注射液3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咪达唑仑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4 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芬太尼注射液(贴剂)、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5 抗肿瘤药(注射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吉西他滨丝裂霉素平阳霉素表柔比星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顺铂卡铂亚叶酸钙达卡巴嗪昂丹司琼重组人干扰素a-2b 托烷司琼美司钠6 其他异丙嗪注射剂、缩宫素注射液C级高危药品1 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2 阿片类镇痛药,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布桂嗪片3 口服抗肿瘤药卡培他滨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来曲唑片、替加氟片、甲地孕酮分散片4 生殖系统药氟他胺片、甲羟孕酮片5 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瑞格列奈片、格列齐特片、格列吡嗪控释片6 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备注: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目录1.药事动态 (2)1.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 (2)2.美国发布低分子肝素脊柱出血和瘫痪风险的更新建议 (3)2.药物临床 (3)欧盟限制短效β受体激动剂在产科中的使用 (3)3.合理用药 (4)4.不良反应 (5)1.英国提示卡培他滨的严重皮肤反应风险 (5)2.警惕质子泵抑制剂的骨折、低镁血症风险以及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6)化疗所致的血液学毒性及处理 (7)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查评估分析 (12)1.药事动态1.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世卫组织一份新的报告首次审视了全球的抗菌素耐药情况,包括抗生素耐药性,表明这种严重威胁不再是未来的一种预测,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区发生,有潜力影响每个人,无论其年龄或国籍。
当细菌发生变异,使抗生素对需要用这种药物治疗感染的人们不再有效,就称之为抗生素耐药,现在已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
“如果没有众多利益攸关方的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世卫组织卫生安全事务助理总干事Keiji Fukuda博士说。
“有效的抗生素一直是使我们能够延长寿命、更健康地生活和受益于现代医学的支柱之一。
除非我们采取显著行动加强努力预防感染并改变我们生产、发放和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否则世界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共卫生产品,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如何应对耐药性通过以下方面,人们可帮助应对耐药性:只有当医生开出处方时才使用抗生素;即使感觉有所好转,也要服完处方的所有药物;决不与其他人分享抗生素或使用以前剩下的处方药。
通过以下方面,卫生工作者和药剂师可帮助应对耐药性:加强预防和控制感染;只有当确实需要时才开出处方和发放抗生素;处方和分发的抗生素必须适用于治疗的疾病通过以下方面,决策者可帮助应对耐药性:加强对耐药性的跟踪和实验室能力;管制和促进药物的适当使用。
通过以下方面,决策者和制药业可帮助应对耐药性:推动创新以及新工具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所有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2014 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榜单2015-01-19 18:07 来源:丁香园作者:丁香园Insight字体大小- | +导读:2014年已经翻过去。
这一年,最具有人气话题的药品是丙肝药Sofosbuvir,其热度贯穿年首到年终;最具人气话题的政策是药品审评的时限,审评过慢的问题还在,但挡不住国内企业的申报热情。
替尼类肿瘤药的申报蜂拥而至,国内恒瑞首先冲出重围拿下了阿帕替尼。
全球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SGLT2 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上市浪潮此起彼伏,国内多家企业陆续争相申报。
「冰桶挑战」唤醒了大众对罕见病的关注,孤儿药申报也应声而上。
全球专利药大面积到期,首仿药的春天随之来到,白云山金戈抢先上市。
仿制药仍大量重复申报,但重复不过人们对中国药品市场的希望。
丁香园Insight – China Pharma Data 数据库倾情打造2014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榜单,为这一年的中国药品审评盘点,记录医药行业这一年走过的路径。
「药品品种篇」最佳“原创”药品奖甲磺酸阿帕替尼:明显延长晚期胃癌生存期的单药江苏恒瑞的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商品名:艾坦)是第一个安全有效的晚期胃癌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明显延长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的生存期。
「阿帕替尼」这一年赚足了人气,也为江苏恒瑞赚足了股票,荣获「2014 年度最佳“原创”药品奖」。
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江苏豪森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新药,2014 年 3 月获批上市(见表1)。
另一个获批上市的新药是阿德福韦酯,该药并非首次上市,市场上已有 7 家企业生产获批1.1 类阿德福韦酯(原料药和片剂),同时12 月CFDA 通报了阿德福韦酯的低磷血症及骨软化不良反应,使得阿德福韦酯的市场并不乐观。
3.1 类药品最具人气奖阿齐沙坦:申报企业数量25阿齐沙坦是用于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原研厂家为武田制药。
3.1 类的阿齐沙坦在2014 年新增了25 家申报企业后,其申报企业总数达到了49 家,获得「2014 年度 3.1 类药品申报最具人气奖」。
2014年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彭孑婧(药学部临床药学室)2014年1-12月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分以下几个方面:1.上报总数及品种:2014年1—12月份,我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37例,涉及药品69种。
其中抗菌药物34例,中药制剂42例其中中药注射液41例,心血管药16例,糖尿病药物4例,其他41例。
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2014年不良反应上报科室和例数表2 2014年致不良反应药物及例数汇总2.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药品分别是:参麦注射液59例,生脉注射液11例,利福平注射液9例,阿奇霉素粉针8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粉针8例,血塞通7例,美洛西林钠粉针7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7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例,胸腺肽粉针5例,正清风痛宁片4例。
3.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皮疹、皮肤发痒)、神经系统反应(发热、寒颤、抽搐)及循环系统反应(头晕、头痛、胸闷)等。
特殊反应有如下几种:①舒必利注射液:引起木僵病,双上肢向上震颤、强直;②异烟肼片:引起全身脱屑,双下肢水肿;③双氯芬酸钠栓、头孢曲松粉针:引起过敏性休克;④拉氧头孢:右耳听力下降;⑤伊曲康唑胶囊:引起肝功能异常;⑥夫西地酸粉针:引起黄疸;⑦帕罗西汀片:引起梦魇;⑧甲泼尼龙粉针:引起抑郁症及焦虑症。
4.分析提出引起注意的药品: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可能也与用量基数大有关系,加之中药注射液的成分较复杂,中药制剂严格控制其输液浓度,更不宜与其它药物混合并用。
抗菌素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也较高,滥用抗菌素不仅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还易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危害极大,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也不宜采用抗菌素,即使使用抗生素,也未必收到预期。
望临床各科室使用这些药品时要严格控制,认真审查该药物的说明书,掌握其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及其它注意事项,详细向病人及家属沟通告知,使病人有心理准备,以避免或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药讯(2015年第01期)牙克石市中蒙医院医院药剂科 2015-3目录静水深流看医改……………………………………………………3-5页欧盟评估氨溴索和溴己新的严重过敏反应风险…………………6-7页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合理使用…………………………………8-13页补钾的基本常识…………………………………………………14-16页4种情况才需要输液……………………………………………17-18页伤口红肿别贴膏药…………………………………………………19页抗菌药物监测指标相关知识介绍………………………………20-22页警惕苯溴马隆的肝损害风险……………………………………23-27页详解各类降糖药优缺点比较……………………………………28-31页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及其合理用药统计分析汇总………………22-33页第一季度合理用药及细菌耐药预警提示…………………………33-页静水深流看医改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一人生病全家忙,有担忧,有叹息,有无奈,有眼泪。
看病难、看病贵,成了每个人心中的痛点。
又是一年岁尾时,医改究竟改了啥?有一个词叫“静水深流”,意思是水面风平浪静,水下激流涌动,这种变化往往不易觉察。
如今,医改进入“深水区”,不会总是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而是静中有动、由浅及深,这也是一种新常态。
2014 年,医改迎难而上,可圈可点,真的很给力。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公立医院改革又是难中之难。
看病难、看病贵,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城市。
2014 年,我国拉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序幕。
浙江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率先告别“以药补医”时代。
全国已有 2300 多个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
福建省三明市打出漂亮的“组合拳”,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实现了百姓可接受、基金可运行、财政可持续,工资总额核定不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挂钩,扭转了医院和医生的逐利行为。
药讯(总第42期)药剂科主办2014年第3期2014年7月医药信息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 (1)FDA批准首款吸入式胰岛素Afrezza上市 (2)不良反应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严重肝损伤一例 (3)婴儿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相关结石2例 (5)合理用药预防血栓,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的区别 (8)孕妇抗过敏药的选用 (10)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 (11)抗菌药物从皮试误区浅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规范化应用 (13)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选 (15)新药介绍 (17)药学质量2014年4月处方点评分析与评价 (20)2014年5月处方点评分析与评价 (23)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评估了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控制身体血压和体液的激素系统的不同类别药物联合使用的风险。
这些药物(称为作用于RAS的药物)包括三大类:ARB类药物(含活性物质阿齐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或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后会引起血管扩张,有助于减少肾脏对水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压;ACE抑制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西拉普利、地拉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赖诺普利、莫昔普利、培哚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螺普利、群多普利或佐芬普利)和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阻断参与体内产生血管紧张素II的特定酶的作用(ACE抑制剂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肾素抑制剂阻断被称为肾素的酶)。
RAS参与维持身体的水盐(电解质)平衡,从而控制血压。
作用于RAS的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血压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全身使用),而有些也用于治疗某些肾脏疾病,以降低尿中蛋白质丢失。
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联合用药,但由于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相比,作用于RAS的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高钾血症(血钾水平高)、低血压和肾功恶化的风险,而且可能不会获得预期获益,因此,出于这种考虑,EMA对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进行了评估。
此次评估是对EMA在2012年2月对含阿利吉仑药物开展的评估工作的后续工作。
当时的结论认为,阿利吉仑与ACE抑制剂或ARB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脏、血液循环和肾脏副作用的风险,因此不建议在任何患者中使用,且应禁止同时并发有糖尿病或中度至重度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使用。
经过评估,2014年4月1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发布消息称,不推荐联合使用以上任何两类药物,尤其是同时罹患有糖尿病相关肾脏问题(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应给予ARB与ACE抑制剂。
如果必须联合使用这种药品时,必须在专家监督下密切监测肾功能、水盐平衡和血压(ARB类药物坎地沙坦或缬沙坦现已获得许可,可在心衰患者中作为ACE抑制剂的补充治疗,上述建议也包含该用途);在肾损害或糖尿病患者中禁止将ARB或ACE抑制剂与阿利吉仑联合使用。
此外,来自几个大型研究的证据显示,在并存各种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或II 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相比,ARB与ACE抑制剂联合使用与高血钾、肾损害或低血压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在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未观察到双重阻断带来显著获益,且仅在不合适采用其他治疗的特定心力衰竭患者组中,获益大于风险。
EMAFDA批准首款吸入式胰岛素Afrezza上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吸入式人胰岛素产品Afrezza (MannKind公司生产)上市,用于改善成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Afrezza是一种速效吸入式胰岛素,患者可以在餐前或开始进餐后20分钟内使用。
但是,Afrezza无法取代长效胰岛素的作用,而且,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Afrezza 并需与长效胰岛素联合使用。
另外,Afrezza不推荐同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不推荐在吸烟或患有慢性肺病患者中使用。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内分泌与代谢产品部门主任Jean-Marc Guettier博士称,“Afrezza对需要餐时胰岛素治疗患者而言,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FDA批准Afrezza上市,对需要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治疗而言,拓宽了其输注餐时胰岛素的方法。
在今年4月召开的FDA顾问小组会议上,13比1投票通过Afrezza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14比0投票通过Afrezza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Afrezza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涉及3017例患者,包括1026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1991例2型糖尿病患者。
Afrezza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Afrezza组糖化血红蛋白A1c 下降幅度低于门冬胰岛素组,但在同时服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Afrezza降糖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在临床试验期间,最常见的Afrezza相关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咳嗽、咽喉痛或咽部刺激症状。
试验期间观察到,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Afrezza有可能诱发急性支气管痉挛,因此,FDA 建议在Afrezza 包装盒上附有警告标识。
另外,FDA 批准Afrezza 一个风险评估及管控计划,包括一个沟通计划,旨在通知医务人员关于这个药物相关的急性支气管痉挛风险。
FDA 同时要求MannKind 公司进行下述4项Afrezza 上市后研究“一项临床试验,在儿科患者中评估Afrezza 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项临床试验,评估Afrezza 肺部肿瘤的潜在风险,并同时评估Afrezza 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其对肺功能的长期影响。
进行两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正常血糖钳夹临床试验,一项描述Afrezza 剂量反应特征,另一项评估Afrezza 个体差异。
SFDA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严重肝损伤一例1例71岁男性患者于起搏器植入术后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 ,接续胺碘酮600 mg 持续静脉微量泵入。
术前肝功能正常。
用药第3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黄染,丙氨酸转氨酶(ALT)2 954 U/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56 U/L ,总胆红素(TBil) 56.4 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37.4 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19.0 umol/L 。
停用胺碘酮,并行保肝治疗。
停用胺碘酮第5天,ALT965 U/L ,AST 296 U/L ,TBil 35.6 umol/L,DBil 21.3 umol/L,IBil 14.3 umol/L ;第15天,ALT 37 U/L,AST 27 U/L ,TBil 14.0 umol/L, DBil 6.7umol/L ,IBil 7.3umol/L 。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17年伴活动后气短2年、加重6d ,于2013年9月1日入院。
患者17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晕,多次测量血压高于正常,间断口服“北京降压0号”等药物。
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间断活动后气短,体力下降,严重时伴有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因心功能不全入院治疗。
6d 前,患者因受凉再次出现头晕和活动后气短,并伴有咳嗽、咯白色黏痰、间断心悸,不伴胸痛,为进一步诊治就诊,门诊以“高血压病”收入院。
既往糖尿病史11年,10个月前因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间断服用呋塞米和螺内酯,常规检查肝功能未发现异常。
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血压100/60 mmHg(1 mmHg =0. 133 kPa),心率51次/min,心音低钝,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哕音,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肢导Ⅲ和胸导V1 - V3呈Qs型。
入院诊断:高血压病,心功能Ⅳ级,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陈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肺部感染。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
丙氨酸转氨酶( ALT) 1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12 U/L,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等指标均正常,肝炎病毒及抗体检查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外均阴性。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呋塞米、螺内酯、氯化钾、头孢呋辛等药物治疗。
入院第5天,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停搏最长达4.3s,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补充诊断: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
入院第9天,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过程顺利。
术后5h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接续胺碘酮600 mg静脉持续微量泵入。
入院第11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黄染。
肝功能检查:ALT 2 954 U/L,AST 156 U/L,总胆红素(TBil) 56.4umol/L,直接胆红素(DBil) 37.4 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9.0 umol/L。
当日停用胺碘酮,其他药物继续使用,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
入院第15天,ALT 965U/L,AST 296 U/L,TBil 35.6 umol/L,DBil 21.3 umol/L,IBil14.3 umol/L;第17天,ALT 535 U/L,AST 87 U/L,TBil 31.3umol/L,DBil 19.6 umol/L,IBil 11.7 umol/L;第21天,ALT165 U/L, AST 34 U/L, TBil 22.7 umol/L, DBil 14.4 umol/L,IBil 8.3umol/L;第25天,ALT 37 U/L, AST 27 U/L, TBil14.0 umol/L,DBil 6.7 umol/L,IBil 7.3umol/L。
讨论本例患者应用胺碘酮2d出现恶心、呕吐、皮肤黄染,ALT达2 954 U/L,AST、TBil、DBil、IBil均升高。
停用胺碘酮,予保肝治疗,上述各项指标逐渐降至正常。
患者同时联用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呋塞米、螺内酯和氯化钾,虽上述口服用药均能引起肝功能异常,但因长期服用、定期检查并未发生异常,且加用胺碘酮前肝功能正常,考虑本次急性肝损伤为静脉应用胺碘酮所致。
静脉应用胺碘酮所致肝损伤较口服多见,已有文献报道静脉应用胺碘酮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为25. 5%。
检索CNKI数据库,该药致急性且严重肝损伤不多见,尚未引起关注。
静脉应用胺碘酮致肝损伤的机制更多支持助溶剂聚山梨酯80致肝损伤学说。
本例提示,静脉应用胺碘酮前需进行肝功能检查,用药后第1、3天再次复查;一旦出现转氨酶升高,更应严密监测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