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功的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14
初二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知识点总结我们平时所说的功包含额外功和有用功,二者合称为总功。
而在我们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常见考法本部分内容是中考重点章节之一,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共12个。
可以和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
特别随着对浮力知识的要求降低,有关机械效率的综合题是力学压轴题的热点。
对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
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填空和基本实验,侧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分值一般在7分左右;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分值一般在分左右。
理解吃透各个基本概念是学好本章的重要方法。
误区提醒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典型例题】例析: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动滑轮总重为G1=1N,一同学用这个滑轮组将重为G2=3N的物体吊起h=0高,不考虑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求:(1)这个同学在绳端加的拉力F是多大?(2)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3)拉力F做的有用功是多少?(4)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把所提重物换成9N的物体,此滑轮组在吊起该重物过程中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少?初中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二)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功的原理;机械效率1.正确理解“功”的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的“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义不同,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物理上就说没有做功。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可知,下列三种情况没有做功: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
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被推动,推力对车没有做功。
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的时候,他虽然对重物有力的作用,但没有对重物做功。
②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
一个沿水平光滑的桌面匀速运动的木块,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因而没有力对运动的木块做功。
③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
例如手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水桶受竖直向上的拉力,水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竖直高度不变,水桶移动的方向跟拉力的方向垂直,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
力和功是实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做功的过程中,一定有力的作用。
但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不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2.对功率概念的正确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习这个概念,可以跟运动速度概念相对照、比较。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但不一定运动的路程就长;而通过路程长的物体,不一定运动得快。
速度大,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
速度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同样功和功率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反之,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就多。
功率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多。
功率跟功、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即t wP =。
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做相同多的功,时间少的,功率大。
因为W=FS ,所以V F t FS t w P ⋅=== 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初中物理功的原理应用一、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物体受力作用下位移的结果,是衡量力量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计算功的公式为:功 = 力 × 位移× cosθ。
二、功的原理1.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成锐角时,所做的功为正数;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成钝角时,所做的功为负数;力和位移的方向相互垂直时,所做的功为零。
2.功与力和位移的大小有关,力和位移越大,所做的功越大。
三、功的应用举例1.抬水桶:当我们抬水桶时,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因此需要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乘以桶的垂直位移,即可计算出所做的功。
这个功将是正数,表示我们对水桶施加了一定的能量。
2.拉行李箱:当我们拉行李箱时,需要克服摩擦力的作用。
我们所施加的力乘以位移,可以计算出所做的功。
如果行李箱的重量较大,我们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所做的功也会增大。
3.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时,需要用力踩踏脚踏板,克服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进行骑行的距离越长,所需施加的力越大,所做的功也会增加。
4.推动物体:推动物体需要施加一个力,使其产生位移。
这个位移越大,所做的功也会增加。
四、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J),表示单位力在单位位移上所做的功。
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五、功的计算方法1.如果力和位移方向相同,可以直接计算出功的大小。
例如,当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m时,所做的功为10N × 5m = 50J。
2.如果力和位移方向垂直,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来计算功的大小。
例如,当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5m时,所做的功为10N × 5m × cos90° = 0J(因为cos90°等于0)。
3.如果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不同,需要计算力和位移的夹角后求出cosθ的值,然后再计算功的大小。
例如,当一个力为10N的物体沿斜面上升5m时,斜面与水平方向成30°角,所做的功为10N × 5m × cos30° = 43.3J。
功的物理知识点一、功的概念。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 例如,人用力推箱子,箱子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推力就对箱子做了功。
2. 公式。
- W = Fs,其中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米(m)。
- 例如,一个力F = 5N,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3m,那么这个力做的功W = Fs=5N×3m = 15J。
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例如,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做功。
-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例如,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支持力和重力都与运动方向垂直,支持力和重力都不做功。
二、功的计算。
1. 同一直线上力做功的计算。
- 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W = Fs。
例如,一个水平拉力F = 10N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移动s = 2m,则拉力做的功W = Fs=10N×2m = 20J。
- 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W=-Fs(这里的负号表示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摩擦力f = 5N,物体在摩擦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s = 3m,则摩擦力做的功W=-fs=- 5N×3m=-15J,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5J。
2. 不在同一直线上力做功的计算(力的分解)- 如果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可以把力分解为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两个分力。
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分力不做功,沿运动方向的分力做功,根据W = Fs计算。
- 例如,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 = 10N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s = 4m。
功的原理内容
功是物体受力移动所产生的结果,其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移动的距离乘积。
具体来说,当物体受一定大小的力作用,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 = 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 表示移动距离。
根据功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若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力做正功,表示力在推动物体移动;
2. 若物体沿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力做负功,表示力在阻碍物体移动;
3. 若物体静止不动,力做零功,表示力未对物体做功;
4. 若力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力做的功为零。
功是体积、密度、位移等物理量的积分,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总量。
例如,当液体或气体流经管道时,由于流体受到压力的推动而发生位移,压力所做的功即为流体输送的功率,可以用来描述流体输送的能力。
功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能量是物理系统的一种属性,可用来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力。
因此,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转换过程。
例如,当自行车上坡时,所消耗的能量被转化为势能,而下坡时则被转化为动能,这种能量转换过程就可以用功来描述。
功【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够判断力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及不做功;3、理解功的原理;4、掌握功的定义、单位;能够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力学中的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要点进阶: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是指距离与力具有同向性和同时性。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要点二、功的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要点进阶:1.公式W=FS,2.单位焦耳(J),3.注意事项(1)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2)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
(3)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典型例题】类型一、功的概念例1、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竖直向上托举的力对杠铃做了功B.人推汽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C.起重机吊着重物上升,钢绳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例2、某人用了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抛到7m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 D.无法计算举一反三:【变式】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沿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次做的功一样多B.在粗糙地面上做的功较多C.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的功的多少例3、小车重200N,人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没做功B.人对车做功10000JC.人对车做功1500J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举一反三:【变式1】若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质量及桌面高度的观察与了解,估算人对课本做的功约为()A.0.2J B.2J C.20J D.200J【变式2】两辆车,大车的重力是小车的2倍,在相同的力作用下沿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路面通过了相同的路程,则A.力对大车所做的功比小车多B.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多C.力对两辆车所做的功相同D.难以判断例4、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上绕着绳子.某同学用恒力F拉着绳的自由端使圆筒在地上滚动,则他使圆筒滚动一周所做的功是()A.πrF B.2πrF C.4πrF D.0类型二、功的计算例5、2012年年底,南宁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将开通,全程约为570km,只需3h。
功的原理和应用一、功的定义功的定义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功是一个标量,表示力在物体上做功所引起的能量转换的大小。
功用于衡量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可以用来描述机械运动、能量转换等物理现象。
二、功的原理1.功的计算公式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的作用距离,θ表示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功的正负功可以有正值、零值和负值,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时,功为正值;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功为零值;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
3.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4.功的能量转换功的作用引起的能量转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力对物体进行位移,如用力推动箱子移动;–力对物体产生形变,如拉伸弹簧;–力对物体进行加速或减速,如用力推动小车加速运动;–力对物体进行变形,如用力摩擦木块使其变热;–力对物体产生调整或变化,如用力旋转钥匙将门锁打开。
三、功的应用功的应用极为广泛,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的应用:1.机械功–汽车行驶:马达对车轮的推动产生功,驱动汽车前行;–水泵工作:水泵通过加压将水从地下提升到地面;–风力发电:风力通过风车转动产生功,驱动电力发生器发电。
2.功与热能转换–火车机车制动:当火车通过制动装置减速停车时,制动装置消耗动能并转化为热能;–发动机工作:内燃机工作时,燃料的燃烧产生的功被转化为发动机的动能和热能。
3.功与电能转换–发电机工作:发电机通过机械能转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外部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功与化学能转换–电池放电: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势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功与光能转换–光伏发电:太阳能光辐射到光伏电池上时,能量转化为电能。
四、总结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的衡量标准,用于描述力在物体上产生的能量转换。
八年级物理力学做功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就是“做功”。
在力学中,“做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时,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所做的功。
掌握做功的基本概念对于解题和应用场景都非常重要。
一、做功的公式做功的公式为:W=Fs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作用力,“s”代表位移。
二、做功的单位做功的单位是焦耳(J)。
如果力的单位为牛(N),位移的单位为米(m),则做功的单位为牛米(Nm)。
三、做功的方向做功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力向右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向右移动了5米,那么做功的方向就是向右。
四、功率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做功的大小,用W表示。
功率的公式为:P=W/t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做功,“t”代表时间。
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不变。
在物理实验中,做功分为正功和负功。
正功是指物体沿着等于力的方向移动,而负功是指物体沿着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相同时间内,正功和负功的大小相等。
六、应用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做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开车、挖井、拉货等。
做功的计算也常用于解决一些问题,例如:1.如果一个牛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向右移动10米,请计算做功的大小。
答案:W=Fs=10N*10m=100J2.如果一个20N的力向右作用于物体,同时另一个10N的力向左作用于物体,请计算做功并说明正负功。
答案:做功的大小为:W=(20N-10N)*5m=50J,正功的值为20N*5m=100J,负功的值为10N*5m=50J。
总结在物理学中,做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要掌握做功的公式和单位,了解做功的方向和功率,同时也要明确能量守恒定律,并学会应用做功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做功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八年级物理功知识点归纳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现象和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而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程中,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就八年级物理功知识点做一个归纳和总结。
一、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功指的是力在物体上做功的数量。
如果一个力在物体上施力,使得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同时这个力也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那么我们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的量可以用公式W=F*s表示,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
在八年级物理中,这个公式是重要的计算基础。
二、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用符号J表示。
1焦耳是指,在物体上施加1牛的力,使得物体移动了1米的距离。
在国际单位制中,焦耳是能量和功的基本单位。
三、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所做的功,t表示所用的时间。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这个公式,以便能够计算物体所用的功率。
四、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用符号W表示。
1瓦特等于1焦耳/秒,同样在国际单位制中,瓦特也是能量和功率的基本单位。
在物理学中,1千瓦通常用于描述较大的功率,例如汽车引擎、工厂机器等。
五、功和能量的关系能量是物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有时候也和功联系在一起。
能量指的是物体所具有的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够进行某种形式的工作的性质。
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功之间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在某些物理过程中,能量被转换成功,而在其他过程中,功又被转换成能量。
总之,在物理学中,功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通过掌握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相关原理和知识。
八年级物理功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功知识点是中学物理教育中的核心知识点之一,它是介绍关于功的基本概念、功率和机械效率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会提供一些重要的物理功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方面的知识。
一、功的基本概念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描述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所产生的物理效应的量。
它的数值是用力和物体运动时的位移的乘积来表示的。
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力,s表示物体运动时的位移。
二、功的分类根据物理学的知识,功可分为正功和负功。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时,所产生的功为正功;而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时,所产生的功为负功。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如果一个物体的移动速度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所产生的功为零。
三、功率功率是衡量一个物理系统的做功速率的数量。
在物理学中,功率P表示物体做功W的速率,公式为P=W/t,其中t是物体做功所需的时间。
单位为W,也就是瓦特。
特别的,平均功率的概念是指物体做功所需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功率。
四、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通常表示为η,公式为η=Wout/Win。
其中,Wout表示输出功率,Win表示输入功率。
机械效率越高,所需要的能量越少,效率越好。
五、应用物理功知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比如汽车制造与维护、机械制造及运作、节能等等。
在实际中,物理功知识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六、总结物理功知识点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物理功知识不但对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系统地理解物理功的基本概念,及时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初二物理第十四章功(一)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四章功(一)二. 重、难点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未做功。
2.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并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功的原理并能利用功的原理进行计算。
4. 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原理及特点。
三. 知识点分析(一)功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 功的计算:(1)公式:功=力×距离(2)单位:牛顿·米焦耳(二)功的原理1. 动力功与阻力功:(1)动力功:动力推动机械所做的功;(2)阻力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不使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
2. 两个功的关系:W动=W阻3.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三)斜面1. 原理:2. 工作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典型例题】[例1] 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做功300JB. 做功10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分析:我们知道,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本题中这两个因素都具备,所以该同学在踢球时对球做了功。
已知该同学的作用力为120N,但在该力作用下球移动的距离未知,因此,无法计算出做功的多少。
解答:正确选项为D 。
说明:在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时,要理解下列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S=0);(2)物体不受力靠惯性运动(F=0);(3)物体受力,但物体移动方向与所受力方向垂直。
此外,还要注意:在利用W=F·S计算功时,F要在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S 距离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且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八年级的物理功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把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原理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知识点吧。
一、功的概念功是表示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能量变化的物理量。
在力作用下,物体在一定的路程上发生了位移,这个位移产生了与力方向一致的方向,能量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功。
二、功的计算公式我们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地面被力拉动的情况作为例子来演示功的计算过程。
此时用来拉动物体的力为F,力的方向指向水平方向,并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
物体的移动的距离为s。
则其所产生的功W等于力F乘以物体的位移s,即:W = F × s若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则功等于力在移动方向上的分量与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 = F × s × cosθ其中θ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三、功的单位功的单位为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N)乘以1米(m)。
四、功的正负物体受到向右方向的力,运动轨迹也在向右方向上,则称该力对物体做的功是正功;若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称该力对物体做的功是负功。
五、功与动能物体在被施加力的过程中发生了位移,从而发生能量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了动能。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在进行匀加速运动时,物体所受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 = ΔEk = Ek - Ek0其中ΔEk为瞬时动能增量,Ek为末瞬时动能,Ek为始瞬时动能。
六、功率功率的意思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j/s)。
功率P = W / t其中W为做的功,t为所用时间。
七、结语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力、物体运动和能量的统一体现。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要掌握好功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只有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中,并为将来的物理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做工的公式物理
做功,也被物理学中定义为能量的一种转换过程,具体来说,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计算做功的公式上,物理学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首先,最基础的计算公式是: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即W=Fs。
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而功的单位则是牛顿·米(N·m),或者称为焦耳(J)。
其次,根据动力学中的定义,做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乘以cosθ(θ是力与位移的夹角),即W=FsCosθ。
另外,特定情况下的做功计算也有相应的公式。
例如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的公式为W=Gh=mgh,阻力做功(或克服阻力做功)的公式为W=fs。
在电学中,做功的公式还可以表示为W=UIt,U^2t/R,I^2Rt等形式。
最后,功率的定义也与做功紧密相关,它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S=F*V。
综上,做功的公式物理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