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药鉴定学_课程教学教材的使用及现状分析与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05.54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探讨【最新版3篇】《《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探讨》篇1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真伪、优劣、功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应该既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讲解中药的性状、鉴别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践教学则可以通过中药样品的观察、鉴别、分析等方面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2. 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可以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教学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进行,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现代科技则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色谱、质谱等高科技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药的组成、结构和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知识。
3. 案例教学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问题。
问题导向则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4.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相结合。
知识传授可以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能力培养则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等方式进行,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探讨》篇2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药的真伪、质量、功效和安全性等方面。
为了提高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采用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药鉴定学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药品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药鉴定学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药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就中药鉴定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现状1.学科体系逐步完善:中药鉴定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包括中药鉴定理论、鉴定方法、鉴定技术等方面。
同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学科体系。
2.鉴定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鉴定学在鉴定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为中药鉴定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同时,一些新型的鉴定技术和方法,如光谱技术、色谱技术等也在不断涌现,为中药鉴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行业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药鉴定学在中药材贸易、中药材市场、中药生产企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也为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未来发展趋势1.学科交叉融合:随着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的加强,中药鉴定学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交叉融合。
例如,生物技术与中药鉴定的融合,将为中药鉴定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同时,信息技术与中药鉴定的融合也将为这一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2.智能化和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中药鉴定学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
例如,通过建立数字化中药材标准库,可以实现中药材的精准识别和鉴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进行自动识别和判断。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中药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3.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鉴定学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中药鉴定标准化的难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中药鉴定学是一门以中药熟制质量性能的鉴定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及实验室的不断完善,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课程也日臻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验教学能力也日益增强。
本文以《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为标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实验课教学现状,并就实验课教学改革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议。
一、实验课教学的当前状况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课教学,在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实验教学的内容仍然较为单一,实验室中的仪器和仪器的使用水平较低,实验设计体系较不完善,人员的熟练水平也不同,普遍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次,实验教学较为分散,实验室主要以小组分散式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也有时间上的分组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教师的教学素质也不高,缺乏激励教师思考和创新,忽略了教学环境的改善。
二、实验课教学的改进建议1.验教学内容改进:应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判断能力,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
2.验室设备改进:实验室的设备要向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转变,实现实验的高效率和精准度,增强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备性。
3.学设计改进:适当分散小组教学,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学设计,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师的教学改进: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大力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思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指导,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结论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课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应结合当前的实验现状,加强实验课教学的内容,完善实验室设备,改进教学设计,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实验教学的持续完善。
实验课教学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判断能力,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结果,增强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实验课教学的优质化。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67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收稿日期〕2012-09-21〔基金项目〕湖南省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
〔作者简介〕刘塔斯(1952-),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学教学工作。
不同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现状思考刘塔斯,潘清平,肖冰梅,周小江,杨广民,陈祥瑞,龚力民,吴泽宇(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208)〔关键词〕不同专业;中药鉴定学;课堂设置;教学现状〔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35.067.02Based on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an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ionLIU Ta-si,PAN Qing-ping,XIAO Bing-mei,ZHOU Xiao-jiang,YANG Guang-min,CHEN Xiang-rui,GONG Li-min,WU Ze-yu(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Hunan 410208,China)〔Key words 〕Major ;Identi fi 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assroom setting;Teaching situation《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中药资源的一门应用学科[1]。
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中药鉴定学是中药院校的专业课程,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药植物的鉴定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中药质量控制及药品质量保证,也是药物标准化和发展中药鉴定学分支科学研究的基础。
因此,开设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还有利于推动中药鉴定学的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当前学术研究状况出发,论述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实施策略以及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探讨。
二、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专业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植物的性状特征、鉴定方法和技术,以及中药质量控制和药品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它不仅覆盖了中药植物,还涉及到中药药材及其制剂的鉴定,如天然中药药材、人工合成中药药材、药品原料、中药制剂及其副产物等。
根据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其基本特点:一是具有中药学的独特性,即以中药的特色、形态学特点和被试方法为主,不同于同行其他学科的鉴定;二是以实验为主,基于实践对植物的辨别特征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和考察;三是侧重实用性,以达到药物可鉴定的标准。
三、实验课程教学基本方法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要求学习者具有中药学知识和知识结构,熟悉各种中药植物的特征及其名称,了解相关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实践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实验室中熟悉各种实验设备,学会灵活使用这些设备,使用技术手段完成植物的分类、识别和鉴定,并借此加深对中药植物特征和形态特点的认识。
四、实施策略开展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应注重实施策略,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管理。
首先,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鉴定能力的提高,制定针对性的实验教学计划,增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要求。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加强教学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最后,学校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和讨论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的实施中来。
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普及,对于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研究旨在探究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为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式教学法的概念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者,而是变成了引导者和组织者。
问题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问题式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使其更好地准备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和学习压力。
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将为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讨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在中药鉴定学领域中的适用性和优势;2. 探究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方式,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3. 评价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实际效果,比较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和优劣;4. 提出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启示和改进建议,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指导和参考;5. 探讨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药鉴定学》课外教学实践探讨摘要】《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课外教学实践对于学好该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校近两年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包括“请老药工走进课堂、带学生走进药材市场和中药材饮片企业、开设课外实验课”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文对其进行总结探讨,与兄弟院校的该课程教学进行交流。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课外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69-02《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该课程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
中药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经典的四大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加上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带来的第五大鉴定方法:生物鉴定。
中药存在一药多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导致中药市场上混淆品、伪品很多;且同一种药材存在不同的规格和等级。
这些都给中药的鉴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才能准确的鉴定。
目前该课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内容也主要是验证性的显微实验和少量理化实验。
这种教学常会导致“学生考试得高分,而对药材却缺乏辨认能力”,这违背了该门课程的真正目的。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加强这门学科的掌握和应用,我们在理论教学之外尝试了多种课外教学实践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请老药工走进课堂中药性状鉴别,也称经验鉴别,是先辈在中药鉴别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我们多次邀请广州市采芝林股份有限公司(原广州市药材公司)的退休老药工易叶基老师傅到课堂上课,他每次都精心地准备了药材样品,带到课堂上授课。
通过老药工的上课,让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中药性状鉴别的生动形象,也感受到老药工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精神。
当年,易叶基老师傅为了区别鸡胆、鸭胆与各种蛇胆,收集了各种样板加以比较而鉴别。
为了区别猪胆、牛胆、羊胆与熊胆,老师傅起早贪黑一大早就到肉菜市场购买猪胆、牛胆、羊胆,回家后在煤炉上仔细烘焙,最后达到从形状、气味上屡试不爽,准确鉴定熊胆的水平。
浅谈“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法学好一门技术并不难,难的是对这项技术持之以恒的兴趣。
而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牢固掌握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
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用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自己能够更加适应现代高中教育。
因此,我认为中药鉴定学实验课堂的教学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针对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实验二中连翘的有关实验操作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时,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教师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次,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
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归纳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最后,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中药鉴定学本身就是一门形象、直观的科目,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教师可以采用PPT制作中药鉴定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而且,现在多媒体的设备越来越完善,它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掌握知识。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认识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的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吸取教训,改进教法,认真备课,精心上课,细心批改每一份作业,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第1篇一、前言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提高中药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本报告将总结我在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教学实践内容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中药的鉴定能力,提高中药质量;(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馆、中药材市场,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的品种、性状、功效等;(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教学内容(1)中药鉴定学基本理论:中药的来源、分类、药性、功效、用法等;(2)中药鉴定方法:中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临床应用鉴定等;(3)中药品种鉴别:常见中药品种的鉴定要点、鉴别方法及注意事项;(4)中药质量评价:中药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三、教学实践过程1. 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我注重以下环节:(1)系统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对中药鉴定学有全面、深入的了解;(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药鉴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馆、中药材市场,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的品种、性状、功效等。
同时,我还安排以下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中药标本采集、整理、鉴定;(2)让学生参与中药材市场的调研,了解中药材的流通、价格等情况;(3)开展中药鉴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环节:(1)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一、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及特点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进行教学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引导性强、灵活性大、学习情境多样化等。
在问题式教学中,老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应用1. 设计问题情境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真实的中药鉴定案例、中药鉴别技能比赛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中药鉴定真实案例——在一次现场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嗅闻、试验等方式,鉴定出所给的中药材,并且说明鉴定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因此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中药鉴定的难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中药鉴定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 提出挑战性问题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前沿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是一些难以解决的中药鉴定难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知识的接受度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中药鉴定学》课程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中药鉴定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药鉴定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探析与展望中药鉴定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探析与展望中药是具有民族特色和药物活性的重要资源,具有广泛应用和独特优势。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条件的提高,中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中药鉴定学在中药质量保障和中药治疗临床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中药鉴定技术的现状、中药鉴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展望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中药鉴定学又称中药鉴别学,是一门研究中药质量鉴定的学科。
它是针对中药材的外形、性状、生理指标和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鉴别和检验的学科。
通过对药材的分析和鉴定,可以确定其品种、部位、生产地、属、科等信息,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
二、中药鉴定技术的现状1. 外部形态鉴定技术外部形态鉴定技术是中药鉴别的最基本方法。
包括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发质、毛茸、纹路、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别。
外部形态鉴定技术简便易行,但受环境、季节、保存状态等干扰较大,难以进行准确鉴别。
2. 显微镜技术显微镜技术是中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中药的细胞特征、细胞壁性质、内部结构等特征进行鉴别。
显微镜技术鉴别精确、准确,但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鉴别。
3. 化学鉴定技术化学鉴定技术是中药鉴别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中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化学成分等物质进行鉴别。
化学鉴定技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率高,但对药材的保存和识别要求较高。
三、中药鉴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展望1. 发达的分析技术高通量分析技术的应用可极大改善中药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这将包括对重要性质的大量鉴定,如药效的量化,支持临床采用的证据,减少中药酚类等成分而增加肝毒性的酸水解产物检测。
2. 数据库技术利用数据采集和管理技术建立中药数据库,将中药识别技术逻辑化和可视化,辅助临床使用。
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数据的积累为中药鉴别带来了更加便捷和准确的手段。
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一、中药学教学现状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中药鉴定学等。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中药学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中药学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
传统中药学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实验操作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于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中药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优秀的教学团队和实验室设备不足,也是中药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当前中药学教学存在内容繁杂、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如何进行中药学教学改革,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针对中药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1. 新教学模式的引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
倒置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倒置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等途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操作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中药学的知识点和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实验室教学的强化中药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实践操作,因此实验室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完善,配备专业的实验室教学团队,开设各类实践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药学教学需要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文献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等。
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欧阳霄妮摘要: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较难理解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检验和控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和制定重要质量标准、考证与整理中药的复杂品种、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
是本校中药学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中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所涉及的药材品种繁多,知识点分散且需要识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实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有效的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引入新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方法,这种可视化能使人全面和整体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将文字转变成图形的一种全新的笔记方法,这种方法既对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又锻炼了思维能力,所绘制的笔记同时也是宝贵的复习资料。
正如思维导图创始人Buzan所说:“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时充满乐趣。
”教师在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统一系统化,并且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图,自己归纳总结药材性状特征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通过图画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文尝试把思维导图引入中药鉴定技术的课堂教学,旨在创建一种新鲜的中药鉴定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药鉴定技术全书的学习内容中,绪论要求掌握的内容较少,容易学习。
2010年7月第7卷第19期·专家论坛·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作者简介]王红霞(1955-),女,汉族,河南濮阳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教材的使用及现状分析与探讨王红霞,陈随清,谢新年(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08)[摘要]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鉴定学》教材的使用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的使用,要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以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既具有丰富的性状鉴别经验,又具有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才为目的,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使用及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现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7(a )-007-02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中药鉴定学》教材的使用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教材的使用及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使《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教材的使用能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对现用教学的教材、内容等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1《中药鉴定学》全国协编、统编和规划教材出版概况自从1964年在中医院校开设《中药鉴定学》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先后出版了全国协编教材1977年出版和1980年出版,全国统编和规划教材1980年出版和1996、2003年出版,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中药鉴定学》教材的情况统计表2《中药鉴定学》教材,现行2003年版教材具有的特点《中药鉴定学》教材收载的植物药材是按药用部位分类的,分为:根与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与种子类、全草类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掌握植物药材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同类药物的比较,因此学生学习很方便。
对于动物药和矿物学因不便归类常结合自然分类法(动物药)和化学成分分类法(矿物药)编排。
《中药鉴定学》收载种类较多,对每味中药材的内容记载比较全面。
《中药鉴定学》收载常用中药材362种,对每味中药材包括历史、来源、植物(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定(包括含量测定)、功效以及附注(主要是类似品、伪品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在收载内容上基本能反映各个时期中药研究的新成就。
2003版教材(现执行教材),在总论部分增加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鉴定新方法简介等,对中药资源一章和理化鉴别等作了调整;各论中增加了第四篇中成药两章内容;删除中药(含附药)31种,增加中药(含附药)12种,调整归类品种5种,规范中药名称5种。
根据实际需要,将熊胆改为熊胆粉。
吸收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如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的新化学成分等,删除了26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增加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共收载61味中药的135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大多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对照品,纠正错误化学结构式7个。
本教材中理化鉴别、含量测定、检查等项中涉及的实验方法,如未说明具体方法者,均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方法。
补充了适用于中药鉴定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增加了中成药的检验内容,为了适应中药应用发展的需要,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补充进各类药材之中,如对果实种子类药材及动物类药材增加了蛋白电泳分析法,对矿物类药材补充了X 射线衍射内容;显微鉴定项目下也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动物类药材的磨片显微特征、电子显微镜显微特征,矿物药材的显微光性特征等;增加较多的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等等。
《中药鉴定学》教材附图较多,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包括植物(动物)形态图、药材图、药材横切、纵切面显微组织图(详图或简图)、粉末显微特征图,薄层色谱图等,并在原有826幅基础上,删除附图254幅,新增加附图109幅,修改或更换图313幅,共附图634幅。
3《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1《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的分析通过现行2003年版《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中药鉴定学(1977年出版,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药鉴定学(1977年出版,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药鉴定学(1986年出版,任仁安主编)中药鉴定学(1996年出版,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2003年出版,康廷国主编)书名收载药材种类368348334340362字数80.0万100.8万100.8万106.6万94.6万教学大纲时数256学时256学时216学时198学时198学时执行时数220~250学时220~250学时180~206学时160~190学时50分钟或40分钟/学时160~190学时50分钟或40分钟/学时72010年7月第7卷第19期·专家论坛·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关爱留守儿童,河南邓州设置“好妈妈”科室本刊讯(本刊记者王伟特约记者崔松涛)近日据记者了解,为关爱留守儿童,河南省邓州市专门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好妈妈”科室。
河南省邓州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有8万人左右。
该市卫生局定期组织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学校、社区,为留守儿童开展义诊体检,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和疫苗接种等服务活动;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因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性格缺陷等心理不健康问题,该市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了“好妈妈”科室,向留守儿童送温暖、送健康,同时还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定期为他们体检,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享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据记者了解,从2004年邓州市实施“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活动开始,该市就把留守儿童医疗保健工作作为重要目标责任之一,在队伍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大功夫,从财力、物力上给予重点倾斜;尤其是2009年以来,该市先后投资150余万元,用于市、乡、村三级儿童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设备购置和基础建设。
以看到,本版教材较以往版本教材比较,突出的特点在于收载种类较多、对每味中药材的内容记载比较全面;增加或补充了中药研究的新成就、中药鉴定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及中成药的检验内容;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补充进各类药材之中;教材附图较多等等。
总之,记载内容越来越全面、丰富。
这是现版教材益于现在教学之处,如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中药研究的新成就;新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及中成药的检验内容;各类药材新的检测方法及内容等等。
但是,使用过程中随之也带来需面临、也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已不仅仅是《中药鉴定学》教材的问题,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迅速采纳新的技术与知识,教材内容越来越多,书越编越厚,逐渐向参考书演化。
在毕业生问卷调查中,有97%的人在工作中把《中药鉴定学》教材作为常用参考书,但教材在教学使用中,却面临工作日压缩、教学体制改革、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等等问题,也就是说,教材制订要讲授的内容,现在各中医药院校规定的教学学时数内已根本无法完成。
越来越突显出的问题是,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3.2《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对策的探讨《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一面是教材内容越来越多,书越编越厚,逐渐向参考书演化,另一面却是工作日压缩,教学体制改革,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
突显出的问题是,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对这一点,目前在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给教学质量带来的直接影响。
据我们调查的20所中医院校,只有3所在使用自己单位参考统编《中药鉴定学》编写的教材,绝大多数使用的《中药鉴定学》均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
笔者针对《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的对策进行以下探讨:3.2.1根据《中药鉴定学》教材在各中医药院校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势必要求各中医药院校中药鉴定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配合各自院校工作日、教学时数等等,编写出能适合本学院教学实际情况的相应讲稿,并制订出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如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情况及比例等等,但这需要各院校资金上的投入和方方面协调才可切实做到。
3.2.2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3/4鉴定内容属形态学鉴定范畴,特别是《中药鉴定学》附图较多,要求有可视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直观、生动地把性状、显微形态学特征表现出来,将是中药鉴定学教学手段发展的趋势。
如运用多媒体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包容信息量大的特点,将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台阶[1]。
面向21世纪,电脑、多媒体、远程网络等成为新的教学手段,因此制订电子教材、CAI 教材等将是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的使用,要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3],以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既具有丰富的性状鉴别经验,又具有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人才[3]为目的,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5(3):76-77.[2]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2):30-31.[3]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实验课考核机制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102-103.(收稿日期:2010-03-22)·医药资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