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远期与风险同在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金融远期案例金融远期合同是指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合同。
远期合同的交割日期一般在合同签订之后的某个未来日期,而合同签订时的价格则被称为远期价格。
在金融市场中,远期合同的交易是非常常见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了解金融远期合同的运作机制。
假设有一家公司A,该公司预计未来需要购买1000吨铜作为生产原料,但由于铜的价格波动较大,为了规避价格风险,公司A决定与一家铜矿公司签订远期合同。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铜的现货价格为每吨5000美元,公司A和铜矿公司约定在未来6个月内以每吨5100美元的价格交割1000吨铜。
这样,公司A就锁定了未来6个月内铜的购买价格,无论市场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公司A都可以按照5100美元的价格购买铜。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A是远期合同的买方,铜矿公司是远期合同的卖方。
对于公司A来说,如果未来市场价格高于5100美元,那么公司A就可以通过远期合同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铜,从而节省成本;而如果市场价格低于5100美元,公司A也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们已经锁定了购买价格,不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对于铜矿公司来说,无论未来市场价格如何变动,他们都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出售铜,从而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远期合同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使买卖双方都能够在未来的交易中获得稳定的收益。
同时,远期合同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风险暴露。
因此,金融远期合同在实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了解和运用远期合同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金融远期合同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远期合同,市场参与者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实现收益稳定,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
因此,对于金融从业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远期合同的运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风险与防范措施汇报人:2024-01-10•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风险•防范措施目录•案例分析•结论与建议01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在DP项下,出口商发货后可能会面临买方破产或无力支付货款的信用风险。
买方拒收货物风险由于市场变化、质量异议等原因,买方可能会拒绝收货,导致出口商面临损失。
出口商在交单时可能因疏忽或错误导致单据不符,被银行退单或买方拒收。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损坏、丢失或延误,影响交货时间和质量。
运输风险单据不符风险付款时汇率波动风险在DP项下,出口商可能需要在远期收汇,期间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实际收款金额减少。
收款时间不确定性风险由于DP项下托收时间较长,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出口商无法预期收款时间。
进口国政治稳定性风险进口国政治动荡可能导致贸易中断,影响出口商收款。
贸易政策变动风险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动可能影响货物进口和支付。
02防范措施1 2 3在交易前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调查,了解其信用状况和经营历史,以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
信用调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交货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以保障出口商的权益。
合同条款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和期限,根据进口商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调整,以控制潜在的信用风险。
风险控制03及时沟通协调加强与进口商、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相关方的沟通协调,确保货物流转顺畅,减少操作风险。
01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指导和标准,以减少操作失误和风险。
02严格审核单据对出口单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单货相符,避免因单据问题导致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尽量选择稳定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以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通过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合理安排收付款时间根据汇率走势合理安排收付款时间,以降低汇率风险的影响。
了解政治风险01在交易前了解进口国的政治状况和风险程度,评估政治风险对交易的影响。
dp贸易术语风险划分
在贸易中,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是一种贸易术语,指的是货物的交付与支付文件的结合。
在DP交易中,买方需要支付货款以获得交单,而卖方则交付货物。
风险划分在DP交易中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与DP交易相关的主要风险:
付款风险:买方在收到货物之前需要支付货款,如果买方不履行支付义务,卖方可能会面临付款风险。
这包括买方拒绝支付或付款失败的情况。
货物交付风险:卖方在付款之前需要将货物交付给买方。
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损坏、灭失或被盗,因此卖方需要采取适当的保险和物流安排来降低交付风险。
不符合文件风险:交单是贸易中的关键文件,包括提单、发票等。
如果这些文件与合同规定不符,可能导致支付的延迟或拒绝。
因此,卖方需要确保文件的准确性。
信用风险:买方的信用状况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买方信用不佳,可能存在无法获得支付的风险。
这通常通过信用证等方式来解决。
政治和国际风险:DP交易涉及不同国家和法规,政治动荡、法律变更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可能对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卖方和买方都需要了解并考虑这些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合同的详细规定、使用可靠的物流和金融服务、合理的保险以及充分了解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专业的法律和贸易咨询也可提供帮助,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1。
警惕国际托收中使用远期D/P的风险发布时间:2016-01-15编辑:总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郭涛来源:D/P,即(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是跟单托收的形式之一,与D/A (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相对。
相比而言,D/P对出口商的保护较D/A 更强。
实践中,有的托收使用D/P XX Days,即远期D/P,这一方式有什么风险?详见以下案例:济宁某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公司签订大蒜买卖合同,贸易术语CIF,买方预付30%,剩余70%的货款以跟单托收的方式支付,托收条件是D/P 30天,即远期30天付款交单。
买方支付了30%的货款后,济宁公司在约定时间内安排出运,并将全套正本提单、商业发票、汇票等单据交给中国银行托收,并说明适用最新版本的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URR 525),代收行指定阿尔及利亚当地某银行。
一段时间后,银行退回济宁公司经买方承兑的汇票,但未收回托收项下的款项。
济宁公司随后得知,阿尔及利亚买方已凭全套正本提单提走货物,说明阿尔及利亚银行在买方未付款的情况下即放单。
济宁公司与买方交涉,要求尽快付款,但买方以济宁公司有其他违约行为为由拒绝支付。
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是普遍认可的国际惯例,出口企业在委托银行托收时,托收指示中通常会包含:本托收适用于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最新版,或类似条款。
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规定:如果使用付款交单(D/P)术语,不应包含远期付款的汇票,但如果托收包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应列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不是凭付款交给付款人。
如果未有说明,商业单据只能是付款交单,而代收行对由于交付单据的任何延误所产生的任何后果将不承担责任。
可见,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不赞同使用远期D/P,例如案例中使用的D/P XX days,但是如果当事人使用了远期D/P,还是应该付款交单,而不应作为承兑交单处理。
远期合约案例
一家广东省内贸易公司向美国出口产品,收到货款100万美元。
该公司需将货款兑换为人民币用于中国国内支出。
同时,公司需从美国进口原材料,将于3个月后支付100万美元的货款。
此时,这家贸易公司是持有美元,短缺人民币资金,若当时的美元兑人民币为8.10,公司以8.10的价格将100万美元换成了810万人民币,三个月后需要美元时,公司还要去售汇(用人民币换回美元用于支付)。
这样,公司在做两笔结售汇交易的同时,承担着汇率风险。
如果三个月后人民币贬值为8.15,公司就必须用815万人民币换回100万美元,产生了5万人民币的损失。
在中国银行开办掉期业务后,这家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对冲风险:叙做一笔3个月美元兑人民币掉期外汇买卖:即期卖出100万美元买入相应的人民币,同时约定3个月后卖出人民币买入100万美元。
假设美元三个月年利率为3%,人民币三个月年利率为 1.7%,中国银行利用利率评价理论加之风险预期再加之金融产品风险等级得出的掉期点数为-450,则客户换回美元的成本就固定为8.055。
如此,公司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还达到了固定换汇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国外银行对D/P远期的处理1 沙特阿拉伯利亚得银行(RIY AD BANK)“我行从海外代理行收到托收单据,多数为D/P即期付款和D/A承兑交单,到期付款给受益人,后者也包括从提单之日起或从受益人见票之日起的远期项目,并严格遵循委托行的指示办理。
远期付款托收最可靠的途径是从提单之日起若干天。
从中国到沙特航运时间除了中途办理转船之外,约3-4周”。
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民银行(BANK OF DUBAI LTD)“在我们国家里通常不接受D/P远期单据,因为到期日与承运船只航程不易掌握一致。
在D/P即期凭单付款的情况下,受票人只能在货到时付款,承兑交单要在到期日支付。
”3泰国盘古银行(BANKGKOK BANK LTD)“作为代收行将遵循《托收统一规则》和托收指示办理。
D/P远期汇票可以使30天或180天,视双方之间的协议而定。
但受票人为了及时提货必须立即申请贷款,到期付款。
若受票人无力付款或者不及时提货,货到75天之后被宣布公开拍卖,代收行对不付款毫无责任,信托收据一般不能批准给受票人。
”4加拿大国民银行(NA TIONAL BANK OF CANADA)“D/P远期在加拿大会引起误解和纠纷,D/P只能是凭单付款而不能D/P30天。
可以注明受票人延迟货到付款或类似的指示,如收到D/P30、60、90、120、180天,只能收到货款才能放行单据。
如货物先于单据到达,(1)客户必须要求银行提供一张放行证明给承运人或代理人,这一手续由买方银行加以判断履行,费用各行不一;(2)由银行开出保函允许客户获得货物,这一担保会使信贷额度受到影响,提单日期和托收委托书日起相差两周,这意味着船只离港限于单据寄送日期。
”5美国远东银行(BANK OF THE ORIENT)“承运船只抵美通常只需一个月,涉及转船时可能更长些。
D/P远期对受票人有利,一般情况下,与银行有信贷额度者方可取得信托收据。
有时客户要求将D/P远期时间较长的单据转给其开户银行,为对出票人负责,银行要求必须提供该行出具到期付款保证备用信用证方可转单。
国际结算案例国际结算案例案例1 D/P远期付款方式的掌握案情X月X日,我国公司同南美客商B公司签订合同,由A公司向B 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双方商定采用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了结贸易项下款项的结算。
我方的托收行是A′银行,南美代收行是B′银行,具体付款方式是D/P 90天。
但是到了规定的付款日,对方毫无付款的动静。
更有甚者,全部单据已由B公司承兑汇票后,由当地代收行B′银行放单给B公司。
于是A公司在A′银行的配合下,聘请了当地较有声望的律师对代收行B′银行,因其将D/P 远期作为D/A方式承兑放单的责任,向法院提出起诉。
当地法院以惯例为依据,主动请求我方撤诉,以调解方式解决该案例。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该案终以双方互相让步而得以妥善解决。
分析托收方式是一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显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鉴于当今世界是个买方市场这一情况,作为出口商的我方想通过支付方式给予对方优惠来开拓市场。
增加出口,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在采用此种结算方式时,我们除了要了解客户的资信以外,还应掌握当地的习惯做法。
在这一案例中托收统一规则《URC522》与南美习惯做法是有抵触的。
据《URC522》第7条a款:托收不应含有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指示的远期汇票;b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书应注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交付款人(D/A)还是凭付款交付款人(D/P)如果无此项注明,商业单据仅能凭付款交单,代收行对因迟单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付责任;c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汇票,且托收指示书注明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则单据只能凭付款交付,代收行对于因任何迟交单据引起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从中不难看出,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首先不主张使用D/P远期付款方式,但是没有把D/P远期从《URC522》中绝对排除。
倘若使用该方式,根据《URC522》规则,B′银行必须在B银行90天付款后,才能将全套单据交付给B公司。
故B′银行在B公司承兑汇票后即行放单的做法是违背《URC522》规则的。
远期交易案例远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未来约定的日期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
以下是一个远期交易案例。
某公司X是一家进口商,需要从海外采购一批原材料,预计交付时间是三个月后。
为了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决定与供应商Y签订一份远期交易合同。
根据合同,公司X同意在三个月后以1美元兑换1.2欧元的汇率购买1000吨原材料,供应商Y同意在约定的交货日期交付货物。
当前市场汇率是1美元兑换1.1欧元。
在合同签订后的三个月里,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事件,导致欧元贬值。
最终,汇率变成了1美元兑换1.3欧元。
这样,公司X通过远期交易成功锁定了更有利的汇率,节省了成本。
公司X通过远期交易的案例说明了远期交易的优势。
首先,远期交易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X 通过提前锁定汇率,成功避免了汇率的波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次,远期交易可以帮助企业计划和预测成本。
通过签订远期交易合同,企业可以提前确定采购价格,有利于企业制定采购预算和财务计划。
最后,远期交易可以增加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性。
通过签订合同,买卖双方都有了约束力,可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尽管远期交易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首先,远期交易需要预测未来的市场情况,如果预测错误,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其次,远期交易需要双方信任和合作,如果一方违约,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远期交易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为在签订合同后,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或预付款项。
总之,远期交易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前计划成本,并增加交易的安全性。
企业在选择使用远期交易时,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并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风险与防范措施朴丽【摘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收汇的安全。
托收程序简便,手续快捷,受到外贸人士的青睐。
但由于基于商业信用,出口商承担很大风险,若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很容易使货款石沉大海。
【关键词】托收 D/P 风险防范措施The Research about Risk and Prevention of Exporters under the Collection of D/PPiao Li【Abstract】Which payment term to choose make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of getting the payment for goods. Collection’s proceeding is sample and shortcut. So many merchants would like to. But it is a kind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hich is on the base of commercial credit and contains bigger risk for the exporters. Thus effectual preven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ake back the payment.【Key words】Collection ; 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 Risk ; Prevention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信用证使用比率占80%-90%左右,而剩下的则是使用汇付、托收等方式。
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使用汇付、托收等方式的比率高达80%,而使用信用证方式则不到20%。
令我们不解的是,我国使用比较安全的信用证却使我国出口收汇中的应收未收账款居高不下。
贸易术语风险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贸易术语风险案例分析案例1:FOB术语出口合同遭受损失案广州甲公司与香港乙公司达成出口某货物合同,付款条件:FOB 广州,D/P见票后60天。
甲公司按合同规定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香港丙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并由该公司负责运往荷兰鹿特丹,香港丙公司在其驻广州办事处接管货物后即签发联合运输提单正本一式三份,通过其驻广州办事处交给甲公司。
联运提单所示的托运人为甲公司,并载明货物“凭香港乙公司指示交付”。
甲公司随即将全套提单连同其他单据委托广州的银行收款。
由于乙公司到期拒不付款,接受银行委托的香港代收行只得将全部单据通过银行退回甲公司。
甲公司经向香港丙公司查询货物下落时才获悉丙公司已经按联运提单所载“凭香港乙公司指示交付”的文字,将从香港把货物运至鹿特丹的船公司出具的正本提单交给香港乙公司,货物也早已被荷兰的收货人凭香港船公司的提单提走。
甲公司遂以承运人无单放货为由,在广州法院对丙公司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全部损失。
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全部理由和请求。
但是由于丙公司已经宣告破产清理,驻广州办事处早已撤销停业。
而乙公司在不久前也已倒闭歇业,甲公司要追回损失,事实上已无可能。
后经查明得知,荷兰鹿特丹的收货人实际上是香港乙公司的代理人。
试从此案全过程分析我出口公司应吸取的教训。
(考虑使用的贸易术语与选用的支付方式以及有关当事人包括付款人与承运人的资信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2:大宗货物进口运用CIF术语应谨慎——中国公司进口钢材案瑞士某公司(卖方)和中国某贸易公司(买方)以CIF条件签订了一笔1万吨钢材的买卖合同,支付条件为信用证,交货期为1993年7月20日。
买方向卖方及时开出了信用证。
买方也在7月20日之前按照合同规定的装运条件出运。
此后不久,卖方以传真通知买方,“装运给贵公司的1900吨钢材是与另外发给厦门某公司的20000吨钢材一起装运在一条船上的。
”买方收到传真后,立即通知卖方,“这条船应在黄埔港卸完我方的货后再驶往厦门”。
一起D/P远期案引发的思考_案例分析_商务指南频道股票_金融常识从理论上讲,D/P远期对出口商是有利的。
在一些教科书上,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概念:“D/P远期是卖方开具远期汇票,通过出口地银行(托收行)委托代收行向买方提示汇票和单据,买方审核无误后在汇票上承兑,并于汇票到期日付款赎单。
”也就是说,出口商不但有物权的保障(进口商不付款代收行不放单),而且有票据法的保护(进口商对已承兑的汇票有到期付款的责任)。
但是,实务中并不是在任何国家、任何银行都是这样处理D/P远期业务的,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银行,比如瑞士,就有将D/P远期当作D/A处理的习惯。
案中银行在叙做出口押汇时,业务人员可能对此并不了解,在出单时没有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代收行凭承兑汇票放单。
即使本案中的运输单据是海运提单而不是空运单,银行也没有真正控制物权。
可见,D/P远期业务最大的风险在于有些国家的银行有将D/P远期等同于D/A处理的习惯(也有的银行事先提醒托收行注意)。
D/P远期的安全性在理论与实务中的偏差,应引起出口商及银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托收行在叙做融资时,应注意防范不法出口商利用这一点,与其海外机构或进口商勾结,合法地“收汇不着”,实行诈骗。
此外,UCP522ART7新增的a款强调:带有凭付款交单指示的跟单托收不应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可见,由于存在D/P远期处理的差异,国际商会(ICC)并不鼓励D/P远期这一托收方式,以避免一些银行当D/A处理,使受票人(进口商)轻易取得商业单据,违背“付款交单”的本质与初衷。
那么,D/P远期项下托收行如何保障出口方利益呢?首先,应在托收指示书(银行寄单面函)上注明“SUBJECT TO 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 ICC PUBLICATION NO.522 1995 REVISION”,以用该规则约束各有关当事人。
其次,在面函上加注“ACCORDING TO UCP522 ART7,YOU ARE AUTHORIZED TO DELIVER DOCUMENTS TO DRAWEE ONLY AGAINST THEIR FINAL PAYMENT FOR THE FULL V ALUE OF THE ACCEPTED DRAFTS”或类似文句。
D/P远期交易中的利弊分析D/P远期:D/P远期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x days after sight or after b/1 date et)是指进口商在到期日付清货款后取得单据。
理论上的做法是,当托收单据到达代收行柜台后,代收行向进口商提示单据,进口商承兑汇票或出具承诺付款书(一般适用西欧国家)后,单据仍由代收行保存,直至到期日代收行才凭进口商的付款释放单据,进口商凭以提货。
进出口双方希望通过D/P远期付款方式,在D/P~即期付款和D /A远期承兑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在这种方式下,进口商不必见单即付,可凭信托收据等形式从代收行获得融资,实现提货及销售的行为。
同时,出口商在进口商不付款的情况下,可以凭代收行保存的运输单据等货权凭证运回货物或就地转售,相对D/A 承兑交单项下的托收,出口商的货款安全保证要大一些。
这也是一些出口商乐于选择D /P远期结算方式的原因。
与信用证相比,D/P远期对于进口商具有费用低、风险小、资金负担小的特点;对于出口商有不受信用证软条款的限制、银行费用低、缓解买家资金压力扩大出口的特点。
作为出口商,在实际业务中经常会碰到客户要求采取D/P远期付款方式,这为出口商扩大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收汇风险和损失。
因此,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中,出口商应先了解以D/P远期方式成交的前提条件,而后在交易过程中采取各种防范措施,达到安全收汇的目的。
成交D/P远期的前提条件(一)进口商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情况的调查对于近年演变出的D/P远期付款方式,国际商会的意见是可以参照URC522第七条,即托收不应含有远期汇票,商业单据要在付款后才交付。
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书应注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交单(D/A)还是凭付款交单(D/P)。
如果无此项注明,商业单据仅能凭付款交付,代收行对因迟交单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负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具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案情介绍】
2002年2月,我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签订出口合同,支付方式为D/P 120 Days After Sight。
中国C银行将单据寄出后,直到2002年8月尚未收到款项,遂应A公司要求指示英国D代收行退单,但到D代收行回电才得知单据已凭进口商B公司承兑放单,虽经多方努力,但进口商B公司以种种理由不付款,进出口商之间交涉无果。
后中国C银行一再强调是英国D代收行错误放单造成出口商钱货损失,要求D代收行付款,D代收行对中国C银行的催收拒不答复。
10月25日,D代收行告知中国C银行进口商已宣布破产,并随附法院破产通知书,致使出口商钱货两空。
【评析】
D/P远期(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fter sight,简称D/P after sight)指进口商在汇票到期时付清货款后取得单据。
D/P远期托收是目前我国出口业务中较常见的结算方式,是托收业务中D/P(付款交单)的一种。
D/P远期在具体办理时主要有三种形式:(1)见票后XX天付款;(2)装运后XX天付款;(3)出票后XX天付款。
一般做法是当托收单据到达代收行柜台后,代收行向进口商提示单据,进口商承兑汇票后,单据仍由代收行保存,直至到期日代收行才凭进口商付款释放单据,进口商凭以提货。
采用这种方式一般基于货物在航程中要耽误一定时间,在单据到达代收行时可能货物尚未到港,且出口商对进口商资信不甚了解,不愿其凭承兑便获得单据。
做D/P远期实际上是出口商已经打算给予进口商资金融通,让进口商在付款前取得单据,实现提货及销售的行为。
这是给进口商的一种优惠,使其不必见单即付款,如进口商信誉好的话,还可凭信托收据等形式从代收行获得融资,而且出口商也可由此避免风险,在进口商不付款的情况下,可以凭代收行保存的货权单据运回货物或就地转售,相对承兑交单项下的托收,出口商的货款安全保证要大一些。
但使用这种方式也可能造成不便,如货已到而进口商因汇票未到期拿不到单据凭以提货,导致进口商无法及时销货,容易贻误商机,甚至造成损失,所以往往要求代收行给予融通:(1)进口商向代收行出具信托收据预借单据,取得货权。
(2)代收行与进口商关系密切,在进口商作出某种承诺后从代收行取得单据。
在进口商向代收行出具信托收据预借单据又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是出口商主动授信代收行可凭进口商的信托收据放单,这是出口商对进口商的授信,一切风险和责任均由出口商承担,进口商能否如期付款,代收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情形就相当于做D/A(其实从票据法的角度来看,它还不如D/A好)。
第二是进口商在征得代收行同意的情况下,出具信托收据,甚至可提供抵押品或其他担保,向代收行借出全套单据,待汇票到期时由进口商向代收行付清货款再赎回信托收据。
因为这是代收行凭进口商的信用,抵押品或担保借出单据,是代收行对进口商的授信,不论进口商能否在汇票到期时付款,代收行都必须对出口商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就给代收行带来风险,一旦进口商不付款代收行必须垫付,所以,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URC522)不鼓励D/P远期托收这种做法。
《托收统一
规则》第7条规定:托收不应含有远期汇票而同时规定商业单据要在付款后才交付。
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书应注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交单(D /A)还是凭付款交单(D/P)交付款人。
如果无此项注明,商业单据仅能凭付款交付,代收行对因迟交单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负责任。
此外,D/P远期托收业务还有其他风险,如有些国家不承认远期付款交单,一直将D/P远期作D/A处理,两者在这些国家法律上的解释是一样的,操作也相同,而根据《托收统一规则》精神,若托收业务与一国、一州或地方所不得违反的法律和/或法规有抵触,则《托收统一规则》对有关当事人不具约束力,而此时若出口商自认货权在握,不做相应风险防范,而进口商信誉欠佳,则极易造成钱货两空的被动局面。
如果选择做D/P远期,那么,作为出口商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做D/P远期,要有风险意识,在选择客户尤其是做大额交易时,一定要先考虑客户的资信,D/P方式是建立在进口商信用基础上的,总的来说这种方式对出口商不利,风险较大并且随时都存在,不宜多用。
(2)在合同洽谈时应尽可能确定代收行,尽可能选择那些历史较悠久、熟知国际惯例,同时又信誉卓著的银行作为代收行,以避免银行操作失误、信誉欠佳造成的风险。
(3)在提交托收申请书时,应尽可能仔细填制委托事项,不要似是而非,要根据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和能力来确定是否接受信托收据的方式放货。
(4)办理D/P远期托收业务时尽量不要使远期天数与航程时间间隔较长,造成进口商不能及时提货,一旦货物行情发生变化,易造成进口商拒不提货,则至少会造成出口商运回货物的费用或其他再处理货物的费用。
(5)为避免货物运回的运费或再处理货物的损失,可让进口商将相关款项作为预付定金付出,如有可能预付款项中可以包括出口商的利润。
(6)在托收业务中最好选择CIF价格条款,以防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或灭失导致进口商拒付同时索赔无着的风险。
(7)货物发运后,要密切关注货物下落,以便风险发生后及时应对,掌握主动,尽快采取措施补救。
(8)要注意D/P远期在一些南美国家被视作D/A,最好事先打听清楚,做到知己知彼。