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讲:小组社会工作概述讲座一:当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个由农业化转向工业化的、复杂的而又快速多变的社会里,社会工作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社会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知道社会工作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不仅开始服务于贫穷和边缘人群,也开始赋予那些更加广泛的对象和实践环境。
在它诞生后的一百多年中,它今天所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百年前的人们所不能想像的。
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断顺应人类社会的需要。
在讨论小组社会工作之前,我们在本讲座中,仍需回顾一下社会工作中出现的新趋势,这对小组社会工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一、重视环境系统在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刚刚产生的社会工作就强调人-环境的关系。
认为人类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
但当时强调的是人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人的限制作用。
没有以一个发展的优点视角来看人。
而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风靡欧美的时候,整个的社会工作都表现出了临床化,环境因素在社会工作理论中逐渐下台。
直到70年代,随着系统理论、家庭治疗理论、生态理论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工作者开始关注“人在环境”中了。
可以说,弗洛伊德的观点更看重一个人他的内在的心路历程,是伤痕累累,丑态百出的历程。
可“人在环境”中的理论,却把人放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也开始把人当人看了,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一个人至少同内部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
在新一轮的理论席卷社会工作领域时,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在所有理论中脱颖而出,给社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成为当今社会工作领域的主导理论趋向。
在美国,最近一些年,社工越来越多地重视系统理论的运用。
所谓系统理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信息化战争概论第一讲概述1、 信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主要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毁伤强、战场范围广、战争消耗大等特点。
是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战(信息作战):综合运用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形式打击或抗击敌方的行动。
目的是在网络电磁空间干扰、破坏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影响、削弱敌方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利用和决策能力,保证己方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安全和正确决策。
主要包括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2、 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社会形态的转变,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发展战略需求的牵引,现代战争实践的催化3、 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4信息资源主导战场空间全维战争力量一体指挥行动实时信息对抗全域精确作战普及5、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6、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指导思想7、进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原则第二讲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和环境力量1、什么是战场环境?有哪些环境构成?战场环境: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
包括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人口、民族、交通、建筑物、生产、社会等人文条件,国防工程构筑、作战设施建设、作战物资储备等战场建设的情况,以及信息、网络和电磁状况等2、战场自然环境包括的内容,战场人文环境包括的内容。
战场自然环境: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太空站场战场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3、战场信息环境包括的内容,电磁环境具体包括的内容。
战场信息环境:电磁环境、网络环境、心理环境电磁环境:一定空间内所有的电磁辐射形成的环境,自然电磁环境人为电磁环境。
4、战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自然、人文和信息环境相互渗透(二)自然、人文和信息环境相互作用(三)信息环境在战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5、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的特点。
第一讲概述1单选(2分)营养素的功能是()A.调节机体生理功能B.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提供能量C.以上都是D.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更新与修复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2单选(2分)按照不同营养素的需要量,将营养素分为()A.必需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B.必需营养素和非必需营养素C.非必需营养素和宏量营养素D.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3单选(2分)膳食推荐摄入量为A.RNIB.EARC.ULD.AI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4多选(2分)膳食营养素参考量DRIS包括()A.可耐受的最高限摄入量ULB.估计平均需求量EARC.适宜摄入量AID.推荐摄入量RNI正确答案:AC你选对了5判断(2分)我国人口中多数人的生命是健康又长寿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6判断(2分)营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关键是吃,营养要解决的是我们吃什么,吃多少和怎么吃的问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7判断(2分)非必需营养素是指人体不一定要补充、吸收的营养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8判断(2分)营养素对人体组织构成、修复及生理功能调节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大量摄入营养素,越多越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单选(2分)世界上最长寿的是日本人,其平均寿命是()岁。
A.82-86B.70-7C.95岁以上D.90-95正确答案:A10多选(2分)膳食营养素参考量DRIS包括()A.可耐受的最高限摄入量ULB.估计平均需求量EARC.适宜摄入量AID.推荐摄入量RNI正确答案:A、B、C、D你选对了11判断(2分)维生素 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2多选(2分)矿物质根据需要量可分为A.常量元素B.微量元素C.宏量营养素D.微量营养素正确答案:A、B你选对了第二讲人体的生命周期1单选(2分)成人骨骼共有()块?A.205B.206C.210D.202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2分)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组成。
第一讲《形势与政策》概述形势与政策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和背景下,对国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形势与政策的制定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引领作用。
形势与政策的概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形势与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
一个国家的治理处于不同的阶段和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及时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和研判,掌握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国家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其次,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对形势和政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判,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来支持。
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和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手段,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
只有准确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和趋势,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
第三,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战略需要。
在制定形势与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进行统一、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明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政策。
最后,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意见。
政策的制定涉及到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的意见等方式,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磋商,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形势与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引领作用。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调整政策,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广泛的信息和数据支持,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战略需要,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第一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一)定义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二)本质特征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三)必须坚持做到: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党的领导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
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守法的必要保证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第二讲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二、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一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二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三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四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三)严格依法办事一是职权由法定二是有权必有责三是用权受监督四是违法受追究三、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一)提高法律素养(二)坚持严格执法(三)模范遵守法律第三讲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2、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3、执法为民是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二、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1、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替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2、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3、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