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工笔画 (37)
- 格式:doc
- 大小:639.50 KB
- 文档页数:1
一、技巧部分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体系,称为统染。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6、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方法。
7、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8、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11、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同时竖立笔中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待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二、色彩部分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2、叶的底色。
3、xx: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xx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这里先扼要介绍一下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
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
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
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
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如这幅《银花之三》(见图),就运用了“重”、“淡”相间法。
银饰用赭墨渐次分染,细腻微妙。
背景和几块红、蓝颜色用不透明颜料。
从审美角度讲,颜色的薄厚、轻重,浓烈与淡雅的效果,在把握上尤其要注意。
(一)铅笔稿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点很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起点。
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
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这点有利于构图布局。
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际,这是你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以上所述是动笔之前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模特儿。
这一步是眼与脑的结合.画家的眼睛应具有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分辨能力、只有准确地看到,才能正确地表现。
所以,要随时训练我们的眼睛,培养我们的眼睛。
眼高才能手高。
这时候把以上所看到及所想的用概括的线条画几个小构图,把所画对象的位置、大小、左右高低、线条的疏密分布及纵横关系,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勾画一下,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其一,这样就可以依此来起铅笔稿了。
起稿时铅笔不宜太软,太软不容易深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置确定下来,注意各部位的倾向性及关系,把每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的外形,可把其归纳为几何形,这样对捕捉对象的整体形态很有帮助,注意每个具体形间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
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作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
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
千余年来,名家辈出。
五代有“黄家富贵(黄筌)、徐氏野逸(徐熙)”。
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成就了“宣和画院”的辉煌时期。
继黄筌、徐熙、赵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画家有黄居寀(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仁发、王渊(元代)、边景昭、林良、吕纪、陈老莲(明代)、任伯年、恽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作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工笔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工笔画的特点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工笔画的特点具体分析一、美学意境1、有气韵则有生动:“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气韵生动”是个完整的提法,体现了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而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业,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因心而造境”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他指的是画面意境而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图景,是作画者按自己的理想所虚拟出来的虚幻飘渺的艺术境界,这个图景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是作画者“心造”之境。
3、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处理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主体,使主体更为突出,后面的空白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人回味无穷。
大部分的空白可以使我们想象许多意境,画中虽未画出,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思绪任意驰骋。
4、以诗入画与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不是仅仅指画面上的题诗,还指画中隐含着的诗意,补画笔所未到,启动画者之联想,使诗意与画意相得益彰。
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情景相生,得意于画外。
二、线的特点1、书法用笔:中国工笔画的用笔与书法同法,也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与收笔是勾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部分,起笔收笔的质量直接影响线条本身的质量及行笔的过程。
工笔画法1冲染法。
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
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
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
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
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
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
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
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
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三、关于用具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
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
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
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
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
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
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
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
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
工笔人物画法步骤以下内容并非针对以上作品图讲解工笔人物主要分为画线描稿、墨笔勾线、渲染着色三个步骤。
第一步:画线描稿。
需要注意人物的姿态、结构、细节,尽可能地展现人物性格与画者对人物的个体感受。
要求所有的细节都能准确的呈现。
最后的定稿要能清楚明白地反映局部之关系。
注意对线条的梳理。
可参照永乐宫与当代的工笔人物作品。
(略)第二步:勾线方法。
1.铅笔过稿。
用笔要轻,可见即可。
边画边调整线条。
2.勾线。
小红毛与叶筋,为硬毫勾线笔。
3.脸、手、皮肤不用墨线。
用胭脂调一点墨,为灰暗之红,近乎紫。
皮肤之水淡然,透明。
4.将线与线之关系理请,注意起始轻重长短转折映带之关系。
5.用毛笔注意手感,不拘一格,随心即可。
6.眼睛:注意上实下虚。
精确而不含糊。
眉毛注意起走向。
7.鼻子,注意体现空间结构。
观察要细致,描写要概括。
8.女子人中一般不勾线,也可勾一根阴影较重的单线。
老人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9.嘴。
中缝线要实上下则虚。
10.脸之轮廓:颧骨。
肉。
虚之。
与颈部交接处不封口,体现结构即可。
主要靠晕染出效果。
11.头发。
A、用墨线勾。
B、用胭脂勾,渲染后用墨线勾勒。
提前分好块,勾起来方便。
线条要松,以轻为好,体现头发质感。
12.耳朵:耳轮两条线有粗细变化。
13.下巴:注意虚实。
14.鬓角的线:先染后勾。
15.身上的线:可加点墨稍重一些。
从衣领向下,注意起收笔。
16.胳膊:从肘向上勾一点即可,边缘线相交处要交代清楚。
17.手:注意结构,可以适当修改。
18.身躯:由实而虚,根据实际情况。
19.衣褶:注意方向与染色关系。
注意光线的方向与阴影关系。
20.后背之动态线:清晰、准确、交代清楚。
21.裤、腿面、随结构走。
第三步:染色。
1.准备:颜料、两只白云笔、清水、墨。
2.脸:第一遍用朱膘渲染,用清水笔染开。
主要标出暗部,突出人物结构。
3.手:同样办法。
4.衣服:根据实际情况找一种比较沉稳的颜色,渲染暗部,清水晕开。
5.整体过完一遍后,待干后用平涂的方法罩一遍。
工笔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效果方面主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表现出来,各种元素之间相互呼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制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既与现实相符而又不等同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美、意境的美,是节奏与韵律同造型相和谐而又高度概括的一种装饰美。
一、用线造型工笔人物画的第一个特点是用线塑造人物,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ZG画注重写神,西画重在写形。
从ZG画体系来看,从古代到现代都是用线来塑造形象,它所具有丰富的表现内涵和装饰特色,这不是世界其他画种可以比拟的。
工笔人物画在线描运用方面,以线条的细密精到、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表现人物的形神,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富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感。
古人将ZG画线描总结为“十八描”,这是从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把它归纳起来基本是三类线:一类线型粗细变化不大,压力均匀,力量含蓄,紧劲连绵;一类线型粗细变化较大,压力不一致,线型呈多种变化,宜于表现动势和力度;一类线型变幻莫测,多用偏急之锋,速度快,往往有意到笔不到之境,是写意画专用线。
这三类线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不一样,但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内涵及装饰效果。
它的用笔也不同于西方绘画,其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粗细变化等等,都可以增强画面的装饰语言。
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造型时可以舍弃一切繁乱复杂的细节,提炼出能表现对象结构的线组,能准确、生动、迅速地表现形体,有效地突出其特征,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和谐,因而线的组织及线型变化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效果和装饰性。
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衣服紧窄,犹如水中而出;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生动,衣带飘举,被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从脱水而出、当风一舞所具有的规整、飘逸、刚劲、柔美的线条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传统工笔画的装饰情趣。
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排列组合以及人物的衣纹处理也体现出许多装饰性,由于衣料质地的不同,衣纹会产生刚柔、曲直、疏密、粗细、轻重、方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体结构。
工笔人物画画法工笔人物画第步画是工笔画的一种。
工笔画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
下面是工笔人物画的一般绘制方法,快学起来吧!工笔人物画画法步骤:工笔人物画第一步:起稿首先用铅笔在图画纸上起稿,反复修改,定稿后用重墨勾出肯定的线,如果是临摹可用复印机放大,节省时间。
工笔人物画第二步:勾线:把熟宣纸或绢蒙在底稿上开始过稿(勾线)。
过稿一般先用铅笔淡淡描出,再用毛笔勾线,先用铅笔描可以修改完善底稿。
我是直接用毛笔勾,不用铅笔,一是节省时间,二是觉得直接用毛笔勾更流畅自如。
勾线的方法和书法一样,其关键在“起笔”“行笔”“收笔”,起笔逆入(有逆的意识即可)中锋运行(笔尖在线条的中间),收笔有回势,力量要均匀,不能虎头蛇尾。
用笔中锋侧锋并用,侧锋不是偏锋,偏锋是笔病,侧锋是笔法。
侧锋一般在转折时出现,随着转折的结束,侧锋又回到中锋。
能转回到中锋的是侧锋,不能转回到中锋,一侧到底的是偏锋。
侧锋可体现性情和韵致,全是中锋则缺少神韵变化,全是侧锋则扁软淡薄,要中侧锋并用。
一般厚重的衣服用墨重,线条也粗,薄软的衣服用线淡些细些,面部最淡,用笔也要柔和。
树石粗糙,可用枯笔。
线的墨色变化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乱。
最好从始至终用一支笔,频繁换笔会影响气韵贯通。
工笔人物画第三步:染墨在上色前先用不同的墨渲染,比如:头发,桌椅,地面,树石等。
墨染很重要,颜色要靠墨来生发,是国画的特点。
但不能染够更不能染过。
染墨强调层次感和韵味,韵味无法用语言说清,只有慢慢感悟。
工笔人物画第四步:着色在染过墨的地方继续用颜色渲染。
这时就要提到国画颜色中最重要的两种颜色:花青,赭石。
画山水的朋友常说:颜色嘛,花青赭石足矣!我们画工笔重彩当然不能只用这两种,只是说明花青赭石的重要。
用赭石染桌椅树木,花青染绿色植物,花青墨染假山。
还可用花青,赭石和墨进行一些烘染,比如在浅色白色旁进行烘染会使浅色白色更加突出。
花青,赭石和墨的叠加会产生一种深沉高雅的色彩,是其他颜色无法取代的。
工笔画-短毛动物, 羊、 牛的几种画法!
皮毛画法
在生宣纸上丝毛是借千生宣纸的特性,趁湿丝染动物的皮毛,表现各种皮毛质感,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要领是:
一、掌握墨与色分别在宣纸干湿程度不同时的浸润变化。
二、将笔锋调扁,用笔时要虚起虚收,方能皮绒纸润。
三、用黑和用色时先淡后浓,层层深入。
四、概括用笔,细心收拾。
动物是有生命的,要想表达其鲜活的感觉,就要想到毛发是生长在皮肤上的,而不是巾在期表面的,帮此它不是规整的排列,而是自然分组的,所以在表现时要注重自然,不要给动物梳毛洗头,灵活掌握以下的方法,同时要想巧妙处理好皮毛效果,关键还在千平时的观察。
短毛的表现方法(以羊头为例)。
工笔画中的鸟类竟然有这么多品种!展开全文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遗产。
绘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画崇尚意境,但也不乏精确的写实追求,尤其是宋代以来的工笔花鸟画,其画面的多彩绚丽,以及对花卉、动物及鸟类的精准刻画,一点也不输西方美术。
我国各地及国外许多著名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大量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收藏,这里精选其中一小部分,请大家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大师的精彩展现。
Birds and Fruit作者:(清)吴章收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大山雀 (Great Tit, Parus major) 拍摄:北京, 2017寒雀图作者:(北宋)崔白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麻雀 (sparrow, Passer montanus) 拍摄:北京, 2016A group of geese under snow-covered willow and blossoming trees作者:(明)马麟收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灰雁 (Greylag Goose, Anser anser) 拍摄:英国, 2018幽篁戴胜图作者:(元)赵孟頫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元朝时此鸟就叫戴胜了,悠久的很!赵孟頫是大画家,此画应该是故宫博物院的国宝。
戴胜 (Eurasian Hoopoe, Upupa epops)拍摄:北京, 2015雪柳双凫图作者:(明)吕纪收藏:(中国)上海博物院赤麻鸭 (Ruddy Shelduck, Tadorna ferruginea) 拍摄:北京, 2017Kinfisher on a flowering branch above water 作者:(元)沈铨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Alcedo atthis) 拍摄:北京, 2017Bird on a Flowering Branch 作者:(南宋)佚名收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Phoenicurus auroreus) 拍摄:广东深圳, 2016枇杷山鸟图作者:(宋)林椿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暗绿绣眼鸟 (Japanese White-eye, Zosterops japonicus) 拍摄:广东深圳, 2016果熟来禽图作者:(宋)林椿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棕头鸦雀 (Rufous-headed Crowtit, Paradoxornis webbianus) 拍摄:北京, 2017Birds and Peaches作者:(明)佚名收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此画完美地表现了古代画家写实的精确,画家准确地捕捉到小太平鸟的特点:尾端的一抹红色,这是小太平鸟区别于普通太平鸟的明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