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5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主要包括微小生物的认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常见微小生物的特征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微小生物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微小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微小世界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常见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科学的严谨态度,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与分类,显微镜的组装与调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微小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征。
4.显微镜的使用:讲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
6.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关键信息。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线索,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教材共分4个部分。
1.聚焦: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问题旨在引发学生回忆,了解学生关于放大镜的前概念。
聚焦的问题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的功能及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的应用;二是放大镜的结构特点,聚焦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
2.探索:核心词是“观察”和“比较”。
探索活动1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这是一组有一定结构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探索活动2是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
3.研讨:这部分三个问题,层层递进。
第1个问题是“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物体的放大作用得出,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透明材料也会有放大作用得出,如塑料镜片。
第2、3两个问题是“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指向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之间的关系。
4.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
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只要和放大镜一样具有透明、中央厚而边缘薄的结构特点,该物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学生通过探究和研讨,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
微小世界
前几天,妈妈刚给我买了一台显微镜和一盒切片标本。
自从妈妈提起这件事时,我就非常期待,还听说有许多的标本,就兴奋得两眼发光。
我一直对各种化学药品,骨头和标本特别感兴趣,这次自己也能亲眼观察,真的是能高兴的膨胀起来。
显微镜、标本一到手,我就满心欢喜地开始研究。
都有什么标本?切片怎样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怎么调整清晰度?分别该用什么样的目镜和物镜?许多问题围绕着我。
我就这样一个人在房间里乒乒乓乓地胡乱尝试了一番。
逐渐明白了该怎么做后,我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开始观察了!
我马虎的浏览了一下一百片标本切片,大概知道了哪个号码对哪个标本。
我第一个研究的竟然是肾,也真不清楚我当时想到哪儿了才会选这个。
我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掰开台子两边的夹子,把标本压牢,再打一只眼睛凑近镜筒,尽量睁大,把载物台底下的用于照亮的小灯点起来(有的是靠放大镜把光反射上来)。
接着移动标本,直到在镜筒里看到它为止,调整载物台的高低。
渐渐,我慢慢看,清了肾,肾的细胞多紧实啊!外面的肉显出一层层的肌理来。
肾里面有许多的小空间,就像房间一样,房间中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点,那是血细胞吗?还是别的小东西?我越看越惊奇,越看越来劲。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看了静动脉的横切、蜜蜂的腿、兔子的味蕾、洋葱的表皮、脊髓横切面等等,显微镜仿佛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门,吸引着我无穷无尽的探索下去……
现在我仍然在继续观察,我对微生物世界充满好奇,总是有数不清的问题,而这个世界也在耐心的为我解答,我一定会努力的了解微生物,与微小世界做朋友。
《微小世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课前习,提问【评价反馈】1.正确率【主要内容】1.随堂练习2. 随堂提问【评价反馈】1. 正确率2. 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内容】1.课后练习【评价反馈】1. 正确率2. 知识掌握情况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微小世界》单元,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借助各种观察工具来观察研究各种物体,回忆一下,人类在观察客观微小世界的过程中,所用工具都进行了哪些阶段?(生:放大镜、显微镜!)人们最开始就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吗?(生:最开始是用眼睛!)非常好!所以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用到的工具发展如下图所示:(打开PPT 投影) 人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1.在使用人眼观察世界的时候,人们受到的局限性很大,因为人眼最小能观察到的物体是1/10毫米,再小就观察不到了。
为了更好的认识微小世界,于是人们想到了利用工具,所以,放大镜就出现了。
那么关于放大镜,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请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该过程主要通过让学生讨论汇报,逐渐将学过的知识再次在脑中搜集呈现,学生答出的知识是零散的,混乱的,随机的。
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整理出线索和逻辑。
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遗忘的知识,需要老师重新讲解并加以强调。
2.很好!以上我们已经复习了放大镜的所有知识。
而且我们用放大镜可以观测昆虫和晶体。
那么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什么细节,有什么新发现?还记得吗? 该步骤再次通过学生先回答,老师后梳理的方式,将放大镜下的昆虫及晶体的知识进行梳理再现。
3.到此为止,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主要是放大镜,但是随着人们的观察,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能看到的微小物体也是有限的,人们想到,如何才能放大的更大呢?(展示课件问题:如何放得更大?)生: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清晰图像,将放大镜固定下来,就可以放得更大了。
微小世界观后感200字
案例一:
看了《微小世界》这部电影。
最吸引我的就是屎壳螂滚粪球。
屎壳螂努力的推着粪球上坡,可是,坡度太大,屎壳螂滑了下去,粪球也往下滚,一下子砸到了屎壳螂身上,他继续推,比刚才更用力了,它猛一推,推上了第一个坡。
到第二个坡,可惜这次,差一点点就推上去了,最后滑了下来,又被砸了一下。
但是,屎壳螂不放弃,继续推上了第二个坡,粪球推是推上去了,但是,扎在了树枝上。
这下屎壳螂可犯了愁,它在粪球底下使劲拱啊拱啊后来粪球差一点就出来了,屎壳螂一脚踩住树枝,一推粪球就出来了。
我们要学习屎壳螂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案例二:
我看完《微观世界》这部电影,觉得那座山上的动物、植物真多,并且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很奇怪,在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啊!
我看了《微观世界》后,发现动物居然是有思想的,有爱的。
在草丛里,我发现两只巨大的蜗牛在亲嘴,它们显得格外不好意思,脸都红了。
啊!原先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我喜欢看这部影片,它带我走进动物世界,让我们去了解动物的思想、生活习惯,去探索动物的一些奇怪现象,增加了很多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了解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微小物质;3. 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及教学软件;2. 显微镜及玻片;3. 预先取样的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电子白板或教学软件,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是由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组成的,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都与微观世界有关。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制作玻片,将土壤、水样和污水样放在玻片上,并放置在显微镜下。
3.2 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显微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依次观察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观察微生物、纤维等微小物质。
4. 观察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 污水样中是否有异物?- 微生物和微小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观察结果,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保护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其他样本,如蔬菜表面、细菌培养皿等,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的存在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