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知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学竹笛乐理知识点总结竹笛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起源于中国。
竹笛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学习竹笛乐理知识对于掌握竹笛演奏技巧和提高音乐表现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竹笛乐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竹笛乐理。
一、竹笛的基本知识竹笛是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通常由竹子、吹口和指孔组成。
竹笛的声音是通过吹奏空气振动竹管产生的,具有清脆悦耳的音色。
竹笛的基本构造包括吹口、音孔、指孔和尾孔。
吹口用于吹气,音孔用来控制音的高低,指孔用来改变音的音高,尾孔则用于让空气流畅通过竹管。
二、竹笛的音程竹笛的音程是指乐器发出的不同音高。
竹笛的音程受到吹气强弱、指孔开合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竹笛的音程是非常重要的。
1. 竹笛的基本音程竹笛的基本音程包括音阶、音程、和声、节奏等。
音阶是按照一定的音程规律组成的音列,音程是由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和声是指组成音乐的不同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节奏是指音乐中的时值和强弱。
2. 竹笛的高低音竹笛是一个单簧管乐器,其音域宽广。
竹笛的音域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等音区域。
吹奏不同音高的竹笛需要控制吹气的力度和指孔的开合,以达到音准准确。
三、竹笛的音色竹笛的音色是指乐器发出的声音特点。
竹笛的音色清脆悦耳,有着富有表现力的音色。
竹笛的音色主要受到竹材的质地、竹管的制作工艺和吹奏技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 竹笛的音色特点竹笛的音色特点包括音色明亮、音质纯净、音色变化丰富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通过练习和吹奏技巧的不断改进,才能逐渐掌握竹笛的音色特点。
2. 竹笛的音色表现竹笛的音色表现主要包括音符的音色、音程的音色、乐曲的音色等。
学习者可以通过掌握竹笛的音色表现技巧,更好地演绎和表达音乐作品。
四、竹笛的节奏竹笛的节奏是指乐曲中的音符时值和强弱。
竹笛的节奏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至关重要。
掌握竹笛的节奏知识和技巧,可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笛子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起源于中国。
它是由竹子制成的,通常有六个音孔和一个吹口,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改变音高。
笛子的音色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笛子的历史、构造、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
笛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
最早的笛子是用动物的骨头或角制成的,后来逐渐发展成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笛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等领域,成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笛子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笛子,如竹笛、竹横笛、竹箫等。
笛子的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笛身和吹口组成。
笛身通常由竹子制成,长度约为一尺至三尺。
笛子的笛身上有六个音孔,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控制音高。
吹口位于笛子的一端,演奏时需要用嘴唇轻轻吹气,使空气通过吹口进入笛身,产生音响。
演奏笛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吹奏姿势,要保持身体放松,吹气时要用腹部呼吸,并且控制吹气的力度和气息的稳定性。
其次是手指的灵活运动,需要准确地控制音孔的开合,以产生不同的音高。
此外,演奏笛子还需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以及音色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独特而丰富。
它的音色柔和、清脆、悦耳,具有一种深情、清新的美感。
笛子的演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郁、悲伤等。
它的音色在演奏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既可以细腻柔和,又可以高亢激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
演奏时,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嘴唇的姿势,可以改变笛子的音色。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颤音、滑音、吐音等,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利用气息的控制和手指的技巧,改变音色的明暗、轻重,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笛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它的音色特点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通过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运用各种技巧,演奏者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的变化。
无论是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中,笛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之一。
笛子的基本知识具体有哪些笛子受到许多朋友的追捧,那么在学习笛子之前,一些基本的知识需要了解下,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笛子基本知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笛子初学者必须知道的知识1:初学笛子,买什么调的呢,每个调有什么区别呢?初学笛子,常用F调或G调的,因为这两种调的笛子较容易吹响,笛子的常用调有CDEFG,五种调的区别为:CDEFG各调笛子从长到短,音从低到高,各调的开孔距离也会不一样,C调D调E调笛子较长较粗,为曲笛吹起来气息要求要高一些,F调G调为梆笛,要细一些,短一些,容易吹响,所以建议初学首先F调或G调。
2: 价格不同的笛子有什么区别? 初学买哪种?①笛子的价格是根据竹子生长的年龄以及制作工艺,音色来定价的②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笛子,价格不同,竹子的材料会有不同,老的竹材制作的音色相应的会好一些,所以价格也会相应的贵一些3:买笛子需要什么配件呢?①笛膜:笛子贴了笛膜才能吹响②笛膜胶:就是贴笛膜时用的专用胶水,不用胶水可以用大蒜切开,取大蒜汁,抹在笛子就可以贴笛膜的,也可用白芪,为了方便,建议购买笛膜胶,笛膜胶有干阿胶和液体胶两种,相对讲液体胶用着比较方便,直接用刷子涂抹就可以不脏手。
③笛子教材笛子的基本构造笛子采用的竹子在阴干以后基本上要经过裁料、上漆、钻孔、校音、缠线、刻字等工序。
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诗以及制作者的名称。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
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笛孔分为吹孔、膜孔、音孔。
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笛子独奏简谱知识点总结1. 笛子的基本知识笛子是一种木管乐器,它由笛管、吹孔、排气孔、芦芯、笛嘴、调音垫等部分组成。
笛子有许多种类,包括竹笛、金属笛、塑料笛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竹笛。
笛子因其音色清悦、表现力丰富而被广泛使用。
2. 笛子的演奏技巧笛子的演奏技巧包括吹奏技巧、指法技巧和表现技巧。
在演奏时,需要用口腔、呼吸和手指配合,才可以演奏出鲜明、圆润的音色。
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
3. 笛子独奏的曲目在笛子独奏中,有许多著名的曲目,例如《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
这些曲目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式,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演奏。
4. 独奏表现技巧在进行笛子独奏时,演奏者需要注意表现技巧。
他们需要通过演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让观众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5. 独奏演奏形式笛子独奏可以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例如现场独奏、录音独奏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之处,演奏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6. 笛子独奏的重要性笛子独奏在音乐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展示演奏者的技艺和修养,也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因此,笛子独奏是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笛子独奏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知识,才能够演奏得出色。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演奏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从而可以在音乐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希望大家可以深入了解笛子独奏,从而更好地欣赏这种古老乐器的魅力。
笛子技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吹奏技巧1. 口型在吹奏笛子时,正确的口型非常重要。
应该保持嘴巴稍微张开,牙齿轻轻合拢,上下牙齿之间略有缝隙,舌头尽量平放在牙齿后部。
正确的口型可以帮助音色更纯净、音准更准确。
2. 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对笛子演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演奏者应该学会深吸气,并将气息储存在腹部。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呼吸,确保音乐的连续性和稳定的音量。
3. 控制气息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学会对气息的控制,通过吐气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音量和音色的变化。
需要根据曲子的需要来控制气息的变化,这也是笛子演奏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4. 唇舌技巧在演奏过程中,唇舌的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通过唇部的微调和舌头的协调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高,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
二、音准技巧1. 听音在练习和演奏时,需要经常听音,尤其是对一些曲子的熟悉程度要求。
通过不断的听音,能够更好地掌握音准,让自己的演奏更加准确。
2. 调整音高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不断地调整音高,确保音准的准确性。
这需要通过耳朵的敏感度和手指的灵活性来进行调整。
3. 手指位置在吹奏笛子时,手指的位置也会影响音准。
正确的手指位置能够确保音准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快速的音阶乐段,手指的准确位置会对音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技巧练习1. 音阶练习音阶是笛子演奏的基础,也是提高技巧的重要练习方式。
演奏者应该经常进行音阶练习,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 唇舌练习正确的唇舌协调对笛子演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可以通过一些唇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唇舌灵活度和精准度。
3. 吹奏练习在演奏笛子时,吹奏的技巧也需要不断地练习。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吹奏,可以提高演奏者对气息的控制和吹奏的稳定性。
四、情感表达1. 情感演绎在演奏笛子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使得音乐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演奏者应该学会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音乐更加有灵魂。
2. 音乐理解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曲子的情感和内涵,这需要对音乐进行深入的解析和理解。
一.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
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
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
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吹奏倚音时要注意:1.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2.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
如果单倚音在强拍上,音符就要吹得强一些。
3.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连贯些,因为几个小音符只占本音对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
如果复倚音在强拍上,则要把本音吹得强一些。
二.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育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的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造成滑音效果。
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
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
三.“打音”、“送音”、“迭音”属于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在笛子吹奏技巧中,流传在民间的加点、加花手法很多,“打音”、“送音”、“迭音”也是属于一种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打音用“。
或“T”记号来表示。
吹奏时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轻轻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
一般用于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乐曲的色彩。
送音又称赠音,一般用于二分音符以上的长音或在乐句的结束处送上一音,我们在昆曲或江南丝竹合奏中,经常能听到一些老演奏员,用这种手法演奏,在送音前主音上将结束时腹部略一震动,同时要求送音的孔位手指放开(口劲也要配合)就吹出送音。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笛子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开始学习并取得进步。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笛子入门教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有兴趣学习笛子的朋友。
一、笛子的种类在中国,常见的笛子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竹笛、柳笛和葫芦笛。
这些笛子在形状和音域上略有不同,但都是由竹子或柳木制成的。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的笛子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的。
在西方,笛子的种类也很多。
最常见的有长笛、短笛、低音笛、中音笛等。
这些笛子在音域上有所区别,适合演奏不同音乐风格。
在学习笛子的过程中,初学者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笛子,一般建议选择竹笛或者长笛作为入门乐器。
二、笛子的基本构造笛子的基本构造包括笛管、吹孔、吹嘴和音孔。
笛管是笛子的主体部分,是由竹子或金属制成的。
吹孔位于笛管的顶端,用来吹气使笛子发声。
吹嘴则是用来吹气的部分,通常是由竹子制成。
音孔分布在笛管的侧面,用来控制笛子的音高。
三、吹奏笛子的基本技巧1. 吹气控制:吹奏笛子的第一步是掌握吹气的力度和方向。
吹气的力度和方向会影响笛子发出的声音。
一般来说,吹气的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响亮;而吹气的方向则会影响音的变化。
2. 口型掌握:吹奏笛子时,要合理地掌握口型。
如果口型不正确,就会难以发出清晰的音响。
一般来说,吹笛子时嘴唇微微张开,呈现半圆形,舌尖轻抵上齿龈。
3. 指法练习:在吹奏笛子时,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也非常重要。
要练习掌握正确的指法,从而能够轻松地控制音孔。
四、笛子音阶的练习在学习笛子过程中,音阶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音阶不仅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笛子的音域,还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练习音阶时,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音阶开始,比如C大调音阶。
C大调音阶由C、D、E、F、G、A、B七个音符组成,可以在笛子上轻松地演奏。
此外,还可以练习其他音阶,比如G大调、D大调等,逐渐提高难度。
在掌握了基本的吹奏技巧和音阶练习之后,初学者可以开始练习一些更高级的演奏技巧,比如颤音、滑音、颤音等。
乐器笛子的知识乐器笛子的知识集锦笛是一种管乐器,是属于无簧片的木管乐器,由通过乐器开口的空气来发声。
下面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乐器笛子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笛子种类一、梆笛和曲笛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曲笛与北方风格的梆笛笛子独奏曲那种粗犷、有力,形成鲜明的对照。
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教授,他所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等民间乐曲,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新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大部份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点。
笛膜笛膜有芦苇膜、竹子膜、肠衣膜等等,其中竹膜太脆,吹时易破,肠衣膜伸缩性太大,吹时共鸣小。
芦苇膜最好,不易破且伸缩性适中。
芦苇膜是粘附在芦苇杆中的一层薄膜,较嫩的苇膜质薄、光亮有透明感,并有一定的伸缩力,笛子贴上后,发音明亮结实。
太厚和大薄的膜都不适用,过厚发音沉闷,太薄则发音松散、发沙、易破裂。
学笛子的基本知识学笛子的基本知识一、笛子的概述笛子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器,发源于中国。
它是由竹子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管状乐器,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和大小。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笛子常常被用来演奏各种曲目,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
二、笛子的分类1.根据材质分类(1)竹笛:由竹子制成。
(2)金属笛:由金属制成。
(3)塑料笛:由塑料制成。
2.根据音域分类(1)高音笛:主要发音区域在高音区。
(2)中音笛:主要发音区域在中音区。
(3)低音笛:主要发音区域在低音区。
3.根据演奏方式分类(1)横吹式:演奏者将口对准吹口,用口和气流控制声音。
(2)纵吹式:演奏者将口对准吹孔,用指法控制声音。
三、学习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自己的笛子。
初学者可以选择价格较为便宜、品质较好的竹笛或塑料笛。
2.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进行了解。
3.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老师。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教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老师进行指导。
四、基本演奏技巧1.吹奏姿势:将笛子放在嘴唇下方,用上下唇夹住吹口,控制气流大小和方向来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2.指法:通过手指在吹孔上的盖开来控制不同音高的声音。
3.气息控制:通过调整呼吸深度、气流速度和稳定性来控制声音。
五、常见练习方法1.呼吸练习:练习深呼吸和长时间保持呼吸,以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2.口腔练习:练习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便更好地控制气流。
3.指法练习:通过反复地盖开不同位置的吹孔来熟悉笛子上不同音高的位置。
4.曲目练习: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曲目进行练习,以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感觉。
六、常见问题解答1.为什么笛子发不出声音?可能是吹口位置不正确、气流不稳定、笛子有堵塞等原因。
2.为什么笛子声音不清晰?可能是吹口不够紧密、气流过大或过小、指法不准确等原因。
3.如何保养笛子?应该避免碰撞和摔落,保持干燥和清洁,定期涂抹保护油等。
七、学习的注意事项1.初学者应该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竹笛乐理知识点总结一、竹笛的基本知识竹笛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吹孔乐器,它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包括吹口和吹孔,下部包括音孔和换孔。
竹笛的音色受到竹材、设计、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竹笛音色幽静、清澈,具有一种古朴的韵味,因此被广泛用于民乐演奏、舞蹈音乐和戏曲音乐中。
二、竹笛的音乐理论知识1. 音符和节拍学习竹笛需要了解音符和节拍的基本知识。
音符代表音乐的音高和时值,不同的音符持续的时间不同,通过音符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旋律。
节拍用于计算音乐的节奏感,不同的曲目有不同的节拍模式,熟练掌握节拍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演奏乐曲。
2. 音阶和调式音阶是音乐中的基本音组合方式,竹笛演奏常用的音阶包括大调、小调、五声音阶等。
而调式是以特定音符为音乐基调的一种音阶模式,它影响着音乐的基调和情绪表达。
3. 和弦和和声学习竹笛的过程中,了解和弦和和声的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和弦是指由多个音符同时演奏组成的音乐元素,而和声则是指在音乐中多种乐器或声部的和谐组合表达。
4. 节奏和速度竹笛演奏中的节奏和速度对表现曲目的情感和节奏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熟练掌握不同的节奏模式和速度变化可以使演奏更加生动丰富。
三、竹笛演奏技巧1. 口腔与吹孔竹笛的演奏技巧需要通过合适的口腔呼吸和吹孔方式来实现。
合理地利用口腔气流和吹孔技巧可以产生清晰、柔和的音色。
2. 手指与音孔竹笛的音孔有固定和换位两种。
演奏者需要通过变换手指位置来控制音孔的开合,从而实现音高和音色的变化。
3. 演奏技巧竹笛的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力度、颤音、滑音、装饰音等多种技巧。
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和情感。
4. 学习方法学习竹笛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来提高演奏水平。
合理地进行音阶练习、曲目练习和技巧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竹笛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竹笛曲目的表现技巧1. 表现情感竹笛曲目的表现技巧需要通过合适的演奏力度、音色变化和节奏掌握来表达曲目的情感。
笛子乐理知识入门2007-07-09 23:14笛子入门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
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舌头的运用舌是一种由纵横交错的肌肉组成的综合体。
它在口腔内的不同运动方式,对笛音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特别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
舌在口腔内的运动,是依靠舌的肌肉收放来进行的。
当横肌收缩时,舌体变厚,舌尖后移,口腔容积相应变大;纵肌则具有与横肌相反的作用,它的收缩能使舌体变得扁平而松。
舌体纵横肌肉的不同收放,还能促使舌体本身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
演奏中利用舌体纵横肌肉的交替收放,使舌体与上腭时而近贴,时而离开,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便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
横肌收缩时,舌尖受到呼气的冲击,还能在口腔内做出一种迅速连续抖动的动作,将呼气打碎,这样又可产生出一种"如珠定盘"似的碎音效果。
为了节省肌肉能量,舌的动作,应在比较放松并富有弹性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不正常的舌体紧张,都是十分有害的。
吹奏的呼吸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对于吹奏管乐器十分重要。
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可能学好吹奏,还会影响身体的建康。
呼吸方法得当(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还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从而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投,促进血液循环,旺盛代谢作用。
横隔膜的运动也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这样反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形式叫胸式呼吸。
这种方法吸气量虽相当大,但由于横隔膜处于被动,致使吸气量仍然受到限制。
学习笛子的基础知识笛子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对于想要学习笛子的初学者来说,了解笛子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笛子的起源、分类、构造和演奏技巧等内容,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学习笛子。
起源笛子起源于中国古代,它是一种由竹管组成并能通过吹气发出声音的乐器。
据记载,笛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最早的笛子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前的中国。
在中国古代,笛子广泛应用于各种宗教、娱乐和军事活动中。
分类根据不同的音域和构造形式,笛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C调直笛,也被称为西洋笛。
除此之外,还有B调直笛、G调直笛和F调直笛等。
此外,根据笛子的构造形式,还有竹笛、金属笛、木笛等多种类型。
构造笛子的构造相对简单,一般由笛身、吹口、音孔和音孔盖等部分组成。
笛身通常由竹子、塑料或金属制成。
笛子上的音孔通常用手指遮住或打开,不同音孔的组合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
音孔盖则用于调整笛子的音高。
演奏技巧学习演奏笛子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首先,正确的吹奏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笛子应该水平放置,吹口应与笛子的吹口相对应。
其次,正确的吹气技巧是发出清晰音调的关键。
要用适度的气流吹奏笛子,同时注意吹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此外,初学者还需要通过指法练习来熟悉各种音孔的位置和吹奏方式。
可以从简单的音阶开始练习,逐渐提高技巧水平。
学习资源学习笛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源。
首先,可以选择参加音乐学校或音乐培训机构的笛子课程,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和教程进行自学。
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交流平台,方便学习者互相交流和分享。
保养与维修为了保持笛子的良好状态,学习者需要注意笛子的保养与维修。
首先,每次演奏结束后应该用专用的清洁工具将笛子内外进行清洗。
其次,应该定期检查笛子的音孔盖和调音塞等零部件是否完好,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笛子暴露在潮湿或过热的环境中,以免影响其音质和使用寿命。
关于竹笛的知识
竹笛,汉族乐器名,中国传统乐器。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
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
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
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是吹奏乐器的重要分支,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和艺术性特点,多年以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竹笛演奏的本质也是音乐艺术美展现的重要体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笛子曲谱知识点总结一、笛子的基本知识1. 笛子的历史笛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它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史书记载,笛子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竹器。
而在公元1世纪,笛子已经成为中国宫廷音乐的一部分,受到了重视。
到了唐宋时期,笛子已经成为流行的乐器,有了比较系统的曲谱和演奏技巧。
从此,笛子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2. 笛子的分类笛子按照材质和音域的不同,可以分为竹制笛子和金属笛子两类。
竹制笛子主要有高音、中音、低音和次中音四种音域;金属笛子则根据不同的音域可以分为长笛、短笛、曲笛等多种类型。
3. 笛子的结构笛子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笛身、吹口、吹孔、音孔、吹孔塞(或吹孔膜)、音孔塞(或音孔膜)等部分组成。
吹口在笛子的顶部,用于吹奏笛子;吹孔和音孔则用来调节笛子的音高和音色。
二、笛子曲谱的构成要素1. 曲谱的基本记号笛子曲谱的基本记号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种。
五线谱是笛子曲谱的主要记谱方式,它可以准确地表示音的高低和时值。
而简谱则是一种基于音程关系的简化记谱方式,它更适合于初学者和民间乐手。
2. 曲谱的节拍笛子曲谱中的节拍是指曲谱中的各个音符如何组合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
在笛子曲谱中,通常会用4/4、3/4、6/8等符号来表示节拍,分别对应于四分音符、三分音符和六分音符的组合。
3. 曲谱的音程和音域笛子曲谱中的音程是指乐曲中不同音符之间的音高关系。
而音域则是指笛子可以发出的音的范围。
在练习笛子曲谱时,需要根据曲谱中的音程和音域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奏的笛子,以保证演奏的顺畅和准确。
4. 曲谱的装饰音在笛子曲谱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装饰音,如颤音、滑音、装饰音符等。
这些装饰音可以丰富乐曲的音乐形式和表现力,也是考验演奏者技巧和表现力的重要内容。
三、笛子曲谱的演奏技巧1. 基本吹奏技巧笛子的基本吹奏技巧包括吹气、控制音高、控制音量等内容。
在吹奏笛子时,需要用口腔和舌头来调节气流,从而产生不同音高的音符。
笛子基本知识与教程笛子是一种传统的木管乐器,起源于中国,被广泛应用于民族音乐、戏曲、古典乐以及现代音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笛子的基本知识与教程,帮助读者了解笛子的起源、结构、演奏技巧以及学习方法。
一、笛子的起源笛子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吹簫,吹簫被认为是同类乐器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具有丰富的音乐表达能力。
经过演变和改进,吹簫逐渐发展成为笛子。
在中国古代,笛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乐队、民间乐团以及戏曲演奏中,成为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乐器之一二、笛子的结构笛子由若干个管子组成,通常有六个音孔和一个吹孔。
其中,前五个音孔是用手指封闭或解开的,第六个音孔一般用吹孔盖住,需要吹气产生声音。
笛子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圆筒形的管子,管子的材质通常是竹子、木材或者塑料。
三、笛子的演奏技巧1.吹奏姿势:笛子通常用右手夹持,左手辅助支撑。
吹孔对准嘴唇,保持放松的吹奏姿势。
2.指法:用左手和右手的指法封闭或解开音孔,控制音的高低。
通常左手大拇指控制第六个音孔,其他音孔由四指控制。
3.吹气:通过吹孔产生气流,使笛子发出声音。
吹气的方式可以分为长吹和短吹两种,长吹适合演奏长音符,短吹适合演奏短音符和连音。
4.呼吸控制:在演奏笛子时需要注意呼吸的控制,合理利用气息,使音乐具有更好的表现力。
四、学习笛子的方法学习笛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以下是一些学习笛子的方法供参考。
1.寻找指导:最好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习,老师会根据你的水平和兴趣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帮助你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学习方法。
2.学习基本知识: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包括笛子的构造、演奏技巧等,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和指法。
3.反复练习:练习是学习笛子的关键,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种基本的音阶和音乐节奏。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乐曲作为练习的目标,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
4.视频和教程: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一些优秀的笛子教学视频和教程,通过观看学习笛子的演奏技巧和乐曲演奏。
5.听音乐、观摩演奏:通过多听笛子音乐,观摩其他优秀的笛子演奏,提高自己的音乐感觉和表现力。
笛子基本知识及教程笛子是中国传统的木管乐器,它音色柔美悠扬,被广泛用于演奏民乐、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等。
在学习和演奏笛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笛子的基本知识和初学者的教程。
第一部分:笛子的基本知识1.笛子的分类笛子一般分为竹笛、铜笛和塑料笛三种类型。
竹笛是最传统的笛子,音色较为柔美,适合演奏古典音乐和民乐。
铜笛音色较为高亢,适合演奏独奏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塑料笛则更便于保养和携带,适合初学者练习和演奏流行音乐。
2.笛子的构造笛子由笛身、吹孔、指孔和吹口四部分组成。
笛身是笛子的主体,通常由竹子、铜管或塑料制成。
吹孔是笛子的吹口,通过调节吹孔的大小和角度,可以控制笛子的音调。
指孔是用来变换音高的,不同的指孔组合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阶。
吹口则是用唇部吹气的地方。
3.笛子的音域和音阶笛子的标准音域为两个八度。
在竹笛中,一般可以演奏出27个音符;而在铜笛和塑料笛中,常见的是16个音符。
在学习笛子时,需要掌握全音阶和半音阶,并能正确地变换指孔。
第二部分:初学者笛子的教程1.准备工作首先,准备一把适合初学者的竹笛或塑料笛。
选择一把笛子时,可以先试吹几下,确保吹孔顺畅,音质圆润。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本笛子教材或教学视频,以及一把吹笛油和一个吹笛袋。
2.学习基本指法初学者可以从学习基本指法开始。
先掌握吹孔的姿势和吹气的力度,保持稳定的音量和音质。
然后逐渐学习不同的指孔组合,演奏出不同的音阶和音符。
3.学习简单的曲子一旦掌握了基本的指法,就可以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曲子了。
可以选择一些容易上手的儿童歌曲或流行音乐曲目。
刚开始时,可以将曲谱分解成小节,一节一节地练习,再逐渐拼接起来。
4.注重吹奏技巧学习笛子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指法,还需要注重吹奏技巧。
比如,控制吹孔的大小和角度,调整吹气的力度和位置,使音色更加优美和准确。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请教老师或参考一些专业的教学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吹奏技巧。
5.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学习笛子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但也要注意适度。
竹笛基本知识及演奏姿势介绍一、笛子简介笛子,又名竹笛,属横吹的开管乐器。
我国笛子的历史源远流长,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制笛和笛子演奏实践,绪合民族音乐语言风格,对笛子的结构和演奏技巧作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从而使笛子在民族音乐的殿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不但担任多种形式的伴奏,同时“笛子独奏”早已传遍了千家万户。
笛子音色优美、瞭亮,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既能演奏抒情优美的江南丝竹乐曲,又能演,奏粗豪放,热情洋溢的北乐曲,也能表演不同风格的外国乐曲。
加之笛子制作简易,容易学习,携带方便等特点,所以很容易被爱好者接受并广泛地流传。
我国笛子一般贴有笛膜这一特点,而使其音色清脆优雅,委婉动听。
笛子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为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骄傲。
二、笛子的构造与形制笛子的构造:以竹管为材料,上有1个吹孔,6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2个辅助音孔,1个膜孔,内有笛塞。
笛膜的作用很重要,气流通过笛膜振动,可使声音柔和圆润,音色优美动听,它是区别其他笛子的重要特征(见图一)﹒图一笛子构造图笛子的形制:笛子的形制很多,如低音笛、臂笛、排笛,还有口笛等.但大体有以下两种:一是梆笛,二是曲笛。
梆笛笛管细而短,发音嘹亮、高亢。
这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
它既能伴奏,又能独奏。
曲笛粗而长,发音柔和。
它的音高比梆笛低一个纯四度、这种笛子大多用于南方,如江南丝竹乐,昆曲和戏曲的伴奏都少不了它。
另外,它也是一种常见的独奏乐器。
这两种笛子虽然在长短、粗细、音色上有所不同,但在构造和演奏方法上是一样的。
排笛是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60年代初首创的,即将几支不同调的笛子扎、排在一起,故称排笛。
当时赵先生为排笛创作过、演奏过《采茶忙》、《婺江风光》等乐曲。
实践证明,用排笛演奏有以下好处:1、音域可以扩大到三个八度以上。
2、由于音域的扩大,演奏的音色也随之丰富,在演奏同一乐曲时,既熊吹奏出曲笛浑厚的音色,又能表现出梆笛高亢的音色。
3、机动灵活,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更换苗子,解决了单支笛子不能胜任的问题。
笛子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演奏姿势1. 握笛姿势:右手握笛,指尖自然贴合笛子右侧,大指压住笛头,其他四指各自贴近笛子凹槽上方。
2. 竖笛姿势:右手持笛,左手置于笛子上端,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音孔。
3. 横笛姿势:右手持笛,左手置于笛子上方,左手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控制音孔。
4. 笛子位置:笛子与嘴巴的相对位置,要求唇与笛口的距离合适。
5. 吹奏姿势:吹笛时,呼气要均匀,发音要清晰,音色要柔和。
二、基本演奏技巧1. 吹奏技巧:吹奏的力度要掌握好,可以通过练习长音来提高吹奏技巧。
2. 呼吸技巧:合理的呼吸对于演奏尤为重要,需要注意吸气和呼气的顺畅和均匀。
3. 音高控制:对于音高的控制需要多加练习,根据需要进行音高的调整。
4. 音色控制:通过用舌尖吸入空气,控制吹气力度来调整音色。
5. 音准控制:通过耳朵的训练,学会准确控制音准,保持音乐的纯净。
6. 节奏控制:学会掌握好节奏,对于音乐的表现力至关重要。
7. 管控技巧:通过对笛子的吹气和手指的协调控制,实现音乐的表达。
8. 装饰音技巧:学会在演奏中使用各种装饰音,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9. 音色表现:在演奏中通过吹奏技巧和音色的控制,表现出音乐的情感。
10. 演奏技巧: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让音乐更富有层次和表现力。
三、练习方法1. 反复练习:对于吹奏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
2. 吐息练习:通过用力吐气的方式来锻炼呼吸力量。
3. 长音练习:通过吹奏长音来练习气息的控制和音色的稳定性。
4. 音阶练习:通过练习音阶来提高音高的控制和音准的准确性。
5. 装饰音练习:通过练习各种装饰音来提高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6. 曲目练习:通过练习曲目来提高演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
7. 合奏练习:通过和其他乐器的合奏来提高对于音乐的整体把握和表现力。
8. 耳训练:通过耳训练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和音准的控制。
9. 视训练:通过视训练来提高乐谱的阅读和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
四、演奏技巧和方法1. 吐息力度:对于不同音符需要控制好吹奏的力度,既要保持音色的柔和与圆润,又要保证音准的准确。
第一章笛子基本知识简介一、笛子简介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
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二、笛子的基本构造(1)前镶口(2)缠丝(3)海底(4)吹孔(5)膜孔(6)音孔(7)基音孔(8)后镶口(9)助音孔(10)飘穗(11)笛塞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
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管内空气柱受振动而产生的。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
主要用来贴笛膜。
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
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
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音孔: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四、贴膜的贴法和使用首先将膜对裁开,剪成长方形的小块,再用右手的拇、食二指轻轻地揉成一个小团。
通过捻动使膜捻成很多细密的皱纹,然后轻轻地展开,膜恢复原状后,再用两手拇、食四指轻轻得向前后左右绷它几次。
这样不仅防止膜贴好后出现松的现象,而且使膜的纹更加均匀了。
然后用阿胶(驴皮胶)沾点水,擦在膜孔的周围,然后用指肚抹匀,并且用小指抹去膜孔边缘的粘液。
用右手拇指、食指按住笛膜的一边贴在膜孔的一侧,再用右手拇指压住,然后用右手轻轻调整出细而均匀的皱纹来,纹路中间要密,两旁渐渐稀疏,呈自然的纹路最好。
笛子知识介绍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
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
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
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
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
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龙头笛"。
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不洞箫渭:"尺八"。
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
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
《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
;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
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
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
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
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
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
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
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
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
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笛曲中最有名的是〈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竹笛基本吹奏法(一)演奏姿势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
在个人练功和上台独奏时采用立势,即两腿宜立,两脚分开同肩宽,呈外八字形;一脚稍前,另一脚稍后(右边持笛者,左脚在前,左边持笛者,右脚在前),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身体稍微侧向右方(左方持笛者侧向左方),面向正前方,两眼平视、头正、肩平、挺胸、收腹、双手持笛,两时自然下垂;用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第一、二、三孔,大拇指托于笛身下方(即食指与中指之间的下方),小指轻轻按在笛身上;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四、五、六孔,大拇指托在笛身下端食指对面稍靠上的地方(以舒服、放松为准);小指也轻轻按在笛身上,这样用左右两手的小指和大指就能将笛身持住。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
用这种方法持笛,在右手进行飞指抹音时,即使左手三孔全打开,笛子也不会动摇。
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
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妨碍吹奏和呼吸。
坐时最好不要架腿,两腿自然分开才能坐得安稳。
持笛方向在左边右边都可以,但加键笛和国际上波姆按键系统都是以右边为准制作,初学者还是以右边持笛为宜。
(二)呼吸方法呼吸是人体生理的正常活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者非常重要,方法不对既不能吹好笛子,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方法正确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不但能很好地演奏,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扩量,使人体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
腹肌和横膈膜的运动能促使肠胃的蠕动,增强食物的消化,促进人体的健康。
呼吸的生理机制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地扩张(吸气)和回缩(呼气)而实现。
以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的运动使气吸人胸腔。
其明显特征是肩向上抬,呼吸运动主要在胸廓中进行,吸气时横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帮助呼吸动作,影响了胸腔容积向下扩展,因胸廓扩张受肋骨制约,所以吸气量不能达到人体吸气的最大容量,加上抬肩使上部肌肉紧张,呼气时也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紧张、疲劳。
以膈和腹壁肌肉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
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包括平常讲的“小肚子”,也称丹田)向外扩张。
腹部无骨骼包围,伸缩范围大,吸气量较大。
但由于胸部没充分运动,整个腹部运动内脏移位较大,气吸在下部,呼气时较费力,容易使人疲劳。
用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同时运动力主的呼吸称为“胸腹式呼吸”,它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呼吸的有意识扩大。
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同时下沉,随着肌肉运动,鼻子吸气,肺内进入空气。
吸气时下腹(小肚子)肌肉同时收缩,不便小肚向外扩张,而让气在上腹和下胸吸满。
呼气时胸下部肌肉和腹上部肌肉同时收缩,横服膜向上顶,下腹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至提肛肌都处于收缩状态,使吸人的气形成压力,源源不断地从口腔中吹出。
开始体会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平静地躺在床上仔细琢磨身体平常自然呼吸时的方法,然后再将其扩大,进行深呼吸。
这样就能正确掌握胸腹式呼吸的要领。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
吸气也分慢吸和快吸两种,一般在乐曲开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优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
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
快吸一般用在快速乐曲中和没标换气记号的连续吐音之间(俗称“偷吸”)。
吸气时间有长有短,肌肉紧张度有大有小,但吸气方法都使用胸腹式。
吹奏时的呼气不是平常从两个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从由嘴控制的“风门”(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和两颊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又称”嘴劲”、“口劲”),使吹出的一股气息(又称,旧风U形成均匀的、有节制的、有压力的气柱将笛子吹响。
吹奏中的呼气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发颤,而应留二分余气,便于下次吸气迅速,使乐曲吹奏能自然连贯地进行。
为了增大肺扩量,使气息更充足,平常可坚持长跑、游泳和做深呼吸运动。
(三)吹奏口形吹奏笛子的口形与笛子发出的音色有直接关系。
同一支笛膜松紧度一样的笛子,不同口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气路都要畅通,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颈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即扩张),像平常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风门”(即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向“风门”中间收,使“风门”呈椭圆形(自我感觉是要使风门成圆形)。
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风”向下吹入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约被下唇盖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
这样经胸腹肌肉的收缩形成的气流通过打开的喉部、口腔及自我感觉圆形的“风门”中吹出。
此外,要避免另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将两嘴角向后收(像微笑时一样),将唇部肌肉向两边拉紧,使“风门”扁小、窄长,同时引起口腔前后压缩,喉头紧张,有时还造成喉咙发响,这样吹出的气流是挤压、喷发、扁小的“口风”。
与正确的方法相比较,前者吹出的气流像个完全打开的自来水龙头,管径大、流量大,流出的是饱满结实的水住。
后者像一根扁小的自来水管,水流出龙头时被人用手抵住大半个龙头口,水挤压喷出时丝丝作响,四处飞溅,速度虽快但流量小。
前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明亮、结实、圆润、杂音少、发音低(经测频仪测量吹同一支笛子,比后种方法低10音分左右,这对以后练习强弱变化、音高控制时用处极大)。
后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发闷、发沙,各种杂音多,发音高。
笛子发音原理是:由“风门”吹出的气柱被吹孔边沿剖开而激发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吹笛子有了正确的口形,还要用一定的角度。
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尽量使吹孔剖开气往后的漏气声减到最小,使进入吹孔的气畅通无阻,灌响笛子。
这就要求吹奏者在吹长音时认真琢磨喉部、口腔以及嘴唇各部位的形状、音色的好坏、跑气声的大小,从而找到最好的方法和音色。
(四)舌头的运用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
吹奏时舌在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笛子的发音有各种影响。
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颚时而贴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笛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青、垛音、叠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