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810.35 KB
- 文档页数:6
探讨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措施【摘要】湿地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其是全球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几来,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出现了许多环境与生态问题,为了促进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措施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问题;保护管理措施1.前言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双阳河下游与松嫩平原西部的乌裕尔河下游的湖沼苇草地带,其湿地类型主要是草本沼泽,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保护区,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及经济的发展,其出现了许多环境与生态问题,为了使其的长远发展,本文就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措施作以下相关分析。
2.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1)人为干扰因素增多,动植物生存环境破坏严重。
护区内有乡镇、自然村屯以及些农、牧、渔等企事业单位等,总人口大约有6000人,他们在保护区内狩猎、捕渔、围垦、放牧等,不仅破坏了动植物及鸟类的生活环境,而且还破坏了水资源及植被[1]。
(2)草原火较多。
扎龙自然保护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比较干旱,苇草因湿地严重缺水而出现裸露现象,从而导致火灾,进而对鸟类栖息地及湿地植被根系造成严重破坏。
(3)区域气候发生变化。
由于区域气候比较干燥、全球变、降水变少等因素,扎龙湿地连续几年出现干旱、火灾现象,芦苇沼泽逐渐缩小,西部地区甚至还出现荒漠化、盐碱化。
(4)水污染严重,甚至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鸟裕尔河上游城镇工业发展迅速,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此外,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垃圾、湿地围垦后使用的农药及化肥等通过地表径流等形式进入保护区,从而使保护区内的水质受到破坏并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湿地造成了威胁[2]。
(5)管理不够全面。
对保护区进行管理时,各部门存在各种为政,责、权、利不统一现象,他们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导致湿地的生态效益受到严重破坏。
144区域治理CASE作者简介:王俊玲,生于1996年,本科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方面。
扎龙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模拟与分析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俊玲摘要:湿地景观格局分布对于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影响极大,景观格局未来的的分布模拟对保障生物栖息地环境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扎龙湿地是以鹤类为主的众多珍稀水禽的栖息地,本文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区,基于2006、2016年2期景观类型信息,对扎龙湿地当前景观格局下及2026自然发展情景下的扎龙湿地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研究区有水湿地面积显著增加,草甸草原与无水湿地减少,其他类型面积变化并不明显,2026年扎龙湿地明水面积明显增加,而有水湿地面积明显减少,无水湿地与草甸草原也有所增加,其他类型变化并不显著。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气温、铁路、公路、河流与沟渠,可见人工建设对扎龙湿地景观格局面积影响较大。
关键词:模拟;扎龙湿地中图分类号:S1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2-0144-0002一、引言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湿地演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2],因此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维护湿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扎龙湿地是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丹顶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地。
因此本研究选择扎龙湿地作为研究区,利用CLUE-S 模型对2006—2016年扎龙湿地景观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预测研究区2026年自然发展情景的景观空间格局变化,以期为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景观调控对策。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区概况扎龙湿地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域,。
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7′-124°37′,北纬46°52′-47°32′,总面积约2100km2,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栖息着以鹤类为主的众多珍稀水禽,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气候变暖背景下扎龙湿地气候变化特征沃晓棠;孙彦坤;玄明君;王鼎震;刘艳茹【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1(039)001【摘要】By means of the methods of moving average, trend analysis, wavelet transform, Mann-Kendall and Yamamoto tests,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cent 50 year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the Zhalong wetland from 1955 to 2004. 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 (1)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 appear to be ascending;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ad a sudden change in 1988, and since then a warmer period appeared; the period from the 1990s to date is the warmest in recent 50 years. (2)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ll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except in spring, especially remarkable in fall; there was no obvious sudden change during the concerned time period. (3) After 1985,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ummer and warm winter events conspicuously increased and atmospheric moisture decreased; there is a warming trend in the Zhalong wetland.%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及Yamamoto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②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显著,研究时段内没有明显的突变过程;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扎龙湿地暖冬和热夏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大气湿润度在减小,气候在向暖干方向发展.【总页数】6页(P38-43)【作者】沃晓棠;孙彦坤;玄明君;王鼎震;刘艳茹【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气候变暖背景下浦北县气候变化特征 [J], 苏春梅;施佩宏;朱小玲2.气候变暖背景下浦北县气候变化特征 [J], 苏春梅;施佩宏;朱小玲3.气候变暖背景下称多县近54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铁吉新;赵全宁;马林4.气候变暖背景下六盘水近58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杨宏宇; 钟静5.气候变暖背景下六盘水近58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杨宏宇; 钟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3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通报B u l l e t i n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43,N o .5O c t .,2023收稿日期:2022-11-02 修回日期:2023-01-10资助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森林碳收支评估㊁预测及气候风险预警 (L H 2022D 023) 第一作者:于成龙(1973 ),男(汉族),黑龙江省桦川县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气象方向研究㊂E m a i l :n e f u y c l @163.c o m ㊂ 通信作者:刘丹(1974 ),女(汉族),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气象方向研究㊂E m a i l :n e f u l i u d a n @163.c o m ㊂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于成龙,刘丹,殷世平(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 要:[目的]准确了解2010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变化,为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㊂[方法]基于遥感㊁气象㊁地面协同观测数据,利用C A S A (C a r n e gi e -A m e s -S t a n f o r dA p p r o a c h )模型㊁G S M S R (G e o s t a t i s t i c a lM o d e l o f S o i l R e s p i r a t i o n )模型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㊁植被生态质量㊁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 E P )等的影响㊂[结果]①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有水草甸,占保护区面积的37.24%,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但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②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年最高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4.62%;③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2019,2020年处于 好 等级;N E P 平均为253.59g /(m 2㊃a )(以C 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④生长季平均固碳量为5.69ˑ105t /a ,释氧量1.52ˑ106t /a,均存在上升趋势;⑤气温对生态监测指标的影响大于降水量㊂[结论]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嫩江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影响大,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㊂关键词:固碳释氧;气候影响;植被生产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扎龙湿地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 (2023)05-0220-07中图分类号:X 171.1文献参数:于成龙,刘丹,殷世平.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5):220-226.D O I :10.13961/j .c n k i .s t b c t b .2023.05.026;Y uC h e n g l o n g ,L i uD a n ,Y i nS h i p i n g.E f f e c t s o 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o nv e g e t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J ].B u l l e t i no fS o i la n d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3,43(5):220-226.E f f e c t s o f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o nV e g e t a t i o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n Z h a l o n g Na t u r eR e s e r v e Y uC h e n g l o n g ,L i uD a n ,Y i nS h i p i n g(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c i e n c e s ,H a r b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15003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s i n c e 2010w e r e s t u d i e da c c u r a t e l y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d a t as u p p o r t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i m p r o v i n g t h ea b i l i t y toa s s e s s t h ev a l u eo f w e t l a n d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 .[M e t h o d s ]B a s e do n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m e t e o r o l o g y ,a n d g r o u n d -b a s e d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t h e i m p a c t s o 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o n l a n d c o v e r ,v e g e t a t i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n e t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w e r e a n a l y z e du s i n g t h eC a r n e g i e -A m e s -S t a n f o r dA p p r o a c h (C A S A )m o d e l ,t h e G e o s t a t i s t i c a lM o d e l o f S o i l R e s p i r a t i o n (G S M S R )m o d e l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s i s ,a n d o t h e r 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 s .[R e s u l t s ]①T h e m a i nl a n dc o v e rt y p e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w a sa w a t e r -b e a r i n g me a d o w ,w h i c h a c c o u n t e df o r 37.24%o f t h e t o t a l a r e ao f t h er e s e r v e ,a n d w a s m 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t h ec o r ea r e a .T h i s l a n d c o v e r t y p es h o w e dad o w n w a r dt r e n do v e rt i m e i nt h ea r e a .②V e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sh o w e daf l u c t u a ti n g g r o w t h p a t t e r n ,w i t ha n n u a lm a x i m u m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o f 74.26%.③T h ev e g e t a t i o ne c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i n d e x s h o w e da ni n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a n d w a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a sb e i n g int h e g o o dl e v e l i n2019a n d2020.T h e a v e r a g en e t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N E P )w a s 253.59g /(m 2㊃y r )(c a l c u l a t e d i nC ),a n ds h o w e da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h i g h e r i nt h ee a s t a n d l o w e r i nt h ew e s t .④T h ea v e r a g ec a r b o nf i x a t i o nd u r i n g th e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w a s5.694ˑ105t o n s /y r ,a n dt h eo x y g e nr e l e a s ew a s1.517ˑ106t o n s /yr ,b o t ho fw h i c h s h o w e du p w a r d t r e n d s .⑤T h e i m p a c t so f a i r t e m p e r a t u r eo ne c o l o g i c a lm o n i t o r i n g in d i c a t o r sw e r e g r e a t e r t h a n t h e i m p a c t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C o n c l u s i o n ]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i s t h em o s t e c o l o g i c a l l y f r a gi l e a r e ai nN e n j i a n g R i v e r b a s i n,a n d i t s v e g e t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s g r e a t l y a f f e c t e d b y c l i m a t e.T h e r e f o r e,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s t r e n g t h e n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c a r b o nf i x a t i o na n do x y g e nr e l e a s e;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m p a c t;v e g e t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v i t y;n e t 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d u c t i v i t y;Z h a l o n g w e t l a n d湿地是地球上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2]㊂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环境污染,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同时,湿地也是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生态系统,以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出现频率增加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湿地固有的自然过程产生影响[3-4]㊂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地区,是亚洲第一大芦苇湿地,所处区域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潜在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5],监测扎龙湿地土地覆盖时空演变,评价其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释氧能力,对于区域湿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就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能力做了大量研究,估算方式大致可分为2种,一种是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等地面测量手段[6-8]获得植被生物量,或基于遥感反演方法获得净初级生产力(n e t p r i-m a r yp r o d u c t i v i t y,N P P)[9-10],进而推算固碳量和释氧量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主要由植被的光合作用㊁植物自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的异氧呼吸过程决定,在碳收支过程中,植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减去植物自养呼吸消耗的碳得到N P P,而进一步减去土壤微生物的异氧呼吸消耗的碳得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 e t e c o s y s t e m p r o d u c t i v i t y,N E P),只有在N E P为正值时,生态系统才处于碳汇状态㊂同时,植被在光合作用时所释放的氧气需要减去植物自养呼吸和土壤异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差值㊂如果该值为正值,生态系统处于释氧状态,否则处于耗氧状态㊂但很多报道往往只根据N P P估算固碳释氧能力,忽略了土壤异氧呼吸释放的碳和消耗的氧气,从而高估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能力㊂另一种方法是基于过程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碳收支㊂例如s i m p l i f i e d p h o t o s y n t h e s i sa n d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m o d e l(S I P N E T)[11-12],D A Y C E N T (t h e d a i l y t i m e-s t e p v e r s i o no f t h eC E N T U R Yb i o g e o-c h e m i c a lm o d e l)[13-14],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m o d e l(D N D C)等[15-17]㊂这类模型将土壤 植物 大气过程耦合,既可进行点位尺度碳收支的估算,也可进行区域尺度转换,并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进行区域乃至全球碳收支的估算[18]㊂但该类模型结构复杂,所需参数较多,而且难以获得,模型参数的空间代表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㊂本研究基于遥感㊁气象㊁D E M㊁地面同步观测等数据,以模拟湿地生态系统N E P为切入点,评估2010 2020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㊁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释氧量,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明确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发展变化趋势,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㊂1研究区概况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地理坐标为123ʎ47' 124ʎ37'E,46ʎ52' 47ʎ32'N,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250k m2,乌裕尔河是形成和维持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水源[19]㊂研究区的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 提供的1980 201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约100k m缓冲区内的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数据统计,年平均气温为4.34ħ,年平均降水量为429.00mm,平均日照时数为7.41h/d㊂2数据与方法2.1遥感数据本研究应用L a n d s a t的一级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类型提取,该数据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网址为: h t t p:ʊg l o v i s.u s g s.g o v/),2010年为L a n d s a t5/T M 数据,2015年和2020年为L a n d s a t8/O L I_T I R S数据,数据原始地理坐标系统为WG S84,U T M带号为51,将数据的投影均转为A l b e r s投影,并将空间分辨率统一为30m㊂2.2地面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气象局,空间范围均为乌裕尔河流域的6个气象观测站,数据均为逐日资料,本研究提取气温和降水2个要素数据㊂站点的地理位置见图1㊂于2017年8月末和9月初分别2次通过建立样方(1mˑ2m)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采样点(控制区域为30mˑ30m)共55个,多数采样点在控制区域范围内选择2个样方,观测项目包括植被种类㊁地上生物量㊁样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㊁植被盖度㊁植被冠层平均高度,收割每个样方植被的地上部分,烘干后测量其干重并计算平均值㊂该数据用于对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N P P推算结果进行验证,其中N P P的模拟结果和验证方法见[20]㊂122第5期于成龙等: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图1研究样点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分布F i g.1L o c a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e s e a r c h s a m p l e s 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2.3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因扎龙湿地为芦苇湿地,因此本研究引用‘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G B/T34814-2017)[21]中的草地生态质量指数(Q i)评价该湿地的植被生态质量,Q i 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态质量越好,具体公式如下: Q i=100(f1ˑG V C i+f2ˑF B i F B m)(1)式中:f i为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权重系数,取0.5;G V C i为第i年草地植被覆盖度;f2为草地牧草产量的权重系数,取0.5;F B i为第i年产量;F B m为过去第1年至第n年中产量最大值㊂本研究用N P P代替产量以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的距平百分率划分植被生态质量等级:Q i<-10%,生态质量差;-10%ɤQ i<10%,生态质量正常;Q iȡ10%,生态质量好㊂2.4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 E P=N P P-R s(2)式中:N E P表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 P P表示净初级生产力;R s表示土壤异氧呼吸㊂本研究基于G S M S R模型推算土壤呼吸速率[22],并利用刘霞[23]和邓钰等[24]的实测数据,验证G S M S R模型模拟湿地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适用性,因文献中描述的土壤呼吸观测地缺少对应的地理坐标,因此本研究只能根据文献所划定大致观测范围,将观测范围内模型模拟的土壤呼吸数据与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刘霞[23]观测的大兴安岭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1.97g/(m2㊃d)(以C计),本研究模拟值平均为2.04g/(m2㊃d)(以C计);邓钰等[24]观测的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5.05g/(m2㊃d) (以C计),本研究模拟平均值为4.87g/(m2㊃d)(以C计)㊂由此可见,G S M S R模型在模拟寒冷区域湿地和草地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㊂再根据刘霞[23]和邓钰等[24]的研究结果推算土壤异氧呼吸速率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推算扎龙湿地土壤异氧呼吸速率㊂2.5释氧量计算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 O2,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以净初级生产力计,每固定1分子碳(化学符号为C,相对原子质量为12),对应释放2分子氧(化学符号为O,相对原子质量为16)㊂因此释氧量的计算公式为:释氧量=2.67㊃G P P,单位为g/(m2㊃a)(以C计)㊂本研究将N E P替代公式中的G P P(g r o s s p r i m a r yp r o d u c t i v i t y),计算生态系统近似释氧量㊂3结果与分析3.12010—2020年乌裕尔河流域气象因子变化趋势扎龙湿地是由乌裕尔河下游尾闾湖形成的苇草湖沼,气象条件作为影响生态系统最活跃㊁最直接的驱动因子,影响着生态质量,关系着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㊂2010 2020年乌裕尔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介于2.40~4.4ħ,并存在显著上升趋势(p<0.05),每10a平均上升1.49ħ;该区域年降水量介于267.83 ~667.65mm,波动明显,在2013年㊁2019年和2020年降水量超过600mm,2018年低于300mm(图2)㊂3.2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态系统包括无水草甸㊁有水草甸㊁水体㊁耕地和其他用地(图3),其中有水草甸是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平均为837.94k m2 (2010年㊁2015年和2020年平均值),占全区总面积的37.24%,主要分布在核心区;第二大生态系统为无水草垫,面积平均557.77k m2,占全区总面积的24.79%,与有水草甸共同构成缓冲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图4)㊂可见扎龙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有水草甸为核心,外围由无水草垫㊁水体㊁耕地和其他用地包裹的生态格局㊂分析变化趋势可见,水体(由2010年占研究区的3.65%,到2020年的6.30%)呈增加趋势,有水草甸(2010年的37.45%,到2020年的35.72%)和无水草甸(2010年的26.71%,到2020年的23.38%)呈减少趋势,耕地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2015年最多(占研究区的15.41%),2020年最少(占研究区的14.08%)㊂222水土保持通报第43卷图22010 2020年乌裕尔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F i g.2C h a n g e o f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a n n u a l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U y uR i v e r b a s i n f r o m2010t o2020注:功能区的类型见图1㊂下同㊂图3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F i g.3E c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p a t t e r no f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f r o m2010t o2020图4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内不同生态系统面积F i g.4D i f f e r e n t e c o s y s t e ma r e a sw i t h i n e a c h f u n c t i o n a l a r e a o f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f r o m2010t o20203.3植被生态质量变化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每年最高植被覆盖度平均值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5a所示㊂保护区全区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4.62%,其中核心区最高(平均为78.42%),缓冲区次之(平均为74.01%),试验区较低(平均为71.43%)㊂图5b显示了生长季(5 9月)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平均值㊂2010年以来该区植被覆盖度存在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0.37%,其中2018 2020年植被覆盖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㊂322第5期于成龙等: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图5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和时间分布F i g.5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a g e 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应用植被生态质量表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㊂2000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见图6),其中2019年和2020年植被生态质量处于 好 等级,其他年份除2016年和2017年外,植被生态质量为 正常 ㊂图6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F i g.6E c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 i n d e x o f v e g e t a t i o n i nZ h a l o n g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f r o m2010t o20203.4固碳释氧量变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㊁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也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N E P是指净第一生产力中再减去异养呼吸所消耗的光合产物碳通过陆地生态系统循环的部分㊂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N E P平均为253.59g/(m2㊃a)(以C计),其中东部区域较高,局部可超过500g/(m2㊃a)(以C 计),西部较低,多数区域为200~300g/(m2㊃a)(以C计)(图7);3个功能区平均N E P接近,由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区㊁缓冲区和试验区㊂图7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 E P空间分布F i g.7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N E Pd u r i n g g r o w t h s e a s o n 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f r o m2010t o2020 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生长季平均固碳量为5.59ˑ105t/a,并存在上升趋势(图8),其中2018 2020年固碳量约为7.00ˑ105t/a;各功能区固碳量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固碳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区(2.01ˑ105t/a)㊁试验区(1.92ˑ105t/a)和缓冲区(1.77ˑ105t/a)㊂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生长季释氧量也呈上升趋势,平均为1.52ˑ106t/a,各功能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区(5.34ˑ105t/a)㊁试验区(5.12ˑ105 t/a)和缓冲区(4.71ˑ105t/a)㊂3.5气象因子对生态监测指标的影响分析气象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图9a和图9d)㊁生态质量指数(图9b和图9e)和N E P(图9c和图9f)之422水土保持通报第43卷间关系可见,气温与各生态因子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年平均气温与生态质量指数㊁年平均气温与N E P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㊂降水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气温弱,其中年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因为有水草甸是扎龙湿地面积最大的土地覆盖类型,有水草甸内水位高会导致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减小,从而降低了植被覆盖度,但降水量与生态质量指数和N E P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降水有利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干物质积累㊂图8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生长季固碳量F i g.8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d u r i n g g r o w t h s e a s o no f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f r o m2010t o2020图9扎龙自然保护区气温和降水与生态监测因子的关系F i g.9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m o n i t o r i n g f a c t o r s i nZ h a l o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4讨论与结论采用遥感技术,分析和掌握区域植被覆盖与释氧量本底信息,对于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㊂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将多模型嵌套应用,开展2010 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㊁生态质量指数和N E P等的监测评估,结果显示,该区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甸,水热条件基本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质量的提高,植被覆盖度㊁固碳释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气温对保护区生态监测指标的影响大于降水量㊂扎龙湿地是在风成沙丘上形成的沼泽地[5],湿地内分布众多泡沼,蒸发强烈,土地盐碱化较普遍㊂根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ʊw w w. r e s d c.c n)提供的 中国气象背景数据 ,扎龙湿地的干燥度在1.01~1.14之间,属于半干旱区域㊂可见温度和水分条件都应该是该湿地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本研究在分析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指标与气象因子之间关系时发现,气温对扎龙湿地的植被覆盖度㊁生态质量指数和N E P的影响大于降水量,其原因可能与扎龙自然保护区对湿地人工补水活动有关㊂扎龙湿地是乌裕尔河下游尾闾湖形成的苇草湖沼,湿地主要依靠乌裕尔河的补水来维持,但随着乌裕尔河两岸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河流上建立了大小几十座水522第5期于成龙等: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库来满足其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直接影响扎龙湿地天然补水过程(佟守正,2007),为维持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当地政府从2001年开始实行对扎龙湿地的生态补水工程㊂该工程根据气象部门的气候预测结果计算当年的生态补水量,人为控制扎龙湿地每年的总供水量,虽然能够为控制水分因素来研究温度因素对植被影响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如何区分天然降水和人工生态补水对植被的影响,成为本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科学问题㊂[参考文献][1] B u r k e t tV,K u s l e r J.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p o t e n t i a l i m p a c t sa n d i n t e r a c t i o n si n w e t l a n d so ft h e U n t i e dS t a t e s[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2000,36(2):313-320.[2]A n d e r s o n F E,B e r g a m a s c h iB,S t u r t e v a n tC,e ta l.V a r i a t i o no fe n e r g y a n dc a r b o nf l u x e sf r o m ar e s t o r e d t e m p e r a t e f r e s h w a t e r w e t l a n d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c a r b o nm a r k e t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 s[J].J o u r n a lo f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B i o g e o s c i e n c e s),2016,121(3):777-795. [3] L y uZ h o u,G e n e tH,H eY u j i e,e t a l.T h e r o l eo f e n v i-r o n m e n t a l 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i n h i s t o r i c a la n d p r o j e c t e dc a r b o nd y n a m i c so fwe t l a n de c o s y s t e m s i n A l a s k a[J].E c o l o g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aP u b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S o c i e t y o fA m e r i c a,2018,28(6):1377-1395. [4] B e r n a l B,M e g o n i g a l J P,M o z d z e rTJ.A n i n v a s i v ew e t-l a n d g r a s s p r i m e sd e e p s o i lc a r b o n p o o l s[J].G l o b a lC h a n g eB i o l o g y,2017,23(5):2104-2116.[5]殷志强,秦小光,刘嘉麒,等.扎龙湿地的形成背景及其生态环境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3):32-38. [6]孙中元,官静,苏爱锋,等.基于G I S的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评估:以烟台市为例[J].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35(4):405-413.[7]鲁绍伟,李少宁,刘逸菲,等.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J].生态学报,2021,41(15):6170-6181.[8]郑淼.滦河上游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效益估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363-366.[9]马琼芳,燕红,李伟,等.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固碳和释氧服务功能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1,30(12):2351-2359.[10]乔亚军,张慧,刘坤,等.呼伦贝尔林草交错带植被固碳释氧功能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164-170.[11] Z o b i t z JM,M o o r eDJ P,S a c k sWJ,e t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p r o c e s s-b a s e ds o i lr e s p i r a t i o n m o d e l s w i t h w h o l e-e c o s y s t e m C O2m e a s u r e m e n t s[J].E c o s y s t e m s,2008,11(2):250-269.[12] B r a s w e l l B H,S a c k sWJ,L i n d e rE,e t a l.E s t i m a t i n gd i u r n a l t o a n n u a le c o s y s t e m p a r a m e t e r sb y s y n t h e s i so fa c a rb o n f l u xm o d e l w i t h e d d yc o v a r i a n c e n e t e c o s y s t e me x c h a n g eo b s e r v a t i o n s[J].G l o b a l C h a n g e B i o l o g y,2005,11(2):335-355.[13] P a r t o n WJ,H a r t m a nM,O j i m aD,e t a l.D a y C e n t a n di t s l a n ds u r f a c e s u b m o d e l: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t e s t i n g[J].G l o b a la n d P l a n e t a r y C h a n g e,1998,19(1/2/3/4):35-48.[14] D e lG r o s s oS,O j i m aD,P a r t o n W,e ta l.S i m u l a t e de f f e c t s o fd r y l a n dc r o p p i n g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o ns o i lo r g a n i cm a t t e ra n d g r e e n h o u s e g a se x c h a n g e su s i n g t h e D a y-C e n t e c o s y s t e m m o d e l[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2002,116:S75-S83.[15] L i C h a n g s h e n g,F r o l k i n g S,F r o l k i n g T A.A m o d e l o fn i t r o u so x i d e e v o l u t i o n f r o m s o i l d r i v e n b y r a i n f a l le v e n t s:1.m o d e l s t r u c t u r ea n ds e n s i t i v i t y[J].J o u r n a l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A t m o s p h e r e s),1992,97(D9):9759-9776.[16] F u m o t oT,K o b a y a s h iK,L iC h a n g s h e n g,e t a l.R e v i-s i n g a p r o c e s s-b a s e db i o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m o d e l(D N D C)t o s i m u l a t em e t h a n e e m i s s i o n f r o mr i c e p a d d y f i e l d s u n-d e r v a r i o u sr e s i d u e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f e r t i l i z e rr e g i m e s[J].G l o b a l C h a n g eB i o l o g y,2008,14(2):382-402.[17] G i l h e s p y SL,A n t h o n y S,C a r d e n a sL,e t a l.F i r s t20y e a r s o f D N D C(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m o d e l e v o l u t i o n[J].E c o l o g i c a lM o d e l l i n g,2014,292:51-62.[18] Z h a n g Y u,L i C h a n g s h e n g,Z h o uX i u j i,e t a l.As i m u-l a t i o nm o d e l l i n k i n g c r o p g r o w t h a n d s o i l b i o g e o c h e m i s-t r y f o rs u s t a i n a b l ea g r i c u l t u r e[J].E c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l i n g,2002,151(1):75-108.[19]郭跃东,何岩,邓伟,等.扎龙国家自然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63-166.[20] Y uC h e n g l o n g,L i uD a n,Z h a o H u i y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o fZ h a l o n g W e t l a n du n d e r c l i-m a t ec h a n g e[J].J o u r n a l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S c i e n c e s,2021,31(7):938-964.[2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G B/T34814 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10.[22] Y uG u i r u i,Z h e n g Z e m e i,W a n g Q i u f e n g,e t a l.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p a t t e r no fs o i lr e s p i r a t i o no ft e r r e s t r i a le c o-s y s t e m s i nC h i n a: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e o s t a t i s t i c a lm o d e l a n d i t s s i m u l a t i o n[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10,44(16):6074-6080.[23]刘霞.寒温带冻土区森林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24]邓钰,柳小妮,闫瑞瑞,等.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3,22(2):22-29.622水土保持通报第43卷。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一、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一)视频图片简介(二)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简介“扎龙”为蒙古语,意为饲养牛羊的圈。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已无明显河道,与苇塘湖泊连成一体,然后流入龙虎泡、连环湖、南山湖,最后消失于杜蒙草原。
在齐齐哈尔市区西南部,大庆市的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沼泽芦苇丛,这片21万公顷的巨大沼泽地里,湖泊遍布,鱼虾种类丰富,成为禽鸟极佳的生长地这便是扎龙湿地。
19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纯、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第五名。
2013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大“中国最美湿地”。
扎龙是鹤的故乡,扎龙湿地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那些野趣横生、充满灵性的鹤。
世界上有15种鹤类,中国有9种,扎龙就有6种,其中4种系世界濒危鸟类。
它们是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十分珍贵的名禽,此区有500多只,约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的四分之一,所以,称此区是丹顶鹤的故乡也不为过。
此区的野生珍禽,除鹤以外,还有大天鹅、小天鹅、大白鹭、草鹭、白鹳等,真可谓野生珍禽的王国。
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题的珍稀水禽分布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既是旅游胜地,又是科研中心。
每年春夏,有大天鹅、小天鹅、大白鹭、鸳鸯等上百种野生珍禽云集于此,繁衍栖息,嬉戏觅食。
因此,观鸟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5~7月份。
夏秋之交,丹顶鹤一般都在芦苇里育雏,不轻易出来,很难看到。
到了冬季,游客们则可以在冰湖雪地上观赏人工驯鹤。
扎龙湿地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克钦湖、仙鹤湖、龙湖、南山湖等大多水面2000亩以上。
湿地中各个弯弯曲曲的长短河道连通各个大大小小的湖泡,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宛如九曲回肠的亮线串起一颗明珠,衬托上翠绿的植被,景色十分壮观。
扎龙湿地周边地区近50年干湿特征分析作者:张苗苗牛忠清郑凯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3期摘要应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的干湿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年平均气温为3.9 ℃,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86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升高,近50年升温速率0.42 ℃/10a,年平均气温存在2~8、10~30年的周期变化;扎龙湿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12.3 mm,富裕站的降水存在减少趋势,其他4站的降水有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存在3个转折点,分别位于1966、1982和1998年,扎龙湿地周边地区降水量存在2~8、10和20~30年的周期变化;干燥指数存在增大(变干)趋势,其中林甸站干湿变化最为平稳,泰来站干湿变化最为剧烈。
关键词扎龙湿地;干湿特征;周期特征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261-06Analysis of Arid and Humid Characteristic in Zhalong Wetland in Recent 50 YearsZHANG Miaomiao, NIU Zhongqing, ZHENG Kai(Heilongjiang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Abstract Based on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 surround Zhalong wetl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id and humid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surround Zhalong wetland is 3.9 ℃. The abrupt change of mean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1986. After the 80's temperature rises more significantly.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0.42℃ every 10 years in recent 50 years. There wer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period of 2-8 years and 10-30 years in the area.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was 412.3 mm in Zhalong wetland. The precipitation was decreasing in Fuyu station and that in other four stations were ascending. Annual precipitation had three sudden changes, respectively in 1966, 1982 and 1998. There were precipitation period of 2-8 years,10 years and 20-30 years surround Zhalong wetland.The aridity index shows an ascendant trend. The arid and humid change is the most stable in Lindian, and the most severe in Tailai.Key words Zhalong wetland; Arid and humid conditions; Periodic characteristic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209)。
谈扎龙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卢丹阳(黑龙江省第三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摘 要 分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湿地 保护Resources Con serva ti on on Zha long W etl and Ecology Na tureProtecti on Area W etl andY I N Feng-yue(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Forest I nvent ory and Planning Acade my of Heil ongjiang Pr ovince,150008,Harbin,Heil ongjiang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at Zhal ong nature p r otecti on area wetland res ources have been destructed,p r oposes the p r otective measures.Keywords Nature p r otecti on area W etland Pr otecti on1 概述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丹顶鹤等珍禽鸟类为主的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2100100k m2。
扎龙属湿地生态保护区,是乌裕尔河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
沼泽地最大水深0175m,湖泊最大发生的成本累计计入林木资产。
212 商品林大量生长、结实阶段这个时期商品林大量生长、蓄积不断增加,由于蓄积的增加,林木资产的价值也在增加。
资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价值。
我们可以将郁闭成林的林分认为是虚拟的固定资产,那么这个资产在本质上就是使用资产。
扎龙湿地旅游注意事项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这里的湿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被誉为“东北气象观测",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下面是关于扎龙湿地旅游的注意事项。
一、旅游准备1. 了解目的地:在前往扎龙湿地之前,最好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旅游信息,如气候情况、地理特点、野生动植物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规划行程和了解旅游路线。
2. 季节选择:扎龙湿地位于寒冷地区,包括寒冷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
在选择旅游时间时,最好避开寒冷的冬季,而选择春季或秋季来游览,这样的天气会更适宜,也更有利于观赏湿地景色。
3. 穿着准备:由于扎龙湿地气候寒冷,所以在旅行中穿着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穿上轻便的户外服装,带上防风、防寒的外套、帽子、手套等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准备好防潮、防蚊虫叮咬的用品。
4. 食物和水的准备:扎龙湿地周围的设施并不完善,尤其是在湿地的深处,很少有商店和餐馆。
因此,旅行者在出发前最好准备一些充足的食物和水,以免在旅途中出现没有食物和水可供补给的情况。
二、游览注意事项1. 保护环境:扎龙湿地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生态环境,作为游客,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请不要随意扔垃圾,保持湿地的清洁;不要破坏动物和植物的生态环境;严禁采摘花草和捕捉野生动物等。
2. 安全第一:在游览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请不要离开游览路径,以免迷路或发生危险;遵守导游的指示和安排,尽量不要单独行动;如果发现紧急情况,请及时求助相关的人员。
3. 尊重当地风俗:扎龙湿地周围有少数民族聚居,游客在与当地居民接触时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习俗,保持良好的礼貌和态度。
4. 保护野生动物:扎龙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游览过程中,禁止随意骚扰、捕捉和破坏野生动物。
请保持安静,远离野生动物,尊重它们的生活环境。
5. 拍摄技巧:扎龙湿地的自然风光非常壮观,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作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本文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现状和优势条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污染、行政管理矛盾,开发资金短缺。
并且提出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具体对策。
标签:湿地;生态旅游;问题;对策引言湿地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由于具备净化水质的功能,也被称为地球之肾。
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作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旅游已经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休闲方式,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美丽风光的生态旅游成为了大家的首选。
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本文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现状和优势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扎龙湿地保护问题。
一、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现状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的扎龙乡,地处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占地面积21万公顷。
该地区的地貌类型为河湖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地势起伏不大。
自然生态环境好,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湿地内湖泊、沼泽、湿草甸星罗棋布,其中湖泊、水泡有200多个,芦苇沼泽面积最大。
自从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以来,前来扎龙湿地观光游玩的游客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2015年最高接待游客人次达到四千。
据了解,入夏以来,景区平均日接待游人一千多人次,蔚蓝的天空,青青的芦草,湿地美景让游客纷纷感叹不虚此行。
二、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优势(一)动植物资源丰富扎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是扎龙湿地的重点保护对象,扎龙湿地保护区的鸟类有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等33种。
保护扎龙湿地,促进生态和谐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区内有大片的芦苇沼泽和湖泊,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的水质清澈,水草摇曳,鱼类资源丰富,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前来繁衍生息。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湿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扎龙湿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因此,保护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8扎龙湿地的相关问题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情境分析(一)认知区域: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属松花江-嫩江流域。
该区域(下图中红色箭头所指)处大兴安岭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带为中温带,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应在400-800毫米之间)。
松花江-嫩江为外流河(注入太平洋),但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属内流流域(受阻后),该内流区域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有关。
(二)情境创设本题以时间演变导致空间格局变化为主思想,实际探究了乌裕尔河从外流河到内流河,扎龙湿地从无到有、水中含盐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影响当地局部气候环境的变化,把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结合起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协调,实现物质循环中的平衡,构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地理思维。
以地形-水文-气候三者关系为探究的主要要素。
(三)情境问题与要素联系:1.乌裕尔河下游受阻内流后形成的是沼泽湿地,而不是堰塞湖,这种现象与当地地形、气候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图中可以发现,气候通过降水、蒸发影响地表径流,如本题材料所述,河流流入湿地,而湿地面积稳定不变,说明当地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貌对水文主要是对水系特征的影响,水系特征主要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水系形状等,堰塞湖与沼泽湿地形成的地貌类型不同,如图所示。
形成堰塞湖的地貌类型是谷地(山谷或河谷)扎龙湿地面积大,积水浅,地形平坦2.扎龙湿地水的含盐量不断增加。
扎龙湿地降水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大气科学论文-物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降水变化和预测分析中常需要确定降水周期,本文采用功率谱和分析方法提取了扎龙湿地的降水周期。
扎龙湿地位于我国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面积约2100 km2,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降水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湿地提供补给水源,从而影响湿地的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扎龙湿地降水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将为扎龙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由于扎龙湿地中心位置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26 km 处,所以采用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及扎龙湿地自动站1951-2008 年降水观测数据进行计算。
1.2 回归分析该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元线性方程或一元多次方程来模拟变量的变化趋势,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来反映变量的变化特征。
1.3 单位根检验谱图分析是基于平稳序列的分析,因此对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前需要对其平稳性进行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时序平稳性的一种正式的方法,它包括DF 检验、ADF 检验、PP 检验。
1.4 功率谱分析功率谱分析方法是谱分析方法中的一种,是数字时间序列在不同频率上能量分布特性的表征。
此方法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并可以通过自相关函数进行间接的计算,因此应用极为广泛,计算步骤如下:(1)自相关系数计算(5)显著性检验通常,平滑后的谱估计最大值对应着主周期,但此周期是否显著,还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
检验原理是以样本谱估计值与已知的非周期过程谱估计值作比较,如果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则样本存在周期过程,反之,则无周期,包括白噪声检验和红噪声检验。
2、结果分析2.1 回归分析结果为消除偶然因素对降水变量的影响,在5 次平滑的基础上应用SA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图 1 和表 1 所示,从拟和曲线和回归参数可以看出5 次多项式拟和的效果优于1 次、2 次和 3 次线性模型,说明扎龙湿地年降水量存在较大的波动,可能存在变化周期,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周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